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年羹堯的火頭軍預備的小炒肉和大白菜是怎麼做的?說明了什麼問題?

歷史茶坊


我不是廚師,要回答好怎麼做好年大將軍的小炒肉和大白菜這兩道菜只怕說不好。但是電視劇中已經給出了小炒肉和大白菜的取材了。小炒肉就是現場打死活豬,從其背脊上取出裡脊肉,因為還帶有豬的血,故而烹炒出來的小炒肉格外好吃。而大白菜,是取其菜心作烹炒。兩者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就是浪費巨大,猶如吃魚須鴨舌,需宰殺整條魚整隻鴨,可謂奢靡之極。

關於這兩道菜的做法沒什麼好奇怪的,現在人也是嘴巴賤好吃,但是因為分工而作,愛吃裡脊肉的吃裡脊,愛吃排骨的吃排骨,分而售之,於是浪費便少了。若像年大將軍專伺一人,那就不可同日而語了。

我想本題的重點在於,年大將軍為什麼在被雍正貶斥的情況下依然暴露出大擺排場,奢靡浪費,睡女人翻牌子等等生活細節,和清淡小米粥的雍正伙食形成鮮明對比的緣由何在?

我們還是從《雍正王朝》電視劇的情節來具體分析吧。有人說他是驕橫跋扈,作威作福,也有人說他是破罐子破摔,還有人說他是轉移皇帝和朝野的目光。到底所為何事呢?難道一個堂堂的大將軍連拍皇帝“馬屁”的功夫都喪失了嗎?想當年,他可是給雍正洗過腳的人,是給朝廷高官送過禮的人,這樣的人,你會相信他突然野心膨脹到不知天高地厚了?非也。

我以為,年羹堯這樣做的目的只有兩個字:求生。

這是什麼意思呢?諸位一定還記得,年羹堯將羅布贊旦增圍困在青海,以找不到叛軍主力,遲遲不出兵圍剿的事兒吧。要不是鄔思道前去點醒年羹堯,只怕大清的江山又要禍起蕭牆了。一個“燈下黑”的故事被人傳唱得活龍活現。

鄔思道當日點醒的核心觀點即是(言下之意):你年羹堯與雍正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關係,你要是繼續養寇自重,雍正的位子坐不穩,那你這個大將軍也挺不住。

注意,從種種跡象表明,年羹堯遲遲不出兵的緣故可並不是找不到叛軍主力,他甚至連最基本的糧道都沒有封斷,這實在是難以讓人相信他是指揮幾十萬大軍的大將軍,任何人包括雍正皇帝都有理由相信他是在養寇自重。

而同在西北軍營的年羹堯副將嶽鍾琪,是雍正的一個密探,具有密摺專奏之權,伊興阿,也在時刻向雍正報告中軍行營的情況,年羹堯大軍耗資巨大,浪費甚重,皆出現在雍正密摺之中。

像年羹堯這樣的人,鄔思道早就說過他是會“闖出天大的禍害來的”,為了實現自己王侯將相的目的,什麼事都幹得出來。

但是,養寇自重絕對是一條規規矩矩的死罪。

在年羹堯看來,像他這樣為皇帝立下汗馬功勞之人,歷史已經無數次證明,只要沒有通敵,只要沒有反叛,他就會過了生死關。什麼得罪清流,什麼年選結黨,什麼貪汙納賄,表決的最終權力始終都在雍正皇帝的手裡,就算是將功補過,也無非就是世上白走一遭罷了,不會掉腦袋。

唯有通敵養寇就會丟了腦袋。

年羹堯害怕的就是被披上通敵養寇的罪名,那樣,就真的完了。可如何轉移朝野清流和雍正皇帝對於養寇通敵的目光呢,只有揮霍自汙了。

在西北,你要一個羅布贊旦增存在,就必須供給他應有的軍需,而年羹堯則放任不管,浪費驚人,是不是在給羅布贊旦增供給糧草真的很難說。如果年羹堯不是繼續鋪張浪費,大搞排場,就有可能背上通敵資敵的罪名,你想想看是不是這個道理。他只有繼續揮霍自汙,才能解釋在西北戰場的巨大浪費。

有人會問,那他睡女人翻牌子呢?太后死後也不知道檢點呢?這不是將自己往火坑裡送嗎?這與前面所說有何關係?

