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許多農民把自己承包的土地栽上樹苗?

長江三農


為了掙錢。這是根本原因。

樹苗無論是果樹苗還是園林綠化樹苗,都有非常大的經濟價值。

果樹苗,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進入農業行業,搞種植這塊,首先想到的就是栽點果樹之類的。市場需求大。不過,種果樹苗的人也多,最後能不能賣出去,還不好說。

園林綠化樹苗,城市建設、公園、住宅都離不開綠化,尤其是進幾年多彩樹苗的市場潛力非常大。

總之,正是由於樹苗的經濟價值大,再加上政府鼓勵宣傳或者看到別家種樹苗掙到錢了,所以有越來越多的農民把自己的承包土地種上樹苗了。


農夫說


我是一名土生土長的農村孩子,很高興能有機會回答題主這個問題。

現在在一些農村,確實有很多農民把自己承包的土地栽上樹苗,我覺得這種現象出現的原因可能主要有以下幾種:

1、國家政策鼓勵退耕還林

我老家以前父母種了不少地,但是由於老家海拔1300米,而且多是高山陡坡,所以土地相對貧瘠而且氣候較冷,一直是種植玉米和一些蔬菜。

自2003年,我高考哪年開始,國家頒佈《退耕還林條例》。在國家政策的號召下,我老家有一部分土地也參與了退耕還林,種植了樹苗,而且國家對這部分退耕還林的土地給與了連續好幾年的退耕還林補貼。

退耕還林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是世界上投資最大、政策性最強、涉及面最廣、農民參與程度最高的重大生態工程,更是一項惠及25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3200萬農戶、1.24億農民的重大民生工程。
2014年,我國啟動新一輪退耕還林工程,到2020年將退耕還林還草近8000萬畝,補償形式也從第一輪退耕的種苗、生活費和糧食補助改為每畝補償1600元、5年分3次發放。

2、現有的種植作物經濟效益低改種樹苗

另一種情況也比較普遍,很多地方因為土壤、地質、氣候等等多方面原因,原來種植的作物經濟收益低,所以很多農民自主放棄原有的作物,改種一些比如茶葉、果樹、花卉苗木等等經濟收益相對更高的。

我大學畢業的時候,我老家父母在老家依然還種有好幾畝地,但是隨著父母年齡越來越大,我和姐姐反反覆覆的勸父母不要再那麼辛苦,少種一點蔬菜夠自己吃就可以了,就這樣勸了好幾年,終於在我大學畢業的第三年,把原來種玉米的地大部分改成了種植茶葉,如今茶園已經收益好幾年。

3、自己承包的土地上種樹苗要謹慎

雖然說,現在越來越多的農民在自己承包的土地上種樹苗,有一些也獲得了比之前種植農作物更高的收益,但是大家在土地改種樹苗的之前,一定要先諮詢有關管理部門,弄清楚自己承包的土地是否屬於基本農田,因為基本農田是不不允許種植果林的。

我國《基本農田保護條例》第三條規定“我國實行基本農田保護制度,基本農田是指按照一定時期人口和社會經濟發展對農產品的需求,依照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不得佔用的耕地”,第十七條規定“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佔用基本農田發展林果業和挖塘養魚”。

綜合來看,農民在自己承包的土地上種樹苗的現象其實越來越普遍,除了政策鼓勵的一些退耕還林之外,還有不少是從自身經濟收益角度出發自發形成的一種市場行為。但是不論哪種情況,都一定要嚴格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要求進行。

您覺得還有哪些原因呢?歡迎評論留言交流。


作者簡介:創業理工男,2015年開始農產品電商創業,2017年開始電商扶貧,2018年開始農村電商培訓。期待關注@原味餘生,交流農產品電商及三農問題。


原味餘生


在自家承包地上中樹苗的農民確實有很多,我家這邊也是如此,其中種植果樹的較多,還有就是種植新品種的成長期短的樹苗,然後賣樹苗,總之種植樹苗的原因很多,我分析無外乎以下幾點:



規劃區域種植樹木,徵地補償的金額會更多

這是我親身經歷的,我同學家的村子因為被劃為經濟開發區,所以他們村子裡很多農戶都在自家土地上蓋了溫室大棚,多數都在大棚裡種植了樹苗,我同學家選擇種植了枸杞樹苗,我們好幾個同學都去給他家當義工種樹了,進去他們村子映入眼簾的都是各種大棚還有樹苗,而且村子不遠處可以看到很多正在施工建廠房的工地,正因為有不少人因為被徵地得到大量的補償款,所以其他人也都紛紛效仿,所以種植樹苗也就成了他們村子的主業,很少有人種植玉米高粱等農作物了!



