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兄弟趙光義成為君主後,是如何對待24歲的皇后嫂子的?

Blood_puppet


館主來了,我是無月,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宋代,就是一個文人朝代,宋太祖趙匡胤算是半個文人,因為趙匡胤武功蓋世。

而趙光義,則是完完全全的一個文人了,由他開始,整個宋代都是文人的天下。

所以,很多的政治事件,都是有著濃厚的文人操作色彩,不見血不見刀兵,卻人死事消。

趙匡胤的死,就是其中的一樁事件。

燭光斧影

趙匡胤死的很莫名其妙,好好的,就在一個夜裡死了。

後世對這個夜晚說法很多,有人說當晚,趙匡胤召見了趙光義,有人從屋外看到燭光下的人的倒影,還出現了斧子的投影。

這個斧子不是大板斧,而是趙匡胤經常把玩的一把小玉斧。

太祖趙匡胤經常看誰不順眼,就丟斧子出去。

那晚,有人透過投影,看到斧子投了出去,但是不知道誰頭給誰。

總之,那晚過後,趙匡胤駕崩了。

宋皇后

宋皇后宋氏是趙匡胤的第三任皇后,宋皇后的父親宋偓是後唐莊宗的外孫,她的母親是後唐的義寧公主,那是典型的皇親國戚、顯貴之家。

宋皇后17歲的時候被已經是個老頭的趙匡胤納入宮中,因此,這是一對老少配。

宋皇后和趙匡胤沒有生下子女,而趙匡胤的大皇子趙德昭傳聞與這位宋皇后不合,前者年齡還比宋皇后要大一些。

宋皇后倒是和二皇子趙德芳比較走的近。

金匱之盟

趙匡胤駕崩後,趙光義拿出了個金匱之盟的東西,說是在杜太后臨死前,趙匡胤和趙光義兩兄弟當著杜太后的面,說明了將來由趙光義接哥哥趙匡胤的班,還把這事寫下來放在了盒子裡,也就是所謂的金匱之盟。

