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天氣變暖,小麥提前進入了瘋漲期,對小麥的收穫有影響嗎?

鄉村小二哥


肯定有影響。

前幾天,我回到家鄉。

我在麥田裡看了以下,發現小麥瘋長了。

原因有幾點。

一,種麥有些早。渭北旱源,白露前後,就可種麥。根據這些年的氣溫,白露過後,等幾天比較合適。

我們隊上的有些人在白露前幾天種麥,能早幾天。

有人種麥早,有人種麥遲。種麥遲的麥田生長合適。

二,今年雨多,麥田墒情很好,這是小麥出苗快,長得快的原因之一。

三,今年開凍,天氣溫暖,有的地方的麥田還未停止生長。

這才是最可怕的。冬天必有大寒。

當大寒天氣來臨以後,就會凍壞長高的麥苗。到了明年春天,凍壞的麥苗難以恢復。

可以造成減產或其它損失。

同時,氣溫高,也不利凍死小麥害蟲,過度消耗麥田肥力。


木二三裝


我是山東農民劉哥。暖冬天氣小麥旺長這個現象,在我們山東昌邑己連續多年了。暖冬對小麥危害很大。本人農民,不會用科學術語,下面就用土話對這個問題作如下回答。

冬小麥在我們家鄉廣範種植,正常年份在小雪至大雪節氣,小麥進入冬眼狀態,停止生長,壯根保苗安全越冬。

由於連年冬暖導至小麥旺長,老農們也有了應對之策。

1,減少下種量,適時晚播。原來秋分播種,下種15斤,現在寒露播種,10左右,到霜降才下16斤。

2,適當晚澆封凍水。原來霜降前澆完,現在大雪前澆完。

3,由於天暖,地下害蟲不被凍死,在打除草劑時(溫度l4度,無風天)加噴殺蟲劑,高效低毒的杜幫康寬。減輕害蟲對小麥根系的破壞。

4,嚴重瘋長地快要進行切根措施。方法是用小麥播種機下種盤切割,深度5公分左右。就象播種一樣,但要錯開麥壟,沿麥苗間的空壟切割。意在切斷部分根系,減輕瘋長趣勢。

因地域不同,氣候,土質,水澆,種子等不同,實際操作有所不同,以上回答僅供參考,如有更好建議歡迎留言討論。謝謝朋友們的關注。





山東農民劉哥


隨便聊聊

小麥由於冬季不冷氣溫偏高,導致有點冬旺現象,這是大自然所致,人並非可左右的,唯一辦法就是開年後,提前早澆春灌水,按照往年正常時,春灌水要等小麥拔節孕穗期才澆,但今年遇到這種冬曖使小麥旺長,要減少損失,把損失儘量降到最低程度,那就要在開年後正月底以前著手春灌,並追施尿素,量適當加大一些,這是唯一人為可採取的措施,有時大自然造成的危害人類還真是束手無策、無能為力。

今年小麥遇到冬旺現象,多′多少少會給小麥產量帶來影響,這是無疑了,但只要春灌提早進行,追肥加大,影響也不會多嚴重的。

我們多年前遇到過一次,那年也是初冬氣溫不冷,導致小麥遲遲不冬眠連續長,後來到春天也是抓緊早澆水,損失也不是多嚴重的。


風雨人生3293


小麥是冬播夏收農作物,小麥作為我國主要的農作物,在南北均廣泛種植。

在南方地區,小麥播種在霜降之前進行,所以我們這裡就有“寒露碗豆霜降麥"的農諺一說。每到這個時節,人們就忙著翻耕夏收後閒置了一段時間的土地,準備開始播種冬小麥了。

在播種小麥之前,人們還將田邊地坎上的雜草砍掉曬乾用來燒製成一堆堆用來拌小麥種的火糞,在拌種時還要加入土雜糞和碳銨或複合肥,為小麥生長提供必要的陪嫁肥。小麥播種後,大約十天半個月,小麥苗便破土而出了,加上之後又下了幾場細雨,麥苗長得更加迅速碧綠,遠遠望去,田野裡猶如一張碧綠的地毯,美極了。

冬天是氣溫寒冷的季節,然而,有的時候冬天也會呈現出春天的氣息,加上長時間不下雨,這就會出現氣候異常的暖冬天氣。暖冬對人畜來說是非常好的越冬天氣,而對於生長在冬季裡的植物來說也打破了生長常規,就會隨著氣溫升高而瘋長,一旦遇到氣溫陡然下降,就會遭受毀滅性的自然災害,因此,小麥在暖冬氣候條件下發生瘋長對小麥生產豐收十分不利。那麼,有什麼方法控制小麥在冬季不發生瘋長呢?辦法是有的,下面就介紹幾種方法:

【1】鎮壓法:一旦發現小麥發生瘋長,可用土坷垃進行壓苗鎮壓來控制其莖葉生長,鎮壓主要是埋壓麥苗中部,露出頭部。

【2】斷根法:斷根就是藉助鎮壓時邊鬆土,邊用鋤頭劃斷小麥基部的一部分根鬚,以減輕小麥根系吸收水能力,從而達到控制生長的目的。

【3】放羊啃苗法:小麥一旦播種面積較大,如果單純靠人工控制瘋長是很困難的一件事,這樣就可以利用羊來啃食麥苗來達到控制瘋長的目的,但要注意的是不要讓羊重複在一個地塊啃食,要依次進行放牧,以免過度啃食後造成小麥緩苗困難也會導致減產。

【4】化學控制法:化學控制法是一旦發現小麥苗發生瘋長,就在大田裡噴霧多效唑等矮壯素,從而達到矮苗葉厚的目的。

總之,小麥發生瘋長現象是可以人為掌控的,只要行動及時,方法得當,小麥來年同樣能獲得大豐收。


大別山鷹


矮壯素和多效唑都是植物生長調節劑,其生理功能是控制植株的營養生長(即根莖葉的生長),促進植株的生殖生長(即花和果實的生長),使植株的節間縮短、矮壯,並抗倒伏,促進葉片顏色加深,光合作用加強,提高植株的坐果率、抗旱性、抗寒性和抗鹽鹼的能力。多效唑比矮壯素具有藥效長、低殘毒、效果佳等優點,對真菌病害如白粉病有一定防治作用。因此,上海郊區一般使用多效唑來控制小麥苗期徒長,提高麥苗抗逆性。多效唑主要特點為:一是控制植株徒長,促進矮化。延緩植物生長,抑制莖杆伸長,縮短節間,提高作物的抗倒伏能力。二是促分櫱、分枝。由於多效唑抑制植物體內的吲哚乙酸,赤黴素的合成能緩解頂端對側芽的抑制作用,因而有利於分枝和分櫱。三是促進根系生長。使用多效唑後,作物根的長度較短,但髮根力強,可以形成強大的根系。四是增加葉綠素含量,增強光合作用,延緩葉片衰老,因而對植株幹物質的積累十分有利,可提高植株的抗寒能力。

多效唑的使用時間:最佳使用期為冬前麥子葉齡4-5葉期。使用方法:每畝用15%多效唑可溼性粉劑50-70克,兌水均勻噴霧,嚴防重疊噴施。


上海12316三農熱線


小麥苗期適宜在中低溫的環境中生長,而中後期的拔節與揚花結實,則要有中高溫天氣才能滿足其生理的需求。



今年的暖冬氣候,加速了小麥的營養生長,尤其是播種早的小麥,已經出現了鬱鬱蔥蔥的景象,如不加以控制,對小麥的生長有害而無利。

由於冬天氣溫偏高,引起小麥旺長,會使小麥由營養生長提前進入生殖生長。在抽穗揚花階段,外界氣溫低,小麥的花粉含精量不足,授粉不良,造成小麥癟粒多,品質差,產量低。

另一方面,小麥苗生長過旺,田間鬱閉,嚴重影響通風透光,易遭致病蟲的危害和倒伏。其中,最易引起發病嚴重的小麥條鏽病發病和紅蜘蛛的危害,由於小麥苗密度大,施藥防治的效果不佳,藥效也不持久。

題主說有人採用將小麥苗割除餵羊,讓小麥苗再生長出新苗,這種辦法不妥。小麥苗被割除後,就失去了吸收陽光雨露的營養器官,嚴重削弱了小麥的正常生長。可用B9、矮壯素、多效唑等抑制農作物細胞生長的激素進行葉面噴霧,減弱小麥苗的旺長,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


