《神鵰俠侶》:郭襄生命裡的那場煙花,最終落在了郭芙的回憶裡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為什麼那麼多人都喜歡郭襄?

其中有一個答案,讓不少人唏噓感慨:

因為我們都曾是郭襄的樣子。

《神鵰俠侶》:郭襄生命裡的那場煙花,最終落在了郭芙的回憶裡

風陵渡口,第一次聽到偶像的俠義行為,郭襄就崇拜不已。

不理大姐郭芙提出的諸多疑問,郭襄對於陌生人的隻字片語,深信不疑。

那時候的郭襄,天真爛漫,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可以因為一個未曾蒙面的義士,就心甘情願地跟著西山一窟鬼跑掉;可以為了只有幾面之緣的大哥哥,就離家隻身前往尋找。

這一腔不管不顧的勇氣,像極了我們年少時候的樣子。

多年以後,再看郭襄,才發現我們在生活中摸爬滾打,早已變成了郭芙:

肩負保衛襄陽的重任,時刻為親人的安全擔憂,可以為了至愛的丈夫放下尊嚴,於千軍萬馬中下跪。

喜歡她的人,羨慕她一生許得良配,為父母寵愛,在大是大非面前從不含糊;

厭惡她的人,痛恨她刁蠻任性,愚蠢自私,闖禍之後的爛攤子都由父母收拾。

越長大越孤單的我們,就像郭芙一樣:

年少時單純善良,成年後方知江湖險惡;


心頭的遺憾是楊過,一輩子舉案齊眉的,卻是父母選配的耶律齊;


快意人生曾是夢想,後來才覺責任重大。

郭芙之於讀者,是每個人不願迴避的中年真相,而郭襄卻是我們再也回不去的少年時光。

郭襄生命裡的那場煙花,最終落在了郭芙的回憶裡。

猶憶嬌花閒照水,今嘆人生恍如夢。

1、一見楊過誤終身:縱然傾心過一抹白月光,卻不及緣分定下的那一人

風陵渡口,只是聽別人提起神鵰俠的英雄事蹟,郭襄便暈生雙頰;

楊過給她三根金針,許諾實現三個願望時,她不假思索就用了兩根,只為一睹楊過真容。

“但見其劍眉入鬢、鳳眼生威,好不俊俏。”

《神鵰俠侶》:郭襄生命裡的那場煙花,最終落在了郭芙的回憶裡

匆匆一見,情愫暗生。

她見過了這世間最俠義、最英俊的男子,後來縱有多少豪傑,卻再也入不得她的眼半分。

當楊過費盡周折送上三樣大禮,只為小姑娘生日的風頭蓋過英雄大會時,郭襄更是喜不自禁。

生日宴上的那場煙花,盛開在漫天星夜,也落在了郭襄心裡。

絕情谷中,看著楊過傷心投谷,郭襄緊隨其後,只求楊過顧全自己的性命。

《神鵰俠侶》:郭襄生命裡的那場煙花,最終落在了郭芙的回憶裡

如此情深痴狂,卻終究愛而不得。

同樣執念的,還有郭芙。

原著中描寫郭芙時曾這樣寫道:

雖然她這一生甚麼都不缺少了,但內心深處,實有一股說不出的遺憾。


她從來要甚麼便有甚麼,但真正要得最熱切的,卻無法得到。


因此她這一生之中,常常自己也不明白:為甚麼脾氣這般暴躁?為甚麼人人都高興的時候,自己卻會沒來由的生氣著惱?

縱有一縷白月光深藏心底,郭芙到底還是嫁給了喜歡她的耶律齊,或者說是更適合她的耶律齊。

比武場上,霍都偷襲郭芙。

郭芙得知自己被黃老邪和楊過同時相救,只向外公道謝,並不理會楊過。

《神鵰俠侶》:郭襄生命裡的那場煙花,最終落在了郭芙的回憶裡

耶律齊向來成熟穩重,見狀便代妻子感謝楊過。

《神鵰俠侶》:郭襄生命裡的那場煙花,最終落在了郭芙的回憶裡

故人相見,本是歡喜之事,卻因郭芙場面一度尷尬。

耶律齊知道妻子任性,又不好勉強她,於是自己出言感激,既顧全了妻子的面子,也回應了楊過的情義。

夫妻多年,耶律齊熟悉郭芙每一寸缺點,包容了她所有的大小姐脾氣,萬事替她周全。

黃蓉夫婦也深知女兒是個草包,能嫁得耶律齊如此佳婿,著實不錯。

就像郭襄一樣,我們都曾幻想過與初戀結成連理,卻不想後來和郭芙一樣,與自己步入婚姻的,是自己青春裡榜上無名的那個人。

少年時飛蛾撲火一般的愛情,終究敵不過灶前笑問粥可溫的那個人。

2、防人之心不可無:總以為自己善良就好,後來才知道單純也要帶點鋒芒

初入江湖,郭襄對這個世界充滿善意。

跟著西山一窟鬼跑去見神鵰俠,跟著楊過一起為史家兄弟尋找靈狐,十六歲的郭襄沒遇到姐姐口中的危險,反而經歷了許多開心刺激的事情。

爹孃教導自己不可以亂跑,要聽姐姐的話,郭襄卻一次也沒放在心上。

是啊,這個世界這麼良善,哪有什麼壞人啊?

