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種甘蔗?

無所謂ffff


甘蔗是人們生活中常見的一種可即食的農作物,含糖量較高,也是製作蔗糖的首選原料,莖杆可食用甘甜可口,富含人體中的營養和熱量,據說也可用於解酒,除心胸煩熱之症狀,可見甘蔗對人們的需求還是蠻大的。

生活中很多農村家庭也都會種植一些甘蔗,那麼大家知道如何種植嗎?種植甘蔗也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管理呢,稍微不慎您種植的甘蔗可能就會沒有市場了,今天就給大家分享的這篇文章,教你如何種植出又脆又甜的甘蔗,以及一些方法與管理技巧,請拿筆記好。

1、整地

甘蔗適應在深厚、肥沃的土壤中生長,有利於甘蔗對土壤中的水分以及營養充分的吸收,整地的目的也是為了能提高甘蔗產量,減少病害的發生,甘蔗根系相對比較發達,需要深耕方式種植,有利於甘蔗根系的發育,產量也能得到相應的提高。

2、開墾蔗溝

開溝的目的一方面是為了甘蔗後續生長根部要牢固做準備,甘蔗的根部需深埋,外圍要有足夠的土來護住根部,以免根部承受不了甘蔗的重量,造成甘蔗後期歪倒的現象,另一方面是為了以後施肥集中做準備,所以開啟蔗溝很重要。

3、及時施肥

甘蔗在生長過程中,會越長越高,那麼產量就會越好,所以在這個時候需要及時施肥,補充甘蔗在生長過程中所需的營養,施肥可以選擇農家費和工業肥,以各種植戶實際用肥為主,甘蔗只有充分吸收營養,才能發揮出最大的產量。

4、防病蟲害

甘蔗種植過程中最怕的就是病蟲害,需及時觀察甘蔗的枝葉,發現病蟲及時防治,可以沙青灰的方式防蟲害,也可以適當用藥防止,在甘蔗將要收穫期儘量不要選擇藥物防治,以免後期甘蔗會有藥物殘留。

種植甘蔗有很多方式,這幾點是我們當地種植的方法,希望能幫助到大家,總體來說種植甘蔗是不不錯的選擇,特別是年前後是甘蔗熱賣的季節,利潤還是很可觀的,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啊,大家還有什麼疑問的,可以下方留言,看到第一時間回覆,謝謝大家的閱讀


農村金土豆


對於您的提問,甘蔗又叫糖蔗,雖是製糖的原料,但是也是日常比較喜歡的水果,我自家去年就種植了一畝地的甘蔗,收益甚微,但是甘蔗產量很高,我和大家講講甘蔗的4種管理種植方法,希望能對大家能有所幫助。

一、甘蔗種植的密度:對於甘蔗種植來說挖溝深淺很重要,基本上大家在挖甘蔗種植的溝的時候在24cm左右,甘蔗溝的寬度在22cm左右即可,甘蔗溝心距在120cm左右即可,可以有效的促進甘蔗的生長髮育。

二、甘蔗的種植適宜時間:對於甘蔗的種植無論是南方還是偏北方地區,適宜的溫度更利於甘蔗的生長,基本上要在22度左右的環境下生長較好,我當時在種植甘蔗的時候是春季的三月份,較為適宜的甘蔗種植實在春季的三月至夏季的五月較佳。

三、甘蔗的選種工作:首先甘蔗的選種除了選擇嫩莖做甘蔗種外,儘量選擇較為抗病害、適應性強的甘蔗品種最佳,儘管是優質的品種儘量不要避免不輪作,可以適當的下年選擇其他的甘蔗品種最佳,也是較為易於甘蔗的高產。

四、甘蔗的培土方法:甘蔗培土基本上分三個步驟,首先在幼苗期進行培土工作,大致培土4cm左右即可,然後在長勢期的時候進行適當的培土,基本上在甘蔗長勢期培土8cm左右最佳,最後可以在甘蔗伸長期進行適當培土作業,培土深度在15cm左右即可,可以有效的促進甘蔗的長勢和高產。
最後,對於甘蔗的種植來說進行正確的管理方法很有必要,希望能對大家能有所幫助,瞭解更多三農種植科學管理方法,敬請關注農事百態。


農事百態


您好,科學興農為您解答。

如何種植甘蔗相信南方的朋友應該是很熟悉的,尤其是南方一些甘蔗的主產區,但是對於北方的朋友而言可能很多都是不知道甘蔗到底是如何種植的吧。

如何種植甘蔗?

這裡就和大家一起聊一下關於甘蔗的種植問題。首先需要了解清楚甘蔗的習性問題,甘蔗屬於熱帶作物,喜歡陽光充足,氣候溫暖溼潤的生長環境。一般多種植在我國的南方地區,例如廣西、雲南、海南等地區都有種植。

其實很多北方的朋友並不知道甘蔗是用種子種植還是用什麼種植的,其實甘蔗種植採用的方法屬於種芽種植,一般多采用甘蔗的頂部出芽率比較高的部位進行種植。細心的朋友會發現甘蔗的每一個結節附近都有一個種芽,其實這個種芽都是就有發芽的能力的,只不過沒有甘蔗頂部的芽發芽率高,並且甘蔗頂部的糖分比較少,所以用這部分種植不會浪費。

種植前首先必須選擇良好的甘蔗種,種植戶需要根據自己種植需要進行選擇甘蔗品種,目前甘蔗品種主要分為果蔗和糖蔗,果蔗主要是用於水果銷售的,而糖蔗則主要用於製糖的。果蔗一般為黑皮甘蔗,廣東部分地區也有黃皮甘蔗,而製糖的甘蔗一般多為黃皮的。

另外就是挑選甘蔗種的時候最好選擇種芽比較多,水分適當的甘蔗品種,這樣的甘蔗種一般比較容易發芽。另外甘蔗品種還需要具有良好的抗性,適應性強,高糖分的特點,這樣後期的甘蔗才能夠長得好。

整地 甘蔗種植之前需要進行深耕整地,然後進行開溝,開溝的深度需要根據當地的種植環境選擇合理的深度。普通的蔗溝在深20公分左右,溝底部寬大概在25公分左右。

其次就是施足底肥,一般每畝甘蔗地需要2000公斤左右的廄肥,另外再施40公斤左右的複合肥。

甘蔗種植過程中要注意合理密植,根據種植時間和種植環境的不同,種植密度上也存在少許差異,一般每畝甘蔗田種植5000株左右的甘蔗苗即可。在蔗溝種擺放好甘蔗種之後要進行殺蟲劑的撒施,因為甘蔗糖分高,容易招引蟲害,可以選用克百威,每畝使用4公斤左右即可。蓋土後一週以內最後進行除草劑的噴施,減少雜草的危害。這一系列完成後可以給甘蔗地覆蓋地膜,這樣更有利於甘蔗種苗的生長。

甘蔗出苗後,剩下的就是甘蔗的田間管理工作了。出苗後要及時進行檢查缺苗情況,進行補苗。合理灌溉,避免田間缺水乾旱,及時進行中耕除草工作。

及時進行追肥工作,甘蔗生長期一般進行三次追肥工作,分別是分苗肥、分櫱肥、攻莖肥。苗肥一般在甘蔗生長到三片葉子的時期進行,如果甘蔗長勢很好,不缺肥的話可以考慮不施苗肥,或者少施肥。分櫱肥一般在甘蔗生長到七八片葉子的時候進行,這時候甘蔗的需肥量比較大,一般根據情況,每畝需要追施尿素15公斤,鉀肥15公斤左右。攻莖肥一般追施尿素20公斤左右。

此外就是還需要做好田間蟲害的防治工作,避免發生鼠害等情況。


科學興農


甘蔗很好種植,因為它們不需要灌溉,也不用怎麼管理,如果說水稻的種子是嬌生慣養,那甘蔗的種植簡直就是粗放型了。這裡說的甘蔗主要指糖甘蔗,硬皮的專門用來製糖。

一、留種

每年砍甘蔗的時候留一些種子下來,甘蔗不結果,種子指的就是甘蔗本身,挑選一些粗壯的甘蔗頭做種子,砍掉頭部的嫩芯,從頭部往下截取大概一個手臂的長度,頭部一般都有葉子包裹著,這些葉子不需要剝下,因為它們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護種子。

