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無敵艦隊、克海上馬車伕、決戰法蘭西,看英國爭奪海上霸權之路

導讀

在新航路開闢之後,受到葡萄牙和西班牙刺激的其他歐洲國家紛紛向遠洋航行投出了渴望的目光,這其中以荷蘭、法國以及英國最為突出。

在這些國家當中,英國其實應該屬於比較不佔天時地利人和的,畢竟要論起天時,最早開闢新航路的葡萄牙和西班牙先手優勢,享受到了第一輪的海外財富紅利;要論地利,荷蘭造船業以及荷蘭的地理位置決定了荷蘭很容易在大航海時代成為弄潮兒;要論人和,法國作為歐洲老牌強國,其一向有著虎視歐洲的傳統與習慣,面對如此地理大發現的大潮,天然就更容易開展海外殖民掠奪。

殲無敵艦隊、克海上馬車伕、決戰法蘭西,看英國爭奪海上霸權之路

海上霸主爭奪角逐賽

然而,最後成為著名的“日不落帝國”的還是不佔“天時地利人和”的英國,其過程到底是怎麼樣呢?跟隨筆者一起來看看英國爭奪海上霸權之路吧。

針對坐擁天時的西班牙的襲擾

新航路的開闢最早就是由葡萄牙的迪亞士主導進行的,因此從一開始葡萄牙與西班牙就佔據了絕對的先手優勢,這種先手優勢使得葡萄牙和西班牙快速掠奪了一大筆海外財富,這一筆海外財富大大緩解了葡萄牙與西班牙的財政壓力,並且促進了西班牙的無敵艦隊的組建。

殲無敵艦隊、克海上馬車伕、決戰法蘭西,看英國爭奪海上霸權之路

無敵艦隊效果圖

從當時的世界上來看,西班牙在當時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陸軍和海軍。因此西班牙嚴重阻礙了正急需擴展海外殖民地的英國,英國必然需要做出反應,而英國的反應其實頗有來自英倫的狡黠——初期,英國對西班牙的主要鬥爭方式是向西班牙殖民地進行走私貿易,抓住機會派遣海盜式的船隻直接掠奪西班牙的殖民地港口,以及派遣快船有組織地劫掠西班牙來往運輸金銀的船隻。

殲無敵艦隊、克海上馬車伕、決戰法蘭西,看英國爭奪海上霸權之路

海盜式樣的襲擾之戰——有組織地劫掠西班牙來往運輸金銀的船隻

這些個襲擾的戰術令西班牙人頭痛不已,也大大激怒了西班牙人。被激怒的西班牙人對英國提出了宣戰的意見,而英國對此其實早已有準備——

早在新航路開闢之後,大量海外財富的流入的刺激,加上政府的主動鼓勵,英國民間出現了造船熱潮,許多貴族鄉紳投資造船業,且都是適合遠洋航行船隻,這些個來自民間的商船隊前一秒是商船,可能下一秒就能搖身一變為英國皇家海軍後備隊,任何輕視他們的敵人都將必然付出慘痛的代價。

西班牙的無敵艦隊

這場英國與西班牙之間的戰爭,單看軍事對比無疑是懸殊的,然而一定要特別注意到,此時的英國圈地運動早已展開,對應的英國資本主義經濟已經迅速發展,這就帶來英國的新興資產階級和商人迫切需求開拓海外市場,所以英國人在設計戰艦方面,走在當時所有國家的前面。

殲無敵艦隊、克海上馬車伕、決戰法蘭西,看英國爭奪海上霸權之路

英國戰船將大炮直接安裝在主甲板船隻兩側

事實上,英國人是世界上第一個把作戰艦隊從商船隊分離出來的國家,並且最早設立專門海軍機構“海軍局”來有效管理船隻和船塢。另外英國列裝的前膛式毀船大炮,注重有效的將大炮直接安裝在主甲板船隻兩側,即所謂的“艦弦炮”。

這種攻擊方式在那個尚且停留在接舷戰思維的海上戰爭的指揮官眼裡,簡直是不可想象的。尤其是西班牙的無敵艦隊,這支艦隊的名字聽著就非常唬人和華而不實,其本質則更是始終踐行“華而不實”的基本操作原則,由於西班牙財大氣粗,因此他們的戰艦修得氣派無比,且裝修考究,更為了所謂的威風問題

