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這樣施基肥,節省成本,還能長得好

大家好,這裡是天下雜學。這不驚蟄也過了,最近各項農事活動也已經在準備中,今天給大家分享一些我對於基肥使用的一些小看法,歡迎大家探討。當然基肥不一定是在春天施,比如冬小麥就是深秋或者早冬,這個和作物種植時間有關。

春耕這樣施基肥,節省成本,還能長得好

01 作物的養分需求

首先在講施肥前,我們要先了解一下作物對於養分的情況,畢竟我們生活中也常說:對症下藥。說到植物的養分,就要分兩方面來說了:一個是植物的養分吸收,一個是植物的養分積累。

對於植物的養分吸收,這裡有一個養分吸收曲線來形象的描述。首先,在植物剛發芽的時候,由於植株比較小,而且各個器官的功能還沒有發育好,所以養分吸收會比較慢。隨著植物的生長,根系逐步擴大,地上部也在生長,所以養分吸收加快,這一階段根據作物的不同,一般吸收峰值在開花授粉結果前後。隨後隨著植物種子的形成,植株逐漸衰老,所以養分的吸收又逐漸下降,整體類似於一個鐘形曲線。

春耕這樣施基肥,節省成本,還能長得好

養分吸收與養分積累曲線

而對於養分的積累來講,從幼苗期生長旺盛養分不斷積累,一直到開花前後,養分積累增量是最多的。而到了開花結果之後,由於植物根系此時也逐漸衰弱,養分的積累增量會減小,更多的是發生養分在植物組織的再分配,比如養分從葉片轉移到種子當中。所以此時向土壤中施加肥料效果已經非常小了,如果想再提高一些農作物的品質的話,更多的是通過葉面噴施的方式,因為這樣比植物根吸收來的更快。

相信大家已經對於上面所說植物養分吸收有一定的瞭解,但是在植物生長的這段時間內,土壤供應的養分是逐漸下降的,所以我們要施肥,補充土壤養分的缺乏。

春耕這樣施基肥,節省成本,還能長得好

土壤供給與植物吸收

02 施肥的階段

根據植物在不同階段所需的養分不同,我們按植物的生長階段,劃分不同的施肥階段。比如說,我們播種冬小麥時,都會施基肥,等到來年返青的時候會施肥,分櫱期又會施肥,穗期還會施肥,把小麥的施肥階段分成4部分。

這四部分中,第一次和種子一起施下去的叫基肥,後面各階段叫追肥。基肥的作用作用是改善土壤,供給作物整個生長期的養分。追肥是補充基肥的不足,因為後期植物生長快,養分需求多,土壤養分不足,為了提高產量,而增加肥料供應。

春耕這樣施基肥,節省成本,還能長得好

從理論上來講,由於植物在這些階段的生長速度不同,所以施肥量是不同的。而由於不同肥料的特性,施加的方式也是不同的,並不一定按照上面所說分階段施加,所以大家最好還是具體肥料具體分析,具體作物具體分析。

說了這些,咋們現在談一下施基肥的一些方法

03 三基肥的使用

目前基肥使用無非就是氮磷鉀三種肥料,當然一些地區可能也存在其他中微量元素的缺乏,不過大多數地區前期不會施加中微肥基肥,而是後期有一些症狀後作為追肥使用,所以這裡就不討論了,但是大家應該根據土壤的條件,適當施加微肥。

我國大部肥地區長期以來經歷了氮多磷鉀少—氮磷多鉀少的階段,由於不注重鉀肥氮投入,目前全國範圍內土壤普遍缺鉀,所以施基肥時要注重養分的平衡與多元化。

春耕這樣施基肥,節省成本,還能長得好

1.氮肥減少多次用

氮是植物生長最需要的元素,因為它是蛋白質的組成成分。常見的氮肥主要有尿素、硝酸鹽類(硝酸鉀)、銨態肥(碳酸銨)、混合類(硝酸銨)。由於植物在生長過程中對氮的吸收逐漸增加,所以前期對於氮的需求比較低,在後面分櫱、開花階段是需求比較高的時候。

2018年我國氮肥施用量在4000萬噸左右,18億畝耕地,平均每畝耕地22公斤,一公頃就是330公斤。其中,大部分是分散性的耕地,由於傳統觀念,很多人認為施氮肥產量就更高,結果一些地區的農民施肥量甚至超過400公斤/公頃。雖然現在隨著觀念的逐步改變,這些做法在減少,但是大部分地區還是氮肥嚴重過量。