收集好甘蔗頭後,開始就地挖坑,根據種子的水量決定坑的大小,深度在60cm左右,總之能掩埋住所有甘蔗頭就好。挖好坑把甘蔗頭放進去然後用泥土掩埋。

這主要是因為收割甘蔗的時候一般在年底,年底比較冷,也沒有到種甘蔗的時節,所以先把甘蔗頭保護好。

二、種植

1.深耕翻土

把去年蔗田裡留下的甘蔗葉子清理乾淨,用耕田機耕田碎土把土壤翻整一遍,目的是把去年留下的甘蔗的根拔除,平衡土壤養分,利於種植。現在的耕田機在翻土的時候也能把壟起好,很方便,省去了人力起壟。

2.分割種子

把掩埋的種子挖出,剝掉葉子,用刀截取一段段的甘蔗,每段10cm左右,需要注意的是每一段都必須要有一顆甘蔗芽,芽長在甘蔗的節頭上,注意不要砍傷了,甘蔗就靠它們發芽了。

3.放種施肥

在壟內撒上農家肥或者化肥後,把分割好的種子放進壟內,種子不能重疊,沿著壟內排成直線,嚴格來說是虛線,種子與種子的距離留一個手指頭即可。

最後用碎土掩埋,必要的時候也可在種子上方鋪一層塑料膜再蓋土。

三、定期管理

種好了甘蔗,剩下的只要定期鋤草施肥剝甘蔗葉就好了。


二叔種田


甘蔗的種植分為春植,秋植,冬植,我們就來介紹一下產量最高的秋植甘蔗如何種植哈。

秋植甘蔗又可分為早秋植(在8月份,適應於華南地區),中秋植(在9月份,適應於華南,海南地區),晚秋植(在9月下旬至10月中旬前,適應於華南,海南地區)。你可以根據本地的氣候類型和土壤生產條件確定播期。



1,深耕深鬆土壤,要求整地深,碎,松,平,施足有機肥和複合肥50-75公斤,開好溝,灌一次跑馬水,排幹後馬上下種,然後畝施100公斤以上的有機肥,畝下種量5000-6000芽即可。

2,選擇的蔗種要經過田選,株選,段選和芽選,最終選擇健壯的種苗作種,因秋植甘蔗氣溫高,可免去種苗消毒這一關。

3,秋植甘蔗最為關鍵的措施就是要做到保溼下種,長,因為秋旱和高溫的原因,由於土壤的溼度不夠,造成蔗種的乾枯死芽,不利於實現全苗。

4,肥水,在施足基肥的情況下,可不追齊苗肥,但在生長的中後期,可追施適量的氮肥,達到高產優質的目的。甘蔗在萌芽期,幼苗期,成熟期需水少,在分孽期和伸長期需水多。



5,秋植甘蔗正好處於熱帶風暴和颱風季,一定要注意做好防風抗倒工作,一是要選用抗倒伏品種,二是要深溝植,高培土,壓緊壟上的鬆土,三是防治好病蟲鼠害,在臺風來臨前把蔗林捆成"人"字形,四是對於倒伏的甘蔗風雨後及時扶正。

秋植甘蔗因生長期長,長達14-18個月,素稱"豐年蔗",一般比春蔗增產20-30%,比冬蔗增產10-20%。


悠然見東山


種甘蔗步驟有哪些?今天村小農網就從甘蔗的整莖留種、甘蔗的種植環境、甘蔗的播種方法、甘蔗的田間管理等方面,為大家詳細介紹下甘蔗的高產種植技術!


甘蔗在中國臺灣、福建、廣東、海南、廣西、四川、雲南等南方熱帶地區廣泛種植,屬溫、熱帶農作物,適合栽種於土壤肥沃溼潤、陽光和雨水充足、冬夏溫差大的地方,具有很高的種植前景。

甘蔗的整莖留種

1、選留品種:選29號、西引7號、西引2號、西引3號和新臺糖10號等甘蔗品種具有高糖分和成熟較早的特點,市場接受度較高,較易實現經濟效益。其中,選29號甘蔗品種因比較堅硬,只適合於機械榨糖,其餘都比較脆嫩,可作果蔗食用。

2、留足蔗種:春植蔗(用莖稈作春播的甘蔗)按每畝700-800公斤的量進行留種,每畝種蔗可播種4000-4670平方米。宿根蔗(用蔸作種的甘蔗)按每畝補留種蔗100公斤的量進行留種。

3、春植蔗留種:應於每年11月上旬或中旬,選擇純度高、長勢好、病蟲害輕的地塊,搶在雨後進行突擊埋種,計劃留種地塊周圍2米內的甘蔗應及時清除,可選毛溝斗渠(必須是冬季不排水的)作為種蔗窖(埋種蔗的地方),也可在地中挖窖,種窖內的雜草淤泥應及時清除。

4、宿根蔗留種:宿根蔗留種的好處是成本低,每畝可節約蔗種500-600公斤,且出苗提前30-50天,成熟也可提前30天左右,可提前上市搶佔市場,單產在4.5噸以上的春植甘蔗或單產在5噸以上的1年宿根蔗均可留蔸作種。

甘蔗的種植環境

1、氣候條件:甘蔗是一年生熱帶和亞熱帶草本植物,甘蔗為喜溫、喜光作物,年積溫需5500~8500℃,年無霜期320天以上,年均空氣溼度55-70%,年降水量要求900~1500毫米,日照時數在1200小時以上,年平均氣溫大於18℃以上。

2、土壤要求:甘蔗對土壤的適應性比較廣泛,以粘壤土、紅壤土、砂壤土較好,土壤pH值在4.5~8.0,甘蔗都能生長,但以土壤pH值6.5~7.5為適宜。

3、生態環境:甘蔗種植對海撥高度沒有一定的要求,但是高海拔地塊區的生態環境比較單一,相對的較少農作物種植,避免田間管理交叉汙雜,同時氣候較穩定,日照充足,有利於病蟲害防治。

甘蔗的播種方法

1、整地施肥:每畝須施足100公斤複合肥、30公斤碳酸氫銨、3公斤3%呋喃丹(如此可大幅減輕病蟲害),肥藥應混合拌勻,並在攪拌的同時施入播種溝,然後進行播種。

2、精心選種:選種時,應剝盡蔗葉,並剔除有病蟲害的蔗芽。蔗種品種混雜的應進行提純,不同品種應分開單獨種植。

3、科學播種:播種時,應按寬窄行進行栽培。壟寬180釐米時,按寬行1米,窄行80釐米的標準進行播種,播種溝深應為10-12釐米,且須深溝淺植。播種前,應按每個蔗種含三至四個有效芽為標準將蔗種分好。播種時,蔗種應壓實在播種溝內,使種芽朝向播種溝兩側,當天播種應當天蓋好土,蓋種土要細碎,厚度以二至三釐米為宜。2月下旬應搶晴天進行突擊播種,播種須在3月中旬前結束。

4、除草蓋膜:應趁雨後土壤溼潤時,按每畝用阿特拉津300克加乙草胺150克兌水30升的施藥標準進行施藥,然後在蔗種上立即蓋膜,將膜拉平至緊貼土壤,膜邊須用碎土密封。蓋膜前應保證土壤溼度,如若溼度不夠則不得進行施藥蓋膜。蓋膜開溝後,應在雜草長出前再向溝內噴施除草劑。村小農網,讓農民這一職業時尚起來!