不錯,年羹堯還有驕橫跋扈的一面。促成年羹堯之死的緣由絕對不是某個方面的原因,在雍正最終定下的92條大罪中,涉及到了方方面面,比如作威作福,連蒙古貴族,地方平級官員都要跪迎年羹堯,朝中督撫,半由年選而出,阻礙雍正新政等等,一個綜合的因素最終促成了年羹堯之死。

但就鋪張奢靡,那盤別具一格的小炒肉和大白菜,卻是年羹堯躲避被扣以資敵養寇罪名的自汙行為,沒有其他更為妥當的解釋。


青燈問史


以前,經常聽老人講吃雞舌頭的故事:隔壁村有個窮秀才,家裡窮的沒吃過雞肉。有一天,一個算卦的給這個秀才算了一卦,說,你這輩子有吃不完的雞肉。果然,秀才後來高中,做了官。他每天都要吃雞肉,但是,他只吃炒雞舍頭。而且,必須是公雞的舌頭!為了滿足他吃雞舍頭的消耗,這位已經成了官老爺的秀才,僱人養了很多公雞。每天,下人們都要殺很多雞,才夠給他炒一頓雞舍頭!


年羹堯就是大家心裡面想的這種“官”,所以,他必須變著花樣的吃一些“山珍海味”。

先說大白菜,接待年羹堯火頭軍的當地官員首先指出,“這個季節,這樣的大白菜很少見”。火頭軍給他解釋說,在西寧有好幾十畝地,專門給年羹堯種這種“反季”大白菜。這些白菜,都是從西北運過來的。吃反季白菜也不算奢侈,但是,年羹堯只吃白菜芯就確實有點浪費了。

年羹堯吃的豬肉,就有點偏向殘忍了。需要先將活豬用棍子打死,使豬血集中在脊背上,然後取下脊背上的肉,給他炒菜!

年羹堯的奢侈生活,可不止上面那兩道菜。

年羹堯是一等公,在異姓封爵裡面,已經到頂了。他平時的做派,遠超爵位,堪比皇帝。

年羹堯在全國選派官吏,只在吏部立檔存案,遇缺即補,號稱‘年選’;年羹堯吃飯叫‘進膳’;年羹堯送給屬下官員物件,“令北向叩頭謝恩”;蒙古王爺見了他,都要給他磕頭;就連年羹堯的家奴回鄉省親,當地知府以下的官吏,都要向他們叩拜行禮;年羹堯的年俸只有一百八十兩,可他的私財卻超過千萬兩。

年羹堯被貶為杭州將軍後,原著小說中這麼描述他的派頭:

他表面上雖然遵旨去杭州了,可是,卻帶著一千二百名親兵護衛,二百七十乘驛轎和兩千載驛馱,還有四百輛大車。再給他準備一百二十間房子,讓他安置家眷。

年羹堯被貶以後,依然如此奢侈。其實,有轉移朝臣注意力的目的。

年羹堯被貶的最主要原因是“擁兵自重”,這個罪名就是“謀逆”!這鐵定是要殺頭的。

年羹堯不想死,於是,就開始展示自己奢華的生活!將百官的注意力轉向他“貪贓”上。如果,他的罪名被定為“貪汙”,那麼,他還有活命的希望。可惜,雍正以一句謠言:“帝出三江口,嘉湖作戰場。”當成年羹堯謀逆的謀逆罪狀,將他賜死了。

正史上,年羹堯和兒子年富都被殺了,他的幕客鄒魯、汪景祺也先後皆坐斬,親屬給披甲為奴。父親年遐齡和兄長年希堯均被免官。

(文|勇戰王聊歷史)


勇戰王聊歷史


雍正每頓都是半碗飯,幾碗小菜,桌子上的米粒還要撿起來吃;年羹堯則是窮奢極欲般的生活。打個不恰當的比方:老闆開帕薩特,結果下面的部門經理開輝騰。打工的開的車子比老闆還叼了,老闆會怎麼想?

