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說"地上文物看山西"?

臨猗果農


所謂文物,是指人類在歷史發展過程中遺留下來的遺物、遺蹟。它是人類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文物是指具體的物質遺存,它的基本特徵是:一是由人類創造的,或者是與人類活動有關;二是已經成為歷史的過去,不可能再重新複製、創造。

所謂地上文物,是指流傳,出售,把玩,並未當做陪葬品入土的文物。而“地上文物看山西”的意思是,山西地上的文物最多最好。由此,構成了山西厚重的深遠的歷史文化。

因為,山西是中華文明發祥地之一,春秋時為晉國,故簡稱晉。悠久的歷史留下眾多的文化遺產。其中,五臺山、雲岡石窟、平遙古城、晉祠、晉商文化、喬家大院最具代表性,並久負盛名。

五臺山是五大佛教聖地之一,寺廟群集千年之萃;太原晉祠是形式多樣的古建築薈萃;平遙古城是全國現存三座古城之一,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名錄;雲岡石窟是全國三大佛教石窟之一,氣勢雄偉,雕刻精細;晉商文化的代表、喬家大院更是山西民俗文化的典範。





文海墨韻


為何說“地上文物看山西”?

首先,山西省是保留中國古建築最多的省份。

  • 山西有全國重點文保單位452處,其中古建築是369處,這是全國第一。此外,山西還有省保500多處,縣保12000處,絕大多數是古建築。
  • 元代之前的木構建築佔了全國75%
  • 全國現存的宋、遼、金以前的建築150多處。山西就有100多處。
  • 全國現存4座唐代木結構建築都在山西。
  • 全國4座五代木構建築山西佔了3個。

最出名的是:中國五大佛教聖地之一五臺山南禪寺大佛殿,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唐代木結構建築。

大同的雲岡石窟,北魏開鑿,比洛陽的龍門石窟要早。

太原的晉祠,是為紀念晉國開國諸侯唐叔虞(後被追封為晉王)及母后邑姜後而建。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皇家園林,為晉國宗祠。

晉商文化的代表喬家大院,始建於1756年,更是山西民俗文化的代表。

其次,山西省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在數量上屬全國第一。共計452處。不止在數量上驚人,在品相上更是精美。

比如出土於曲沃縣北趙村晉侯墓地的玉器種類繁多,裝飾華美,是迄今為止所發現西周時期等級最高的玉器。

1989年山西省聞喜縣出土周刖人守囿銅挽車,是西周時期在青銅鑄造工藝和機械製造水平方面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而且迄今為止,是世上僅發現的唯一一件。

太原南郊金勝村的晉國趙卿墓,是迄今為止所見春秋時期等級最高、規模最大、隨葬品最豐富、資料最完整的晉國的高級貴族墓葬。

山西,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據史書記載的歷史已餘3000多年。春秋時期為晉國,悠久的文化歷史造就了眾多的文化遺產,複雜的地形地貌,少戰亂,所以許多的古建築都得以保存。所以就留下了“地上文物看山西”這一句話。


非煙慧語


山西是中華文明發祥地,自上古時代,堯舜禹都在山西定都。山西為山水形勝所保護,東有太行山,西有呂梁山,南有王屋山,北面則是長城,面對內蒙古關外。所以山西自古易守難攻,許多文物建築建在山中,如唐朝佛光寺,始於北魏而重修於明清的懸空寺。所以很少受到社會變遷和戰爭動亂的波及。全國現存唐代建築全在山西。宋到金朝建築,山西佔全國大半。最難能可貴的是如省城太原這樣的繁華之地,仍保留晉祠這樣的古建築群,其中不乏金代建築。



一閃22


山西省歷史文化悠久,上可追溯舊石器時代,後經歷堯舜禹和夏商周。經過封建社會數千年的演進,山西文明進程未曾間斷,並形成了具有地域顯著特徵的文化。

山西是華夏文明起源的中心地之一,上下五千年的華夏文明,在山西留下了35000多處文物古蹟,國家保護單位452處,位居全國第一。

山西曆史文物不光數量多,種類也多。除了出土文物外,直觀可見的有文化古蹟、古建築、石窟群、寺廟群、壁畫等舉不勝數。

全國文明的:

雲岡石窟(北魏)大同市

華嚴寺(遼代)大同市

佛宮寺釋迦塔(遼代)朔州市

懸空寺(北魏)大同市

雁門關(明代)忻州市

五臺山(唐代)忻州市

喬家大院(清代)晉中市

平遙古城(西周)晉中市

堯廟(晉)臨汾市

關帝廟(隋)運城市

鸛雀樓(北周)運城市

除次之外山西還有民間文學、民間音樂、民間舞蹈、民間戲劇、曲藝等754項非物質文化項目。

所以地上文物看“山西”實至名歸。











人生路不回頭


說到我們中國,世人都知有五千年的歷史文明。從三皇五帝開始,單就歷史留下得文物和遺址,中國稱第二,沒人敢稱第一。單就留存至今的文物,就數不勝數,這還不包括已經被損壞和遺失國外的那些,可以說要了解中國五千年的歷史,這些都是不可缺少和寶貴的歷史資料,不僅是中國人的驕傲,也是世界的瑰寶。

那麼在中國這塊華夏大地上,那塊地區留下的文物是最多的呢?這就有了這樣一句話:“地下文物看陝西,地上文物看山西”。意思是說,你要了解中國地下的文物,就得上陝西省瞧瞧;如果要了解地面上,非山西省莫屬了。

那麼這句話又有何根據呢?

我們都知道,陝西省的省會西安可是是十三朝古都,有許多帝王埋葬在陝西,包括秦皇陵唐十八陵,另外還有很多文臣武將都埋在陝西這塊三秦大地上。就民間說法來說,陝西的墓是最多的,“地下看陝西”“八百里秦村,秦嶺多古墓”,而秦嶺在陝西,所以說陝西的墓是最多的。“八百里秦川,十萬古墓”,說得就是陝西省這塊三秦大地。

關中十八陵

如果說陝西是中國陵墓大省,那麼山西,那更是舉世聞名的文物大省。山西是中華文明發祥地之一,春秋時為晉國,故簡稱晉。悠久的歷史留下眾多的文化遺產,加上覆雜的地形地貌、河流山川形成的自然景觀,旅遊資源十分豐富。山西現存的古建築居全國之首,列為國家重點保護的有50處,省級400多處。作為中國五大佛教聖地之一,山西就有一個--五臺山,寺廟群集千年之萃;還有太原的晉祠是形式多樣的古建築薈萃的遊覽勝地;平遙古城是全國現存三座古城之一,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另外雲岡石窟是全國三大佛教石窟之一,氣勢雄偉。雕刻精細;晉商文化的代表,喬家大院,更是山西民俗文化的典範。等等這些無一不構成了山西厚重的歷史文化。


喬家蘋兒


眾所周知,山西省是保留中國古建築最多的省份,根據國家有關部門統計,截止目前山西省保存完整的古建築數量達1848處,若加上單體古建築就可能達30多萬處。除此之外還有大量散落鄉野的古建築沒有登記造冊。山西省的古建築除了數量上傲視群雄,建築年代久遠以及建築質量之高也是絕冠中華。以五臺山佛光寺東大殿,大同華嚴寺,恆山懸空寺,朔州崇福寺等處為代表的唐、宋、遼、金時期古代建築早已蜚聲海內外。

不可否認,除了“老陳醋”,古代建築肯定是山西省的另一張名片,每年來山西省訪古探幽的遊客更是絡繹不絕!人們行走在古老的三晉大地上,瀏覽著這些歷史文物的沉澱,讚歎之餘會不禁要問:山西省地上古建築為什麼如此之多呢?

帶著這個問題我們就此探討一下:

山西是民族融合,佛教興盛之地。

晉陽是中原通往塞外的交通要道,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當然也成為了民族融合的區域。兩晉時期匈奴人的漢趙,南北朝時期的鮮卑族的北魏,五代時期的沙陀人之後唐,後晉,後漢,以及蒙元帝國等各個政權,他們或是發跡於此,或是在此建都,所以免不了在此大興土木。

政權建立以後,引入佛教就成為統治者維繫其統治,教化人民的絕佳手段和方法。佛教的興盛使得大量的寺廟,造像,石窟被營造起來,具有代表性的雲岡石窟以及留存眾多的佛寺就是最好的例證!

晉商的鉅額財富為大量的古建築的建設提供了資金保障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早在秦、漢時期,汾陽、平遙、平陽等地就已經是中國古代商貿重鎮,唐、宋時期晉商已然崛起,明、清時期晉商在全國各地設立的“票號”更是給晉商帶來了滾滾財源。在中國古代傳統文化的影響下,事業有成之後晉商就要光宗耀祖。門庭大變是其主要表現形式之一,於是,源源不斷的銀子流入晉陽大地,深宅大院拔地而起。人們熟悉的“喬家大院”、“曹家大院”、“常家大院”、“王家大院”,等等傳統民居就是最好的見證。

山西受到大規模的戰亂侵擾比較少

三晉大地東有太行山,西有呂梁山。蒼天護佑,在歷史上受到戰亂的禍害較少,由於社會經濟發展比較穩定,明朝初期曾經多次將山西人口外遷以彌補其他省份缺失的人口。其中,洪洞大槐樹就是著名的移民始發地。近代以來,列強欺凌,軍閥混戰均未在較大程度上波及山西。“抗戰”期間這裡成為晉察冀抗日根據地,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這一地區的相對穩定。所以對古建築的破壞顯得就小一些!