事發當晚

當晚,趙匡胤駕崩,第一個發現趙匡胤死訊的是宋皇后。

宋皇后本身是要太監王繼恩跑去通知趙德芳進宮的,想要讓趙德芳趕在趙德昭前面,這樣就可以繼承皇位,而宋皇后自然也可以做上皇太后,高枕無憂了。


但是,王繼恩跑出去之後,卻徑直去找了趙光義。

當趙光義出現後,宋皇后只得無奈道:我們母子的性命就交給官家了。

這裡可以看出,趙光義和宋皇后不但沒有曖昧,反而是競爭關係。

事後

事後,趙光義認可了宋皇后的身份,將她封為“開寶皇后”,置專門宮殿與之居住。

這可能是因為宋皇后在後續的事件中保持了沉默的回報。

但是,趙光義通過種種手段弄死了太祖的幾個兒子:趙德昭被他嚇得自殺了;趙德芳睡死了;趙廷美被嚇得憂愁而死。

不過趙光義這人並不是個大度的人,他對宋皇后的怨恨一直忍耐到宋皇后去世後,趙光義不允許按皇后的禮制來下葬,不許宋氏下葬到宋太祖的陵墓當中,連牌位也不許升祔太廟。

所以說,趙光義對趙匡胤的皇后,是充滿了怨恨的。


無月文化,品讀經典,品味文化


無月文化館


趙匡胤去世的時候,他的宋皇后才24歲。但是,大家不要小瞧她的年紀輕,在政治上她可是一個政治老手了。

她的家世,還有跟隨趙匡胤的7年時間裡,都沒有少培養她的政治敏銳性。

趙匡胤的突然去世,她明白對她來說意味的是什麼。

所以,趙匡胤的去世,她是第一個察覺到的。因為趙匡胤是突然暴斃的,他生前就沒有指定接班人。

這也就是說,無論是趙匡胤的兒子,還是他的弟弟,只要第一個來到他的陵寢前的人,就是皇位的合法繼承人。

對於宋皇后來說,這個皇位肯定是想讓趙匡胤的兒子來繼承,對她才是最有利的。

所以,她立刻派了太監王繼恩,去叫趙匡胤的小兒子趙德芳,想讓趙德芳來登基當皇帝。

平時的宋皇后,一般和趙德芳的關係比較好,所以,她希望讓趙德芳當皇帝。

但是,這個問題恰恰就是出在了太監王繼恩的身上。

王繼恩並沒有去叫趙德芳,他是把趙匡胤的弟弟趙光義給叫來了。

這也就是說,皇位肯定就落到了趙光義的頭上。

宋皇后見了趙光義來之後,她立刻給趙光義跪了下去,並且哭泣地說道,我們的家人的命運,就掌握在你的手裡了。

趙光義趕緊把宋皇后扶起來,然後說道,不要說這麼見外的話,有我在是可以保你們榮華富貴的。

之後,趙光義就順利的登基當了皇帝。

趙光義剛當皇帝的時候,他確實把趙匡胤的兒子,全部給封為了王。並且宋皇后的待遇,也沒有變。

但是,沒過多久,趙光義的皇位坐穩了之後,他就開始排除異己了。

對他皇位有威脅的人,先後的都意外的死亡了。

先是趙匡胤的長子趙德昭被趙光義給逼死了,然後就是趙德芳離奇的死亡,趙德芳的死,和他的父親趙匡胤一樣,都是睡了一覺就去世了。

所以說無論是趙匡胤,還是趙德芳的死,趙光義都脫不了干係。

趙光義的兄弟叫趙廷美,因為趙廷美的存在,還是能威脅到他的皇位,所以,趙廷美也不明不白的死去了。

那麼趙光義後來是如何對待宋皇后的呢?

說實話他對宋皇后,還是不錯的,因為宋皇后在趙匡胤去世後又活了二十多年。

只不過在宋皇后下葬的時候,趙光義不承認她皇后的地位,讓她按照一般嬪妃的級別下葬的。

大家可能不知道,一般趙光義看不順眼的人,基本上都是選擇用毒酒給毒死,南唐後主李煜是他毒死的,吳越國的國王也是他毒死的,就連趙匡胤都有可能是他毒死的......。

所以說,他沒有殺宋皇后,留了宋皇后一命,就算是對宋皇后不錯了。


不才講史


題主的問題頗具誘惑性啊,一個皇帝,一個24歲的正值青春年華,容顏嬌美的寡居的嫂子,這是最容易演繹出一段豔麗故事的兩個人物。那宋太宗與美麗的嫂子有故事發生嗎?還真的有,不要走開,聽靜篤為你慢慢道來。

先來介紹下故事的女主人公皇后宋氏。

宋太祖的皇后宋氏,不但人生得嬌豔動人,舉止端莊,而且還頗有些來頭。她的父親宋偓是後唐莊宗的外孫,她的母親是後唐的義寧公主,那是典型的皇親國戚、顯貴之家。

公元952年出生的宋氏,自幼就能出入宮廷,自然也見多識廣,知書達禮。如此女子,自然討人喜歡。公元968年,被時年四十二歲的宋太祖納入宮中,於是,時年十七歲的宋氏成為了宋太祖的第三位皇后。

這宋氏與宋太祖是典型的老少配(我知道你要笑,古時的皇帝都是這樣,哈哈),差距有多大呢?宋太祖的大兒子趙德昭比宋氏還要大一歲呢。

雖然,兩人年齡相差很大,但這宋氏確是一個好妻子,她性情十分柔順,和太祖是相敬如賓。只是宋氏沒有生育,做為繼母,趙德昭比她還大,所以,宋氏和德昭不親,和比自己小七歲的宋太祖兒子趙德芳很親近。

再來說說宋太宗。

說實話,在皇位父子傳承的古代,宋太宗這皇位來得不是那麼明正言順,況且,宋太祖死時,他的大兒子趙德昭都已成年了,完全可以當皇帝了。

宋太祖趙匡胤取得皇位後,當然是想傳給自己的兒子的。但偏偏太祖的母親杜太后喜歡二兒子,在將死之時,把兄弟兩人叫去,非要讓太祖百年後把皇位傳給他弟,也就是太宗。

杜太后這老太太怕大兒子反悔,還弄了個盒子寫了盟誓裝在那裡,讓宰相趙普保存起來。這就是後世所謂的“金匱之盟”。

不過,後來很多的資料顯示,這個“金匱之盟”是太宗與趙普搗鼓出來的,目的就是要顯示太宗繼位的合理性。(有興趣的可以看我的微頭條當中的相關內容)

當然,不管這事是不是真的,反正看得出來,宋太宗並不是光明正大之人,對於這個皇位的得來還是有些心虛的,總想找點東西來證明他得之其所。

再來看下太祖皇后宋氏與太宗的故事。

其他的那些事我們都不說,單說宋太祖死後的事。

話說開寶九年,經過前一晚的所謂“燭影斧聲”後,才49歲的宋太祖突然就死了。並且還沒有留下什麼遺言(詔),最最重要的是沒說誰來接他的班。

最早發現宋太祖死了的宋氏,當然有私心了。她既不想太宗當皇帝,也不想讓太祖的長子趙德昭當皇帝(前面說了,她和德昭關係並不好),她想讓趙德芳做皇帝。

這時的趙德芳才17歲,且又與宋氏母子關係良好,他做了皇帝,宋氏自然就可以皇太后的身份掌握朝政了。她這樣想了,於是,就讓宦官王繼恩立即去召趙德芳進宮來,想讓德芳搶佔先機,造成既成事實。