關於年羹堯吃的小炒肉,是有記載的。

清朝道光年間,江蘇巡撫梁章鉅曾經寫過一本名為《歸田瑣記》的散文冊子。在這本冊子裡面,有一則名為《小炒肉》的散文,說的就是年羹堯吃小炒肉的故事。



梁章鉅在文中寫道,自己在京城做官的時候聽別人說:年羹堯被貶之後,姬妾都遣散了。有個杭州秀才對他有恩,便把自己的一個小妾嫁給了這個秀才。說起這小妾,以除了伺候年羹堯睡覺以外,她還有一個絕活:做小炒肉。年羹堯生活奢侈,比皇帝老子還講究。每次吃飯都要提前一天準備好材料,如果哪次點到了小炒肉,這個小妾就得忙活半天,累的半死。

這個擅長做小炒肉的小妾改嫁給秀才後,有一天秀才對她說:聽說你做小炒肉是一絕,哪天做了我嚐嚐?

小妾諷刺道:你個酸秀才,你以為吃個小炒肉那麼容易?年府做一盤小炒肉,需要一頭大肥豬,選取最精處一小塊肉用。咱們家每次買次豬肉,都是半斤八兩的小塊碎肉,怎能做出那個味道!

姬哂曰:酸秀才,談何容易,府中一盤肉,須一隻肥豬,任我擇其最精處一塊用之。——《歸田瑣記》

無獨有偶,吃白菜只吃白菜心,也是民間盛傳的奢侈吃法。估計是二月河和電視劇編劇吸收了這些歷史傳聞,把這些事安在了年羹堯的身上,強調他的窮奢極欲。



說實話,單從吃一盤小炒肉要殺一頭豬、吃一盤白菜心要浪費幾籮筐大白菜來看,年羹堯確實很奢侈。但是話又說回來了,以年羹堯的級別來說,吃點這樣的東西,也不算什麼。像年羹堯這種能臣,他一個人消費再多,又能花掉多少錢?後來雍正讓嶽鍾琪頂替了年羹堯,結果嶽鍾琪的軍費開銷比年羹堯還要大!梁章鉅之所以把年府小炒肉這件事記載在自己的散文冊裡面。主要不是說年羹堯奢侈,而是強調年羹堯僭越逾制了。

有句老話: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皇帝都縮衣節食的過日子,做臣子的還敢比皇帝過的還奢侈?這不是不要命了嗎!

雍正找年羹堯提削減經費時,年羹堯無意的問了一句:皇上的膳食還是這麼簡樸?這說明他也知道雍正很勤儉。

年羹堯伺候的雍正皇帝,和梁章鉅伺候的道光皇帝,都是清朝有名的勤儉皇帝。封疆大吏裡面能做到雍正和道光這麼節儉的人並不多,但是假裝節儉,逢迎皇帝的主張,還是很有必要的。否則被御史參一本,那不是鬧著玩的。年羹堯明知道雍正儉樸的作風,自己還敢窮奢極欲,這就是頂風作案了。

在電視劇裡面,胤禵就諷刺過:我哪能跟年大將軍比呀?人家吃飯叫傳膳,睡女人還要翻牌子,就連屁股下面坐的,也是當年皇阿瑪坐過的御座。



胤禵的言外之意:我當年也是大將軍王,但是我可沒有年羹堯這麼囂張。不是我沒能力幹這些囂張事,而是我不像年羹堯有狼子野心,明目張膽的僭越逾制。不把皇帝放在眼裡!

