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即是道理,把梵高,莫奈名畫中的住宅「蓋」出來了

看過莫奈筆下的法萊斯,是否想過能置身朦朧的霧中親眼看看那個小屋,有沒有想過梵高畫的臥室,搬到現實中會是什麼樣子呢?NeoMam 工作室想過,創作了八幅名畫的寫實描繪。

NeoMam 是一家內容營銷工作室,他們從名畫中找到了建築的靈感,代表家庭服務網站 Home Advisor 創作了一系列名畫「現實版」,包括安藤廣重的「Evening Snow at Kanbara」,梵高的「The Cottage」,愛德華·霍普的「House by the Railroad」和莫奈的「Houses at Falaise in the Fog」等等。

|「Evening Snow at Kanbara」Utagawa Hiroshige, 1833–1834

Utagawa Hiroshige 可能是江戶時代最著名的日本藝術家。他也被認為是日本木版印刷浮世繪傳統的最後一位大師。「Evening Snow」是一系列的木刻版畫,回應他 1832 年的第一個旅程。事實上,在 Kanbara 很少下雪,Hiroshige 將他所看見的詩化,也就是說,這幅畫可能是根據旅遊指南上的圖片設計出的一個完全不同的小鎮,畫只存在於他的腦海裡。

存在即是道理,把梵高,莫奈名畫中的住宅「蓋」出來了

存在即是道理,把梵高,莫奈名畫中的住宅「蓋」出來了

|「The Cottage」Vincent Van Gogh, 1885

這棟建築有兩扇前門和一個分開的煙囪,供兩個家庭使用。當時梵高對Emile Zola 的「Germinal」很感興趣,與小說相呼應,他對房子「人窩」的詮釋既是一種毫不妥協的社會批判,也是對人類精神的深情致敬。

存在即是道理,把梵高,莫奈名畫中的住宅「蓋」出來了

存在即是道理,把梵高,莫奈名畫中的住宅「蓋」出來了

|「House by the Railroad」Edward Hopper, 1925

Hopper 筆下的維多利亞時代的大廈是一個孤獨、被人遺忘的形象,隨著鐵路的到來,逐漸被忽略。Hopper 聲稱,他的作品取材於他眼前的世界,這反映了傳統與進步、不變與多變之間的不和諧。NeoMam 工作室保留了其怪異、近乎超現實主義的外形。

存在即是道理,把梵高,莫奈名畫中的住宅「蓋」出來了

存在即是道理,把梵高,莫奈名畫中的住宅「蓋」出來了

|「Houses At Falaise In The Fog」Claude Monet, 1885

作為印象派繪畫的奠基人,這幅畫可以看出,莫奈試圖捕捉光線運動的獨特性,而不是依賴於他的想象力。1883 年,他和他的妻子、孩子和兒子們在吉維尼定居下來,他經常去附近的法萊斯畫畫。

存在即是道理,把梵高,莫奈名畫中的住宅「蓋」出來了

存在即是道理,把梵高,莫奈名畫中的住宅「蓋」出來了

|「Little House by the Road」Bob Ross,1986

電視明 Bob Ross 為「The Joy of Painting」第九季第八集畫了「Little Road By The House」。他的藝術指導秀吸引了一代年輕畫家,他的魅力一直持續到今天,在 YouTube 上,Ross 還成為了非正式的「ASMR 教父」。這幅畫上的房子看起來像是殖民時期的石灰岩房子,在 18 和 19 世紀的歐洲殖民地中很常見。Ross使用的顏色包括樹葉綠、茜素紅、鈦白和鄰苯二甲酸藍。

存在即是道理,把梵高,莫奈名畫中的住宅「蓋」出來了

存在即是道理,把梵高,莫奈名畫中的住宅「蓋」出來了

|「Taos Storytellers」R. C. Gorman, 1993

R. C. Gorman 因他對納瓦霍女性的大膽、抽象和現實主義的描繪被稱為「美國印第安藝術的畢加索」。這幅畫描繪了傳統普韋布洛建築外的兩個女人。1968 年,Gorman 在普韋布洛建築外開設了第一家美國原住民擁有的畫廊。畫廊也是陶斯廣場建築群的一部分。

存在即是道理,把梵高,莫奈名畫中的住宅「蓋」出來了

存在即是道理,把梵高,莫奈名畫中的住宅「蓋」出來了

|「Palmeiras」Tarsila do Amaral, 1925

Tarsila 是一位巴西畫家,曾在巴黎的 Fernand Leger 和 Andre Lhote 等著名藝術家的公司學習。她把當時流行的非洲藝術和原始藝術帶回巴西,並把它改編成自己的民族遺產。幾何形狀和大膽的用色是塔西拉極簡主義風格的典範。Tarsila 賦予自然和建築環境同等的重要性。事實上,這些農舍並沒有出現在她最初的風景畫中,是從她的記憶或想象中召喚出來的。

存在即是道理,把梵高,莫奈名畫中的住宅「蓋」出來了

存在即是道理,把梵高,莫奈名畫中的住宅「蓋」出來了

|「Hungarian Village Church」Amrita Sher-Gil, 1932

Amrita Sher-Gil 是印度現代主義藝術的先驅。畫中的教堂是在 1908 年前後由匈牙利建築師 Karoly Kos 建造的,他受到了英國工藝美術運動和芬蘭及東歐民間藝術的影響。通過對這幅畫的比對,可以看出 Sher-Gil 軟化並簡化了建築的形式,可以看出他對有機的人類形態和歐洲神話的關注。

存在即是道理,把梵高,莫奈名畫中的住宅「蓋」出來了

存在即是道理,把梵高,莫奈名畫中的住宅「蓋」出來了

過去 200 年的藝術家們所描繪的建築往往代表著真實的地方,通過藝術的形式和想象力,給我們更多的思考。現實版的名畫建築更加精緻真實,但也少了一些藝術氣息和藝術家想表達的情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