可惜的是,宋皇后還是年輕,缺少政治經驗。她身邊的親信宦官王繼恩其實早就和宋太宗趙光義站在了一起。

這王繼恩跑出宮去後,沒有去找趙德芳,也沒有去找趙德昭,而是跑去找了趙光義,把趙光義叫到了宮中。可憐的宋氏,本想給別人玩一個既成事實,誰知被別人玩了一個既成事實。

至此,宋皇后知大勢已去,只得對趙光義說,我們母子的性命就交給官家了(宋朝管皇帝叫“官家”)。

看來,宋氏和宋太宗之間並無兩情相悅,而是爭奪皇位的政治對手。

宋氏,是宋太宗奪皇位路上的一大對手,差點就讓太宗和皇位擦肩而過。對於這樣的政治對手,兩人還想發生點什麼,當然不可能了。

但兩人之間終還是要發生點什麼的。

宋太宗的皇位本就來得不夠名正言順,所以,雖然對宋氏極為不爽,卻不好立即下手處置。不但不好處置,還認可了她皇后的身份。將她封為“開寶皇后”,置專門宮殿與之居住。

不過,現在不處置,不代表心中不恨。我們知道,太宗通過種種手段弄死了太祖的幾個兒子:趙德昭被他嚇得自殺了;趙德芳睡死了;趙廷美被嚇得憂愁而死。

這些手段,連太宗的大兒子元佐都看不下去了。元佐想方設法營救趙廷美,在趙廷㺯死訊傳來時,他終於被逼瘋了。

這樣看來,宋太宗肯定不會對宋氏就此放過了。

公元995年,宋氏去世了。地位已經非常穩固的宋太宗開始算起了舊賬。他不許按照皇后的禮儀安葬宋氏,就連王禹偁(時為翰林學士)說了句“後嘗母儀天下,當遵用舊禮。”就被太宗給貶了。

同時,宋太宗還不許宋氏下葬到宋太祖的陵墓當中,連牌位也不許升祔太廟,可見,當初宋太宗對宋氏的怨恨之深。

總的來說,宋氏還是比較幸運的,在殘酷的政治鬥爭失敗後,還能夠善終,這在歷史上還是比較少見的。


摯守靜篤


北宋的建立與皇位繼續,可謂波詭雲譎,兵不血刃,以詭計成事。

先是趙匡胤的陳橋兵變,也就是所謂的黃袍加身。趙匡胤假裝喝得醉熏熏,眾將士做戲做全套,給他穿上黃袍,他卻假惺惺地說,是你們貪圖富貴,立我為天子,能從我命則可,不然,我不能為君主。

戲做足了,隨即趙匡胤浩浩蕩蕩率領部隊回到開封,迫使年幼的恭帝禪位,奸巧地輕而易舉地奪取了後周政權,建立了宋朝。

趙匡胤在位16年,49歲時突然暴病,他的弟弟趙匡義依葫蘆畫瓢,奸巧地無中生有地說杜太后有個“金匱之盟”,它是指杜太后生前下有遺詔,兄終弟及,意思是哥哥先死了,弟弟來繼承皇位。但是大宋的學者們掘地三尺也找不到這份遺詔。



一份“金匱之盟”,趙匡義順利登上了皇位,那他又是如何對待哥哥趙匡胤的兒女呢?

趙匡胤去世時,留有二子趙德昭、趙德芳,另有三女皆出嫁,其他的皆夭折,而當時宋皇后年僅24歲。 趙德昭時年25歲,由於趙匡胤突然暴死,沒有得到冊封,反而趙匡義登基後才封了武功郡王,但也只是表面功夫。

實際上,趙匡義對趙德昭這個侄子一直心有設防,畢竟是用了非常手段奪了人家老爸的皇位。

一次,趙匡義御駕親征,與趙德昭一起去攻打幽州,但遭到敵軍偷襲,軍中一下子大亂,而趙匡義不見了蹤影。將士四處打探,找不到趙匡胤的下落,以為他凶多吉少,可能已被殺死,將士本就對趙匡義的繼位非常懷疑,心中不服,於是有將士乾脆建議,趁趙匡義死了,擁立趙德昭為皇帝。



然而,趙匡義卻鬼魅般出現了,這可能是個圈套,故意來考驗趙德昭與眾將士。

攻打幽州成功後,趙德昭建議給此次出征的有功將士封賞,可趙匡義大怒說:“到時你登上了皇位,再去封賞更好!”趙德昭聽罷,已明白其中意思,與其等著將來不知趙匡義用什麼刑罰處死自己,不如趁早自刎留得全屍,於是不久後,便自刎而亡。