一盤小炒肉要宰一頭豬,一盤白菜心要浪費幾籮筐大白菜。無非就是多花點錢而已,封疆大吏和大地主老財,都消費的起。但除了年羹堯沒人敢這麼幹。這不僅說明了年羹堯的囂張跋扈,同時也說明了雍正對他的容忍。否則殺一百次都可以了。



相比於年羹堯,李衛就要精明的多了。同樣是陪雍正吃飯。年羹堯問了一句皇上還是這麼儉樸啊?然後就沒有任何表示了。

跟年羹堯比起來,李衛就高明多了。雍正撥給他半碗飯,李衛先是哭,接著馬上跪在地上請罪:都是奴才不好,都是奴才辦事不利,才惹得主子爺這麼勞累。

原著小說裡面,把李衛寫的更慘:

“沒當官時想當官,真當了官才知道做官的難處”;“江南報給戶部說,這裡沒有虧空。可奴才知道,最少有二三十個縣是糊弄奴才的”;“官員們俸祿太低了。像奴才這樣的二品官,一年才一百六十兩銀子,能幹什麼呢?翠兒和奴才的那個傻小子,每天只敢吃白菜豆芽。可奴才到了外邊,還得裝體面,不敢給主子丟人。上次翠兒進京拜見主子娘娘,娘娘賞了二十兩金子,讓翠兒打幾件首飾。翠兒捨不得,她們娘倆就在這銀子裡拿出了一點,打了次牙祭。看著孩子狼吞虎嚥的樣子,翠兒哭了”。



古語有云:食君之祿,為君分憂。這是做臣子的本分。窮奢極欲不是不可以,不可能要求每一個達官顯貴都能克己奉公。後來年羹堯被判賜死,貪汙和奢侈只是九十二條大罪中的兩條而已。

電視劇裡面,真正要了年羹堯老命的,是他的逾制。騎馬要踩在太監身上上馬、吃飯比主子爺還講究,睡女人還要翻牌子。種種跡象都表明,奴才沒把主子放在眼裡,對皇帝沒有絲毫的敬畏之心。這要是不被弄死,沒天理了。


Mer86


在《雍正王朝》中,跋扈的年羹堯終於讓雍正忍無可忍,一紙詔書下來,罷了他的撫遠大將軍,貶他做杭州將軍。

但年羹堯絲毫沒收斂,他大搖大擺地來到杭州就職,一起帶來的還有他那些跟皇上一樣大的排場,比如他在西北的兩道尋常菜——小炒肉、大白菜。



這個小炒肉是怎麼做的呢?就是用棍棒去打豬的脊背,打死之後就取它脊背上的一條肉去做菜,而這整豬就沒用了。據廚子說,棍棒打在脊背上,血就留到脊背上,這就是活肉,新鮮好吃,剩下的都是死肉,沒吃頭。

除此之外,年羹堯還喜歡吃大白菜。他吃的白菜可不同於一般人的白菜,廚子在做這道菜時要將整棵白菜上的所有葉子都摘掉,只留小小一塊菜心。他還很志得意滿地說:“這就是我們年大將軍吃的大白菜!”



殊不知,此時他們的最高主子、大清帝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掌舵人雍正說不定正吃著最簡單的飯食,甚至一邊吃一邊還不忘批閱那些堆成山的奏摺。雍正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職業皇帝,整日忙碌於批閱奏摺、接見臣工,對於皇帝的至高享受似乎並不感興趣。劇中的雍正皇帝飯食就很樸素,常常連一碗飯都吃不下,桌子上落了米粒還撿起來吃。不說別的,就說這種君臣之間在生活上的強烈反差,就很難讓雍正繼續容忍下去。



說到底,這是封建專制社會“上有好者,下必甚焉”的流毒在作怪。不過以他們的智商,肯定猜不到自己這種狐假虎威的架勢其實是在間接坑死他們的主子年羹堯啊!


