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滄桑 世紀風雨 滕州(縣)麻風病醫院的古老記憶



20世紀早期的中國,衛生條件差,麻風病發病率高。據統計,當時每四百人中就有一位麻風病人。由於具有傳染性,一旦患病,家人躲避,社會歧視,不少人選擇流落街頭或自殺,處境非常悲慘。


百年滄桑 世紀風雨 滕州(縣)麻風病醫院的古老記憶

圖片說明:麻風病是由麻風桿菌引起的一種慢性傳染病,主要病變在皮膚和周圍神經,臨床表現為麻木性皮膚損害,神經粗大,嚴重者甚至肢端殘廢。圖為麻風分枝桿菌。


創建


滕縣屬於山東南部,是麻風病的高發區,滕縣麻風病當時的社會調查顯示該地區有麻風病人3000多名,所以滕縣急需隔離治療麻風病的機構。


百年滄桑 世紀風雨 滕州(縣)麻風病醫院的古老記憶

百年滄桑 世紀風雨 滕州(縣)麻風病醫院的古老記憶

圖片說明:門診樓正門上方刻有英文“A.D. MEMORIAL 1918”字樣。“A.D.”是拉丁文“Anno Domini”的縮寫,本意為“主的生年”,即公元;“MEMORIAL”是紀念館。“Mrs.Sarah Mateer”資料上一般譯作阿撒拉夫人。合起來可譯作:公元1918年,阿撒拉夫人紀念館。同時,上面窗戶兩邊還分別寫有“德母”“遺愛”,這寄寓著人們對麻風病院的具體操持者——道德貞的緬懷和褒揚。圖為早期醫院主樓全貌。


百年滄桑 世紀風雨 滕州(縣)麻風病醫院的古老記憶

道德貞(1881-1978)滕縣麻風病院創始人。

1918年在基督教北長老會和時任滕縣商會會長徐文湧等人的支持下,美國醫學傳教士道德貞在滕縣北壇村後創辦了滕縣麻風院。


百年滄桑 世紀風雨 滕州(縣)麻風病醫院的古老記憶

《徐君文湧捐施本邑麻風院地址記》碑(現位於南樓後牆內)。

近代山東共有四所麻風院和多處診所,濟南和青州麻風院屬於醫院性質的,而滕縣與兗州麻風院則屬於收容性質的。滕縣麻風院在這四所麻風院中創辦最早、收治人數最多。

滕縣麻風院分為男院和女院,男病院叫“華德夫人紀念堂”,女病院則在另一處。當時很少有麻風院收治女麻風病人,滕縣麻風院可謂開風氣之先。該院第一位女病人是因為麻風病的緣故被婆婆趕出了家門,並且寧願傾全家財力打官司,也不願意讓兒媳回家,足見社會對麻風病人的歧視和恐懼。


百年滄桑 世紀風雨 滕州(縣)麻風病醫院的古老記憶

早期醫務人員合影。

1923年後麻風病院的診斷業務由滕縣基督教華北醫院兼管,於道榮、何學曾、徐寅亮、劉振東等醫護人員定期到麻風院巡診,每週打針一次。


百年滄桑 世紀風雨 滕州(縣)麻風病醫院的古老記憶

1930年,華北醫院的醫生到麻風病院巡診。


發展


百年滄桑 世紀風雨 滕州(縣)麻風病醫院的古老記憶

滕縣傳教站傳教士1934年合影(左二為道德貞)。

1935年,全體病人集資建立“癩感救恩”塔碑一座,碑的背面請著名鄉紳、書法家黃以元丹書《道女士張長老道牧師紀德碑》。


百年滄桑 世紀風雨 滕州(縣)麻風病醫院的古老記憶

圖片說明:石碑頂端帶有四角碑帽,正南面刻著“癩感救恩”四個正楷大字,左右兩面刻著密密麻麻的捐款人名,石碑背面刻有上個世紀初滕縣知名書法家黃以元先生書寫的《道女士張長老道牧師紀德碑》文。圖為癩感救恩碑(現存市漢畫像石館)。

