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事情總是有點困難就退縮,內心膽小幼稚,可是都二十多歲了還這樣,這可怎麼辦?

陳西


遇到困難的時候,大家都會害怕吧,害怕—冷靜—解決問題—問題一旦被解決了就不是問題了,


小豬的快樂


想要去突破,就是改變的開始,恭喜你!有了開始,後續的行動更重要!

人的本性是趨利避害,所以面對改變的同時,必然要面對自己的不適應,甚至是焦慮和恐慌。這些情緒感受,更需要你能持續的面對,持續的努力,才能達到最終的改變。

首先,膽小幼稚,不是你一個人的問題,每個人都是從膽小幼稚的狀態一路成長過來的。

1,如果你的家長中有人膽小,很自然的,你會跟著學會。

2,如果你小時候,家長或是養育人,給你時間給你機會,讓你試錯,讓你改正,你的膽小幼稚就會在成長過程中,逐漸調整。

所以,反過來說,想要改變膽小幼稚,最簡單的方法,就是一點一點從頭開始成長:允許自己犯錯,允許自己在錯誤中摸索到正確的方式方法。

那問題又來了,怎樣允許自己犯錯呢?

事實上,你在生活中,遇到的每一個問題和困難,都是你鍛鍊自己的機會,都是你試錯的好時機,如果你選擇了退縮,就失去了犯錯的機會,沒機會犯錯,就沒機會成長。你的問題就成了一個閉環,不打破,不成長。

遇到困難,不退縮,允許自己犯錯,就能一步一步成長,日積月累,自然不會幼稚膽小了。你準備好了嗎?



安心心理諮詢


練,練膽!

長不大的秧苗。二十多歲膽還小,不全是你的錯!屈指算來,你應該是跨世紀的一代,正是少生優生政策下出生的一代。你是在父母和五六個爺字輩的呵護下長大的,"放在手上怕嚇著,放在嘴裡怕化了"。在近於溺愛的環境下長大,所有帶點"危"的意識的人或事都為你屏蔽,是溫室裡長大的或還沒長大的秧苗。現己走出溫室的你,一絲風,一星雨,在你眼裡都是不可抗拒的狂風暴雨。

膽子要肥。膽小,就從小事練起。我是從山溝里長大的,沒見過大世面,五十歲了還不敢正眼看女生,一走上舞臺就兩腿打顫,我是不是很膽小?練!我一個人走到沒人的地方,確信真的沒人了就大聲喊。來人了就停下,等路人走沒影了,我再放聲喊。後來我就到公園的湖邊去喊,結果聽到許多回應,原來膽小如我者多矣!從那時起,聲音喊出來了,膽也肥了,我走上了舞臺,還參加電視臺的詩文朗誦大賽!從小事練起,從喊聲開始,讓有聲勝無聲,你也行!膽要肥,膽肥好前行!喊出之後,去登高望遠,去跨玻璃棧橋,去崩極…

共擔風雨。膽小,臉皮必薄。找知心朋友,吐出你的心聲,此時你須有個如你般的朋友。膽小的人也常常內向,內向常常孤獨。惡虎怕群狼,在強大對手面前,狼靠共進退的夥伴戰勝膽怯。同病相憐的夥伴,一起面對膽怯,相互鼓勵,攜手並肩,風雨同舟,駛向成功的彼此!共擔風雨後,才有陽光分享!

絕處求生。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生活中不可能一帆風順。當太行王屋二山擋在你面前時,你要有勇氣告訴自己:不迴避,因為不能迴避;不求助,因為無助;迎難而上,我能行!是的,你能行,你才二十多歲,而當年的愚公己年近九十歲,他能上,你怎麼能不行?不把自己逼上絕路,你永遠不知道自己有多大能量,永遠不知道自已有多優秀。

小結:

知膽小,這是自知,知己者明。練膽!從小處練,找知心朋友同行共練!

幼稚就是無智無能,逼迫自己身臨絕境,只有磨礪才能涅槃重生,一切困難才會踩在腳下!