達摩說


其實不應該叫做大白菜,而是應該叫做小炒肉和小菜心。


小炒肉和大白菜一事是發生在年羹堯擅自誅殺孫嘉誠一事。


孫嘉誠這個人雖然是口直心快,但是卻是一等一的股肱之臣,雍正皇帝在將孫嘉誠派往西北的時候,曾經將孫嘉誠和年羹堯落拉在一塊吃飯,為的就是將這兩個人只見的矛盾緩和一下。


因為在此之前年羹堯曾經被孫嘉誠上書彈劾,得罪了這位西北之地的年大將軍。所以雍正請他們吃飯正是為了刻意緩和他們之間的矛盾。在安排好這一切後,孫嘉誠便和年羹堯一起去了西北之地。


作為帝王其實還是有私心的,雍正皇帝讓孫嘉誠去西北之地,就是為了讓他前去掣肘年羹堯,也為了讓孫嘉誠在西北之地奉命推行新政一事。


可是,西北大將軍年羹堯卻恃寵而驕,未經請示,就擅自斬殺了孫嘉誠。


正是因為這件事情,這位曾經聲名顯赫的西北大將軍被雍正皇帝毅然決然的撤掉了大將軍的職務,讓他前去杭州擔任參將一職。



年羹堯去杭州赴任的時候,影視劇《雍正王朝》中就專門塑造了這樣的兩幕場景:


1-


眾人在追趕著一頭豬,並且用竹板瘋狂的敲打奔跑的豬,隨後這頭豬累的氣喘吁吁,倒在了地上,大家按著這頭豬,一個人用一個小刀用它的脊背上割下了一塊特別小的肉,這樣的肉被稱之為“活肉”。


而這樣的“活肉”是為了給那位被貶的將軍做小炒肉的,因為眾人的追打,這頭豬全身的血液都集中到了脊背上,這樣的肉最有價值,也是年羹堯最喜歡吃的一道小炒肉。


2-


廚房中,堆了一大堆的白菜。


一個人在用手把一個碩大的白菜一層層的剝去,白菜葉子紛紛被扔到了地上,一個官員驚得目瞪口呆,心裡想到:


mmp!這是什麼操作,年大將軍這雞毛吃的是什麼菜?


這一輩子都沒有見過啊!!!


只見那個人將手中一個拇指大的小菜心拿到他臉前給他看。吶!這是我們年大人吃的小菜心。



這兩個故事其實並不算什麼大事,因為在那個時代的人們,又數不清這樣的人,他們的生活作風要遠遠超過年羹堯的所作所為。


而在影視劇中的這兩幕也不過是為了能夠彰顯這位被貶西北大將軍的排場。


其實雍正皇帝之所以貶謫年羹堯,是為了讓這位心腹重臣能夠低調做事,低調做人。而影視劇所構造的這兩幕劇情恰恰是在向觀眾展現年羹堯的囂張跋扈,不肯低頭的形象。


縱觀年羹堯的一生,他是個愛面子,愛排場,同時也不願意低頭的人。


而且在影視劇中除了這兩個場景之外,還有翻牌子的場景,這無一不是在告訴大家,年羹堯這個人即便是已經失去了大將軍的身份,但是仍然不肯低頭,不肯向雍正皇帝認錯。從身居高位的神探之上跌落下來,他心裡上的落差是可想而知的。


納蘭婉兒


俗話說得好,民以食為天。就古代來說,普通的百姓能夠果腹,就已經算得上是不錯的日子了。對於達官貴人來說,怎麼吃就要講究講究了。

《世說新語》中有記載晉武帝女婿王濟招待貴客用的乳豬肉,是用女子的母乳餵養的,味道滑而不膩,色澤誘人。《夷堅志》中有記載說江南的一位官員,喜歡吃羊肉,但是隻吃羊肉裡面的汁水,把羊肉都吐掉。一位高官每頓飯只吃半碗米飯,人們都覺得清貧,一打聽才知道這半碗米飯是從哪裡來的呢?這些稻米種在鷓鴣鳥的尾巴上,鷓鴣鳥以血肉餵養,長成以後取飽滿兩粒,其餘全部扔掉。


