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周圍人的不幸遭遇寫到故事裡,是不是不道德?

小小織夢者


非也,所謂文以載道,文字的作用就是要表達作者的思想。古往今來,我們回溯一下古今中外的文學鉅著,有很多的優秀作品都是通過身邊的人的不幸遭遇或者經歷的事情而獲得的靈感,然後以此為原本,創作出了優秀的作品。有的是以別人的真實經歷為原本進行創作的,有的是用人群中廣為流傳的故事為藍本創作的。而大部分的作者,是不會抱著一種吃瓜的心態或者蔑視、不屑甚至是譏笑的態度在自己的作品中去拿別人的不幸遭遇開涮的。他們借用別人的悲慘遭遇,是藉此傳達一種正義的呼喊,有的是直接喚醒人們不要再讓這種遭遇發生了,有的事用反諷的手法藉故事本身諷刺社會的弊端,兩者方式上,其實都是間接的在給遭遇者即事主本身鳴不平。某種程度上它可以喚醒人們的良知,引起人們的注意,推動社會的發展,並不是一種不道德。


深話淺談


換一個角度,我是那個被你寫進故事的“主人公”。

今天吃完飯,沒事就躺在沙發上開始刷手機,有位朋友更新了一篇文章,我好奇地點了進去,看完後整個人都愣住了,因為故事中的主人公就是我本人。

關於自己的悲慘遭遇,我不想去會議,可就在此刻,我像是被人扒光了衣服一樣站在人來人往的廣場之上,任由身邊認識的不認識的人圍觀品談。身體開始抽搐,憤慨佔滿了我的整個身體,最終卻還是沒忍住坐在地上,放聲大哭......

朋友,如果你認識故事中的人,建議還是要諮詢當事人,如果他(她)本人不介意,你可以以化名的形式抒寫關於她(他)的故事。

在國外此事和隱私掛鉤,在我們國家,此事和個人道德相關。



小C楊


年前發生的事,一個阿姨坐公交車,上車投了紙幣,司機說:怎麼只投一元;阿姨:我投了兩元,只是折起來而已;司機:我就看到你投了一元;阿姨:我真的投了兩元,要不是投進去了,現在拿不出來,要不然就可以證明了;司機:經常有人就是這樣,說投了兩元,其實只投了一元。此時那個阿姨顯得非常尷尬,怎麼都無法證明。我在想,若是國內公交車投進去能夠自動識別金額並播報,就不會發生這種事情了。


weicaiping


故事是來寫人間百態的。把周圍人的不幸遭遇寫到故事裡,並不是不道德的 而是一個素材

把這個素材用故事情節告訴讀者們 讀者們會告訴家人們 這個故事的主人翁 為什麼遭遇不幸 比如就像我媽媽👩 我媽媽在家裡就是主人公 乾的活多 主外主內的活都在了 農村的活很重很累 但我媽媽為了讓我們家人生活過得好 她沒休息過 生病了買點藥 不捨得去醫院檢查身體看看 慢慢的病情加重了 才不得不去醫院 要做手術了 做了手術幾個月後 不幸的還是走了

所以不幸遭遇用故事告訴我們 該休息的時候休息 該檢查該捨得的要捨得 為自己為家人 該警醒的要注意 健康最重要



曉麗玲玲


文學創作是一門藝術,周圍及所有我們所瞭解的人和事,都是創作的素材。為了避免傷害到藝術原型,人物的相關信息要進行處理,如他住在東山村,你可把他寫成住西河村。他叫王老三,你可寫成李小四,等等。

其二,寫文章要麼表達對主人翁的同情,要麼讓讀者引以為鑑,別再發生這樣的悲劇。你沒有真名實姓地揭誰的隱私和傷疤,既不會若官司也不存在不道德。

其三,藝術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生活是原材料,文學藝術是提煉品。為了表達效果的需要,文章中的“我”,不一定是作本人。

其四,寫故事要給人警醒,引人積極向上,給人以希望!如果像《黑色星期五》那樂曲一樣讓人聽了不想活,那就不應該了。

其五,寫故事不要顧慮太多,只要避免觸眾怒,讓人讀後受益,就可放心寫。多寫多改,就能寫生好故事來!

祝早獲成功!





張懷飛


不要這樣想。魯迅寫過,寫過,寫過,這些故事,深刻地描寫了舊時代人民的愚昧和苦難,引起所有讀者深切地同情,激起人民群眾要改變現狀的力量。魯迅的小說,是在觀察了他目力所及的社會生活,他親眼看見了社會的痼疾、貧窮,他把這些素材經過醞釀,通過他那支深刻、潑辣、幽默的筆,寫了出來。魯迅以深廣的憂憤,寫了所見所聞,又經過丁藝術加工,成為中國文學的瑰寶。





A魯緩


把周圍人的不幸遭遇寫進故事,只要你站在公正、同情的角度去,都是很道德和正義的。當然你是一種興災樂禍地譏諷態度,卻是一種很不道德和禮貌言行,會遭到觀眾的唾棄與抨擊及無眼看。