慶雙


現在已經進入臘月了,也是咱們老百姓熟知的數九寒天了,說實話到現在我們豫東地區還沒有下過一場雪呢!但是在接下來的一個多星期我們這裡的氣溫會下降到零度以下。



小麥冬季出現旺長會導致在返青期的時候返青遲,早春生長不旺。旺長以後小麥的莖葉增多,由於春季氣溫回升快,會導致小麥的紋枯病,白粉病爆發率增加,同時也使小麥的抗倒伏能力大大降低,同時也會出現早衰的現象。對於小麥在氣候變暖的情況下對於小麥的影響可以從這幾方面來判斷並且做出相對應的防治方法:

首先來說由於冬季氣溫過高會導致小麥出現旺長的情況,但是在臘月期間氣溫還是會下降到零度以下的,這樣的話就會造成小麥受到凍害的危害。


對於全球氣候變暖的這種情況,我們老百姓應該在種植小麥的時候推遲播種時間,向我們豫東地區可以選擇在陽曆10月下旬的時候犁地種植小麥,並且要對小麥種進行拌種處理。

對於種植的早的小麥現在已經出現了旺長,可以選擇噴施蕓薹素內酯+磷酸二氫鉀來提高小麥的抗寒能力。

其次可以選擇用旋耕機後面的那個“壓地滾”來對旺長的小麥進行鎮壓。在晴天的中午可以選擇用人力拉一遍,這樣比較費力氣。


第三點可以選擇噴施除草劑的方式進行控旺。小麥除草劑最好能夠在陽曆11月份中下旬的時候噴施,除草劑不但能夠殺死雜草再加上氣溫比較低,所以能夠使小麥在15-30天內出現不生長,這樣的話也能夠起到控制旺長的目的。

鑑於題主現在的小麥已經出現了旺長的情況,可以選擇在晴天的時候及時澆水施肥,這樣的話就能夠使小麥在返青期的時候不會出現缺水少肥而導致返青遲。並且要及時的再返青期的時候噴施控制旺長的農藥,殺菌劑和殺蟲劑,已做好預防為主的防止策略。


豫東小農


在這樣的情況下肯定對小麥的收穫有影響,並且影響還不小呢。題目當中的描述是“看到有人用鐮刀在地裡面割麥子餵養,說是麥子割了還能夠長上來。”說實話,這樣的現象我是沒有見過的,長不長得上來我不知道,反正這樣的情況算是影響很大了。

1、題目當中這種情況我看多是出現在河南、山東、陝西南部接近中原的這些地方里面。因為在整個華北地區來看,進入冬季氣溫明顯比較高的是中原地區了,形成“暖冬”的現象也是必然發生的。

2、題目當中描述“因為天氣變暖”,既然之後會有這樣的後果,那麼怎麼不在種植冬小麥的時間上面推遲一下呢?最起碼你要等秋季最後一個節氣“霜降”後再去種植也是很不錯的呢。

俗話不說的好嘛“秋分種高山,寒露種平川,霜降種河灘”。那麼按照現在這個“氣候變暖”的現狀,必須是在霜降節氣後種植最好。

3、“小麥瘋長”,題目當中是在越冬之前出現的,那麼必然會使得冬小麥越冬“坎坎坷坷”,發生凍害現象的概率那是很大的,幾乎可以說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在冬季的凍害,氣溫低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這個冬小麥瘋長出現的。既然有的人用鐮刀割掉這瘋長出來的小麥苗餵羊,那也是迫不得已的一種現象,是在這種現象剛出現的時候沒有去做“鎮壓”小麥的措施,所以算是一種很無奈的“補助”,有種“亡羊補牢”的感覺。

3、冬小麥瘋長對於肥料的消耗肯定要比在一般生長的情況下要大得多了。這樣一來必然會使得冬小麥在越冬的時候養分積累不起來,整體看上去就是“外強中乾”的。

那麼這樣一來不但越冬有很大影響,就連來年“返青”影響都是很大的了,既然出現了這樣的情況,那就要去採取措施了。

4、既然已經都割麥子餵羊了。那麼在這樣的基礎上可以採取“鎮壓”的措施,然後再等上半個月的時間,如果長勢不明顯,穩下來了的話,那麼可以在土壤進入封凍之前,選一個天氣晴朗的時間段去選擇冬灌和補充肥料的措施,保證其在越冬的時候不要發生凍害和肥料的充足性,保證開春之後很好的返青,讓這個既已出現的損失最小化。

