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劉貶曹是《三國演義》獨創?朱熹微微一笑,劉淵說我才是發明人

大家好,我是以史為鑑。

在《三國演義》的故事中,幾乎所有人都被劉備的心懷漢室,忠厚愛民;諸葛亮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關羽的威猛無敵忠義千秋所感動。對於白臉的奸臣曹操則是深惡痛絕。

那麼這種“尊劉貶曹”的思想是羅貫中的獨創嗎?如果不是,“尊劉貶曹”這一思想又是誰先提出來的?它又經歷了怎樣的變遷?本期欄目《墨說三國》我們就來聊聊“尊劉貶曹”的歷史變遷。

尊劉貶曹是《三國演義》獨創?朱熹微微一笑,劉淵說我才是發明人

一、三國時期

其實在真正的三國曆史時期,無論是蜀漢還是東吳,許多人其實都還是認可曹魏的正統地位的。

勸降劉禪投降的譙周有一篇“雄文”《仇國論》,裡面就直接虛構了一個小國“因餘”和一個大國“肇建”,兩國連年征戰,應該如何處理兩國的關係呢?譙周最後的結論是:“處大國無患者,恆多慢;處小國有憂者,恆思善。”

意思是大國就可以憑藉武力四處攻伐,而小國就只能“思善”,悄悄發展自己就完事了。

尊劉貶曹是《三國演義》獨創?朱熹微微一笑,劉淵說我才是發明人

雖然《仇國論》是譙周為了反對姜維北伐而作,但其中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蜀漢人都認為自己是小國,間接認為曹魏是正統。

等到晉武帝司馬炎一統天下,自然要承認曹魏的正統,這樣逼迫曹魏禪讓的晉朝才可以名正言順的統治天下了。

所以,雖然譙周的學生陳壽寫了《三國志》記錄了三國的歷史,但是記錄曹魏帝王的篇章就稱為“”,比如《武帝紀》、《文帝紀》、《明帝紀》……

而到了蜀漢和東吳的帝王的篇章就稱為“”,比如蜀漢的《先主傳》、《後主傳》;東吳的《吳主傳》,都能很清楚地分辨出來以曹魏為尊。

二、漢趙時期

尊劉貶曹是《三國演義》獨創?朱熹微微一笑,劉淵說我才是發明人

其實歷史上第一個尊劉貶曹的人是西晉末年的劉淵。

晉朝在“何不食肉糜”的晉惠帝司馬衷的統治下,矛盾逐漸積累,終於爆發八王之亂,整個天下都陷入混戰之中。

雄踞北方的匈奴單于劉淵看到了晉國從上到下都不成器,覺得晉朝已經不行了,於是乘亂在左國城(今山西呂梁離石)稱帝。因為劉淵祖上和漢室有些關係,是劉邦時期的冒頓單于娶了漢室和親公主所生一脈,所以這一支匈奴人都以劉為姓。

劉淵為了在稱帝大義上佔據上風,於是自稱西漢——>東漢——>蜀漢之後的正統漢室繼承人,劉淵追尊劉禪為孝懷皇帝,建造漢高祖以下三祖五宗的神位進行祭祀,國號為漢,史稱漢趙政權。

尊劉貶曹是《三國演義》獨創?朱熹微微一笑,劉淵說我才是發明人

有了這樣的身份背景,劉淵就有光明正大的理由反抗晉國的統治了。

這也是歷史上第一次有人尊劉禪的蜀漢為正統漢室政權的,但是劉淵這個尊劉貶曹的影響力還沒有表現出來他就死了,等劉淵死後後,他的“漢”國馬上被後任皇帝改成“趙”國,再然後沒幾天趙國也亡了……

第一次尊劉貶曹就這樣失敗了,甚至在歷史長河中都沒有激起來很大的水花。

三、隋唐時期

尊劉貶曹是《三國演義》獨創?朱熹微微一笑,劉淵說我才是發明人

自從漢趙政權後,基本上沒有多少朝代是認可“尊劉貶曹”這一思路的。從東漢末年到三國時期,再到兩晉南北朝,再到隋唐時期,但凡是蜀漢的割據政權都是一個地方政權,不被主流所承認。

史書上認可的還是東漢禪讓給曹魏,曹魏禪讓給西晉這樣一條主線。

這一段時期之內,主流的觀點都是“尊曹貶劉”的。

在唐朝,唐太宗李世民命重臣房玄齡等二十餘人編撰《晉書》,並且親自為《宣帝紀》、《武帝紀》、《陸機傳》、《王羲之傳》寫了史論。

如果不是認同晉朝取代曹魏,曹魏取代東漢這樣正統的權位交接,大家想想李世民身為一國之君會為亂臣賊子寫傳記嗎?