我們偉大的新文化運動的領袖魯迅將社會底層的酸腐小知識分子孔已已,

小農代表閏土,小資產階級伊藤教授的小、底通過一定手法表達出來,為其類勞苦大眾鼓與呼,以期讓社會其他階層來正視重視他們。

國外如莫泊桑的項鍊;沙士比亞筆下的安東尼奧等都是反映最底層人的不幸遭遇。

現在,中國掀起在奔小康道路上力爭不掉一人,不落一戶。優先解決弱勢群體最低生活保障,並對困難群眾進行精準幫扶。廣大扶貧專幹將他們的生活生產難為遭遇向上審報,核查,也有相當部分文化工作者通過故事等藝術形式向社會公開他們的不幸,以達到有識之士進行同情捐助,或一對一的幫扶,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俗語說的好,好言一句三冬曖,惡語傷人六月寒,在反映不幸人不幸遭遇故事時,請適當注意用語不傷人就好得很!

希望此類故事早見屏端,為其請命護助!


哭哭哭蹦蹦蹦跳跳跳


我覺得這沒什麼,但是呢,有一個前提就是你不能讓當事人看出來你是在寫他,你可以以他的故事為原形,但是呢,要讓他看到以後認為那裡面是有多個人物,多個人格組成的,一個虛擬的人物絕對不可能是他。無論是你故事裡的這個人物是正面的還是反面的咱們都不能讓這個人有對號入座的機會。

芸芸眾生,大家都不容易,都活得很艱難,我們就不要再踩上一腳了。其實這一點只要你寫出來也說明已經踩上了,但是呢,不能讓他感覺出來這裡呢,我覺得很簡單,你只要把你小說裡的人物和他的一些個性和真實世界裡的這個人稍微做一些修改就可以。

有的朋友可能會反駁說,正是由於這個人的性格造成了他一生的悲劇,我沒法把它改好,我只能那麼寫,或者說給他寫得更差。那你也沒有必要產生什麼不道德感,這個不道德感呢,是對於一個寫手來說的,給人家那個人物沒關係,他如果真正的看到以後,他覺得是血糖人們普遍有兩種反應,一種是唉,覺得挺高興很新奇,自然不會怨你。只有個別的人呢,可能會對你產生一定的厭惡,認為你把他寫的太差了,但是這個呢,如果他能感覺到,我覺得你是可以通過一些物質上的補償來彌補的,也不存在著什麼道德不道德這個問題。


王陽培訓


故事來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寫故事的人~

寫故事的人,寫下的文字,記錄了過往,分享了感動,溫熱了愛情,動容了時光,寫下了善良。

故事就是以生活為佐料,憑著自我感覺加以潤色,無惡意的故事並非不道德,但如果是惡意為之,那麼是要收到譴責的會而且引來不少的麻煩,你看肖戰就是個活生生的例子。

有人歌頌愛情,有的抒寫親情,有人回念友情,塵世間的紛紛擾擾,其實生活都是原材料,各有顏色,各自安好。說到底,講故事就是要讓讀者從中獲得感想,故事從生活中來也要走向生活。

小時候,父母用別人的故事告訴我們,不要和陌生人說話。現在有很多公益廣告把我們小時候的故事寫出來,告訴家長一定要照顧好孩子,把人販子的想法扼殺在萌芽上。還有更多更多的故事。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莫言出書無數,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讀過,越是生活中的真實故事越能引起共鳴。

所以寫故事並不在於主人公本身,而是通過故事本身讓讀者獲得感悟。

愛情如此,生命亦如此。

每個人在最悲傷的時候,會突然消失一陣子。到底發生了什麼,讓我告訴你。在那段時間, 降臨一場暴雨,天上所有的雲都自殺身亡,以後晴空萬里。耐心點,你會做到的。

但請君莫笑


這個不算不道德吧。一般不會如實來寫的,總會經過藝術加工組合,而且不用真實的姓名。像我,一般寫的故事都是留心觀察周圍的人和事,哪怕是一個動作,一句話,一個表情,我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寫作的時候作為素材,發揮想象,認真構思,巧妙地謀篇佈局,寫成完整的故事。我們的藝術作品大多都來自生活,但又不同於生活,高於生活。像巴金的《家》《春》《秋》,他的素材就是來源於他的生活;還有像法國小仲馬寫的《茶花女》,就是他的愛情經歷;還有像《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也是。諸如此類的作品數不勝數。還有很多傳記,很多人很多作品都是人們的坎坷生活,悲慘經歷寫成書,拍成作品,這沒有什麼不道德的,讓世人永遠記得。

十二年前,我的小姨出了車禍,不幸離世,那年她66歲。在我看來,比我小姨生活得更悲慘的人幾乎很難找到了,我想寫一篇文章來紀念她。可是,一寫到“小姨”兩字,我就淚流滿面,根本無法寫下去,寫了幾次都沒有寫成。時間是最好的良藥,慢慢地醫治了我的悲痛。三年後,我終於寫下了好幾千字的文章,寫下了小姨清苦辛勞的一生,雖然寫著寫著,依然淚眼模糊,卻也平靜。想念她的時候,看看這篇文章,彷彿又見到了小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