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聊外甥女那點事兒

中國傳統習俗裡,有句古話,“孃舅為大”,講的是孩子和舅舅的親情。因為過去的女人沒有自己的社會地位,嫁到婆家去,如果孃家沒有人撐腰就會被欺負,那麼誰能給這些嫁出卻的女人撐腰呢?那麼就是她們的兄弟,就是孩子的舅舅,所以孩子的舅舅在女人心中是最大的精神支撐。自然,對於姐姐或妹妹的孩子,也是舅舅家族延伸出去的血脈,一般舅舅對外甥或外甥女都比較有一種天然的疼愛。

疫情無事,也許是歲數大了,喜歡懷舊了,小編聊一聊自己外甥女的幾個軼事兒。


聊一聊外甥女那點事兒


一、 和姐姐的幾個軼事

聊外甥女之前,必然先讓介紹一下姐姐。

小編是80後,只有一個70後的姐姐。也許是因為年齡差距比較大(7歲),也許是小編愚笨,開竅比較晚,在小編7、8歲之前,小編對姐姐幾乎沒啥印象,可能小編還是那個滿村子瘋跑瘋玩的禿小子吧,每次家庭聚會,姐姐回憶起小時候拉一輛農村那種小拉車,拉著小編滿村逛、哄著小編玩的苦情段子,小編總是一臉懵逼狀,自己咋一點印象也沒有呢?

對姐姐開始有印象的時候,小編已經上小學了,當時姐姐已經去外地讀書了。有時候下午放學,夕陽西下,小編揹著個書包、提著小石子,溜達著往家走……,路上就遇到了姐姐,姐姐也就17、8歲的樣子吧,穿著80年代末流行的白裙子紅上衣,從外地回來,然後小編就快樂的跟著姐姐回家了,男孩裡知道了有一個姐姐了。

再後來,姐姐畢業回來了,第一年上班工資記得是170元,這個數字小編比姐姐記得都深刻,因為姐姐每月會從中拿出5元錢給小編當零花錢,5元呢,在90年代初,也是很闊的一筆收入呢。小編還用課本里學到的統計學,做個圓餅圖,計劃自己零用錢的花銷,想想小編從那個時候,就很有經濟頭腦呢。

記得有一年冬天,姐姐帶小編去縣城裡趕大集,姐姐手涼,開玩笑的把手伸到小編胳膊窩下暖和,小編已經是15歲的毛小子了,開始懂的不好意思了,一本正經的跟姐姐說:不要這樣,別人會以為我們是情侶呢。把姐姐逗的笑個不停,你一個禿小子,懂個啥?

後來姐姐在老家嫁人生女,小編外出求學、工作、安家生子,恍恍惚惚就是很多年過去了,聚少離多,但姐弟感情仍然一直很好。姐姐性格是一個喜歡旅行的人,囿於身體和工作的原因,出門機會很少,小編帶老父母出門旅行的時候,也會刻意的鼓動姐姐一起出去,有時候小編不好意思直接說,就然老父母卻忽悠姐姐。

這些年,鼓動著或帶著姐姐去看過姐姐夢想的大海、去東北、去懸空寺、去兵馬俑和華山……,每次看著姐姐發自內心的快樂、每次一家人其樂融融的時候,小編辛苦,也並快樂著。

“子欲養而親不待”,對於老父母是這樣,對於兄弟姐妹的親情也是這樣,歲月流逝,時光荏苒,隨著命運而漂泊,為了生活而奔波,天各一方,各自有了各自的家,各自也會有越來越多各自繁瑣而不能脫身的事情,未來變數太多太多,珍惜現在,珍惜每一次能動能聚的時光。

記得小編曾經看過的一個網絡段子,也不知道是真是假,反正小編讀的時候,眼淚是嘩嘩的下:火車快開動了,一個84歲的老太太送別一個87歲的老太太,三步一回頭的送,臨轉身一句話:姐啊,保重啊,這可能是我們今生最後一面了

人生對每個人都是唯一的一次機會,愛情、親情、友情,莫不其然。

二、 聊聊優秀的外甥女

言歸正傳,聊一聊我這優秀的外甥女。

1、小編第一次見外甥女,小編是18歲,外甥女剛出生,滿月後回孃家住一段。曾經青春的小編特別不喜歡小孩子,吵鬧煩,覺得自己一輩子都不會喜歡小孩子的,當然後來的改變是後來的事情了。

當時小編也象徵性的抱了抱幾個月大的外甥女,軟軟的,粉嫩嫩的,也蠻好,還象徵性的照了幾張合影,擺拍。姐姐偶爾出去辦事,會把外甥女的搖籃推到隔壁小編的房間裡,小編像模像樣的邊看書,邊照看一下,也僅次而已,一但哭了尿了,小編是伺候不下來了,立馬去找姐姐或老媽。

2、後來外甥女被送回其奶奶家了,等小編再次見到外甥女是一、兩年之後了,小編傍晚一回家,見客廳一個小孩在爬著玩,花衣服、彤紅的臉蛋,不認識!這誰啊?老媽出來說,這是你外甥女啊!暈,一晃變這模樣了,不認識啊。