新中國成立之初,很多古建築都在服務於社會生產和社會生活

新中國成立之初,由於基礎設施建設物資匱乏,散落在各地的民居或者是古建築(包括寺、廟等)質量尚好的大部分被充分利用起來,服務於社會經濟發展,在廣大山西的農村一些廟宇被用來儲存糧食,置辦小學校,或者用於基層辦公,在日常使用中這些古建築被不斷地加以修繕和維護,使得它們得以保持至今。

很多古建築由於被用於生產服務而免遭破壞,位於大同市渾源縣的永安祥寺,始建於金代,元代重修。寺內大雄寶殿保持著完整的、完美的元代巨幅壁畫,彌足珍貴。這座大殿在新中國成立之初被用來儲存糧食,正因為如此,屋頂漏雨的問題得到了及時修補,這幅壁畫也就得以保留至今。

山西省的氣候條件有利於古建築的留存

山西處於中緯度地區,屬於溫帶大陸性氣候,相當於南方來說,氣候比較乾燥這樣的環境更有利於木結構建築物的保存。

新中國成立以後各級政府對於文物保護工作特別重視

早在1961年國務院就公佈了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808處,可見在物資匱乏的年代,對於文物的保護工作也未忽略。古建築是凝固的歷史化石,從遼、金、元再到明、清,各個朝代各個民族的歷史痕跡都留在了山西的廟堂、民居之上。

歲月向它們妥協,這些古建築躲過了戰火,避免了頹廢,歷經千辛萬苦以及種種磨難,猶如遺珠散羅在廣袤的三晉大地上,靜靜地安然。

古建築就是一個歷史的見證人,它可以告訴你以前不知道,確實是真實發生過的歷史故事,也可以讓你親眼目睹古人的聰明智慧,更可以領略社會曾經的“動盪”,以及它所經歷的人間滄桑。

三晉大地上的古建築、古文物,應該得到國家、社會的高度重視,並且要加大維修力度,加大維修保護的資金投入,因為這些古建築是不可再生的歷史文化資源。

“地下文物看陝西,地上文物看山西”這句話真實地反應了全國人民對山西省地上古建築的認可。山西人從古到今是有了名的實在,有了名的厚道。尤其是對地上文物的保護,做了大量默默無聞的工作,如果這些古建築沒有人去呵護,能保存到現在比較完整的程度嗎?由於這些古建築無論是建築價值還是藝術價值以及旅遊價值都是無法估量的。關鍵的問題是這些資源是不可再生的,這一點非常重要,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對這個問題要引起高度重視,從而讓山西的地上文物能夠發揮其更大的作用。讓古代的“活化石”的光芒發揮出更多更大的影響力!


孫遠遠


“地上文物看山西,”意思是地上的文物數山西最好,所謂地上文物,是指流傳,出售,把玩,並未當做陪葬品入土的文物。

山西是中華文明發祥地之一,春秋時為晉國,故簡稱晉。悠久的歷史留下眾多的文化遺產,加上覆雜的地形地貌、河流山川形成的自然景觀,旅遊資源十分豐富。

作為中國五大佛教聖地之一,山西就有一個--五臺山,寺廟群集千年之萃;還有太原的晉祠是形式多樣的古建築薈萃的遊覽勝地;平遙古城是全國現存三座古城之一,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另外雲岡石窟是全國三大佛教石窟之一,氣勢雄偉。雕刻精細;晉商文化的代表,喬家大院,更是山西民俗文化的典範。等等這些無一不構成了山西厚重的歷史文化。

山西平遙被稱為“保存最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也是中國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獲得成功的兩座古城市之一。

作為中華民族主要發祥地之一的山西,數千年的文明,留下許多寶貴的文物古蹟,其中省會太原的晉祠,已有3000年的歷史,位於山西省太原市晉源區晉祠鎮,是為紀念晉國開國諸侯唐叔虞及他的母親邑姜而建,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皇家園林,為晉國宗祠。