四、兩宋時期

尊劉貶曹是《三國演義》獨創?朱熹微微一笑,劉淵說我才是發明人

那麼是什麼時候尊劉貶曹成為了主流觀點,劉備戰勝了曹操成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主角呢?這話還得要從唐末後說起。

唐朝因為安史之亂陷入衰退,後來又有五代十國之亂。這樣的亂世中,老百姓生活朝不保夕,人心思定。都幻想有一個仁義的君主、大臣來治理,這一想法體現在民間就是劉備的仁義形象和曹操的奸詐形象已經開始出現。

北宋大文豪蘇東坡在其《東坡志林》中有一篇《塗巷小兒聽說三國語》裡面講到:“至說三國事,聞劉玄德敗,顰蹙有出涕者;聞曹操敗,即喜唱快。”

可見當時民間已經尊劉貶曹了。能在宋朝“塗巷小兒"都有尊劉的想法,肯定在之前的五代時期就有苗頭了。

但是這一時期的官方還是以曹魏為正統的。

尊劉貶曹是《三國演義》獨創?朱熹微微一笑,劉淵說我才是發明人

歐陽修在撰寫《新五代史》的時候,在《明正統論》一篇中批評陳壽在寫《三國志》的時候,沒有把魏國放在主要地位,而是把三國並列,甚至書名都是《三國志》。

於是歐陽修很生氣,就乾脆罷黜蜀漢、東吳二國的地位,直接寫《魏論》,壓根不提蜀漢和東吳:

“魏與吳、蜀為三國,陳壽不以魏統二方,而併為三《志》。今乃黜二國,進魏而統之,作《魏論》。東晉、後魏,議者各以為正也。今皆黜之,作《東晉論》《後魏論》。”——歐陽修《明正統論》

到了南宋時期,北方被金國佔據,宋朝君臣只能偏安一隅。南宋為了堵住老百姓的嘴,於是開始大肆宣揚蜀漢是正統,曹魏是逆臣。

其中代表人物就是大儒朱熹。

尊劉貶曹是《三國演義》獨創?朱熹微微一笑,劉淵說我才是發明人

朱熹不滿司馬光在《資治通鑑》裡以魏國為正統,於是自己在司馬光的基礎上改寫了《資治通鑑綱目》,把其中曹魏為正統的地方都改成蜀漢為正統,把曹魏紀年都改成蜀漢紀年。這一時期開始,南宋從思想上開始大刀闊斧的“尊劉貶曹”。

朱熹直接批評司馬光的《資治通鑑》說:“三國當以蜀漢為正,而溫公乃雲,某年某月‘諸葛亮入寇’,是冠履倒置,何以示訓?”

而且宋朝時期,也是劉備麾下大將關羽身份扶搖直上的一個時期,

公元1102年,宋徽宗封關羽為【忠惠公】

公元1104年,宋徽宗封關羽為【崇寧真君】

公元1107年,宋徽宗封關羽為【武安王】

公元1123年,宋徽宗封關羽為【義勇武安王】

公元1128年,宋高宗封關羽為【壯繆義勇武安王】

公元1187年,宋孝宗封關羽為【壯繆義勇武安英濟王】

尊劉貶曹是《三國演義》獨創?朱熹微微一笑,劉淵說我才是發明人

這其實都是尊劉貶曹在宋朝逐漸佔據上風的一個體現。




宋朝滅亡後,再次歷經元代的百年異族統治,普通百姓更是希望有一個劉備一樣仁義、賢明的君主;有一個諸葛亮一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治世之才;再有一群五虎上將這樣的征伐天下的名將……

於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才誕生了我們今天看到的尊劉貶曹,教化百姓的《三國演義》。

這下是不是很清楚了,無論是“尊劉貶曹“還是“尊曹貶劉“,其實都是取決於當時的官方和民間的現實情況,至於真實的曹操和劉備是什麼樣的人物,恐怕一千個讀者心中就有一千個不同的形象了。

你更喜歡曹操還是劉備呢?歡迎留言一起討論。


你更喜歡曹操還是劉備? (單選)
0人
0%
曹操
0人
0%
劉備
<button>投票/<button>


圖/網絡

《三國志》、《資治通鑑》、《仇國論》、《明正統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