在戰艦上修築高高的上層建築物——簡直為英國戰船提供了完美的靶子。

殲無敵艦隊、克海上馬車伕、決戰法蘭西,看英國爭奪海上霸權之路

華而不實的無敵艦隊與務實迅速的英國戰艦

務實為本、憋著一口氣要開拓海外市場的廣大新興資產階級和商人們在英國戰艦上安裝了新型的射程較遠的加農炮和長炮,極為重視戰艦的機動、火力、射程、航速。這場為了爭奪海外貿易權、開拓殖民市場的戰爭在未開戰之前,其實勝負已分。

1588年7月,西班牙“無敵艦隊”集合,進攻英國。英國則集結了197艘新式戰艦,1972門火炮。西班牙艦隊則有130艘艦船,裝有1100門火炮,2. 7萬名士兵,其中一多半是陸軍士兵。雙方艦隊在英國附近海面相遇,海戰遂即開始。在這次海戰中,西班牙“無敵艦隊”損失了63艘戰艦,傷亡1. 5萬人。“無敵艦隊”遭遇慘敗。“西班牙“無敵艦隊”的覆沒,是西班牙與英國關係史上的轉折點,它標誌著西班牙海軍力量的逐漸衰敗和英國海上力量的崛起。

這場戰役的失敗對西班牙的打擊是毀滅性的。儘管他們曾經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國家,壟斷了海洋和殖民地利益,但其本質上根本承受不住如此巨大的損失,其底蘊不足以繼續支撐它進行海上霸主的下一步角逐。英國卻因為擊敗了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帝國,信心、威望大增,並且這一切讓英國人更加堅定的相信了海軍的優勢與海洋的重要性。

海上馬車伕——荷蘭

西班牙衰落了,海上霸主地位出現了短暫的真空,而一直致力於發展造船業的荷蘭,則悄然成為下一個最有潛力問鼎海上霸主的選手。荷蘭因其出色的造船業以及殖民地極佳的地理位置,因此在西班牙衰落後,

接過西班牙的大棒,成功的壟斷了西歐的販運貿易和航運業,其中包括了英國和其北美殖民地的貿易。

殲無敵艦隊、克海上馬車伕、決戰法蘭西,看英國爭奪海上霸權之路

海上馬車伕荷蘭——鼎盛時期甚至侵佔了寶島臺灣

與西班牙一樣,荷蘭同樣妨礙了英國新興資產階級和商人的利益,在1651年英國議會正式頒佈《航海條例》,該法案几乎可以被稱的上是真正的蠻不講理和露骨——其內容是這樣的:

凡進入英國或各殖民地港口的商船,必須是英國或該殖民地所有,其船員又只能是該船所屬地的臣民:歐洲商船可以進入英國港口,但只能攜帶本國商品,配備本國船員。——1651《航海條例》

只要不是盲人,都能看出來該條例直指荷蘭核心利益,目的在於取代荷蘭在英國與其殖民地之間貿易中的地位,取代荷蘭作為西歐對波羅的海貿易中心的地位。英荷戰爭以不可避免,剩下的只是時間、地點的問題。

這場戰爭並沒有等待多久,事實上,在《航海條例》頒佈後的第二年1652年,為了商業利益的英荷戰爭就開始了。然而雖然並沒有等待多久就開戰了,但是這場戰爭持續的時間卻有點令人吃驚——足足二十二年的英荷戰爭。

殲無敵艦隊、克海上馬車伕、決戰法蘭西,看英國爭奪海上霸權之路

荷蘭的快船

由此也可以逆推出鼎盛時期的荷蘭所謂“海上馬車伕”不是浪得虛名,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最後還是荷蘭棋差一招——誰能想到法國對荷蘭突然發難呢?

殲無敵艦隊、克海上馬車伕、決戰法蘭西,看英國爭奪海上霸權之路

歐洲地圖

荷蘭還陷入了與法國曠口持久的陸上戰爭,無力再同英國爭奪海上霸權,而英國抓住了這個有利的時機,甚至一舉拿下了荷蘭經營多年的“新阿姆斯特丹”,並將其改名為“紐約”。荷蘭這個海上馬車伕的黯然落幕,則打破了荷蘭之前一度的商業壟斷地位,為英國自身海上強權的崛起再次奠定了基礎