祠內有幾十座古建築,其中難老泉、宋代彩塑侍女像、周柏,被譽為“晉祠三絕”。人云:“不到晉祠,枉到太原”。

所以就有了“地上文物有山西”的說法。



鄉村故事瘋一把


由於工作關係,有機會參與山西省相關文物考察和文旅規劃工作。走過山西很多地方,到了一些平時難以到達的文物所在地。時常在毫不起眼的偏僻村落看到保存完好的老宅古建,在瀕臨坍塌的羊圈房牆壁上發現絢麗的彩繪,在歷經艱辛到達山頂之上,一排磚石壘砌古樸寺觀殘缺佇立眼前……

山西的文物,不僅是全國數量第一的531個國保單位,不僅是雲岡石窟、應縣木塔、懸空寺、平遙古城、喬家大院、永樂宮壁畫、陶寺遺址,更是散落在11個地區每一處城鄉的歷史遺蹟。按理說,陝西、河南、山東等地歷史文化積澱不比山西弱,但文物遺存唯獨山西為最。

梁思成、林徽因夫婦為山西文物古建保護作出傑出貢獻

抗戰時期被日本盜走的廣勝寺壁畫

同樣是被日本盜走的佛首

究其原因,我認為不外乎以下幾點:

一、山西是中華文明核心發源地,早在舊石器時代就是人類主要活動區域,在襄汾發現的陶寺遺址,被考古專家認定為中華文明的重要起源地。從先秦到現代,各個歷史時期的文物發現共存在這片土地。

二、民族融合與宗教興盛帶來的文物古建的多樣性和豐富性。山西是中原與北方少數民族融合區。兩晉時期匈奴人的漢趙,南北朝時期的鮮卑族的北魏,五代時期的沙陀人之後唐,後晉,後漢,以及蒙元帝國等各個政權,他們或是發跡於此,或是在此建都,所以免不了在此大興土木。佛教的興盛使得大量的寺廟,造像,石窟被營造起來,具有代表性的雲岡石窟以及留存眾多的佛寺就是最好的例證。

三、晉商崛起,財富聚集,掀起了大興豪宅、攀比炫富的熱潮。喬家大院、王家大院、李家大院、曹家大院、常家大院、皇城相府為代表的大大小小的宅院得以興建,並且長期處於有人居住的狀態,大多得以完好保存至今。

四、山西氣候條件有利於文物保護。山西地處北溫帶,氣候乾燥降水量少,山西古建文物多以土、石、木為主材,風格敦厚朴實,細節又繁複精妙,良好的氣候條件有利於文物保存。

五、山西曆史上發生的大規模戰爭較少。加上太行、中條、呂梁等山嶺縱列,黃土高原深溝高臺密佈,讓眾多文物得以避免戰爭塗炭。但抗戰時期日本從山西盜走了大量的珍貴文物,破壞焚燬包括堯廟舜殿、禹殿在內的眾多歷史遺蹟,犯下了不可饒恕的歷史罪行。

山西文物資源豐富,也給文物保護帶來巨大的工作和挑戰,牽涉到巨大的人力財力物力,不是所有的文物都能夠得到有效的保護和修復,文物偷盜破壞現象也時有發生,儘管打擊力度也很大。

此外,山西近些年為擺脫資源大省的經濟發展模式,在大力發展旅遊業,但文物資源如何能在保護前提下做好文旅市場開發,也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國美文旅


由於山西在明清時期產生了很多晉商,生意做遍全國,當時山西的很多票號就是現在的銀行的前身,分部於全國各地,解決了當時到外地進貨攜帶銀子的問題,山西省相當於現在的金融中心,經過一代一代的努力晉商積累了大量的財富,於是開始聘請能工巧匠在家鄉修建名種深宅大院,有很多大院做工巧究,精雕細琢,造型精美,在幾代人的努力下建的越來越大,有的多達上千間,堪稱民間故宮,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戰亂,富商們很多棄家逃避,很多宅院在新中國成立後加以保護修復,對外開放,從古建築的角度出發,山西完全稱得上一個地面文物最豐富的地方。


花溪溝老海


山西是中華文明發祥地之一,春秋時為晉國,故簡稱晉。悠久的歷史留下眾多的文化遺產,加上覆雜的地形地貌、河流山川形成的自然景觀,旅遊資源十分豐富。

作為中國五大佛教聖地之一,山西就有一個--五臺山,寺廟群集千年之萃;還有太原的晉祠是形式多樣的古建築薈萃的遊覽勝地;平遙古城是全國現存三座古城之一,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另外雲岡石窟是全國三大佛教石窟之一,氣勢雄偉。雕刻精細;晉商文化的代表,喬家大院,更是山西民俗文化的典範。等等這些無一不構成了山西厚重的歷史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