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八大胡同,现如今还剩下什么?

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没名的胡同赛牛毛。提起北京城的胡同,没有不知道的。

胡同,源于蒙古语gudum。 元人呼街巷为胡同,后即为北方街巷的通称。北京城里的胡同千千万万,但要说最有名的,当属“八大胡同”。

北京的八大胡同,现如今还剩下什么?

没人能否认,“八大胡同”出名的最直接原因,是因为那里曾经是清朝和民国时期,最有名的烟花柳巷。多少人在这里豪掷千金,多少人在这里醉生梦死。再加上这里又出了“赛金花”和“小凤仙”这样的奇女子,想不出名也是难事。

最近这一二十年,“八大胡同”成了吸引众多海内外游客的“打卡名胜”,很多旅行指南还详细记载了曾经的风月场所的历史和风貌,所以有越来越多的人慕名而来。

然而,经过历史变迁的“八大胡同”,现如今还值得一看吗?

烟花柳巷早已湮灭

“八大胡同”历史上经过了多次的改名,现在的名称为:百顺胡同、胭脂胡同、韩家胡同、陕西巷、石头胡同、棕树斜街、朱家胡同、小力胡同。您可以在任何一个导航软件上面轻易找到他们。

如果说,您就是奔着曾经的风月宝地的名号而来,那您可能就失望了。这里几乎已经看不到当年的任何遗留建筑或历史风貌,莺莺燕燕荡然无存,有的只是北京城胡同老百姓的生活气息。

北京的八大胡同,现如今还剩下什么?

为了彻底清除历史糟粕,北京于1949年11月21日下午5点30分宣布立即封闭全市风月场所,次日凌晨五时许,全市一共有224家风月之地在集中行动中被全部关闭,失足妇女1316人全部进行思想改造。

毕竟这种东西,严重不符合新中国的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取缔了也没有任何可说的。不过每一个来“八大胡同”的人,或多或少都会有这么一个疑问:为什么解放以前,这里的生意如此火爆?偌大的北京城,为什么最出名的却是这看上去不起眼的“八大胡同”?

莫要小看了“八大胡同”

当时的北京城,有风月生意的地方其实远远不止“八大胡同”,只不过“八大胡同”拥有的风月场所档次最高,最出名,所以才成了这个产业的“形象代言人”

什么?这种地方还分等级?没错。过去的风月场所是得到支持并记录在册的。也会分为不同的等级,就好比现在的酒店分星级一样。

一等的称为“清吟小班”,听名字就十分的文雅。二等的称为“茶室”,当然这个茶室和广州等地现在的茶室概念完全不同。三等的称为“下处”,四等的称为“小下处”。

北京的八大胡同,现如今还剩下什么?

1941年北京风月场所和从业人员数量与所在地关系

根据1929年执照事务所的数据,当时“清吟小班”全北京一共45家,“八大胡同”有42家。“茶室”全北京有60家, “八大胡同”有58家。这几乎囊括了北京绝大部分的一、二等风月场所,也就是最高级的所在,自然也成为了当时的行业翘楚。那么,为什么是“八大胡同”出了名呢?这还得从清朝的“旗汉分住”政策说起。

顺治初年 ,为拱卫皇室 ,在北京实施了“旗汉分住”政策 ,皇帝下令将普通汉民以及八旗以外的官僚士绅等逐出内城。内城除了禁止开展娱乐性设施外,甚至连旅店都不让开。您其实可以把内城想象成为一个巨大的城堡,枯燥且乏味,毫无娱乐可言。

但是人们天生就是需要享乐的,当时的北京城流动人口众多,据史料记载当时北京城的男女比例达到了惊人的3:1。还有北京城那些达官贵族,既然内城没有了乐子,自然而然的就要往外城去寻欢作乐。

北京的八大胡同,现如今还剩下什么?

