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縣木塔的前世今生

在古代印度最早建塔是為放置釋迦牟尼的舍利,供人們紀念崇拜。塔作為藏有佛真身舍利的物件自然也成為佛的一種象徵,在佛教興盛的時代,各處都興建寺廟,有寺必有塔。

遼代,聖宗、興宗、道宗三朝大力崇佛,特別是興宗與皇后蕭氏酷好佛教,道宗(皇后長子)登位,蕭後被尊為皇太后。

應縣木塔的前世今生

故在道宗時,更加雕印佛經,修建寺院與佛塔,許多寺院和佛塔中保存著寶貴的經書,現存的大同善化寺、華嚴寺,以及應縣佛宮寺釋迦塔,都是當時著名的佛教建築。

金滅遼後,仍以大同為西京,改西京道為西京路,應縣地域歸西京路所轄。

釋迦塔全稱佛宮寺釋迦塔位於山西省朔州市應縣城西北佛宮寺內,俗稱應縣木塔。

應縣木塔的前世今生

木塔建於遼清寧二年,金明昌六年增修完畢。塔內供奉著兩顆釋迦牟尼佛牙舍利。

應縣木塔的前世今生

釋迦塔塔高67.31米,底層直徑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全塔耗材紅松木料3000立方米,2600多噸,純木結構、無釘無鉚。

木塔採用的是榫卯結構,其核心精髓在於柱樑斗拱嵌套在一起而形成的套筒結構。這種特殊的柔性結構體,不但能承受較大的荷載,將力向下分散到各處,還允許產生一定的變形,具有抵抗一定外界壓力的神效。

歷經千年的洗禮,應縣木塔已經成為木頭建築裡面的傳奇。

應縣木塔的前世今生

2016年,釋迦塔獲吉尼斯世界紀錄認定,為世界最高的木塔。和巴黎的埃菲爾鐵塔以及比薩斜塔並稱為世界三大奇塔。

應縣木塔的前世今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