5、及時開溝:一般情況下,應在1月、2月下旬開溝瀝水,3月中下旬搶晴播種。開溝時,應做到廂溝、腰溝、圍溝溝溝相通,防止春季漬水死苗。應經常清通三溝,及時排水。開始長草時,應及時施用藥劑除草。廢棄的魚池土壤含有機質多,且土壤溼潤,特別適合種植甘蔗。

甘蔗的田間管理

1、埋肥:宿根蔗應在6月初、春植蔗應在6月中旬完成埋肥。應在甘蔗揭膜除草後,採用開溝埋施或打眼埋施的方法,宿根蔗按每畝埋碳酸氫銨50公斤、甘蔗專用複合肥100公斤的標準進行埋肥,春植蔗按每畝埋80公斤碳酸氫銨、80公斤甘蔗專用複合肥的標準埋肥。

2、查苗補苗:保證全苗是獲得高產的條件之一。但是往往由於種苗的選擇或處理不當,下種期不適,下種技術粗放,氣候失調或病蟲危害等等原因都會造成缺苗。所以,必須做好查苗補苗工作。補苗時期:在萌芽基本結束,蔗苗長出3-5片真葉時,發現缺株斷行達50釐米以上的就要及時補苗。

3、間苗定苗:拔除過多分櫱,減少養分消耗,使蔗株分佈合理,生長健壯。

4、適時除草:甘蔗在封行之前,雜草容易生長,消耗養分遮蓋蔗苗,所以要及時進行蔗田除草。一般結合中耕培土,以手工操作進行。常用除草劑有“西馬津”和“阿特拉津”等,每畝用200-250克兌水50-75公斤在甘蔗出苗之前噴霧處理土面,效果不錯,藥效長達3-4個月,噴藥1次就可解決苗期的雜草問題。

5、灌溉排水:甘蔗一生需水量大但不耐澇,總的需水趨勢是“兩頭少,中間多”。即萌芽期、分櫱期和成熟期需水量少,伸長期需水量大。因此蔗田應分別保持“潤-溼-潤”狀態。雲南氣候是冬春乾旱,夏秋多雨。所以在甘蔗生長前期,需水量雖少,但應加強灌溉。伸長期時逢雨季,一般不需灌溉。雲南有80%多的蔗地沒有灌溉條件。甘蔗不耐澇,蔗田積水會引起爛根,需及時排水。

6、剝葉防倒:隨著蔗莖的伸長,基部葉片自下而上逐漸枯黃,在甘蔗生長後期打去枯黃腳葉,有增產、促熟、增糖的作用。在溼熱蔗區,剝葉可以降低田間溼度減少氣根和側芽萌發對養分的消耗,減輕鼠害和病蟲危害。由於打腳葉增加了蔗田的通透性,土壤水肥蒸發量大。所以乾旱地不宜打腳葉,以利保水防旱,留種田不宜打腳葉,保證蔗芽不受損傷。

7、實時收穫:通常早熟品種和宿根蔗在11月下旬左右即可開始收穫,應趕在冰凍之前完成收穫和儲藏蔗種。

以上就是甘蔗高產的種植技術了,各位可以收藏備用喲!

村小農網,讓農民這一職業時尚起來!關注三農,就點擊關注村小農網!


村小農網


甘蔗是甘蔗屬植物的總稱,主要產於熱帶,亞熱帶地區,也是當地糖料作物,如何種植好甘蔗要從整地,種苗處理,種植,苗期管理幾個方面來系統的學習,接下來我就給大家講一下

1.整地,先把整地犁遍,然後把地面耙碎還有耙平整。開蔗溝要求行距0.9/1.2米,溝深5/7寸,寬6/8寸,溝底一定要平整,底部留上一寸左右的送軟細土。

2.種苗要經過砍種,泡種,消毒三個步驟,砍種時要砍成雙芽段,主要不要砍壞蔗芽和砍破種苗兩段切口。泡種用2%石灰水浸泡12個小時左右,用來提高發芽率。消毒用2%多菌靈藥液消毒5/10分鐘,這樣可防止鳳梨病的發生。

3,種植這也是最關鍵的,直接影響甘蔗的成活率

第一施基礎肥,每畝按複合肥80/100斤,如果有農家肥混施會更好。

第二施追加肥,每畝施3%呋喃丹8斤左右或特丁磷8斤左右,防治地下蟲危害。

第三開始下種,要用雙行品行或者雙行擺種,特別注意蔗芽要向兩側平擺,每米要保證芽數不低於10個有效芽,然後用碎泥覆蓋一寸左右就行。

第四要及時除草,在甘蔗種植後2天左右,地面就要進行封草處理了,每畝用40%阿特拉津200克左右,兌水60公斤,然後噴施地面即可。

4.種植要加強蔗田管理,一要防蔗田過度積水,二要防人和牲畜的踐踏,蔗苗真葉5片後要及時除草追肥,每畝尿素15斤左右,來促進蔗苗健壯成長,蔗苗開始分櫱時,每畝用高效殺蟲劑全面噴殺一次,防止苗期螟蟲危害

以上就是種植甘蔗的幾個關鍵步驟,希望對廣大蔗友有幫助,謝謝





豫北小偉


品種的選擇

現在的甘蔗品種有很多,在種植的時候一定要選擇品質比較好的品種來進行種植,根據當地的氣候,水分等因素,一定要選擇生命力不較強,高產的,糖分比較多的品種,注意各方面一定要考慮全面。現在賣的不較多的品種就是00236以及新臺糖等,這幾個種擁有的共同的特點就是成熟比較早,以及高產量,含糖量比較多,不易染病等。如果在一開始選擇了比較好的品種,那麼在後期的管理中就可以比較省心,不容易發病,而且產量比較高。

整地,播種

我們都知道甘蔗大多數是種植在南方的。這是因為甘蔗在生長的過程中需要大量的陽光以及水分。所以在種植甘蔗的時候一定要選擇陽光比較充足,灌溉比較便利,而且土壤比較肥沃的地方來進行種植。選擇好種植地以後還要進行翻地而且要翻得深一點。在翻地的時候可以撒上一些底肥,來提高土壤中的養分而且可以增強蓄水和保肥的作用。在進行播種之前要將甘蔗的種子進行浸泡,將比較飽滿沒有災病的莖部選出來,浸泡在甲基託布津和水的混合液種大約十分鐘的時間,之後晾乾後就可以種植了。

田間的管理

在將甘蔗種植完以後,一定要蓋一層地膜來進行保溫,這樣有利於甘蔗快速的生長。在一開始的時候甘蔗是長得比較快的,你會看到甘蔗會明顯的一天比一天高。為了不耽誤甘蔗的生長,一定要進行施肥,除了底肥以外,還要至少施加三次肥料。第一次是在剛剛長出小苗的時候,施加肥料可以讓小苗長得比較壯實。第二次是在甘蔗分櫱的時候,而第三次就是在甘蔗生長的後期了,這時候施加肥料有利於莖部的發展。甘蔗長高以後比較容易歪倒,所以這需要種植戶要不斷的給甘蔗培土,以防歪倒。還要將一些老的葉子剪掉,來增加田地裡的通透性,促進甘蔗的生長。

適時的收穫

與一般的作物不一樣的是,甘蔗在收穫時是在特定的季節,在適合收穫的時候是在每年的冬天,在了這個時候,甘蔗是長的為好的,營養在這個時候也是到了鼎盛的時期。在收穫的時候要將其在根部以上砍斷,根據甘蔗的長度與它生長的深淺來決定砍斷的位置。注意一定不要破壞甘蔗地下的根部,因為其根部還是可以發芽來長出新甘蔗的。在收穫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甘蔗是否成熟,一旦將不成熟的甘蔗也砍回了家,那麼它的口感以及營養會大打折扣。

除了以上四個方面,在種植甘蔗的過程中還要注意災病,害蟲的治理,一旦染上病蟲害,甘蔗的營養就會流失,糖度也會受到影響,更有甚者會造成減產,所以種植戶一定要做好出它們的防治工作。今天小編就分享到這,只要掌握好這幾方面就能提高甘蔗的產量,希望對你有幫助





90後小沈


甘蔗的種植起源有很多的說法,有人認為是起源於印度,有的人說是起源於中國。其實,中國是最早種植甘蔗的國家,早在3000年前,我國就有了甘蔗製糖的加工。直到現在,也有很多的農民在種植甘蔗,大多用於製糖的原料。