年大將軍這一頓飯也不簡單。首先拿這個小炒肉來說,先找一頭豬,把這頭中眾豬裡面摘出來的好豬拉到院子裡,用棍子活活將其打死,這樣豬的血就會彙集到其脊背上面。廚師將脊背上的這一塊肉割下,只用這塊肉炒肉。

這個大白菜也有說道。西北那麼貧瘠,作物難以種植,年羹堯卻開闢出一片專門為他種植反季節大白菜的田地。這本來就已經是費人費力的活兒,但是年羹堯卻只吃大白菜菜心。奢靡浪費,盲目自大,怪不得雍正要殺他。



有人說年羹堯這是在自汙。如果是置物,雍正給過他三次機會,讓他削減削減西北的軍事,他都一一拒絕,甚至留給雍正一個奏摺,上面寫滿了他要用的人,讓雍正表彰。夜晚侍寢都要翻牌子,這簡直就是大不敬。其實年羹堯要的不過是雍正皇帝對他的尊重,他不想做奴才,而是想要做皇帝的兄弟。但是在那個封建等級的年代,只能說年羹堯想多了。



紅雨說歷史


這可不是普通的菜,要花一頭豬的成本才能做出來,跟燕窩比有過之而無不及。年羹堯傲慢自負,後因結黨營私,貪斂財富而家破人亡。

年羹堯自幼喜歡讀書,很有才華,康熙三十九年中進士。雍正繼位以後,年羹堯備倍受器重,和隆科多是雍正皇帝的左膀右臂,年羹堯曾為雍正立下汗馬功勞。

《清史稿》記載:“隆、年二人憑藉權勢,無復顧忌,罔作威福,即於覆滅,古聖所誡。

年羹堯在官場往來中傲慢自負、氣勢凌人,把同級別的官員視為下屬。甚至蒙古的郡王額附見到他也要行跪拜之禮。雍正三年(1725年)年羹堯因結黨營私,貪贓受賄,雍正賜他獄中自裁。雍正五年赦免年羹堯諸子,交年遐齡管束。

年羹堯不僅貪汙,生活還是非常的奢侈,據說他的軍營中每天要花掉2萬兩白銀,魚頭燕窩吃膩了,想出一個特殊製作小炒肉和大白菜的方法。

小炒肉做法殘忍

把一頭活潑亂跳的豬活活的打死,只要脊背上的那點肉。豬背脊肉又叫裡脊肉,這是豬身上上等的好肉,瘦而脂肪含量少。用來做小炒肉,猶如山珍海味,小小的一盤肉損失了一頭豬。

大白菜做法

年羹堯吃大白菜只要中間的一點菜心,比皇帝嬪妃還講究。而且這個大白菜是反季大白菜,年羹堯為了吃反季大白菜搶了幾十畝地來種植。由於技術缺乏,不像我們現在有大棚菜,所以種植起來難度還是很大的。當季菜品種本來就不多,偶爾也想換換口味,奢侈的年大將軍自然就喜歡吃反季菜了。

雍正在位時打擊貪汙腐敗,他非常討厭這種行為。雍正三年十二月,朝廷大臣向雍正提交年羹堯審判結果,給年羹堯列了九十二條大罪。

其罪狀分別是:大逆罪五條,欺罔罪九條,僭越罪十六條,狂悖罪十三條,專擅罪六條,忌刻罪六條,殘忍罪四條,貪婪罪十八條,侵蝕罪十五條。

最終戰功赫赫的大將軍、以家破人亡告終。


小龍談歷史


《雍正王朝》裡面年羹堯,最常吃的兩道菜,就是小炒肉和大白菜,看起來不是很普通的一道菜嘛,看起來簡單,但其實十分的奢侈。

我們先來說這個小炒肉,這個小炒肉的做法十分的殘忍,電視劇裡面有詳細的做法,那就是將一頭活豬,活活的打死,那麼這頭豬的血會流到下脊裡,那時候只要這一小部肉,來做小炒肉。

