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武漢房艙醫院病人用餐,想起我們當年為小湯山醫院搶建食堂


看到武漢房艙醫院病人用餐,想起我們當年為小湯山醫院搶建食堂

剛剛看到武漢為阻擊新型冠形病毒肺炎建立了方艙病房,覺得非常新奇。想想,能夠同時接納數百人上千人的病人,再加上醫務人員和輔助人員,他們的一日三餐的飲食是怎麼解決的?是不是在建方艙醫院的同時,再建一個巨大的能夠同時供應上千人吃飯的醫院食堂?

看到武漢房艙醫院病人用餐,想起我們當年為小湯山醫院搶建食堂

顯然,我的想法並非空穴來風。

因為,我們曾經在2003年參加了北京小湯山醫院的食堂建設。

當年,在北京非典嚴重的關鍵時刻,北京市決定在北京昌平小湯山建立一座能夠同時容納1000人非典醫院。我們北京燃氣集團液化石油氣公司臨危受命,在小湯山醫院建設的同時,建一座供1000名病人用餐的食堂,時間是7天。7天之後,醫院建好,病人入住,同時供應一日三餐。

接到任務後,我們液化石油氣公司領導班子在最短的時間內做出安排,由公司所屬基層單位工程公司負責此項艱鉅且光榮的任務。

工程公司接到任務後,公司經理鞠堅林帶領公司30多人的隊伍,進駐小湯山,建一個供上千人吃飯的食堂。從設計、進貨、施工、安裝、調試到使用,建一個如此規模的大食堂,一般需要一個多月時間。但小湯山醫院建設沒有這麼多時間,就7天,多了沒有。

鞠經理帶著他們的弟兄,晝夜加班加點,吃住在工地,無論有多少困難問題,他們都一一克服解決,硬是在7天內,平地建起一座液化石油氣食堂,為小湯山醫院按期接受病人立下了汗馬功勞!

非典病毒遠去了,小湯山醫院已經被人遺忘了!要不是武漢肺炎疫情發生,誰也想不起17年前的小湯山醫院了,想不起曾經為小湯山醫院無怨無悔建設的七天七夜了!

如今,我們國家改革開放取得巨大成功,國民經濟總產值名列世界第二,財富積累有目共睹。在這種形勢下,對付疫情,綽綽有餘。

看到武漢房艙醫院病人用餐,想起我們當年為小湯山醫院搶建食堂


看到武漢房艙醫院病人用餐,想起我們當年為小湯山醫院搶建食堂


看到武漢房艙醫院病人用餐,想起我們當年為小湯山醫院搶建食堂

如今武漢的方艙醫院已經不用再建什麼醫院食堂了,已經不用再為病人供應一日三餐了!因為,高度的社會化分工已經為方艙醫院帶來了巨大的便利,為住院病人帶來很大的福利。社會上的專門供餐機構能夠擔當起這個任務,並且保質保量保時間。

這就社會的進步,國家的強大。在感慨今天的同時,我們千萬別忘了近20年前,我們曾經經歷的那一次的艱苦卓絕建設任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