拿水稻為例,現在的各項減肥研究表明,在220-240公斤的時候,作物的產量增加已經不明顯了,為了保證供應,放寬到260-270公斤,這樣一畝地能節約四公斤氮肥。但是目前大多數是把氮肥作為一次性基肥使用,不符合植物的需要,而且氮肥容易損失,導致植物生長後期普遍容易缺氮。最後搞了半天,氮用了,產量還沒上來。

所以針對氮的情況,建議基肥使用40%-60%的總肥料,剩下的部分在後期的生長階段,分次使用,達到既節約肥料,又不減產的目的。舉個例子,水稻基肥使用40%後,在分櫱期追加20%的氮,在穗期增加20%的氮,更有利於植物的生長,從而提高產量。

春耕這樣施基肥,節省成本,還能長得好

2.磷肥維持一次加

磷作為細胞遺傳物質的重要組分,也參與到植物的糖轉移等多項代謝,非常重要。磷有一個特點,就是施用後一般不會流失,當季很多磷肥會被固定在土壤中,在後面的多年中,會持續被植物利用。而由於近幾十年來的投入,土壤中的磷非常多,但是不容易被植物利用。

所以現階段對於磷的使用,就是減少土壤的固定,從而為植物提供足夠的養分。目前的磷肥主要有過磷酸鈣、鈣鎂磷肥、磷銨等,基肥一般使用前量者。

對於酸性土壤來講,一般使用鈣鎂磷肥,且大多數情況下深施、條/灑施,便於肥料的釋放。而對於鹼性土壤來講,一般使用過磷酸鈣,一般要集中使用,減少磷被固定。

由於後期施肥難度大,且磷肥施在表面容易被固定,從而無效,所以磷肥一般做基肥一次投入,但是可以勻出一部分,在植物生長最旺盛的時候看情況噴灑磷銨葉面肥,促進吸收。

春耕這樣施基肥,節省成本,還能長得好

3.鉀肥增加分次施

可以說鉀是植物的品質元素,主要參與一些糖分循環、滲透勢的調控,就像鹽對於動物很重要一樣,鉀對於植物不可缺乏。常見作為基肥的鉀肥有:氯化鉀、硫酸鉀。需要注意的是,要根據不同的作物選擇適合的肥料,如氯化鉀中氯離子對於西瓜等有毒害作用,且溫室大量施加氯基肥會提高二次鹽鹼化的風險。

根據土壤狀況的不同,目前的鉀肥用量在30-60公斤/公頃。2018年我國鉀肥的消耗量大概在900萬噸,全國18億畝耕地,加上大量的園林果樹及其他肥料需求,平均每畝施鉀肥遠低於5公斤,加上長期以來對鉀肥的忽視,有些地方缺鉀較嚴重。

由於土壤帶負電,所以鉀在土壤中可以被固持,所以肥料損失比較少。大多數情況下,我們為了減少成本,鉀肥都是一次性作基肥使用,甚至有人基本不用鉀肥。但是現階段情況下,最好還是適當增加鉀肥的投入。

測得土壤的養分含量,算出需要鉀肥的量之後,基肥使用70%-80%的量,剩下的肥料可以當作後期的葉面肥進行追肥,從而有效利用鉀肥。

04 基肥的注意事項

下面總結一下基肥使用的一些問題與注意事項

春耕這樣施基肥,節省成本,還能長得好

1.基肥的用量

目前由於各種問題,我們習慣於大量用氮肥,而且幾乎是基肥全投入,後期不追肥。為了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肥料成本,增加品質,就要調整基肥的用量。

對於氮來講,容易損失,所以要多次施用,並且要減量化。對於磷來講,就是要注意土壤的差別,並且最好深施。而對於經常被忽視的鉀來講,我們要適當增加投入,並且分次投入,增加作物的品質。

2.基肥的選擇

由於不同的肥料有其特性,所以zai選擇是要根據植物和土壤的共同要求,選擇合適的肥料進行施用。比如氮肥在鹼性土上施用尿素容易揮發,磷肥在鹼性土上面容易固定等等。另外還需注意的是,基肥還要考慮其他元素的缺乏,要根據情況施加一些中微肥。

3.基肥與追肥

長期以來,我們容易忽視追肥對植物生長的促進作用。根據不同的肥料和不同的植物要求,基肥和追肥的比例各不相同。但是對於氮鉀來講,分階段使用可以有效提高肥料的利用,減少肥料的損失,還能有效提高作物的品質和產量,直接和間接提高收入。

春耕這樣施基肥,節省成本,還能長得好

小結:基肥很重要,氮磷鉀要配好。最好的辦法就是測土配方施肥,掌握肥料的總供應和總需求量,才能更好地利用好肥料,提高收益。

今天的內容完了,我們下期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