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梅姨案:找到被拐卖15年申某,之不同发声,报答养育之恩

随着梅姨案进入大众视野,寻子15年的申军良也被我们熟知。15年的艰辛,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折磨,对于花15年寻找,紧与自己相处一年半的,有血缘关系的儿子,申军良是个伟大、负责的好父亲。

3月6日传来好消息,儿子申聪找到了。

如何看待梅姨案:找到被拐卖15年申某,之不同发声,报答养育之恩

申军良在朋友圈写道:

(一个坚强的父亲)

“虽然每一次在媒体前,我都坚强地说:我相信儿子一定能回来,但没心的绝望没人能体会”。

(一个有爱的父亲)

“儿子,爸爸欠你15年的父爱,请让爸爸用余生的时间来好好补偿你”

(一个脆弱的父亲)

“我幻想着能跟你见面的那一天,我应该穿什么样的衣服、迈什么样的步伐,不知道你会不会嫌弃爸爸”。

看着申军良开车前往广州的图片,内心由衷地欣慰,但随着时间的发酵,越来越多的网友评论,不同的发声说:“申聪应该报答养育之恩”。看到这,我只想说,简直就是天大的笑话。

如何看待梅姨案:找到被拐卖15年申某,之不同发声,报答养育之恩

一、究竟什么才能称之为“养育之恩”

自古以来就有“父母养育十重恩,孝敬父母是中华的传统美德”一说:

1、怀胎守护恩

2、临产受苦恩

3、生子忘忧恩

孩子出生,得知孩子平安,忘却了自己的痛,脸上露出笑容。

4、咽苦吐甘恩

宁愿自己挨饿,也让孩子吃饱。比喻照顾不分昼夜、对子女爱重情深。

5、回干就湿恩

孩子尿床,父母睡在湿的地方。比喻父母毫无怨言,把好的东西留给儿女。

6、哺乳养育恩

父母对孩子的精心照顾,点点滴滴、日日夜夜。

7、洗濯不净恩

过渡洗涤,双手变的粗糙,只为爱子女,慈母改容颜。

8、远行忆念恩

“慈母手中线、临行密密缝”孩子远出时的牵挂。

9、深加体恤恩

孩子生病,父母心里恨不得替孩子生病,父母对孩子的体恤达到忘我境界。

10、究竟怜悯恩

即使100岁高龄,还时常挂忧80岁的女儿,意为,父母对子女的爱为永恒。


如何看待梅姨案:找到被拐卖15年申某,之不同发声,报答养育之恩

对于养父母来说,前3点做不到,能做到后7点更让人敬佩的。而消息报道:申聪强烈要求和父亲回家。

这让我想起黄渤出演的《亲爱的》,当孩子被找到时,已经物是人非,让警察叔叔把自己的亲生父母抓起来,他要回家和妹妹在一起。大概在孩子心里,那个所谓的养父母家才是应该是自己真正的家吧。

对于申聪强烈要求和父亲回家,和收养申聪的手段并不光明磊落,申聪所谓的养父母,并不值得孩子去报答什么养育之恩。

如何看待梅姨案:找到被拐卖15年申某,之不同发声,报答养育之恩

二、即便是亲生父母,就值得孩子报答养育之恩吗?

萱妈每天收收到家长的各种私信,有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想跟我商量解决的,也有在养育孩子过程中,一些糟心事跟我倾诉的,但无不透露着对孩子的爱、对孩子的期盼。

我相信每一个父母都是爱孩子的,而且是无私的爱,但亲生父母就值得孩子报答养育之恩吗?

如何看待梅姨案:找到被拐卖15年申某,之不同发声,报答养育之恩

1、不负责任的父母,不值得

就在昨天晚上,我和萱爸以此话题,展开了一场激烈讨论。

是“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国的传统美德”,但不负责任的父母,带给孩子只有无尽的伤害。

父亲酗酒、家暴,老年了却找到儿子,要求儿子赡养,有句话说:养你是情分,不养你是本分。再说句难听点的,当初一时冲动生了孩子,最终却只顾自己贪图享乐,对孩子不负半点责任,凭什么要求孩子为你养老。这跟上公交车就必须给老人让座一个道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是随便拿来站在制高点道德绑架用的。

如何看待梅姨案:找到被拐卖15年申某,之不同发声,报答养育之恩

2、爱孩子却方法不得当,最终伤了孩子的心

前不久,北大硕士的一封“万言书”引发热议,该文中有这么一段话:“记住,在世界一角,有一个伤痕累累的灵魂在恨着你们”,这名北大硕士,赴美留学,最后12年春节不回家,拉黑父母。

有人说孩子太不懂事,但只有自己知道,是怎样的经历才让这个孩子伤痕累累。

红星新闻在采访了当事人后,报道的文章中大致给出了几点:

  • 父母的操控;
  • 情感得不到回应;

呵呵,这理由简单吗?就是这么一个简单,而且大部分家庭每天都在上演的理由,却造成了孩子终身的伤痛。

当这个可怜的孩子在,美国讲述了6个小时的经历后,咨询师说他几乎有了创伤性应激障碍的所有症状,而这些问题也印证了自己对家庭教育出现问题的猜想。报告出来后,王猛给父母寄回一份,但父母依旧不以为然。

孩子是独立的个体,在没有腾飞能力前,需要父母的庇护,我们要尊重孩子,爱如果方法不当,就会伤害孩子。

这种不报答养育之恩的结果,是悲哀的,为之付出一切的父母换不来孩子的感恩之心,是父母的悲哀、也是孩子的悲哀。

如何看待梅姨案:找到被拐卖15年申某,之不同发声,报答养育之恩

结语:前几天有位妈妈私信我,因为继子的教育而苦恼,身边的人总会劝她别管那么多,继子对她挺孝顺,但由于孩子在青春期,有些表现让她觉得心寒,问我该不该继续管下去。有句话说:“生育之恩断指可还、养育之恩断头难还”大致这位后妈应该属于后者,3个多少小时的聊天,无不透露着深深的母爱和对孩子的担忧。这一切都基于跟你毫无血缘关系的人为你无私的付出,显然申聪所谓的养父母并不属于这种情况,所以也谈不上“养育之恩”。

而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北大硕士的结局是悲哀的,这种悲哀是无意识造成的,所以孩子的成长何不是父母的修行,传统观念下的“棍棒底下出孝子”,已不足以支撑现在的理念。养育孩子首先需要提高父母的认知。

如何看待梅姨案:找到被拐卖15年申某,之不同发声,报答养育之恩

有一句话送给大家:

给孩子最牛的起跑线,是父母的足够高大,能让孩子站在肩头看见未来。

你也许就像萱萱妈一样,没有“博士妈妈”等较高的名头,但身为父母一定要提高自己的格局,提升自己的眼界,父母的高度最终决定孩子的高度。

我是萱萱妈,一个普通的二胎妈妈,全职带娃,喜欢写一些亲子成长、亲子教育的小感悟,关注我,让我们和孩子一同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