老樵


易之的看法是:遇到點困難就想退縮,內心膽小幼稚,需要跳出心理舒適圈,刻意挫折訓練,培養正確面對和戰勝各種失敗、挫折的心態和勇氣。困難面前,不做莽夫,也不做懦夫。

電影《中國合夥人》中有句經典臺詞是:失敗並不可怕,害怕失敗才是真正的可怕。我們只有從失敗中尋找勝利,在絕望中尋求希望。

內心膽小幼稚可能的原因


1. 悲觀的態度

樂觀主義者總能夠看到事物積極發展的一面,對消極影響幾乎視而不見,因此樂觀的人心態積極,處事果敢,雷厲風行,有謀有略;悲觀主義者眼裡的困難比辦法多,萬事俱備才行動,因為過於擔心損失和意外,做事畏手畏腳,猶猶豫豫,膽小不自信。

比如:馬雲在上大學期間為自己定下三個目標並一一實現:考本科,做學生主席,與校花談戀愛。樂觀自信的人遇到問題的時候積極尋找解決的方法和途徑。

2. 教育的不當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我們都知道家庭教育環境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有些孩子從小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帶大,因為隔代親,從小備受嬌溺寵愛,萬事大人包辦,甚至不會做家務,養成過度依賴的習慣。遇到問題缺乏主見和行動力。有資料表明,勞動可以培養和鍛鍊一個人的獨立能力和頑強意志。

英國著名的兒童精神分析大師溫尼科特在論文《母親和家庭在兒童發展中的鏡像作用》中提到:他認為,當嬰兒看到母親的臉的時候,一般來說,嬰兒看到了他自己。


3. 自尊心太強

膽小懦弱的人自尊心太強,看重面子,害怕失敗以後被人取笑,另一方面過於在意別人的評價,活在別人的眼光裡,沒有主見,不自信。

比如:我們都聽說過兩個人和一頭驢子的經典故事。孩子騎在驢背上路上指責孩子不懂事;老人騎在驢背上路上指責老人不通情理;兩人都起在驢背上路人指責二人太殘酷;兩人都不騎驢路人笑話真傻;最後二人抬著驢走回家。

4. 生活範圍太小

有些人接觸的事情太少,所謂經一事長一智,只有處理的問題多了,才能夠在問題面前不畏懼,有信心和勇氣面對。“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就是這個道理。

比如:經常隨父母外出旅遊的孩子,他的見識和膽略就比整天埋頭苦讀,三點一線的孩子要強很多。這樣的孩子見多識廣,有利於鍛鍊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走向社會以後,遇到問題能夠成熟勇敢應對。

寧可盲目自信也不要膽小懦弱

“人有的時候需要一點酒精精神。”這不是說不要遵守傳統禮儀、規章制度,而是說有的時候需要有一點冒險精神,能夠突破自我。

比如:俞老師經常會提到的一個例子:某年春運期間在湖南一個高速收費站由於車流密集,陷入癱瘓,大概6萬輛車被欄杆攔下,有一名司機在等待過程中喝光了整瓶酒,於是在酒精的麻醉下,這名男子走上前把欄杆抬起來,車輛得以通行。


俞敏洪曾經說過:“做事情需要突破自己的勇氣,突破自己的心理障礙,突破自己的懦弱,突破自己的害羞,或者突破自己的某種恐懼。”

要勇敢面對問題,更要為人善良

人之初性本善。善良不是懦弱。在成長過程中,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有時候我們似乎已經忘記了善良本性。

有這麼一個故事,學生小明老實善良,有一天跑來向老師告狀,某同學拿了他新買的辭典。老師隨口說了聲:“這簡直是偷盜行為。”小明一聽著急了,對老師說:“偷是很嚴重的行為,可不可以不要這樣批評這位同學,那樣會對他造成很不好的聲譽影響。”老師被學生的善良感動,用了整節課的時間在全班同學面前講道理舉例子,自始至終沒有提過一個“偷”字,而那位同學最後慚愧的認了錯。

要學會勇敢,也要明白示弱的道理

美國心理學家曾經做過這樣一個有趣的實驗:如果是一名彪形大漢橫穿馬路,幾乎沒有多少車願意給他讓路;而如果是一位年老衰弱者橫穿馬路,幾乎所有的車都會主動停下避讓,並且有司機主動上前攙扶,人們都覺得自己做了善事。