传统北京城与八大胡同位置关系图

“旗汉分住”政策对当时的经济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大量的娱乐和经营场所集中在外城中轴线两侧,尤其是距离内城不远的正阳门到天桥一带。八大胡同的东北 、东边的大栅栏和正阳门大街东西两侧是北京最为繁华的商业区,包括粮食、燃料 、生鲜食品、衣料、鞋帽、百货 、珠宝以及典当、钱庄等。不过,八大胡同的另一个兴盛原因,则离不开一个著名的历史事件——徽班进京。

构建上层社会人际关系的黄金场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为了给皇帝祝寿,从扬州征召了著名的三庆班入京,是为“徽班进京”之始。后续又来了包括“四喜班”在内的全部四大徽班。既然来了这么多人,总得要有住的地方,而且还不能离皇宫太远。所以,一开始的“八大胡同”实际上是为了戏班子提供在北京的居住地方,而徽班进京既奠定了京剧的诞生基础,也为后来这片区域纸醉金迷的生活开了篇章。

北京的八大胡同,现如今还剩下什么?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当时有钱人的生活:每天早上醒来,吃罢了早饭,提笼架鸟的出门转悠一圈。下午约上几个好友,在戏班子里摇头晃脑的“品味艺术”,晚上则是吃酒的好时机。酒足饭饱以后去哪呢?得嘞,八大胡同里转一圈吧……

北京的八大胡同,现如今还剩下什么?

民国时期北京娱乐业的分布图

既然有钱有势的人,都愿意来这里,那么自然这里也就成了一个重要的结交人际关系,构建人际网络的平台。清朝至民国时期的“八大胡同”早就摆脱了皮肉生意的桎梏,在当时一般的平头百姓甚至根本“消费”不起这样的地方。

当时知名的风月场所,也是广亮大门,好几进的院子,天棚底下石榴树,影壁前头养鱼缸,油漆粉刷,一尘不染,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什么大户人家。华灯初上以后,在“八大胡同”走一走,不管进谁家,早有人把您引进去,一嗓子“前院儿,见——来!”顺风能听二里地。

不管是“清吟小班”还是“茶室”,您想今天认识了就不走了,可没这规矩。必须得来多躺,花了许多钱,才有机会一近芳泽。历史上有多少人把“八大胡同”当成了自己家,天么天的泡在这里。莫说是“赢得青楼薄幸名”,只怕早已妻离子散,家财荡尽。对于普通人,无论是外城的平头百姓,还是风月场所里不能支配自己人生的失足妇女,“八大胡同”都不是什么好的去处。

沧海桑田后的八大胡同

时光荏苒,在2020年的今天,我们去“八大胡同”,上面所写的那些东西早就消弭殆尽,这里居住的都是最平常的老百姓。

北京的八大胡同,现如今还剩下什么?

大栅栏导游图

初看这份导游图,我也是一脸懵,怎么会有这么多的公共厕所?密密麻麻的20米甚至是十几米就有一个。后来才明白过来,这里还都是老房子,没有自家的厕所。所以公共厕所必须要修得多,修得密集。毕竟三九天的半夜起来要去500米开外上厕所,也是很痛苦的。我在行走的过程中,随机使用了2个公厕,非常的整洁,可见管理部门也是下大力气维护的。

虽然是皇城根脚下,但是因为生活的不便利和居住体验的不好,这里的年轻人并不多。尽管这里的地皮很贵,但是一方面因为要保留北京城最后的胡同,另一方面也没有哪个开发商拆得起这里的房子,所以住在这里的人,轻易也走不出去。老房子拆不了又卖不出去,哪有钱买新房子。

北京的八大胡同,现如今还剩下什么?

你随便逛一逛,看到的更多是说话北京味儿十足的老人。我走了一下午,看到了路边下象棋的,看到了社区组织年底联欢的,看到了治安巡逻的,也看到了挨家挨户送挂历的,热闹得很,这些东西,您很难在高档的小区见得到。

八大胡同自古名,陕西百顺石头城;

韩家潭畔弦歌杂,王广斜街灯火明;

万福寺前车辐辏,二条营外路纵横;

貂裘豪客知多少,簇簇胭脂坡上行。

因为“八大胡同”的历史,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不愿意提及这个地方,居住在这里的人,也不愿意说起这里的故事。直到最近这些年,人们的思想逐渐转变,才慢慢对“八大胡同”有了更新的认知。历史毕竟是历史,抹是抹不掉的;历史也仅仅是一段历史,这里现在的居民才是新的创造者和守护者。

参考论文及部分图片来源:参考论文: 《八大胡同与北京城的空间关系》,熊远报,《近代史研究》,2016年第1期

本文亦参考了李东兴《北京“八大胡同”——老胡同里的新秘密》一文,一并致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