趙匡胤的另一個兒子趙德芳,他讓整個宋朝歷史出現有意思的一幕。

趙匡胤去世,趙匡義登基,趙德芳不久便病逝,年僅23歲,但他留有三子。

整個北宋期間,自趙匡義起,皇位都是由他的子嗣來繼承,但是到南宋建立後,情況很有趣地發生了轉變,因為宋高宗趙構沒有兒子,他與自己的兄弟及侄子們又頗有矛盾,此時趙匡義無中生有的杜太后的“金匱之盟”兄終弟及謊言不攻自破了。

宋高宗趙構收養了趙德芳的六世孫趙眘為養子。1162年,宋高宗趙構將皇位禪讓給了趙眘,是為宋孝宗。

於是,整個宋朝歷史,出現了很有趣的一幕:北宋的所有皇帝,除了趙匡胤以外,都是出自趙匡義的子嗣;而南宋的所有皇帝,除了趙構以外,都是出自趙匡胤的子嗣。



趙匡義是如何對待哥哥趙匡胤的皇后的呢?

趙匡胤一生有三妻,分別是賀氏、王氏、宋氏。賀氏、王氏皆先於趙匡胤前逝世。

而對於時年24歲的如花似玉的宋皇后,趙匡義信誓旦旦地說,畢竟曾經是皇后,也是他的嫂子,會永保她的榮華富貴。

開始貌似還真不食言,先給宋皇后封了開寶皇后,實際是想憑此暫時撫慰趙匡胤的舊部下與宋皇后的家族勢力。

隨著趙匡胤舊部下與宋皇后的家族勢力慢慢被削弱,趙匡義露出原形,命宋皇后移居西宮,待遇等級下降了許多。



再過幾年,趙匡義乾脆命宋皇后移居東宮,地位幾乎與低賤的宮女一樣。

但宋皇后是篤信佛教之人,自趙匡胤去世之後,許多事情看得淡,平時也就看破紅塵,燒香拜佛唸經,可能正是這一點,使得她能心平氣和地度過20年,直到44歲方去世。

宋皇后去世之時,趙匡義沒有按正常的皇妃喪禮舉辦,草草地簡單了事,若有人對此抗議,即被降職或者打入牢獄,而趙匡義的說辭是宋皇后篤信佛教,喪禮從簡,實則應當是懷恨在心。



但趙匡義為何要對一個無權無勢的寡婦懷恨?這很值得玩味。

我認為趙匡義可能有兩方面的不滿意而對宋皇后懷恨在心。一、宋皇后年輕美貌,如花似玉,趙匡義想將之娶過來,可是宋皇后不從,而且倫理上也存在著譴責。二、宋皇后的家族勢力對趙匡義有不滿與反抗。

無論如何,趙匡義對宋皇后是刻薄的,毫無嫂與弟之間的親情可言,但在明爭暗鬥的皇宮之內,也許這一切都是正常。


我就是竹韻


這裡的皇后嫂子指的就是宋太祖趙匡胤的第三任皇后—孝章皇后宋氏。趙匡胤死後,弟弟趙光義即位登基,趙光義面對尚且年輕貌美的嫂子並沒有什麼不軌無恥之舉,甚至還在趙匡胤去世的當晚對宋皇后許下“共保富貴,無憂也”的承諾,但事後證明這只是一句空話。他非但沒有善待宋皇后,反而對她是極端的怨恨。

(宋皇后影視形象)

趙光義登基後次年就命她搬到西宮去,過了幾年又命她搬到東宮居住,一直到去世之前,宋皇后一直是孤身一人,冷冷清清悽悽慘慘。995年四月,宋皇后去世,按理來說趙光義應該為皇嫂成服,結果是非但是他自己不願意為皇嫂成服,他還不讓朝中大臣去弔唁。

趙光義這麼做完全不符合宋皇后曾為前朝皇后的禮儀,自然就有仗義執言之人看不過去了。翰林學士王禹偁在和朋友交談時就為宋皇后說憤憤不平,“後嘗母儀天下,當遵用舊禮”,意思是宋皇后怎麼說也是宋太祖的皇后,不應該違反禮制。結果這句話就傳到了趙光義的耳中,最終王禹偁被以訕謗為由貶謫至滁州任知州。
(宋太宗趙光義影視形象)

事情到這裡還沒有結束,趙光義先後將宋皇后的梓宮停在燕國長公主府中和寺廟中,既不讓宋皇后和趙匡胤合葬,也不讓宋皇后的牌位進入太廟之中。直到997年正月,宋皇后死後接近兩年了,趙光義才命將宋皇后袱葬於趙匡胤永昌陵北面,讓吏部侍郎撰哀冊文,但宋皇后的牌位仍然不準進入太廟,而是放在別廟中。一直到宋神宗時期,才將宋皇后的牌位升入太廟之中!