1943年,隨著經濟狀況的不斷惡化,麻風院陷入困境,一度曾經解散。僅有“男病人二十四名,女病人二十名,男工人二,女工人一。病人生活每日每人發小麥一斤,以作二餐糊粥,能作工者臨時多添半斤。工作方面如種田、園藝、推車堆炭以及各種雜務均由病人義務負擔。”

1945年12月滕縣首次解放,政府開始救濟麻風院每月糧食1000斤。


百年滄桑 世紀風雨 滕州(縣)麻風病醫院的古老記憶

醫護人員為麻風病人精心診治。

在1918-1949年間,滕縣麻風院共收治病人1000多名,為防治麻風病的傳播,救助魯南地區的病人做出了巨大貢獻。


百年滄桑 世紀風雨 滕州(縣)麻風病醫院的古老記憶

解放後,滕縣麻風病防治,曾連續篩查過300餘萬人次。

1951年滕縣人民政府開始撥給每位病人每月生活費等11.3元,並給予一些生活物品。滕縣麻風院逐步被政府接管。


百年滄桑 世紀風雨 滕州(縣)麻風病醫院的古老記憶

滕縣麻風病由解放前的約3000人,經多年防治,到1987年僅剩34例。


1990年左右,醫院主體搬離舊址,三座主體建築全部閒置廢棄。


百年滄桑 世紀風雨 滕州(縣)麻風病醫院的古老記憶

1990年左右,麻風病醫院搬離後舊址。

麻風病是“不治之症”的年代早已成為歷史,麻風和其它慢性病一樣,完全能治好。隨科學的發展,治療麻風病的藥物越來越多。


焚燬


2004年,主樓因頑童玩火被燒燬,其他兩座建築也因年久失修出現屋頂坍塌、牆體斑裂的現象。


百年滄桑 世紀風雨 滕州(縣)麻風病醫院的古老記憶

百年滄桑 世紀風雨 滕州(縣)麻風病醫院的古老記憶

百年滄桑 世紀風雨 滕州(縣)麻風病醫院的古老記憶

屋頂坍塌、牆體斑裂的樓體。

2013年10月,麻風病院舊址產權由棗莊市衛生局轉交滕州市政府。滕州市委、市政府決定對該建築群全面修繕,並在此區域劃出土地40餘畝修建公園。


修復


2014年8月1日,修繕正式開工。


百年滄桑 世紀風雨 滕州(縣)麻風病醫院的古老記憶

百年滄桑 世紀風雨 滕州(縣)麻風病醫院的古老記憶

百年滄桑 世紀風雨 滕州(縣)麻風病醫院的古老記憶

修繕保護工程施工現場。

2014年,滕縣人民決定對原麻風病院的斷壁殘垣進行修復,修舊如舊,保存原貌,以展現當年的風采。2015年6月,此建築群被確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百年滄桑 世紀風雨 滕州(縣)麻風病醫院的古老記憶

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滕縣麻風病醫院舊址碑。


新生


2015年10月,公園建設工程竣工,被命名為“弘道公園”,與依託歷史建築舉辦的“滕州市城市歷史變遷圖片展”和“市文化館弘道公園分館”同時向社會免費開放。


百年滄桑 世紀風雨 滕州(縣)麻風病醫院的古老記憶

弘道公園


百年滄桑 世紀風雨 滕州(縣)麻風病醫院的古老記憶

百年滄桑 世紀風雨 滕州(縣)麻風病醫院的古老記憶

修復後的主樓(滕州市城市歷史變遷圖片展館)。

滕縣麻風院是近代山東創辦最早、收治人數最多的麻風病防治機構,為近代魯南地區的麻風病防治做出了重要貢獻。滕縣麻風院主要是收容性質,但是在隔離治療方面也頗有成就,除了醫藥、職業治療外,給絕望的麻風病人以生活盼望和團體關愛,體現了醫療慈善機構“身心”並重的人道關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