也就是說幾百斤的一頭豬,可能只用到這幾兩肉,那真的是千里挑一,確實很奢侈。而這個大白菜,做法也不簡單,首先得先挑那種比較好的大白菜,然後只要最裡面的白菜心,同樣也是一顆幾斤重的大白菜,也只要那幾克重而已。

就這兩道菜,所耗掉的銀子可想而知。無獨有偶,雍正王朝也有一個總督,也喜歡吃白菜心,他叫唐文堯。這個人很會偽裝,平時穿的衣服都是打補丁,以表明他雖然是一個總督,但是很節儉,吃的也只是大白菜。

但是經過李衛的調查,這個大白菜可不一般,跟年羹堯一樣,只要白菜心,還有更特別的地方,他不是用一般的柴來燒,而是用人參來燒,唐文堯的家裡被查出兩千多斤人參,可見之奢侈,唐文堯最後也雍正給殺了。

那我們再來看看《雍正王朝》裡面雍正的飲食習慣,雍正還是雍王爺的時候,在那個百官行述圖的事情裡,將諸皇子與馬齊叫到家裡做客,三爺與十爺就很驚喜的發現,雍正確實是想請客,因為雍正平時吃的是清菜、豆腐、鹹菜、小粥。

由此可見雍正平時是很節儉的。所以,雍正一聽說年羹堯被貶之後,竟然還如此奢侈,傳菜,翻牌,氣得將年羹堯一貶再貶,年羹堯之所以會被殺,最關鍵的原因在於那幾百萬兩銀子。

本來雍正是放過年羹堯的,但是一聽說那幾百萬兩銀子,再想到年羹堯平日生活的奢侈,雍正對年羹堯,那是真正厭惡到了極點。所以年羹堯之死,不僅在於他的飛揚跋扈,更在於他的奢侈生活。


歷史簡單說


先回答第一問題:年羹堯的火頭軍怎麼給年大將軍準備食材的

1.小炒肉的肉不能是殺死之後割下的豬肉,必須是亂棍打死的豬肉,為什麼呢?因為豬在奔跑的時候,豬的血液就會流到脊背上面,然後在亂棍打死,這樣從脊背裡面取出的肉,肥而不膩,味道鮮美。

2.小炒肉的白菜可不是普通的大白菜,第一是必須是專門開闢的幾十畝地種出的菜,年羹堯有獨享權,第二必須是白菜心,把白菜葉全部扒掉,只留鮮嫩的白菜心作為食材。

3.就從一個小炒肉,就能看出來年羹堯的奢侈之極。由小炒肉的做法,我想到了中國的十大殘忍吃法,有的太過殘忍不忍描述,僅舉幾例,分享大家。

填鴨子:把鴨子提前十幾天不餵食,只給水,促使鴨子排幹體內的汙物,等到鴨子極其餓的時候,在給它吃人參,調料,肉等,這時候的鴨子就在拼命吃,最後撐死,然後做菜;
活魚豆腐,鍋裡放上清水和一塊豆腐,然後在放進去一些小魚,慢慢燒水,溫度升高後,小魚會鑽進清涼的豆腐裡,最後被煮死

驢肉,就是在驢子的身上割下一塊肉,然後等傷口長出新肉,等到長出後再割下來,那樣的驢肉新鮮細膩。

醉蝦,就是讓蝦泡在酒裡,蝦由於喝了九,醉死過去,在不知不覺中成了人們口中的美食。

接著回答第二個問題:做小炒肉說明了什麼

只能說明了一點,年羹堯離死期不遠了,要讓一個人滅亡,先讓其瘋狂。年羹堯就從吃個簡單的小炒肉就能那麼奢侈,要是吃其它的珍貴菜可想而知的奢侈。每天一千兩銀子的花銷,對於每餐只有四個小菜的雍正來說,簡直太瘋狂。