種植甘蔗對土壤環境的要求

甘蔗對土壤條件的要求不太嚴格。一般來說,在適宜甘蔗生長的氣候條件下,可以在不同土壤類型、不同質地的土壤進行種植

1、良好蔗作土的條件

良好蔗作土,是指土壤必須具備良好的理化性和生物性,必須具有強的供水、供肥能力和必須具有對水、肥、氣、熱等生態因子的良好協調能力。

2、良好蔗作土的肥力

良好蔗作土的肥力標誌,可概括為深、松、細、平、肥五個字。深是指土壤具有適於甘蔗龐大根系伸展的深厚土層或耕作層, 耕作層深度至少應能達到40釐米左右,採用機械耕翻或深松技術,可以達到這一要求。松是指具有鬆軟適中的土壤結構。細是指具有細碎的土塊,以利形成良好的土壤結構。平是指能做到田塊土面平整,無傾斜和凹凸不平。

種植甘蔗前蔗田的準備

1、整地

整地是為了創造深、松、軟、平、肥的土壤條件,首先必須通過深耕、耙地,有條件的蔗區還可採用深鬆土等整地的措施。適當的深耕可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狀,有助於根系的發育。

2、開植蔗溝

各類蔗地經過耕翻或深松、耙碎耙平或其他耕作措施處理後,即可開植蔗溝。植蔗溝的間隔(蔗行距)和深淺,要根據蔗田的類型、蔗區的降雨、植蔗期、甘蔗品種等而定,間隔一般為90~100釐米,深度一般以20~25釐米為宜。

3、施用基肥

基肥的施用主要是為了滿足甘蔗在整個生長期中,持續不斷地對養分的需要和改善土壤結構,特別是滿足甘蔗苗期生長對外界養分的需要。基肥應以有機肥和速效化肥為主。目前,在多數蔗區,有機肥源主要是廄肥、糖廠濾泥和其他的農家肥。在旱地蔗區,近年來種蔗面積不斷擴大,有機肥源又少,施用基肥受到限制,多數以無機化肥為主。

種植甘蔗的相關技術

1、種苗的選擇和處理

(1)種苗選擇:甘蔗栽培是用蔗莖作種,通稱種苗。種苗的選擇是為了保證質量,使蔗苗早生快發,全苗、壯苗,為有效莖數和單莖重打下基礎。種苗選擇一般經過大田塊選、收穫時株選、斬種時段選和下種時芽選四個程序。

大田塊選: 選擇甘蔗生長良好、品種純度一致的田塊作為留種田。

收穫株選: 收穫時在留種田選擇生長正常、無病蟲害或少病蟲害的蔗株作種苗。

斬種: 選擇蔗莖較粗大、蔗芽飽滿、芽鱗新鮮的節段作種苗。

下種: 芽選是在下種時將受到機械損傷或其他因素損傷的蔗種剔除。

2、種苗處理

種苗處理包括斬種、浸種消毒和催芽三方面的內容。

(1)斬種:斬種時要保證質量,帶有葉鞘的種莖,要剝去葉鞘才可斬種。種莖放置在硬墊板上,芽向兩側,刀口要利,刀身要薄,落刀要準,做到一刀兩斷,切口平滑,不破裂。,抗旱、抗逆能力強,在溫度較低、較乾旱和病蟲害較嚴重的蔗區常多采用。

(2)浸種: 主要方法有清水浸種、石灰水浸種和溫湯浸種。清水浸種是用流動水浸1~2天;石灰水浸種是用2%的石灰水浸12~24小時;溫湯浸種是用55~57℃的溫水浸20分鐘,在浸種期保持52℃左右的溫度。其中以溫水浸種最好,其次為石灰水浸種,清水浸種效果較差。

(3)催芽: 是用人工的方法創造適於種苗萌發的溫度、溼度和空氣條件,使種苗的芽萌動脹起成“鸚哥嘴”狀,而根點萌動突起。通過催芽處理的種苗,下種後萌發快而整齊,萌芽率高,幼苗生長健壯,對保證齊苗全苗有良好的作用。

種植甘蔗下種的技術

1、下種方法

一般採用平放條植法,是把種苗按預定的行距開好溝底平整的植蔗溝,種苗與地面平行,長度方向與植溝一致,下種前先將溝底鋤松,種苗沿溝底平放,芽向兩側,避免“天地”芽,避免將蔗種擱在泥塊上而出現“架橋”現象,以有利於萌芽髮根。

2、下種方式

主要有單行條植、雙行條植、雙行三角條植(雙行品字形排種),下種方式除可調節種植密度外,還可調節蔗株分佈均勻度。目前,大多數蔗區普遍採用的是雙行三角條植。採用這種方式時,應控制植幅(兩行蔗種之間)在10~15釐米,如植幅過大,雖然可發揮單株的優勢,必然要縮小行距,以至田間通風透光不好,既影響單株,又不利群體協調發展,影響蔗莖產量。另外,由於行距過窄,不利於中耕除草、施肥、培土等田間作業。

3、下種深度和蓋種

下種後蓋土的厚薄或不蓋種要根據下種時的溫度、土壤水分和土壤質地等綜合考慮。下種時氣溫較高,雨水較多的蔗區可淺蓋土,蓋沒種苗即可。下種時溫度較低,雨水較少的蔗區,蓋土要厚些,一般蓋土3~5釐米。地下水位高,排水差,土質黏重的水田蔗區覆土宜淺,甚至只把種苗的1/2踩入表土便可。乾旱和沙質土蔗區覆土宜深些。

4、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總的原則是:依靠主莖,充分利用早期分櫱,下種量的多少要根據當地氣候、品種、水肥條件及栽培管理水平而定。華南地區氣溫高,雨水多,生長期較長,甘蔗生長量大,種植密度可相對較小,下種量可少些。

偏北的蔗區由於氣溫較低,生長期較短,雨水相對較少,種植密度要大些,下種量多些。大莖品種與較小莖品種相比,植株較高大,葉片繁茂,要求有效莖數較少,種植密度要求小些,而中細莖種下種量要多些。水肥條件較好,管理水平較高的蔗區或蔗種萌芽率較高,出苗較整齊,利用分櫱成莖的可能大些,種植密度可小些,下種量可少些。

種植甘蔗期間的管理工作

1、植後水分管理

秋冬植、春植常遇乾旱,山坡應防旱保苗。水田種蔗,冬春要防寒,排積水,以防鳳梨病發生。夏秋往往又暴雨成災,要注意排水。

2、查苗補缺

間苗定苗由於種苗素質差及下種後水、旱、蟲、病危害,常造成弱苗、死苗、缺苗。為保證蔗田全苗齊苗、勻苗和壯苗,在甘蔗出土後,植株有3~5片葉時,要及時檢查,凡30釐米內無苗均要補上。補植種苗來源是種蔗預留10%左右種芽作假植,以補缺苗用;補苗要注意雨後陰天或傍晚進行,補後淋水,保證成活。

分櫱苗發生過了高峰期,為保證每條蔗苗都得充分生長,群體又要最大限度發展,要及時間苗定苗。間苗定苗首先要考慮水肥條件、幼苗長勢、產量目標來確定每畝的有效莖數,在此基礎上多留10%苗數,保證每畝有效莖達5 000條以上。根據去弱留強、去密留疏、去遲留早、去淺留深的原則,在分櫱末期一次性間去多餘的苗。

3、中耕除草、追肥培土

當幼苗長到分櫱末期,為抑制遲生分櫱,保證早期分櫱成莖,應及時中耕除草,追肥培土。中耕除草還有利於增加土壤通透性,有利微生物群活動,促進主莖根生長,擴大根系吸收範圍。中耕除草一般與追肥相結合,施肥後通過中耕培土蓋肥,培土還有防倒的作用。

培土分小培土、中培土和大培土。小培土一般在幼苗有6~7片葉、開始出現分櫱時結合施攻櫱肥時進行,培土厚度2~4釐米;中培土則在分櫱盛期到開始拔節期間結合施壯櫱肥進行,培土厚7~10釐米;大培土則在蔗莖開始伸長或稍後進行,先施攻莖肥再培土,旱地甘蔗的培土厚度一般在20~25釐米。採用地膜覆蓋種植甘蔗,一般不進行小培土和中培土,只進行大培土。