英法海上爭霸,一舉而成日不落帝國雛形

法國突然對荷蘭發難,其實並不完全出人意料,實際上,法國一向自視甚高,因其一向有陸軍強國傳統,對待周邊各國時常存著吞併之心,因此一旦找到機會,總會不遺餘力的發動進攻。然而如果從事後諸葛的角度來看,法國的這次發難,不僅給英國掃除了海上爭霸的一大強敵,而且還為自己海上殖民之途消滅了一個本該存在的強援。

1690年,英法海上爭霸正式開始,英法海軍圍繞制海權進行了多次交鋒。在長期海上爭霸中,海上爭霸逐漸也包含了殖民地的爭奪和關鍵海軍基地的爭奪。在海戰中法國海軍採用新式戰術,利用法國軍艦的機動性能,破壞敵艦的帆纜和桅杆後迅速退開。法國的這種新的戰術一遠距離作戰,拋棄了以往的“戰列線”戰術,獲得了海戰的多次勝利。

殲無敵艦隊、克海上馬車伕、決戰法蘭西,看英國爭奪海上霸權之路

曾一度佔據上風的法軍

但隨後英國馬上總結經驗教訓,英國開始修正傳統的“戰列線”戰術,提出風帆艦隊機動戰術,而法國在此時越來越因為國內的陸軍傳統 ,軍費上越來越傾向於陸軍,而非海軍,更為重要的是,法國海軍一直以“保存艦隊”為指導方針,在具體海戰中,法國海軍常展開防守態勢。這種作戰思維,使得英國一直佔據著優勢進攻主動地位,把控戰場節奏。

法國於是長期的被英國所消耗,這種消耗對於法國來說無疑是致命的,因為法國本土長期保留著小土地農業經濟,加上法國本身封建色彩極為濃厚,這無疑也嚴重阻礙了法國資本主義性質的手工工場的發展。與法國相對應的,英國則在消耗中快速發展工業,此消彼長之,來自經濟上的細微差別逐漸成為英法海上爭霸的決定性要素。

殲無敵艦隊、克海上馬車伕、決戰法蘭西,看英國爭奪海上霸權之路

經濟成為軍事上的關鍵要素

這種決定性要素包括但不限於——英國以資金資助普魯士,利用普魯士的陸軍力量牽制法國;利用英國海上優勢,不斷封鎖法國以及截擊其海上運輸線;儘可能的切斷法國同其海外殖民地的聯繫。在這場戰爭中,法國的海軍力量最後基本上被徹底摧毀,幾乎完全喪失了它的全部殖民地,英國則徹底確立了其海上霸主的地位。

總結

英國在新航路開闢之後,迎著地理大發現的時代浪潮,一躍為日不落帝國的全過程,不僅需要面對來自最先崛起的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威脅,而且還需要對付已經擁有海上馬車伕稱號的荷蘭,最後還要擊潰歐洲封建色彩濃厚實力強勁的老牌強國法國。

好在儘管隨著地理大發現的時代大潮雖然帶給了最早得到紅利的葡萄牙和西班牙極多的財富,但葡萄牙對待財富的態度卻只安逸享受,不思進取,面對如此巨量的海外財富,王室一直夢寐以求的享樂時代理所應當的開始了,甚至因為大量財富的迅速流入而引起了國內的商業革命與價格革命。而西班牙的無敵艦隊在遭到英國的絕地反擊後,西班牙也就徹底退出了海上霸主的角逐賽。

殲無敵艦隊、克海上馬車伕、決戰法蘭西,看英國爭奪海上霸權之路

日不落帝國的橫空出世

至於荷蘭國,它則憑藉著造船業發達很快就幾乎壟斷了對海洋上所有船隻的製造與銷售,同時荷蘭憑藉著出色的壟斷造船技術得到了“海上馬車伕”的榮耀稱呼,但隨著英國頒佈《航海條例》以及奪取荷蘭的“新阿姆斯特丹”之後,日漸衰微;法國則因為一向有拓展法國疆界、稱霸歐洲大陸的夢想,因此大量海外財富被用於陸軍軍費,英國最後更是通過“七年戰爭”將一向有吞吐歐洲大陸的法國擊敗,幾乎全收法國海外殖民地。

可以說英國謀求成為海上霸主的道路,充滿了風險與機遇,正如那個大航海時代一樣,充滿了不可確定性與高回報性。英國擊敗西班牙艦隊、頒佈《航海條例》、奪取荷蘭的“新阿姆斯特丹”、擊敗法國,幾乎全收法國海外殖民地,其間種種,共同為日後世界市場中心的日不落帝國的強勢崛起打下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