所以,決定要去找楊過時,小丫頭像往常一樣,留書一封,便隻身離去。

路上遇到金輪法王,他只隨口一扯謊,郭襄便歡天喜地地跟著他去找楊過。

後來,在絕情谷中,黃蓉點了金輪法王幾處穴道,吩咐郭襄看好他。

誰知,黃蓉前腳剛走,金輪便騙她自己身上難受,郭襄一心軟,便信了他的鬼話,給金輪解了穴。

《神鵰俠侶》:郭襄生命裡的那場煙花,最終落在了郭芙的回憶裡

郭襄的善良沒有分寸,致使她被金輪擄走,成為要挾郭靖的籌碼。

《神鵰俠侶》:郭襄生命裡的那場煙花,最終落在了郭芙的回憶裡

就像郭襄一般,我們都曾因為太過善良而吃虧,總以為普天之下皆是溫情,卻在不知不自覺中被險惡之徒利用。

一次次受傷,一次次反省,一路跌跌撞撞,終於明白自己的善良,也該帶點鋒芒。

反觀郭芙,雖不如妹妹機敏,卻懂得防人之心不可無。

風陵夜話一回中曾提到,郭襄聽得大頭鬼能帶她去見神鵰俠,忙不迭地要跟出去,相比之下,郭芙卻很警覺:

郭芙大怒,大聲說道:“尊駕請便罷!我妹妹年幼無知,豈能隨著你黑夜裡到處亂闖?”

《神鵰俠侶》:郭襄生命裡的那場煙花,最終落在了郭芙的回憶裡

月黑風高,憑一個陌生人三言兩語就想騙走妹妹,郭襄單純,郭芙卻不好糊弄。

後來,郭襄在破廟中頻頻提起那人,一定會在自己壽宴時趕來見面,郭芙卻認為其中有詐:

我跟你說,第一,世上就沒這麼一號子人物,壓根兒是你小腦袋在胡思亂想。第二,就算真的有,他有多少大事要幹,怎能趕來跟你這小娃兒祝壽?除非他是為赴英雄大宴,這才到襄陽城來。

《神鵰俠侶》:郭襄生命裡的那場煙花,最終落在了郭芙的回憶裡

郭芙早期的確平庸,但後來遇事一眼就能看出箇中蹊蹺,深深明白江湖險惡的道理。

長大後的我們,也似郭芙一般,喜歡童話,卻不再相信童話。

我們依然仁善,但也同時保持警惕。

3、一人一驢自逍遙:前半生自在闖蕩天涯,不想終有一日需肩扛重任

楊過和小龍女歸隱之後,郭襄便一人一驢浪跡天涯。

鍾南山後的古墓長閉,萬花坳裡的花落無聲,絕情谷中的空山長寂,風陵渡口的冷月無痕,都是郭襄此間輾轉的深情。

若說郭襄一開始是放心不下大哥哥,那後來的二十四年裡,郭襄走遍天下,怕是早已寄情于山水,修成通透豁達的性子。

“其實我只是愛上了峨眉山上的雲和霞,像極了十六歲那年的煙花。”

半生尋覓,青絲早已熬成白髮,既已嘗過人間情愛,不如放眼萬里山河。

天性靈氣的小東邪,又怎麼會不懂得放下。

別人都希望藉著門派大展宏圖,那我非要開宗立派,自得一番成就。

郭襄此時的脾性,像極了我們當年外出闖蕩的樣子。

久居家中,外面的世界怎麼看都是精彩的。

那些年,尋愛、北漂的日子,雖然辛苦,但卻幸福。

無奈歲月匆匆,郭襄大概也會和我們一樣,在外遊歷許久後,偶一抬頭瞧見月圓時思念雙親吧!

越長大,看到父母的白髮越不忍。

等到了一定年齡,我們多數人會選擇退居大後方,像郭芙一樣,挑起肩上的擔子,與父母共進退。

作為郭家長女,郭芙15歲便上戰場殺敵,保衛襄陽城的擔子再沉重,她也要扛起來。

大戰襄陽那一回,原著中提到:

這些蒙古兵均使四尺彎刀,將耶律齊的部屬一個個劈下馬來。


郭芙領著一隊兵馬要衝入相救,卻讓蒙古兩個千人隊攔住了,夫妻倆遙遙相望,不能相聚。

《神鵰俠侶》:郭襄生命裡的那場煙花,最終落在了郭芙的回憶裡

郭芙像我們大多數人一樣,雖然能力平庸,但會竭盡全力護得父母周全。

第十五回中,金輪國師襲擊黃蓉時提道:

郭芙手提長劍,護在母親身前。


郭芙心中昏亂,明知自己武藝低微,可怎捨得母親而去?


金輪國師鐵輪微擺,撞正她手中長劍,噹的一聲,白光閃動,長劍倏地飛起,落向林中。

當父母有難,做兒女的,哪個不像郭芙一樣,希望為父母分憂。

即便實力微薄,也要肩負起家中的重任,為家人撐起一片天。

我們都羨慕郭襄一生瀟灑肆意,但禁不起時間催老,我們最終都成了那個守護家庭的郭芙。

後來,我們終於明白,那些年離家時候帶走的,除了一腔熱血,更多的是父母的擔憂。

結束語:

無論是郭襄,還是郭芙,金庸先生都是賦予了人物飽滿的形象。

我喜歡郭襄坐看雲起時的閒適,也鐘意郭芙大節不虧的英勇,她們就像我們一樣,在生活中不斷成長。

郭襄善良而單純未必是好事,郭芙世故而警覺也未必是壞事;

一生執念一人未必是好事,尋找真正適合自己的也未必是壞事。

生活的磨礪,看似嚴酷,把一個個稜角分明的孩子打磨成世故圓滑的大人。

但老天很公平,箇中滋味總是有得有失。

親愛的朋友,生活雖苦但也甜,莫羨別人的經歷,自己的體會才最有味。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