4、防治病蟲鼠

害甘蔗生長期長,受四季氣候影響,病、蟲、雜草、田老鼠危害較嚴重,防重於治,治早治少治了。冬春植低溫陰雨防鳳梨病,植前種莖消毒,種植後保溫排積水。生長前中期有5~6世代螟蟲重疊併發危害,發生枯心苗;4~5月溫度高、光照強、氮肥足,易誘發梢腐病;6~7月和9~11月兩次防蚜蟲,秋冬季主要防鼠害。

5、剝葉

甘蔗在正常水肥條件下常保持10~12片青葉,多者達14~15片。從0葉向下數到第9片葉是功能葉。有灌溉條件的水田一般第9葉以下老葉可剝去,並覆蓋畦面,高產田茂盛葉多可剝至第7葉;高旱地一般情況下不剝葉或遲剝葉。

6.慎用化學催熟

在水田的高產田塊,或種植遲熟品種,或氮肥過多,甘蔗遲熟,可用乙稀利或其他藥劑催熟。噴催熟劑,要注意濃度和時間;若噴藥後一個月不能收穫,就有可能退糖。此外,噴催熟劑後都會影響產量,嚴重者減產10%以上,且影響宿根,應慎重使用。

結語:種植甘蔗要想獲得高產,就要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甘蔗的品質隨著環境的變化而改變。適宜的環境下,田間的甘蔗粗細高矮也比較均勻,平時再加強管理工作,除草施肥做到位,到了收穫的季節就可以豐收。


農事隨談


甘蔗,多年生高大實心草本。根狀莖粗壯發達。稈高3-5米。中國臺灣、福建、廣東、海南、廣西、四川、雲南等南方熱帶地區廣泛種植。甘蔗適合栽種於土壤肥沃、陽光充足、冬夏溫差大的地方。

甘蔗是溫帶和熱帶農作物,是製造蔗糖的原料,且可提煉乙醇作為能源替代品。全世界有一百多個國家出產甘蔗,最大的甘蔗生產國是巴西、印度和中國。甘蔗中含有豐富的糖分、水分,還含有對人體新陳代謝非常有益的各種維生素、脂肪、蛋白質、有機酸、鈣、鐵等物質,主要用於製糖,表皮一般為紫色和綠色兩種常見顏色,也有紅色和褐色,但比較少見。

那麼甘蔗如何選址如何種植如何高產呢?接下來給大家分享一下。

生長習性

甘蔗為喜溫、喜光作物,年積溫需5500℃-8500℃,無霜期330d以上,年均空氣溼度60%,年降水量要求800-1200mm,日照時數在1195小時以上。

根據甘蔗生長、產量形成以及糖分含量與氣候的關係,提出以日平均氣溫≥20℃的活動積溫和限制甘蔗能否越冬和長年生長的主要限制因子的年極端最低氣溫(Tm)作為甘蔗氣候區劃指標,劃分為以下四個甘蔗種植氣候區:

1、積溫在5000 ℃以上, Tm ≥-2℃為最適宜種植氣候區;

2、積溫在4000-5000 ℃, -5℃ ≤Tm ≤-2℃為適宜氣候區;

3、積溫在3000-5000 ℃, -5℃ ≤Tm ≤-2℃為次適宜氣候區;

4、積溫≥3000-4000 ℃, -8℃ ≤Tm ≤-2℃為可種植氣候區。

這四個甘蔗種植氣候區,都集中在中亞熱帶、南亞熱帶和熱帶季風氣候區中。其中最適宜種植氣候區,基本上都位於北緯24°以南。

維度分佈

甘蔗的分佈主要在北緯33°至南緯30°之間,其中以南北緯25°之間,面積比較集中。甘蔗原產於印度,現廣泛種植於熱帶及亞熱帶地區。甘蔗種植面積最大的國家是巴西,其次是印度,中國位居第三,種植面積較大的國家還有古巴、泰國、墨西哥、澳大利亞、美國等。

中國的主產蔗區,主要分佈在北緯24°以南的熱帶、亞熱帶地區,包括廣東、臺灣、廣西、福建、四川、雲南、江西、貴州、湖南、浙江、湖北、海南等南方12個省、自治區。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中國的蔗糖產區迅速向廣西、雲南等西部地區轉移,至1999年廣西、雲南兩省的蔗糖產量已佔全國的70.6%(不包括臺灣省)。隨著生產技術的發展,在中國大陸的中原地區也有分散性大棚種植(如河南,山東,河北等地)。

主要品種

甘蔗按用途可分為果蔗和糖蔗。

按外表形狀也可以分為甘蔗“黑金剛”、甘蔗“黑青剛”和甘蔗“白玉蔗”。

果蔗是專供鮮食的甘蔗,它具有較為易撕、纖維少、糖分適中、莖脆、汁多味美、口感好以及莖粗、節長、莖形美觀等特點。

糖蔗含糖量較高,是用來製糖的原料,一般不會用於市售鮮食。因為皮硬纖維粗,口感較差,只是在產區偶爾鮮食。


土地翻新

翻地是為甘蔗生長提供一個深厚、疏鬆、肥沃的土壤條件,以充分滿足其根系生長的需要,從而使根系更好地發揮吸收水分、養分的作用。同時, 整地還可減少蔗田的病、蟲和雜草。

深耕是增產的基礎。甘蔗根系發達,深耕有利於根系的發育, 使地上部分生長快,產量高。深耕是一個總的原則和要求。具體深耕程度必須因地制宜,視原耕作層的深淺,土壤性狀而定,一般30釐米左右。深耕不宜破壞原來土壤層次, 並應結合增施肥料為宜。

開植蔗溝

開植蔗溝使甘蔗種到一定的深度,便於施肥管理。

常規蔗溝:

蔗溝的寬窄、深淺要因地制宜,一般是20釐米左右深,溝底寬20-25釐米,溝底要平。

抗旱高產蔗溝:

環山沿等高線開溝,深溝板土鎮壓,溝深40釐米,溝底寬25釐米,溝心距100釐米,用下溝的溝底潮土覆蓋上溝的種苗。覆土6.6釐米,壓實。

施肥澆水

甘蔗生長期長,植株高大,產量高。所以在整個生長期中, 施肥量的多少是決定產量高低的主要因素之一。由於甘蔗的需肥量大,肥料在甘蔗生產成本中佔有很大的比重,因此,正確掌握施肥技術,做到適時、適量,而又最大限度地滿足甘蔗對肥料的需要,有著重要的意義。


  1. 甘蔗的需肥量:據研究,每生產1噸原料蔗,需要從土壤中吸收氮素(N)1.5-2公斤, 磷素(P2O5)1-1.5公斤, 鉀素(K2O)2-2.5公斤。
  2. 甘蔗各生育期對養分的吸收甘蔗各生育期對養分吸收總的趨勢是苗期少,分櫱期逐漸增加,伸長期吸收量最大,成熟期又減少。
  3. 施肥原則,根據甘蔗在不同生育期的需肥特徵,制定出的施肥原則是:“重施基肥,適時分期追肥”。如果只施追肥,而不施基肥,則甘蔗容易長成:頭重腳輕,上粗下細,容易倒伏。反之只施基肥,不施追肥,則後勁不足,形成“鼠尾蔗”,影響產量。
  • 重施基肥:

肥料主要是有機肥、磷、鉀化肥和少量氮素化肥,磷肥和鉀肥主要作基肥施用,因為甘蔗對磷肥的吸收主要是在前中期。而且磷肥在土壤中的移動性小,需要靠近根部才易被吸收。甘蔗對鉀肥的吸收也主要是在前中期(佔80%左右)。 而且蔗株在前中期吸收的鉀素可供後期所需。所以鉀肥宜早施,量少時作基肥一次施用,量多時,拿一半作基肥,另一半在分櫱盛期或伸長初期施用。

  • 分期追肥:

按照甘蔗的需肥規律,追肥的施用原則可概括為“三攻一補、兩頭輕、中間重”。“三攻”就是攻苗肥、攻櫱肥、攻莖肥。“一補”就是後期補施壯尾肥。“兩頭輕”指苗期、伸長後期施肥量要少,“中間重”指伸長初期施肥量要多。

下種

1、精選種苗

塊選:

選擇大田生長較好,沒有病蟲危害(尤其是綿蚜蟲)的新植蔗作種。因為新植蔗生長後勁足,蔗梢中可溶性養分較多,蔗芽萌發力強。如果種苗不足,也可留宿根蔗作種。選好留種田後,應加強甘蔗生長後期的水肥管理, 使蔗梢吸收充足的水分和養分,有利於播種後蔗芽萌發生長。

甘蔗選苗

株選:

在砍收時進行株選。選擇直立、莖粗、未開花的蔗株作種;剔除混的品種,以保證良種的純度。

留種長度:

根據需要而定。種苗充足的留梢頭苗30-50釐米; 種苗欠缺的留半莖作種;需要進行加速繁殖的良種則留全莖作種。留梢頭苗作種時, 應把生長點(俗稱雞蛋黃)砍去,以免堆放期間生長點繼續生長, 消耗養分或下種後只是頂芽芽長出1苗,其它的蔗芽生長受到抑止,不能萌發成苗。

2、砍種

單芽苗、雙芽苗和多芽苗:種苗由於含蔗芽數目的不同而有單芽苗、雙芽苗和多芽苗之分。生產上普遍採用雙芽苗,很少採用單芽苗和多芽苗。

多芽苗:由於“頂端優勢”的關係,一般上位芽先萌發, 上位芽萌發後會誘發生長素的產生,對下位芽的萌發起抑止作用。導致萌芽不整齊。這種現象,芽數越多越嚴重。

單芽苗:雖然不存在“頂端優勢”的影響,但由於芽的兩端都有切口,易乾旱失水和受病蟲危害,也很少採用。

雙芽苗:由於“頂端優勢”的影響不象多芽苗那樣嚴重, 且種苗中間有一個完整的節間,不象單芽苗那樣容易失水和受病蟲危害。萌芽率高,萌芽比較整齊。因此生產上普遍採用。梢頭苗的節間短,芽較密,可採用3-4個芽為一段。

砍種方法:從芽下部節間2/3處砍斷,因為蔗芽萌發所需水分和養分首先是由芽的下部節間供給的。坎種時,芽向兩側,一刀斷,不要砍裂蔗種。

3、種苗處理

包括曬種、浸種消毒和催芽。目的是提高萌芽率,加快萌芽速度,減少病蟲害。用儲藏過一段時間的蔗莖或中、下段蔗莖作種時,種苗處理尤其重要。

曬種:

新鮮種苗含水量高,需要曬種。曬種時先把較老的葉鞘剝去,留下嫩的葉鞘,陽光下曬2-3天。曬種可以提高溫度,促進酶的活動,加速種苗內蔗糖分的轉化,增強呼吸作用,打破種苗的休眠狀態,促使種苗儘快萌發。

浸種:

浸種使種苗吸收充足的水分使種苗從相對休眠狀態轉化為活動狀態,促進種苗的萌發。生產上主要採用清水浸種和石灰水浸種兩種方法。清水浸種以流水為好, 常溫下浸1-2天。方法是把整捆的蔗种放入清水中浸1-2天后,撈起,剝葉、砍種。

石灰水浸種用2%的濃度,浸12-24小時, 莖基部的種苗浸種時間可延長至36-48 小時。總的原則是:種苗嫩,溫度高時浸種時間短些,種苗老,溫度低時,浸種時間長些。石灰水浸種能夠殺死部分粉介殼蟲和病菌,兼有消毒作用。

催芽:

催芽方法較多,蔗區一般採用堆集法和堆肥法兩種。 堆集法是把種苗堆集在一起,靠自身發熱來提高堆內的溫度,從而促使種苗萌發。效果較好的是堆肥法,具體做法是:選擇背風、向陽、靠近水源的地方, 先鋪上一層大約10釐米厚的半腐熟的廄肥, 然後放一層20-25釐米厚的種苗,接著放一層廄肥, 再放一層種苗,如此堆3-4層,堆高大約1米,堆長和寬大約1.3米,在堆的四周蓋一層10釐米厚的廄肥,再用稻草、蔗葉、泥漿或塑料薄膜覆蓋, 以保持堆內的溫度。堆肥溼度控制在手握不成團為度。封堆後需要經常檢查堆內的溫溼度,溫度控制在3 0℃左右,即用手摸感到熱乎但又不燙手為度。催芽程度以“根點突起,芽呈鸚哥嘴狀”即可。注意避免“鬍鬚根”,催芽所需時間大約是3-5天。催過芽的種苗,下種時蔗田要保持溼潤,如果土壤乾旱, 已萌發的根和芽會失水乾萎,出苗率反而降低。

甘蔗催芽

4、下種期

依下種期的不同而分為春植(立春-立夏)、秋植(立秋-立冬)和冬植蔗(立冬-立春),我省大部分為春植蔗, 滇西南蔗區有一部分秋植蔗。

春植蔗的下種期:一般表土10釐米內的溫度穩定在10℃以上即可下種。

適期早種,是保證甘蔗高產的重要措施。早春季節溫度相對低一些, 種根先於蔗芽萌發,為幼苗的前期生長打下了基礎。同時,早種能夠早生快發, 充分利用高溫多溼的生長季,延長生長期,增加株高和莖粗,為高產創造條件。

5、種植密度

種植密度與甘蔗產量有密切的關係。如種植過稀則有效莖數少,產量不高; 過密則株弱莖細,死莖增多,蔗糖分低,畝產糖量也不高,因此需要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的原則是“依靠母莖,充分利用早期分櫱”。 因為母莖和早期分櫱的成莖率高(分別佔有效莖數的70-80%和20-30%),單莖重,糖分高。

下種量是合理密植的具體措施。下種量的多少要因氣候、 品種和栽培技術因地制宜確定。一般來說,氣溫高,水肥條件好的,下種量可少一些,反之則多一些;莖細、直立的品種可密一些,反之則稀。

田間管理

1、查苗補苗

保證全苗是獲得高產的條件之一。但是往往由於種苗的選擇或處理不當, 下種期不適,下種技術粗放,氣候失調或病蟲危害等等原因都會造成缺苗。所以, 必須做好查苗補苗工作。補苗時期:在萌芽基本結束,蔗苗長出3-5片真葉時, 發現缺株斷行達50釐米以上的就要及時補苗。

①用假植苗來補, 即在蔗溝兩端或田邊按下種量的5%多播一些蔗種,以備補苗之用。

②用預育苗來補;

③移密補稀;

④挖不留宿根的蔗蔸來補。補苗技術:挖苗帶土,剪去半截葉片,澆足定根水。  

2、間苗定苗

目的:拔除過多分櫱,減少養分消耗,使蔗株分佈合理,生長健壯。

除櫱原則:可歸納為“五去五留”,即:去弱留強,去密留稀,去遲留早,去病留健,去淺留深。在操作上需要“穩”、“狠”相結合。“穩”就是做到心中有數,同時又留有餘地。即根據甘蔗生長狀況和水肥管理水平,確定每畝有效莖數。在這個基礎上多留10-15%的苗, 同時大體上計算出每1米行長應留的苗數。狠”就是在確定了應留的苗數後,應堅決間掉多餘的分櫱, 以免白白消耗養分,影響生長。

間苗時間:一般在分櫱末期到伸長初期結合大培土進行。

3、中耕、除草和培土

除草:

甘蔗在封行之前,雜草容易生長,消耗養分遮蓋蔗苗, 所以要及時進行蔗田除草。一般結合中耕培土,以手工操作進行。 常用除草劑有“西馬津”和“阿特拉津”等,每畝用200-250克兌水50-75 公斤在甘蔗出苗之前噴霧處理土面,效果不錯,藥效長達3-4個月,噴藥1次就可解決苗期的雜草問題。

培土:

培土是甘蔗栽培上一項必須而又繁重的田間管理工作。一般要求進行三次。

小培土:在幼苗有6-7片真葉,出現分櫱時進行。培土高約3釐米有助於根系發育和促進早期分櫱的作用。

中培土:在分櫱盛期,蔗株開始封行時進行。培土高約6釐米,有促進生長的作用。

大培土:在伸長初期進行,培土高度20-30釐米。

作用:

①讓基部節與土壤接觸,誘發新根長出,形成更加龐大的根系,增強吸收能力, 促使地上部分迅速伸長;

