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傳統文化與校園文化結合起來,打造學校文化特色?

有個地方叫作遙遠


這個問題可以分為兩部分來看:

  1. 如何打造有特色的校園文化?

  2. 如何打造富有傳統文化特色的校園文化?

身邊剛好有朋友從事校園文化的策劃包裝,經常會找我幫他出一些思路和想法,順手對此題作答。

首先,如何打造有特色的校園文化?

校園文化建設是一項長期工程,它應該成為師生們身體力行的一個行為標識,有傳播、有繼承、有發揚······然而並非如此!接觸到校園文化建設之後,有很多時候我特別渴望自己能成為某個小學校的一校之長,為千萬少年中國之教育計,修身立德,良行天下。坦白說,有很多學校的文化建設浮於表面,從最核心的校訓到文化展示,大多就近取貨,名不副實。

校園文化建設的出發點可以從多個層面去思考,一般有以下幾點:

  1. 學校歷史。學校的成立背景,學校的特色。譬如有的學校屬於XX子弟學校,之前有著十分濃厚的產業氣息,面向未來,可以萃取原有的校史元素進行校園文化的包裝升級。

  2. 學校特色。教育作為一項產業,它的發展一定會呈現出越來越強的差異化特點,而特色教育是學校差異化的重點體現,圍繞特色教育進行校園文化建設是一個順其自然的方向。

  3. 傳統文化。傳統文化是一個大範疇,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忠孝廉恥勇······好像都可以拿來說道,但又好像哪個都不能少,作為校園文化建設你不能追求大而全,而更應該考慮其一以貫之的意義。詳細分解見後文。

  4. 某種理念/思想。比如“行動力”——鼓勵孩子有想法馬上去做,去實驗;再比如“創新力”——激勵師生進行各種創新實踐、頭腦風暴······這些都是很好的文化建設方向。都可以凝翠為一個標識體現在學校VI系統中,也可以形成校訓,融入師生言行。

現在,以傳統文化為特色的校園文化太多,而且但凡一涉及傳統文化,那就彷彿捅了馬蜂窩,什麼都得要,這個時候校長的眼界就太關鍵了,能真正做出特色的二十有一罷了!

如何打造富有傳統文化特色的校園文化?

舉個例子,比如“禮”!我們現在以“禮”為內核打造一個校園的文化建設。它的建設應該從兩個層面展開:

  1. 視覺識別系統——簡而言之就是肉眼可見的一系列符號體系,通過這些符號體系來實現“禮”在學校內的視覺落地。它包括:學校LOGO、校訓、VI體系、導視系統、環境系統、景觀小品、校園傢俬、校服·······

  2. 行為識別系統——首先是構建“禮”,把傳統的“禮”進行針對性拆分,就如同拆解動作一般,把師生們在校園的生活場景都納入到這個範疇之中。譬如“家國之禮”、“師生之禮”、“同窗之禮”、“校友之禮”、“膳食之禮”······這是一個循序漸進、逐步實現的過程,需要持之有效地培養和引導。除此之外,校歌、校日等各個細節都可以實現行為強化。


其實,無論企業文化建設、校園文化建設,都思同一脈。這是一個龐大的工程,其關鍵在於可執行性和切實落地,否則就是廢紙一張,沒有什麼意義了!


行之觀察


看看這個回答是否有用,這是發表在《求是》2003年14期文章,我以為現在不過時。



吳立官心源


武術進校園











郴州飛鷹


比如,經典朗誦會、詩歌朗誦,書法、繪畫比賽,作文比賽,課外閱讀比賽等等,而不只是把古代的名人名言掛在牆上。


生命的追問


校園文化是傳統文化的嫩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