那麼趙光義和自己的這位皇嫂究竟是何怨何仇,以至於要如此對待她呢?其實,終歸到底還是要回歸到趙匡胤去世的當晚尋找答案。
(宋太祖趙匡胤影視形象)

司馬光《涑水紀聞》:太祖初晏駕,時已四鼓,孝章宋後使內侍都知王繼隆(王繼恩之誤)召秦王德芳。繼隆以太祖傳位晉王之志素定,乃不召德芳,徑趨開封府召晉王」。又遇醫官賈德玄(程德玄之誤),「乃告以故,叩門與之俱入見王,且召之。王大驚,猶豫不敢行,曰:『吾當與家人議之。』入久不出。繼隆促之曰:『事久,將為他人有。』遂與王雪下步行至宮門,呼而入。繼隆使王且止其直廬,曰:『王且待於此,繼隆當先入言之。』德玄曰:『便應直前,何待之有?』遂與俱進至寢殿。」「宋後聞繼隆至,曰:『德芳來耶?』繼隆曰:『晉王至矣。』後見王愕然,遽呼官家曰:『吾母子之命,皆託於官家。』王泣曰:『共保富貴,無憂也。』」

也就是說,在趙匡胤去世以後,宋皇后的本意是希望秦王趙德芳即位的,因此她就命太監王繼恩去傳召趙德芳入宮。但是王繼恩卻私自去見了晉王趙光義,趙光義得知趙匡胤死訊後於是和王繼恩一同入宮。宋皇后得知來的人是晉王趙光義,驚恐失望之下只得向趙光義屈服,並主動稱呼了趙光義為“官家”(官家是宋朝對皇帝的稱呼),承認了既定事實。

宋皇后的本意是立趙德芳為帝,如若不是太監王繼恩出賣宋皇后,北宋的第二位皇帝到底是誰還說不準,這也很有可能就是日後趙光義記恨她的原因了。


(燭影斧聲)

但是對於趙匡胤的死亡還有“燭影斧聲”的說法,記載於文瑩的《續湘山野錄》中,這種說法下趙匡胤是被趙光義所謀害的,那這個就和宋皇后派人去請趙德芳相悖了,因為按照司馬光的記載,趙匡胤死的時候身邊只有宋皇后一人。

宋太祖趙匡胤究竟是怎麼死的,已經成了一樁千古懸案,一直沒有定論,但是趙光義對趙匡胤遺孀的薄情寡義卻是不爭的事實!


小祁說歷史


俗話說,好吃不如餃子,好看(wan)不如嫂子。

簡簡單單一句話,就將生活之煙火氣與性情之狂野氣,結合的淋漓盡致。同樣,這句話也將“嫂子”的傳說,賦予了最高奧義——好看。

公元976年,通過黃袍加身當上皇帝的趙匡胤,與弟弟趙光義一夜未眠之後,次日暴斃在大內宮中,享年50歲。

趙匡胤死後,他的弟弟趙光義繼位,是為宋太宗。這一年,趙光義37歲。

不過,趙匡胤不明不白的暴斃,就留下了一大灘爛攤子,最引人注目的便是趙匡胤留下的一大票後宮,她們該怎麼辦呢?要知道,趙匡胤死時,他的第三人皇后宋氏,還不到30歲,正是一個女人最嫵媚的年紀。

歷史上,兄終弟及的事件並不罕見。

比如說在宋朝之前數百年的北齊,高架兄弟如同套娃一般,這個死那個繼,新君繼位之後,前任的皇后,也就是新君的嫂子,沒有一個能夠逃脫魔爪,淪為胯下玩物。北齊滅亡之後,自我沉淪的北齊皇后們,乾脆開起了妓院。

宋氏的結局,又是怎樣的呢?