②抑止後期分櫱的發生和防止倒伏。注意事項:將基部腳葉打掉, 使根點與土壤接觸。培土還能起到中耕、除草的作用,並結合施追肥進行。

4、灌溉和排水

甘蔗的需水規律:甘蔗一生需水量大但不耐澇,總的需水趨勢是“兩頭少,中間多”。即萌芽期、分櫱期和成熟期需水量少,伸長期需水量大。 因此蔗田應分別保持“潤--溼--潤”狀態。雲南氣候是冬春乾旱,夏秋多雨。所以在甘蔗生長前期,需水量雖少, 但應加強灌溉。伸長期時逢雨季,一般不需灌溉。雲南有80%多的蔗地沒有灌溉條件。甘蔗不耐澇,蔗田積水會引起爛根,需及時排水。

甘蔗灌溉

5、剝葉和防倒

剝葉:隨著蔗莖的伸長,基部葉片自下而上逐漸枯黃,在甘蔗生長後期打去枯黃腳葉,有增產、促熟、增糖的作用。在溼熱蔗區, 剝葉可以降低田間溼度減少氣根和側芽萌發對養分的消耗,減輕鼠害和病蟲危害。不打腳葉的情況:由於打腳葉增加了蔗田的通透性,土壤水肥蒸發量大。 所以乾旱地不宜打腳葉,以利保水防旱;留種田不宜打腳葉,保證蔗芽不受損傷。 [4]

病害防治

甘蔗最大的威脅來自於甘蔗病害。病害一經發生,即使用藥劑防治,收效亦不理想,因病原入侵組織內部,致使甘蔗首先在生理上、組織上和形態上發生病理變化,然後才表現各種病症,而大多數殺菌劑無法進入甘蔗組織內部發揮作用。因此,甘蔗病害的防治應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旨在消除一切有利於病原生長、發育、繁殖、傳播、致病等因素,用生物、物理、化學、機械的方法防治病害,使甘蔗病害受到最大限度的控制。

  • 甘蔗鳳梨病

鳳梨病屬真菌性病害,主要侵染甘蔗種苗,使其不能萌發而造成嚴重損失。由留存在土壤中的病菌或感病種苗及其他感病寄主傳播。經種苗兩端切口侵入,之後在薄壁組織間迅速蔓延。感病初期種苗切口呈紅色,並散發鳳梨香味,繼而中心薄壁組織被破壞,其內部變空,呈黑色。輕度感病,雖可萌發生長,但生長勢弱,病情發展到一定程度,植株死亡。低溫、高溼,長期陰雨天氣或過於乾旱等不利於蔗苗萌發的因素,均可誘使本病發生。

防治方法:

1、選種抗病品種:如粵糖64-395、華南56-12等;

2、選苗:選用無病健壯蔗苗、梢頭苗等作種;

3、掌握下種適期,冬植、早春植蔗採用地膜覆蓋;

4、種苗消毒、浸種處理:用50%多菌靈或託布津各1000倍液浸種10分鐘;或將種苗剝莢後用2%石灰水浸種12-24小時,或用清水浸種1-2天。

5、秋植採種及早春收砍宿根容易發生鳳梨病引起敗蔸,用2%石灰水或多菌靈、託布津1000倍液噴淋蔗樁

6、實行水旱輪作。

  • 赤腐病

發病症狀:

赤腐病屬於真菌性病害。主要為害蔗莖及葉片中脈。被害莖早期外表無任何症狀,莖縱剖時,可見蔗肉紅色,中部夾雜與蔗莖垂直的白色圓形或長形斑塊,發出澱粉發酵的酸味,受害蔗葉中脈初期呈鮮紅色小點,迅速擴展為紡錘形,葉中央枯死成灰白色或稈黃色,邊緣呈暗紅色。病菌適宜生長溫度為27℃。通過螟害孔、生長裂縫等入侵。

防治方法:

1、選用抗病品種;

2、在52°C溫水中加50%苯萊特1500倍懸浮液浸種20-30分鐘,或用52°C溫水浸後再浸入0.2%-0.3%有機汞劑中2-3分鐘;

3、及時消滅螟蟲;

4、甘蔗收穫後,及時將病株、病葉燒燬。

  • 黑穗病

發病症狀:

黑穗病屬真菌性病害。以蔗莖頂端部生長出一條黑色鞭狀物(黑穗)為明顯特徵,其黑穗短者筆直,長者或捲曲或彎曲,無分枝。感病蔗種萌發較早,蔗株生長纖弱。葉片狹長,色淡綠,節間短。宿根蔗、分櫱莖和乾旱、瘦瘠而管理差的蔗田發病較多。高溫高溼,雨季或蔗田積水,旱後較多雨等,為本病發生的有利條件。傳播媒介主要是氣流。

防治方法:

1、選用抗病品種;

2、種苗消毒:用0.5%甲氧乙氯汞浸種5分鐘,或用50-52°C溫水浸種20分鐘;

3、適當多施磷鉀肥料以促使甘蔗早生快發;

4、發現病株及時拔除並集中燒燬;

5、實行輪作,發病區不留宿根;

6、不在發病區採苗。

白葉病、崁紋病、葉枯病等。只要得了病,不管是什麼病,一律無藥可醫,只能整株拔除,燒掉,再好好禱告,祈盼不會傳染開來,這就需要勤快巡查,早期發現,迅速撲滅。而更好的防治方法是育成抗病品種,不怕病害來襲。

蟲害防治

甘蔗害蟲種類繁多,甘蔗生長不同時期,受不同蟲害威脅,對甘蔗產量及質量均有很大影響。甘蔗蟲害的防治要因地制宜,以預防為主,根據害蟲的生活習性、發生規律,進行農業、化學、生物等方法的綜合防治,最終達到“經濟、安全、有效、簡便”地防治蟲害的目的。

  • 甘蔗螟蟲


甘蔗螟蟲常稱為甘蔗鑽心蟲。是為害較普遍而嚴重的一類害蟲,以幼蟲蛀入甘蔗幼苗和蔗莖為害。在甘蔗苗期入侵生長點部位,造成枯心苗;在甘蔗生長中後期入侵蔗莖,造成蟲孔節,破壞蔗莖組織,使甘蔗糖分降低,且易出現風折莖或枯梢,降低產量。苗期由蔗螟造成的枯心苗率一般在10%-15%,低者2%-5%,高者可達20%-40%,減少甘蔗單位面積的有效莖。甘蔗拔節後,幼蟲鑽蛀蔗節,造成螟蛀節,一般為5%-10%,高者達20%-30%。甘蔗伸長期受蟲害造成“死尾蔗”。甘蔗在整個生長過程中受多種螟蟲為害,每畝損失約0.25-0.5噸,為害甘蔗的螟蟲主要有黃螟、條螟、二點螟、大螟和白螟等五種。

防治方法:

1、消滅越冬蔗螟、減少蟲源;甘蔗收穫時用小鋤低砍,及時清除蔗田殘莖、枯苗、枯葉,就地集中燒燬。蔗螟成蟲羽化前,將秋、冬筍砍除。白螟發生為害的地區,榨季開始後,可集中人力把發生枯梢的蔗莖,先砍送交糖廠,以防治越冬白螟。不留宿根的蔗田,將蔗頭犁起燒掉或將蔗田浸水3天,消除越冬蟲源。除此之外,選擇無螟害的健壯蔗苗作種苗,用石灰水浸種,可防止蔗種傳播螟害。適當提早植期,或推行冬植施足基肥,使分櫱早生快發,減少螟害形成缺株。實行輪作,如甘蔗與水稻、番薯或蔬菜輪作,可減輕蔗螟為害。

2、割除枯梢可顯著減輕為害。

3、及時處理枯心苗:枯心苗發生後和成蟲羽化前處理,先用小刀將枯心苗莖腳泥拔開,然後向蟲口附近斜切下去,刺死幼蟲。

4、藥劑防治 :

① 苗期以二點螟為主的蔗區,甘蔗下種後,蓋上基肥,每畝施用2%樂果粉10kg或3%呋喃丹顆粒劑3—4kg,均勻撒施於植溝內,再覆土,整個苗期不再防治,螟害枯心顯著減少,對天敵傷害也最小,同時還可防治蔗龜、白蟻等地下害蟲及白螟。

