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省一個縣,人口超20萬,因為一座山而得名

陝西省,簡稱“陝”或“秦”,省會古都西安。陝西省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在此基礎上,截至2018年底,陝西省下轄10個設區市,含30個市轄區、72個縣、5個縣級市。其中,就隴縣來說,人口超20萬,隸屬於陝西省寶雞市,古稱隴州,因地處隴山東阪而得名,也即屬於因為一座山而得名的情況。隴縣位於關中平原西部、寶雞市西北。東臨千陽,南接陳倉區,西北部與甘肅清水、張家川、華亭、崇信、靈臺五縣毗鄰。在歷史上,秦襄公在該地區建都,漢朝設立隴關,所以素有“秦都漢關”之稱,是古絲綢之路上西出長安第一雄關。


陝西省一個縣,人口超20萬,因為一座山而得名


隴縣,隸屬於陝西省寶雞市,古稱隴州,秦襄公在該地區建都,漢設隴關,素有“秦都漢關”之稱。在地理位置上,隴縣位於關中平原西部、寶雞市西北。東臨千陽,南接陳倉區,西北部與甘肅清水、張家川、華亭、崇信、靈臺五縣毗鄰。介於東經106°26′32″—107°8′11″,北緯34°35′17″—35°6′45″之間,南北寬57.6千米,東西長59.7千米,總面積2285平方千米。周幽王六年(前776),秦襄公(非子五代孫)遷都汧邑(今東南鎮鄭家溝原)。戰國時期,該地區仍屬秦國,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年),推行縣制,改汧邑為汧縣,今陝西省隴縣一帶屬之。


陝西省一個縣,人口超20萬,因為一座山而得名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在郡縣制下,今寶雞市隴縣一帶屬內史汧縣。西漢初期,分汧縣西部設立鬱夷縣(治所今固關街東)。東漢時期,轄地併入汧縣。三國這一歷史階段,魏蜀吳三國鼎立,今隴縣一帶成為曹魏的疆域。西晉太康年間(280年—289年),分汧縣西部,在鬱夷縣故址設隴關縣,後撤銷,轄地仍歸汧縣,屬扶風郡。南北朝時期,該地區的建制和歸屬變化較大。公元585年,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後,改汧陰縣為汧源縣。隋義寧二年(618年)復設隴東郡,治所汧源縣,今隴縣一帶屬之。唐武德元年(618年),改隴東郡為隴州,治所汧源縣,領汧源、汧陽、吳山和華亭(今甘肅省境內)4縣。


陝西省一個縣,人口超20萬,因為一座山而得名


天寶元年(742年),唐朝改隴州為汧陽郡,治所汧源縣。乾元元年(758年),復改汧陽郡為隴州,治所汧源縣,領汧源、汧陽、吳山、南由、華亭5縣。北宋建立後,隴州領汧源、汧陽、吳山、隴安4縣,治所汧源縣。熙寧五年(1072年),隴州改屬秦鳳路,該地區隨屬之。金國時期,隴州領汧源、汧陽、吳山、隴安4縣,治所汧源縣。延祜四年(1317年)十一月,元朝撤銷汧源縣,轄地由隴州直管,領汧陽一縣,該地區屬之。洪武二年(1369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後,隴州隸陝西承宣布政使司鳳翔府,領汧陽一縣。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明朝改汧陽縣隸鳳翔府,隴州仍屬鳳翔府。


陝西省一個縣,人口超20萬,因為一座山而得名


最後,清朝取代明朝後,隴州屬陝西省鳳翔府,今隴縣一帶屬之。到了1913年,改隴州為隴縣,屬關中道。隴縣古稱隴州,因地處隴山東坡而得名。《元和郡縣誌·卷二》:隴州“因山得名”。1928年,隴縣直屬於陝西省。1969年,隴縣屬寶雞地區。1971年,撤銷寶雞地區,升寶雞市為地級市,隴縣屬地級寶雞市。如今,隴縣屬陝西省寶雞市。截至2018年底,隴縣總面積達2285平方千米,總人口約為25萬人。在陝西省的各個縣中,隴縣顯然不能說是一個人口較多的縣了。對此,你怎麼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