總結

題目當中這樣的情況對於小麥的收穫肯定是有影響的了,所以說在這個時候建議趕緊採取相應的措施,尤其是在種植量比較大的情況下,就更得這樣去做了。


寧寧說的話


天氣變暖,小麥旺長,對以後產量會有影響的。

以前在河南中部,種植小麥的季節一般在10月5號左右。有句農諺叫“秋分種蒜,寒露耩麥。秋分早,霜降遲,寒露種麥正當時”。這些年由於地球溫度升高,種麥季節一般推到10月15號,甚至20號左右。今年種麥季節地墒比較足,進入東季溫度舉高不下,小麥出現旺長,如果不採取措施,明年小麥產量會受影響的。應該在年前噴灑一次控旺藥濟,比如“多效挫”之類。過罷年每畝再追施10 ——15斤氮肥,確保小麥豐收。





鐵道老兵


題主好,我是老嶽,很高興和大家聊聊這個問題。由於全球變暖,氣候變化與小麥的產量具有密切的聯繫,因此說針對氣候變暖導致小麥過早進入瘋長期,小麥的過早瘋長會直接影響到小麥的產量。那麼我們及時應對進行分析,將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對於提升小麥產量也有很好的推動作用。

一、氣候變化對小麥產量的影響

1、冬小麥在我們魯西北為糧食主產區,正常年份在小雪至大雪節氣後,小麥進入冬眼狀態停止生長,為壯根保苗安全越冬。因此,溫度因素對小麥產量有直接影響,小麥生長過程中對其溫度也有嚴格的要求。溫度處於11℃~22℃之間最適宜小麥生長。

但是為了防止小麥在年前出現拔節的情況,通常會將播種的溫度控制在合理的範圍內,小於20℃最為適宜。

2、如果在小麥播種前,溫度比較低,那麼在小麥冬季之前的生長速度會比較緩慢,這不利於小麥越冬。如果小麥在播種時的溫度比較高,小麥拔節的時間會前移,這也不利於小麥順利越冬。因此,小麥的播種溫度應控制在15℃~17℃最為適宜。

3、當小麥返青後,其氣溫會慢慢地回升,這期間是小麥成穗的關鍵時間。這期間,一旦溫度發生巨大的變化,由於其抵抗能力下降,小麥很容易出現死亡的現象。

當小麥處於灌漿期,如果有暴雨天氣則能有效地提升小麥的乾粉率,但如果是持續性的降雨,也會對小麥的產量造成直接性的影響。

二、偶然性的自然災害對小麥產量的影響

1、通過以上分析氣候因素會影響小麥的產量變化,其中小麥的產量與日照時間因素基本呈現正相關,但是小麥產量基本呈現負相關。降水量大,日照時間相應縮短時,這極大程度地降低了小麥的產量。除此之外,偶然性的災害性天氣也會嚴重影響小麥的總產量。

2、例如霜凍天氣,會對小麥產生凍害,對小麥的初期發育狀況造成影響,由於是抽穗期的小麥,這時候發生霜凍,直接影響小麥的產量。

3、同時,大風天氣也會影響小麥產量,因為大風使得土壤中的水分流失比較迅速,容易造成小麥死亡。另外,暴雨、冰雹等天氣也嚴重威脅著小麥的正常生長,對小麥的產量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


小麥種植的具體對策:

氣候因素會嚴重影響小麥的產量,針對這一狀況要針對性地提出相關對策來應對氣候變化對小麥減產造成的影響。

選擇合適時間播種,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小麥播種時對溫度的要求較高,播種時溫度過低,不利於小麥生長,最終影響小麥越冬。而播種時溫度過高使得小麥拔節時間提前。針對這種狀況,在播種時要選擇合適的時期播種,促進小麥增產。

2、做好防旱、防洪工作。水分過多與過少都會直接影響小麥的產量,所以要針對具體的天氣狀況安排種植。乾旱時期要及時地補充小麥的水分。洪澇時期,要為小麥排除多餘的水分。

3、小麥在生長轉變階段,其抵抗能力會減弱,氣候變化極大程度地影響其生長,因此可以通過開展施肥工作,使得小麥轉變的速度加快,最終提升小麥的產量。

4、春季做好管理工作,小麥生長的關鍵期在春季,所以,春季要及時施肥。在收割階段,要關注天氣變化,抓住適當的時間進行搶收工作。

總結,氣候因素對小麥的產量具有較大程度的影響。因此,要對其影響狀況有充分的瞭解,並在此基礎上選擇有效的應對措施與解決對策。建議農民朋友們要關注天氣信息,保持小麥充足的光照,最終促進小麥產量的提升。
農夫老嶽:2019.12.2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