年羹堯自從西北平叛取全部勝利,坐實了他的大將軍之位,開始囂張跋扈,誰都看不在眼裡去,不僅敢於拒絕雍正的要求,還說出“他的部下只知道軍令,不知道有皇上”的話,讓雍正嫉恨,大肆拉攏人,結黨營私,把自己舉薦的人稱為“年選”。

年羹堯這麼做,就是作死的節奏,此時的年羹堯完全沒有了當初在雍親王府裡的拘謹,再也不是那個給四爺牽馬的年羹堯了,也許是年羹堯壓抑的太久了吧,真正釋放出真正的自己。

最後賜死的時候,說了一句“大丈夫處世,憂讒畏譏是個死,轟轟烈烈也是死”還算是個男人的話,可是又忍不住痛哭流涕,恐怕只有年羹堯自己最清楚,自己死的是轟轟烈烈還是後悔了呢?


小燦哥說歷史


鋪張浪費已經到了連雍正都瞠目結舌的地步!只是兩道年羹堯常吃的簡單的家常菜,就已經讓杭州的地方官員目瞪口呆!

吃一頓小炒肉,就要打死一頭豬,但實際上只吃脊背上的那一塊肉;吃一道簡單的素菜——大白菜,只吃最中心的菜芯,外面的大部分全部扔掉,而一盤大白菜至少也要十幾個菜芯,也就是說簡單的一盤大白菜,年大將軍一次性就要造掉十幾顆!難怪年羹堯的手下說當初在西寧有幾十畝地專門種白菜,但只給年羹堯一個人吃,照年羹堯的架勢,一畝地的白菜,恐怕也只能吃幾頓,而這僅僅是兩道菜,對於一頓飯只上六七道菜就能氣的直罵孃的年羹堯來說,一頓飯上個一二十道菜,那是家常便飯,會花費多少金錢和原料,那就可想而知了!



而且這還只是飯菜本身,以當時的運輸條件,年羹堯不可能在任何一個地方都能吃到想吃的菜,欠缺的菜品和原料太多,但要想吃就只能有一個方法,就是從幾百裡甚至上千裡外運輸原材料,還要配備一個龐大的後勤和幫廚團隊來做飯,最後的結果就是,光是吃飯這一環節,年羹堯的身邊至少有一個幾十人規模的團隊來打理,而外面更有一個龐大的運輸隊,不斷在全國各地運輸原料,而這一切僅僅是為了年羹堯的一張嘴,光一個吃飯就如此鋪張浪費,其他方面的浪費,那就簡直不可想象!

而上述這些只是年羹堯生活中的冰山一角!

論吃飯,已經逐漸追上了皇帝的派頭;睡覺還要按皇帝的規矩翻牌子;發佈命令還要讓底層的官員跪接;在西北獨立掌管幾十萬大軍;雍正計劃在西北地區推行的政策,年羹堯竟然以不合實際為由全部否決!甚至在年羹堯被降職為杭州將軍之後,仍然拒絕減輕排場,繼續保持西北大元帥的派頭。



也許西北平叛之功已經讓年羹堯覺得自己可以與雍正平起平坐,一內一外共同管理國家大事,即便被雍正奪權降職也仍然保持著高傲的態勢,也許此時的年羹堯想著自己畢竟是雍正扶上來的形象工程,雍正不會自丟臉面將這個形象工程推倒;西北戰場仍有戰事,年羹堯也仍然自信地認為,西北大元帥全天下除他之外無人能勝任;就算不再被重用自己有西北戰功,也完全有資格在浙江養尊處優,但年羹堯恐怕低估了雍正的硬氣,這個敢大膽改革,敢去動全天下官僚士紳奶酪的皇帝,難道還會怕你一個早就被反對派群起而攻之的官員?這一刻起,年羹堯的死亡已經開始進入倒計時階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