期間小編又獨自在家照料了外甥女幾次,有一次印象最深刻的,3歲的外甥女,非要爬上窗臺,甚至要開窗戶往外爬,嚇的小編不要不要的,但囿於男生笨笨的哄孩子技巧,怎麼都哄不下來,只好拼命的拉著外甥女,一大一小,就僵持在窗外,直到姐姐回來。

關於這個段子,長大成人的外甥女一直是斷然否認的,好吧,原諒她的不懂事了。

3、再後來,小編外出求學,回老家也不多,也許是因為年齡差距並不大,小編是80後,外甥女是90後,也許是因為小編心態比較年輕吧,小編和外甥女代溝並不嚴重,也能玩耍到一起。

2007年,小編在大城市裡要娶媳婦了,按照習俗,要帶一個小女孩兒去接親,這個任務自然就落到了9歲的外甥女身上了,外甥女就從外地老家趕來了。

接親是在早晨6點多,一行人,帶著打扮成小公主的外甥女就出發了。在路邊的肯德基臨時歇息,當時老家那個三線小城還沒有KFC,外甥女也就是電視裡知曉有個肯德基的。那天早上,在肯德基裡,可能是餓了,外甥女說要吃肯德基,小編當時可能是接親焦慮或是啥原因啊,就不耐煩的懟了一句:這兒沒小孩兒吃的。外甥女弱弱的說了一句:我看見了,有小孩套餐的。小編當時一楞,轉頭看了一眼小女孩兒,挺心疼的,就去買了肯德基。

聊一聊外甥女那點事兒


我不知道那是不是外甥女第一次吃肯德基,但卻是小編印象最深刻的一次肯德基,也一直讓小編很慚愧的一次。

之後很多年,小編回老家並不多,斷續得到的消息,是外甥女上小學了,上中學了,學習成績還挺好,就這些了。

有一年,小編和媳婦兒回老家過年,在客廳裡肆無忌憚的說笑,媳婦兒悄悄捅了我一下,你說話注意點,**(外甥女)大了。我一愣,端詳了一下外甥女,哦,確實是,幾年不見,已經長成大丫頭了,亭亭玉立。

時光真的是飛快,成長是不可阻擋的自然規律。

4、外甥女初中時候,一家人來小編所在的津城旅行,小編帶這姐姐和外甥女去看大海、去坐摩天輪,還特意去了外甥女心心念的星巴克。當然,我也刻意帶他們去了著名的天津大學和南開大學,外甥女應該是不喜歡去這些大學的,教導目的性太強。但小編很喜歡逛大學,小編的中學時代,清華北大是自己的夢想,是自己的聖地,即使自己沒能上成清華北大,後來小編也多次去過清華北大校園,朝聖的感覺。

在津城裡,天大南開就是學生的圖騰聖地,不知道是不是那次給年少的外甥女開竅或種草了,多年之後外甥女的高考,轉轉兜兜的,最終外甥女還是讀的天大。你說是宿命嗎?也好像有些宿命的味道。

外甥女高考成功的那個暑假,小編一家和姐姐一家,去了一次北戴河,在著名的鴿子窩海灘,看著姐姐和外甥女披著俗不可耐的紅紗,尖叫著拍照,也蠻好玩的。

5、外甥女來津城讀書,雖然一個城市,但也見面不多,期間每次去校園裡看望她,都覺得外甥女一步步的在變化,從三線小城出來的靦腆姑娘,蛻變成了氣質清麗的女大學生,談吐和格局都開始了不凡。當然,學業也沒有落下,順利保研,繼續深造。

有時候,和外甥女及姐姐開玩笑,你說吧,當年三線小城裡,出了大學生多難啊,你啊,也不算聰明,怎麼也考上重點大學了?就你這樣的貨,咋也能保研啊?是不是現在大學太好考了啊?……,惹的外甥女呼呼的不服氣。

其實,慢慢的才知道,外甥女一直都是很努力的,從小學開始,一直都是學習的尖子生,姐姐及姐夫也傾注了很多心血,言傳身教,正確的引導等。

每個人只能看到別人的輝煌燦爛的樣子,背後拼搏的淚水和傷痕都是看不到的。

6、外甥女學習之餘,業餘生活也很精彩,各種社團的積極融合,自己做家教攢點錢,和姐妹們一起出去旅行,住民宿,拍美照……

每當這個時候,總感覺小編自己是老了,回想自己青春時候,想做啥就做啥,想去哪兒就去哪兒,如今呢?別說工作家庭壓力大,沒時間不說,就是有時間,一想想出門的折騰勁,就懶得折騰了。

長江後浪推前浪,總有新芽換舊枝,一代代的人往上頂,看著新一代的崛起,我輩不能落後,當繼續前行。

虎頭蛇尾的一篇文章,聊一聊家常那些事兒,後續繼續補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