比之北齊的那些“遜”皇后,宋氏出身高貴,父親宋偓是後唐莊宗李存勖的外孫、後漢高祖劉知遠的女婿,而宋偓本人也是北宋的開國功臣。宋家地位顯赫、家族龐大,在北宋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其實,趙匡胤從繼位之初,就在處心積慮地削弱這些開國功臣的兵權。

等到趙匡胤死的那年,宋家雖然依舊枝繁葉茂,但是在趙匡胤的“杯酒釋兵權”下,早已是一座空中樓閣。宋皇后本人,也在趙匡胤死後,成了一名無謀無權卻年輕漂亮的小寡婦。

儘管宋氏沒什麼政治經驗,她卻非常清楚:一定要為兒子(非親生)奪取皇位。

於是,她便加入了與弟弟趙光義爭奪皇位的戰爭。不出所料,宋氏很快就被老謀深算的趙光義掀翻,從她手中截取皇位。宋氏母子錯失皇位之後,她說了一句非常耐人尋味的話:

“吾母子之命,皆託於官家。”

翻譯過來就是:我們孤兒寡母的小命,以後就全丈著官家了。

官傢什麼意思呢?是老百姓對官吏的稱呼。換言之,宋氏在潛意識裡,認定了趙光義稱帝的事實,從而放棄了兒子稱帝的機會。

就這樣,趙光義成了宋朝第二任皇帝。

趙光義稱帝后,除了在不得已的禮貌上,給與宋氏最大的尊重,生活裡,對這位皇嫂並無太多照顧。

比如說,宋氏守寡第二年,趙光義將她移出東宮,安置到西宮。要知道,西宮可是專門安置於皇后作對的妃子的地方。幾年後,又將宋氏送回東宮。趙光義在“看”皇嫂的手段上,真真令人稱絕。

995年,宋氏去世。

按照當時的禮制,趙光義應當將宋氏與丈夫趙匡胤合葬,可是,他並沒有這麼做,而是將她葬在趙匡胤墓的北面,還沒有將她的靈位放在太廟。

可見,趙光義雖沒向北齊皇帝那樣,對宋氏進行非人待遇,卻從未正面承認她的地位。

面對如此好看的嫂子,趙光義作為一個精力正旺的男人,為何能夠忍住呢?

這還得從他哥的死說起——趙匡胤的死不明不白,趙光義的登基不名不正,那一夜的“燭光斧影”又帶給後人無限遐想。如果趙光義再揪著嫂子不放,不論他再怎麼個明君,終究會和北齊諸帝(昏君的代名詞)歸為一類。

再者,大哥都不在了,這嫂子能有餃子好吃?


祗樹


24歲的皇嫂賢淑聰穎,只可惜那時是男人的天下,夫君一死手中也並無實權,只能被繼位後的小叔子薄情相待。

孝章皇后宋氏(趙匡胤的第三位皇后,題主所說的24歲皇嫂)聰明賢惠、性情溫婉與趙匡胤感情甚好,十七歲就被封為皇后母儀天下,但在夫君趙匡胤死後小叔子非但沒有厚待自己反而處處針對。連居住的地方也是一遷再遷,生活上少了幾分歡愉,多了幾分憂愁,年僅四十三歲就離世了。

本來前皇后病逝,天下大喪,應與先帝合葬以表後世對他們的尊重!可誰知,趙光義反而禁止皇宮內為其穿喪服,也禁令天下人哀悼,並將皇嫂與先帝趙匡胤分葬,死也不讓他們在一起,心狠程度可想而知!

後人紛紛為其打抱不平,但天子之威又有誰敢違背呢?因為大家心裡都清楚:前皇后宋氏在趙匡胤死後,堅決反對兄終弟及(哥哥死了由弟弟繼承)的制度,想命趙匡胤第四子趙德芳為帝,只可惜一個深居後宮無權無勢的女人怎麼能反抗已經大權在握的準皇帝呢?同時趙光義這樣對自己的嫂子也是為了疏遠哥哥趙匡胤的後裔,也或許為了掩蓋“燭影斧聲”背後的真相!

趙光義一生光明磊落,只是在皇位和對自己嫂子上為後人所不恥!

我是大話歷史君,想看更多歷史故事的讀者朋友,可以關注我喲!


淡墨青史


宋太祖趙匡胤是宋朝的開國皇帝,而他的弟弟宋太宗趙光義繼承了哥哥的皇位,同時也是宋朝開國的主要功臣之一。

宋太祖趙匡胤的死亡原因在歷史上撲朔迷離,因為他是突然死亡的,流傳至今的說法一直有燭影斧聲和金匱之盟。

皇位來路頗有疑問的趙光義成為君主後,是怎麼對待自己年輕的嫂子皇后呢?

一、加以威脅,弱化處理!

