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製造業完爆我們?看看日本媒體是如何評價的

19年,日本最權威的商業週刊,《東洋經濟》發表了一篇對比中日製造業的文章——
《中日50領域的企業實力徹底對決》。

日本製造業完爆我們?看看日本媒體是如何評價的

中國勝出領域:

AI、顯示屏、智能手機、電池、自動駕駛技術、新能源汽車、網絡平臺、技術金融、原子能品牌、造船、宇宙開發、無人機、電飯煲、電視、電網、啤酒、石油、太陽電池、手機契約數、網絡日活數、海運、空運、生命保險、銀行、洗衣機、卡車、化學。

日本勝出領域:

半導體、工業機器人、動畫視頻、高鐵、醫療器械、醫用品、特種鋼材、汽車、摩托車、建設機械、玻璃、碳素纖維、紙、紙尿布、成衣、數碼相機、電子部品、手錶、化妝品、廁所用具、輪胎。

此外,兩國製造業在空調領域不分伯仲。

日本製造業完爆我們?看看日本媒體是如何評價的

最終結果,中國以28勝21負1平,完爆日本

由於橫縱向對比了中日50個最具國家實力的產業,且引用了大量數據對比,所以該文一經發表,便被認為是對中日製造業孰強孰弱最好的解釋,個人認為目前比較的50個產業還是相對客觀的,甚至有一些產業我們並不輸日本,比如高鐵。

《東洋經濟》在對比兩國製造業時,選擇性忽視了很多東西。

日本製造業完爆我們?看看日本媒體是如何評價的

雖然從規模來說,中國高鐵佔到了世界的三分之二,2.5萬公里。但從國際化上來說,日本並不輸給中國。2017年,中國高鐵銷售額為1410億人民幣,海外銷售只有191億人民幣。而日本高鐵的銷售額相當於350億人民幣,其中海外銷售比例為83%。而且某些技術中國還依賴日本,17年日本高鐵向中國出口相當於30億人民幣。

日本製造業完爆我們?看看日本媒體是如何評價的

從數據上來看,好像說得有板有眼。但如果大家有心去細想的話,就會發現《東洋經濟》選擇性無視了兩個很關鍵的因素:

產能和國內需求!

根據交通部和鐵路總公司的數據,去年我國共開建包銀線、鹽通線、渝昆線、杭溫線16條高鐵,總里程4272.58公里,而同期日本國內開建高鐵僅為420公里

對於東南西北跨境幅度大、且航空費用遠超居民消費的中國而言,加快高鐵建設是唯一的選擇,所以我們的高鐵產能必須優先供應國內。而日本國內需求小,只有擴張海外市場才能維持產能和效益。因此,單從海外市場大就斷定日本高鐵比中國強,完全是一葉障目的說法。

日本製造業完爆我們?看看日本媒體是如何評價的

再則,雖然中國高鐵技術起源於日本,但並不意味著如今日本技術比我們強。

中國進口日本30億產品是不錯,但都不是關鍵產品。事實上,日本高鐵還得從中國進口關鍵技術呢。第二代電子短波融合除顫技術,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

相信大家都見過一個實驗:

把幾枚硬幣豎立在快速行駛的中國高鐵上,列車在勻速中不斷提速,最高達到300km/h時,硬幣依然屹立不倒。

日本製造業完爆我們?看看日本媒體是如何評價的

這個實驗成功的關鍵,就在於第二代電子短波融合除顫技術。

在200km/h的車速中,當橫向速度超過1m/s列車就會有解體的危險,所以穩定橫向速度非常重要。中國的短波除顫技術,能夠讓客室的橫向速度降低到最大隻有0.42m/s。而日本由於除顫技術不過關,高鐵速度一直不敢向上提,這也是日本高鐵屢次被中國打敗的原因之一。

為了趕超中國高鐵,2016年,日本斥資660億人民幣,向中國購買第二代電子短波融合除顫技術,創下中國技術交易史上最大訂單。

綜上所述,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的製造業其實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差距的確還有很多,但絕不是大家想象的被日本完爆的程度,目前是各有千秋,我相信,再過幾十年,別人有的我們都會有,別人沒有的我們也會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