示弱不是懦弱,它是一種以退為進的策略,某種程度上體現出一種強者的風範。適當適時的示弱反而可以收穫更多的支持,減弱敵人的注意力。

諸葛亮曾經說過:“善將者,其剛不可折,其柔不可卷,故以弱制強,以柔制強。”

古龍曾經說:“聰明的女人都知道對付男人有種最好的戰略,那就是讓男人覺得她柔弱。”

總結:

首先,要擺脫依賴家人朋友的習慣,養成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

其次,建立自信,不要過於在意他人的評價,畢竟“一萬個人有一萬個哈姆雷特”,誰都不可能符合所有人的意願;

最後,失敗乃兵家常事,遇事多總結,才能變得勇敢堅強。


易之


莫嫌棄,莫放棄,

解鈴還須繫鈴人,

心病當用心藥醫;

社會底層人,

自信難啟迪。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習相遠,

因材巧施教,

望聞問切老中醫;

天生我材必有用,

量體去裁衣。

秀華詩作有人看,

瘋人沈巍愛學習;

小康社會和諧建,

共同富裕是定義。











文武雙全斌斌有禮


有一天,你會遇到事情就勇往直前,然後一敗塗地,或懊惱自己的衝動魯莽,或因失敗而悲悲慼慼。

有一天,你的內心不再膽小幼稚,然後盡情揮灑自己的成熟穩重,卻可能已背上了圓滑的外衣。

其實讓你遇到困難時就退縮的,並不是你的膽小怕事,而是你自我否定的心理暗示。

其實讓你遇到抉擇時就發矇的,也不是你的幼稚,而是你懷疑自我時的慌張無措。

膽小鬼能避險,冒失鬼能先贏,成熟的人令人尊重,天真的人令人眷顧,唯有自卑,一事無成。

本來一切都是你獨特的處世之道,只因自卑,令你一無是處。

年輕人,比起你所說的這些缺點,你的自卑要嚴重的多。

雖然旁人的評價十分重要,但是內心給自己一個肯定的評價,更加重要。

加油。



講道理的叨叨


我是50後,己是半陳不舊的無用之物了,好夕陽生物翻新,不堪回首往事,由於老前輩革命的前吏。炮火連天,風風雨雨,無畏生死,反抗壓迫,用他們的生命鮮血,為後人普寫了現代化幸福美滿好生活的新篇章!

從你的提問?只有三句話的意議,就能察覺到你是一個很懂事的孩子。正在步入正軌社會實踐當中,走向社會發展趨勢性道路之前,必須要嚴格要求自己。先學會做人的原則。首先考慮到遇到事情總是有點困難。

這麼講吧,人生軌跡是長久的,生命是短贊寶貴的,某個人的創始都是從困難一步一坷,經受千辛萬苦,耐心堅持磨練。要堅定信心,戒驕戒傲,學好一定有用的科技知識,使自己有了豐厚的科學技能。為國家建設,或個人創業就能發揮你的特技之長。

需要注意的是,年輕人的擅長做事,是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單純靠孟衝孟打是不行的,容易鑄成大錯,毀掉自己一生的前途。

要發揮自己學到的知識 。結合運用自己高材能的智商頭腦,來完成每項工作。但做某種工作或事情,大小困難總是有的,有了潔靈,心身健康的自己,再大的困難就不攻自破了。

祝青少年朋友們一起共同努力學習!打造成,英明傑出的人材。爭做一名為國家建設,創造財富有用的佳人材子。








春松不老


每個人都有缺點,都有弱點,都有不足,所以不必過於自卑,只要想改變,就能改變。

首先,遇到事情、遇到問題、遇到困難想退縮,對二十多歲的年輕人來說,是很正常的。因為你們年輕,走出校門不久,社會閱歷淺,經歷的事情少,遇到的人也少。每個人都會經歷這個階段,你也一樣。