宋太祖趙匡胤一共有三任皇后,第1任皇后是死後追認的,根本沒有等到趙匡胤打下天下,第2任皇后倒是活到了趙匡胤打下天下,但是沒過多久也先趙匡胤而去。

而趙匡胤死的時候已經是第3任皇后了,名叫宋皇后,他是趙匡胤不久前新封的皇后,他的年齡要比趙匡胤小好多,只有24歲。

趙匡胤的死頗為蹊蹺,當時只有弟弟趙光義和他待在一起,所以趙匡胤死後宋皇后也很是擔心,趙匡胤究竟是如何而死?另外,趙匡胤死前沒有確定繼承人,這成了宋皇后頗為關心的事。

因為確定誰為繼承人就牽扯到她以後的命運。同樣,趙光義要確保自己能夠登上皇位,就必須保證後宮皇室的安穩。所以他就派人把宋皇后緊緊地盯了起來,當宋皇后想第一時間召趙匡胤的兒子進宮商討的時候,被趙光義發現。

為了防止意外的發生,高匡胤就一方面威脅宋皇后,一方面迅速登基!

二、囚禁生活,寂寞終老!

可想而知,登基之後的趙光義並沒有給宋皇后應有的待遇。

雖然趙光義沒有突破人倫,使宋皇后遭受更大的屈辱,但是最大的屈辱莫過於置之不理。而趙光義正是如此所為,宋皇后被迫搬離原來的住所,跑到了荒涼的東宮居住。這裡常年沒有人陪伴,只有寂寞的宋皇后一個人。

而且沒過多久,趙匡胤的兒子們一個接著一個都死了,死亡原因自然是不可多說,宋皇后的地位也越來越尷尬,越來越無人問津。

三、死後不發喪,簡陋處理!

在孤獨恐嚇中的宋皇后,沒有活很長時間,還不到40歲的年紀就抑鬱而死。

更為可氣的是在宋皇后死後,有著皇后名號的她卻享受不到正常的喪葬待遇,一切的原因都是趙光義置之不理。

朝中有大臣提議,應該將宋皇后按照皇后的待遇舉行國葬、皇帝趙光義也應該為自己的嫂子穿孝服,結果讓趙光義找了個理由給貶出京城,從此朝中再也無人敢提此事。

宋皇后的喪禮也是簡陋處理完事。

趙光義當了皇帝之後,雖然沒有強行霸佔自己的嫂子,但是他對嫂子的處理方式不得不讓人懷疑他皇位是否來路正確?

我是xiaoZ彈史,翻看滾滾煙塵,知曉橫趣點點。歡迎【關注】我,一起尋找歷史中的真我!


xiaoZ彈史


趙光義的繼位在歷史上是一個千古之謎,“金匱之盟”的故事在強化趙光義繼位的合法性;“斧聲燭影”的傳說則訴說著趙光義弒兄奪位的陰謀。無論真相到底如何,趙匡胤50歲時的突然去世,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歷史的走向。

趙匡胤不是一個濫情好色的皇帝,他一生有三任妻子,兩個皇后。

結髮妻子賀氏,為趙匡胤生下趙德昭、趙德林(早夭)、趙德秀(早夭)3個兒子和昭慶公主、延慶公主2個女兒,可惜賀氏年僅三十便因病早逝,趙匡胤稱帝后追冊為孝惠皇后。

賀氏去世後,趙匡胤續絃娶了彰德軍節度王饒的女兒王氏,趙匡胤稱帝后,她成為皇后,但王氏也不長壽,年僅22歲便病逝,是為孝明皇后。

王皇后去世後,趙匡胤又冊孝章皇后宋氏為皇后,是為孝章皇后,又名開寶皇后。

宋皇后出身名門,她的父親宋偓是節度使(左衛上將軍、忠武軍節度使),生母是公主(後漢太祖劉知遠的女兒),而宋偓同時又是後唐莊宗李存勖的外孫,他的生母也是公主。

趙匡胤駕崩時,宋皇后只有24歲,而在趙匡胤駕崩當夜,宋皇后的表現很耐人尋味。

宋皇后第一時間得知趙匡胤突然駕崩,她的反應是讓大宦官王繼恩去找趙匡胤的次子趙德芳入宮,看起來很想讓趙德芳捷足先登,繼承皇位,但按照常理應該是召趙匡胤的長子趙德昭進宮才是——兩人都不是宋皇后的孩子,但趙德芳更受宋皇后鍾愛。

王繼恩是個厲害人物,他沒有聽宋皇后的話,而是直奔晉王府,叫來了趙光義。

趙光義隨王繼恩進入宮中,宋皇后一開始還以為是趙德芳來了,當她看到是趙光義後,頗為意外,短暫的驚慌後,她很快便反應過來,對趙光義說“吾母子之命,皆託於官家。”

所謂官家,是北宋對皇帝的稱呼,言語之間,透露出對趙光義繼位的認可。

趙光義繼位後,當然要尊重自己的皇嫂,尊宋皇后為“開寶皇后”,次年讓宋皇后移居西宮,後來又移居東宮,她的生活應該是相當冷清寂寞的。

不正常的事發生在宋皇后去世後。

宋皇后在43歲那年去世,趙光義非但自己不按當時禮制,不為皇嫂穿孝服,而且下令不允許群臣臨喪祭奠,這種命令不合禮法,也不合乎人情,因此遭到群臣議論,翰林學士王禹偁私下跟別人指出這種做法的不當,居然被趙光義以訕謗罪名貶官外放。

