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地委书记自扇耳光”的旧闻,何以引发如此大的振动?

两年前的8月14日,《人民日报》刊发了一篇题为《一记耳光,打醒多少麻木的心》的专访报道。

引发这次专访的是一个月前,山东菏泽市委机关报《菏泽日报》“文学副刊”刊发的一篇文章《书记的耳光》。一天时间,《书记的耳光》点击量就突破了二百多万。

专访的这位书记叫周振兴,是原山东省政协副主席,原山东菏泽地委书记。现是已经91岁高龄的退休老干部。

一则“地委书记自扇耳光”的旧闻,何以引发如此大的振动?


42年前,周振兴任菏泽地委书记,周振兴到曹县韩集‘红三村’去看望83岁的伊巧云。在战争年代,伊巧云曾为革命作出过很大贡献。周振兴书记问已经重病在身的伊巧云老人有什么要求,老人犹豫了一下说:就是想吃半碗肥中带瘦的猪肉。

听完老人的话,周书记深感自责,掏出钱给公社书记,让他立即办理,满足老人的心愿。回到县城汇报时候,周书记一直眼含热泪说:现在在我们共产党的领导下,为革命做出重大贡献的农民生重病了,竟吃不上半碗肥中带瘦的肉。同志们,我们还有脸当他们的书记吗?

突然,周振兴抬手打了自己一个清脆的耳光说:我们这些大大小小书记的脸还叫脸吗?

此后的那一年中,周振兴多次去农村查看农民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样子。一次去东明县小井村村民张殿兴家,院墙都倒了,土坯堂屋只剩中间一间,屋里只有一个大地铺。一个大破瓷缸里,只有两三斤地瓜干。周揭开锅盖,里面是用野菜、高粱壳掺和做的菜团子。他掰开一个菜团子放到自己嘴里,又苦又涩咽不下去。

当天回到东明县城,周振兴立即召集县委常委会,做出决定把全县盐碱地尽快分下去,借给群众自种自吃,3年免征农业税。当年,东明县把10万亩长满茅草的荒地分给了群众,来年,这些荒地上打的粮食比生产队的好地还要多得多。

这在当时是不符合中央的政策,许多干部都很担心。周振兴说:如果有人告你们“走资本主义道路”,我陪你到北京打官司。农民守着土地挨饿,这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我相信,让农民吃饱饭绝不是罪过。群众有困难的时候,你不去解决困难,有的人怕扣帽子,但如果人人都这样,那我们还有什么出息?

从小井村回来,周振兴就着手在全地委推行大包干。第二年,也就是1979年春节刚过,周振兴又召集了一次有2000人参加的三级干部会议。在那次大会上,他让在座的县委书记把笔记本都拿出来,记下他说的话:如果上级说这件事我们干错了,追查下来,我周振兴一个人担责,你们都是被迫的!只要叫我当这个地委书记,我就得叫老百姓吃饱饭!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什么?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一则“地委书记自扇耳光”的旧闻,何以引发如此大的振动?


2000多人的大会,周振兴讲了近8个小时。那时候地委没有报纸、没有电台,他让各县复制录音带,各公社再到县里复制录音带,指定同一天时间,向全区农民开大会播放。

山东大包干改革,是从小井村开始的。而菏泽是从地委开始提倡的,几乎是10个县同时开展了大包干。

退休后,周振兴每年都会去菏泽看看,看看那里农民的生活变化。

和四十年前相比,农民的温饱问题早就解决了。怎样彻底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实现小康生活想,所有干部仍然需要周振兴书记那记自责的耳光,那份勇于创新的担当。

一则“地委书记自扇耳光”的旧闻,何以引发如此大的振动?


为人民服务,牢记初心,不忘使命,情怀农民,不仅是老一辈干部的‘专利’,更应是每个当代干部的‘标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