其次,有意識地鍛鍊自己。今後遇到困難和問題,學著不再躲避不再畏懼,學會面對,正視問題,解決問題。只要有了開始,就會有收穫。

第三,要學會細心觀察不斷總結。比如,細心觀察別人是怎麼處理問題的,遇到問題是如何面對的。比如,正視過一個問題後,總結一下,收穫是什麼,經驗是什麼,下次該如何改進。慢慢地你就成長了,就長大了,內心就強大起來了。

因此,不要擔心現在的自己,只要有信心有勇氣改變,就一定能不斷提升自我,遇到更好的自己。





總有新期待


遇到困難總想退縮,追逐快樂,躲避痛苦,這是人的天性。所以你不必為這個糾結。但是我們需要明確的是:



1、個人的成長和強大,就是在不斷面對困難,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髮展起來的,當我們出手了,可能取得了成功,也可能遭遇失敗,但無論是成功和失敗,對我們的成長都是有意義有價值的。成功,可以激勵我們更加有信心去面對困難。失敗了,至少讓我們知道此路不通,下次不要重複這個錯誤了。


2、膽小幼稚的根源在於從小積累了過多的失利經驗,人是趨利避害的動物,所以錯不在你。特別是當我們小時侯,由於能力、經歷和環境的原因,使一個人經歷太多的否定,就在我們的心靈深處種下了種子:我是不行的,我是無能的,我是沒用的等等,這些經驗由於受到當時特定條件的制約,有很多都是錯誤的,片面的,但是這些錯誤經驗卻有可能在影響著我們的一生。


3、面向未來,我們需要不斷地去勇於面對各種事情。



客觀評估。隨著年齡的增長,文化和技能的提升,經驗的豐富,我們解決問題的能力早已大大提高,但是過去的錯誤經驗已在我們心靈烙下了印痕,阻擋著我們前進的步伐。這時,我們需要去認真思考是現實的困難太多,還是我們的老經驗將事情的困難放大了。經過重新評估後,你會發現很多事情自己原來是可以完成的,甚至可以完成的很好。

整合資源。當你一個人解決起來有困難的時侯,這時侯我們可以向家人、親友、同學、同事、社區和社會組織請求幫助,他們可以在思路、方法、資金、情感等多方面資源給你支持,你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你的背後是一群人在支持你。


果斷出手。在我們評估了事情的客觀性和我們的能力資源後,就可以將事情分成三類,第一類,非個人意志決定的事,如戰爭、地震、颱風、交通意外等不可抗不可預測的事情,交給上蒼去決定。第二類,超出自己能力和資源條件範圍的事情,無論如何努力,都難以實現的事情,果斷放棄,將有限的時間、精力和資源放到第三類事情上。第三類,與自己的生存和發展密切相關的事,如找工作,家人生病、談戀愛、子女教育、人際關係等等,這些彈性較大,而我們又必須面對的事情,思考過後,應果斷出手。


我們不能保證每一件事都做得完美,但是不做事肯定沒有完美。只有在實踐中不斷經歷成歷和失敗,才能強健我們的內心,提升我們對挫折的耐受能力,對問題的解決能力,你的自信、你的信心就會一點一滴地積累起來。


鹽城心理醫生張懷禮


謝謝!我回答這個問題:

現在的社會,二十多歲的孩子往往都是剛剛離校的學生。其中部分孩子因為家長忽視了對其進行獨立生活能力的培養和磨鍊,使其長期過著衣食無憂的溫室生活。

當這個群體離校剛和這個社會接觸時,一定會遇到一些矛盾和困難,免不了要對社會多一個認識、磨練和適應的過程,這是一個情理之中的正常現象。

這個時間段,作為家長要認真的對孩子進行為人處事的教導和培養,對獨立生活的本領、解決工作矛盾的膽量和能力進行鍛鍊和補板。

日常生活中,可以尊重這些未來的家庭主人,讓他一起參與一些需要動腦筋、解決矛盾,或者一些比較複雜的需要拿出計劃精心安排的事情進行商討和謀劃,使其儘早得到提高工作能力的鍛鍊。然後逐步地把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落實給他去完成,不用太久孩子一定會練成知情達理、有膽識、能解決工作矛盾的強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