作為趙匡胤的正牌皇后,宋皇后去世後應該和趙匡胤合葬,但趙光義似乎對宋皇后十分不滿,他讓宋皇后的棺槨停在一處佛寺,既不與趙匡胤合葬,牌位也不祔太廟,直到2年以後,才讓宋皇后祔葬於趙匡胤的永昌陵,牌位不入太廟,放在別廟,可謂“喪盡人倫”。趙光義為何對皇嫂如此冷淡甚至記恨?

作者認為,這很可能因為趙匡胤駕崩當夜,宋皇后命人召趙德芳入宮繼位的舉動,險些阻擋了趙光義繼位的腳步所致。趙光義本就不是一個大度寬厚的人,何況是面對激烈殘酷的皇位爭奪?他因此記恨宋皇后也在情理之中。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 ,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之死,至今都是一個未解之謎!

根據正史記載,開寶九年(976年)十月十九日夜,趙匡胤召其弟趙光義飲酒,共宿宮中,次日清晨,趙匡胤暴斃而亡。

寥寥數語,就將一個帝王的歸去概括完畢,趙匡胤死的時候年僅五十歲。

因為趙匡胤功勞卓著但死的蹊蹺,在野史傳聞之中,湧現了多種多樣的說法。《湘山野錄》的“燭影斧聲”成為流傳最廣的說法,其意在點明趙光義繼位不正,謀害親君。

真實的歷史模樣如何?也只能依靠個人的感想去裁奪。

趙匡胤一共有過三位皇后。

結髮妻子為賀氏,為趙匡胤生下了長子趙德昭、次子趙德林(早夭)、幼子趙德秀(早夭);兩位公主昭慶公主、延慶公主。賀氏早年因病去世,年僅三十歲。趙匡胤稱帝之後冊封她為為孝惠皇后。

賀氏死後,趙匡胤娶王氏為妻。但是同樣天不假年,趙匡胤剛剛稱帝不久,王氏便去世,年僅二十二歲,冊封為孝明皇后,王皇后亦是北宋第一皇后。

王皇后去世之後,趙匡胤又取宋氏為妻,也就是後來的孝章皇后。趙匡胤離奇駕崩之時,宋皇后年僅24歲。

這位出身高貴的宋皇后,心中也是迫有心機。當趙匡胤突然駕崩之後,宋皇后不慌不忙,讓宮內大宦官王繼恩連夜出城召趙匡胤四子趙德芳入宮奪權。

趙德芳與宋皇后關係很好,私交甚密。如果宋皇后不捷足先登,恐怕江山就會落入長子趙德昭手中。

結果所有人都打錯的算盤!

王繼恩早就成為趙光義之人,他並沒有尋找趙德芳,而是直奔趙光義處。趙光義帶著重兵來到宋皇后住處。

宋皇后知道大勢已去,便說了這樣一段話:“吾母子之命,皆託於官家。”

在宋朝之時,官家是對皇帝的稱呼,如歐陽修《新五代史·寇彥卿傳》:太祖大怒,顧彥卿曰:“汝往趣官家來,不可一日留也。”

宋皇后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我放棄掙扎了,我孤兒寡母的命全在皇帝手上。”這裡的皇帝,指的就是趙光義。

次日,趙光義拿著所謂的“金匱之盟”登基稱帝,改名趙炅。

趙光義既然成為一國之君,長嫂如母的道理他自然明白,於是尊宋皇后為“開寶皇后”,移居西宮,後來又移居東宮。

咋眼一看,趙光義對宋皇后還是挺不錯的嘛,那就錯了。

宋皇后的住處,除了幾個僕人,其他人概不能入,日子過得十分冷清,至於趙光義為何要如此,那就不得而知了。筆者估計這與其即位合法性有很大關係。

宋皇后死後,趙光義的態度是惡劣的。群臣不能祭拜、皇族不能穿孝、匆匆下葬、不得與先帝合葬、不得立牌位與太廟。總之,皇后之尊的待遇,宋皇后一樣都沒有得到。

趙光義如此決絕的態度引得群臣不滿,但又為之奈何?

結束語:在政治鬥爭中,宋皇后的下場是比較好的一個了,用後半生的軟禁換來了善終。畢竟她曾是要與趙光義爭奪天下的人,有這樣的結果,也算是比較好的。

【文 / 楚南青史君】

【若有觀點,歡迎評論。點贊關注,感激涕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