② 發現剛孵化的條螟幼蟲集中於甘蔗心葉食害,造成“花葉”時,可用50%殺螟丹1000倍液,每畝噴100kg;或用90%敵百蟲結晶500倍液噴霧,或用25%亞胺硫磷500倍液噴霧,或用25%殺螟腈500倍液噴霧。上述藥劑重點噴霧蔗梢部三丫葉處,效果好。如果幼蟲進入莖內,則效果不佳。

③苗期以黃螟為主的蔗區,在卵盛孵期每隔10天用5%殺螟松乳劑500倍液噴霧;或用90%敵百蟲結晶500倍液噴霧1次,要噴在三丫葉處。

5、生物防治:赤眼蜂是一種卵寄生蜂,能寄生於黃螟、二點螟、條螟等多種害蟲的卵,使其不能變成幼蟲,而孵化出的赤眼蜂,將蔗螟消滅於卵期。

6、性誘劑迷向法防治:其作用機理就是在蔗田中散放出一定數量的性誘劑(仿生化合物,劑型為中空塑料管或線),氣體瀰漫於螟蛾交配活動層空間,干擾雄蛾,使其辨別不出雌蛾所在的方位,從而中斷雌雄蛾性信息聯繫,中止交配活動,大大減少其繁殖量和蟲口密度,是防治螟蟲的一項新技術、一條新途徑。

  • 棉蚜蟲

甘蔗棉蚜蟲群集於葉片背部中脈兩旁,以刺吸式口器插於葉中吸食汁液,使蔗葉枯黃凋萎,並排洩蜜露於葉片上,導致煤煙病發生,降低甘蔗光合作用。

防治方法:

1、消滅越冬蟲源:消滅有翅蚜於遷飛擴散前(11月中下旬開始大量遷飛)。對越冬寄主(割手密、蘆葦、雜草等)進行清除,同時對秋植蔗進行噴藥,以消滅越冬蟲源。

2、及早檢查和消滅蔗田中新生小蚜群,6—7月間棉蚜在大田呈點狀發生,尚未大量擴散時,抓緊消滅。

3、人工抹殺:用纖維織物製成掃把,抹殺蔗葉上的棉蚜,抹殺時如蘸些藥液,效果更佳。最好選擇上午棉蚜群集未分散時進行。

4、春、秋、冬植蔗和宿根蔗避免互相靠近、鄰接,以減少傳播條件。

5、保護天敵:蔗田中主要有十三星瓢蟲、雙星瓢蟲、食蚜虻、草青嶺等能捕食蚜蟲,要加以保護。

6、藥劑防治:用40%樂果1000倍液噴霧;或用40%樂果和80%敵敵畏各250克加水750升噴殺;或用1200倍50%殺蟲靈(乙酰甲胺磷)噴殺。也可用40%樂果5倍液或50%磷胺10倍液塗蔗莖,將有蟲株的基部第二片青葉剝去,然後用毛筆或自制棉球沾上藥劑於葉痕處環塗一圈,使其內吸殺蟲。

  • 粉介殼蟲

蔗粉介著生於蔗莖的節下部蠟粉帶或幼苗基部,吸食甘蔗組織內汁液,排洩蜜露於莖的表面,常引起煤煙病的發生。靠種苗傳播,或在連作蔗地搬遷。在溫暖少雨的冬、春季,可助長其發育繁殖,若溫度與雨量都適宜時則大量發生。在水肥條件差、甘蔗生長不良的蔗田發生較多。

防治方法:

1、嚴格選用無蟲害健株作種苗,杜絕種苗傳播。

2、注意剝除蔗葉,特別是蟲害盛發期間。

3、下種前採用藥劑處理種苗:用50%氯丹加80%敵敵畏(1∶0.5)400倍液浸種消毒2分鐘,收效好,並可兼治多種地下害蟲,或用2%石灰水浸種24小時,也有殺蟲效果。

  • 蔗龜

蔗龜種類很多,其中以黑色蔗龜(突背蔗龜)和黃褐色蔗龜(齒緣金龜子)二點褐金龜和綠色金龜等最為嚴重。黑色蔗龜成蟲及所有蔗龜幼蟲都咬食蔗根及蔗莖地下部,在苗期形成枯心苗,造成缺株,減少有效莖;而後為害地下莖部,受害蔗株遇颱風易倒伏,遇乾旱蔗葉呈黃色,葉端乾枯,影響甘蔗產量及蔗糖分。蔗龜咬食宿根蔗地下部的蔗芽和蔗根,致使翌年宿根發株少,影響甘蔗產量。

防治方法:

1、實行輪作與深耕:有條件的地方可實行水旱輪作,避免連作或長期旱—旱連作。由於幾種蔗龜的幼蟲一般分佈在蔗頭附近10-500px深處,化蛹時可深達500px以上,因此,不留宿根的蔗地要及早進行深耕,可致部分幼蟲及蛹於死地。

2、灌水驅殺:黑色蔗龜特別怕水淹,在5月份成蟲盛發期,放水浸蔗地,讓水漫過畦面10分鐘,驅使成蟲浮出水面,立即組織人力捕殺,並及時排水,以免影響甘蔗生長。防治幼蟲也可使用此法,於甘蔗收穫前後,放水入蔗地,水浸過泥面,浸6天左右,地下幼蟲可全部淹死。

3、燈光誘殺:在成蟲盛發期用黑光燈進行誘殺。

4、藥劑防治:蔗龜為害嚴重的蔗區,在新植蔗下種時,用3%呋喃丹顆粒劑3-4kg/畝施放於蔗溝內種苗上,然後覆土;黑色蔗龜成蟲為害初期,每畝用90%敵百蟲500克或50%辛硫磷500-750克對水1000-1500公斤淋施於蔗行間。

  • 薊馬

甘蔗薊馬在中國主產蔗區均有分佈。其體型細小,成、若蟲喜背光環境,常棲息於尚未展開的甘蔗心葉內以銼吸式口器銼破葉片表皮組織,吸吮葉汁,破壞葉綠素,影響光合作用。待葉片展開後,呈黃色或淡黃色斑塊。薊馬為害嚴重時,葉尖捲縮,甚至纏繞打結,呈現黃褐色或紫赤色。

薊馬主要在甘蔗苗期和拔節伸長期發生為害,一般發生在乾旱季節,並繁殖特別快。如蔗田因積水或缺肥等原因,造成甘蔗生長緩慢時,薊馬為害便會加重;高溫和雨季來臨後,薊馬的發生會受到抑制。苗期生長慢的甘蔗品種受害程度比生長快的嚴重。

防治方法:

1、施足基肥,促進苗期甘蔗生長旺盛,加速心葉展開,以減少為害。

2、藥劑防治:用 40%樂果乳劑或50%馬拉硫磷乳劑1000倍液噴心葉;40%敵敵畏1200倍液或殺螟松1000倍液噴心葉

藥用價值

功效主治

甘蔗味甘、澀,性平,無毒。

主治下氣和中,助脾氣,利大腸,消痰止渴,除心胸煩熱,解酒毒;還可治嘔吐反胃,寬胸膈。甘蔗與酒共食,生痰;多食,發虛熱,引起鼻出血。燒灰存性,研末,小兒頭瘡白禿,頻塗可愈。注意燒的煙勿入人眼,否則能使人視力下降。

治反胃:用甘蔗汁七升,生薑汁一升,和勻,日日細嚥。

治小兒口腔潰瘍:用甘蔗皮燒研,擦患處。

食療作用

甘蔗味甘、性寒,歸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生津止渴、和胃止嘔、滋陰潤燥等功效;主治口乾舌燥,津液不足,小便不利,大便燥結,消化不良,反胃嘔吐,呃逆,高熱煩渴等。


以上就是甘蔗種植方法以及注意事項,謝謝大家的支持,希望大家能在這裡學到一些關於甘蔗種植方面的知識和技巧,同時查漏補缺,上面有什麼不妥的或者講的不夠明確的歡迎大家在評論裡補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