很多人受到廣告影響,看電視上種植果樹掙了錢,自己心動了也想效仿

每個人都想成功,都想掙大錢,這是天經地義的事!但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成功的,尤其是種植行業更是如此,而不是簡簡單單的挖坑埋土這麼簡單了,這要涉及到何時剪枝修理,預防那些病蟲害,還有各地區地域氣候的差異,對於果樹的成長也是有很大影響的,而不能盲目的看別人種植成功了,自己也想從中分一杯羹,這很難,現在種地收入低,所以就會有很多的農戶想要轉型種植其他的植物,來增加家庭收入,而種樹看似簡單,但沒有掌握一定的專業知識還是不行的!



種植樹苗,長到一定程度了就可以出售從而掙錢

現在好多城市都在做各種綠化的工程,不少農村也是如此,之前長大成才的樹木因為規劃被砍伐,為了能夠可持續的發展就得及時的進行補種才行,正因為這是一個商機很多農戶看到了,或者一些有發展眼光的商人看到了,就會在農村承包一片土地進行種植樹苗,經過幾年的培育,樹苗長到一定程度後就可以,按顆出售給那些搞綠化工程的工地,很多搞綠化的都願意用這種基本成型的樹苗,因為綠化的效果立竿見影很明顯,剛把樹中上就能看到綠樹成蔭,誰不願意用呢!

總之,很多人是看到了樹木今後也會越來越值錢,不但可以綠化環境,而且自己也能賺取一定的收入,而且不用像種糧食那樣每年大量的勞作,也不需要投入種子化肥等農資,可以說是一本萬利的買賣,但是自己還是要有一定的專業知識才行,要不然摸著石頭過河自己摸索還是十分困難的!


草根小閆


為什麼許多農民把自己承包的土地種上樹苗?我覺得,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大體有以下幾個方面。

1,種糧不賺錢,所以改種樹。連續多年的糧價低迷,已經使農民對種糧失去了信心,對他們的種糧積極性造成了嚴重的打擊。種糧不賺錢,這已經是公認的事實。那麼,既然種糧不賺錢,為什麼要一條道走到黑呢?所以就有人開始在承包地裡種樹了。幾年下來,種樹的越來越多,特別是在丘嶺地區,更是出現了大面積的樹林。

2,大多數勞動力外出打工,沒有時間管理土地。比較種糧,種樹要簡單的多。現在的農村,凡是能外出的都在外打工了,哪裡有時間去管理土地啊?如其把時間用在種糧上,還不如干脆種樹省勁。種樹管理簡單,種一茬樹八九年伐一次,這期間基本不用管理,儘管放心出去打工好了。

3,種樹的經濟效益和種糧差不多。我本人也種了二畝樹,但都不是基本農田,都是幾塊小地塊。通過多年的經驗總結,感覺種樹的效益和種糧差不多,平均每年每畝也收入400元左右。而種糧的話,拋去人工也就這樣了。當然種樹的最大優點就是省工省力,可以沒有牽掛的去打工。

4。但是法律規定,基本農田是不允許種樹的。《土地管理法明確規定:禁止佔用基本農田發展林果業…,不能改變土地的使用用途。也就是說,基本農田只能種糧食。不允許用來種樹,挖坑,取土,建房等等。如果基本農田不種糧了,那就會對糧食安全造成威脅,帶來隱患,後果是很嚴重的。現在雖然有關部門沒有對種樹的情況予以追究,但是不等於不違法,所以應該引起注意。


十里八村眾鄉親


為什麼有許多農民把自己承包土地上種上樹苗?


在農村,現在很多人都發現,原本應該種植糧食的田地裡,很多人都開始種上了果樹。這種事情在很多老農民眼裡其實是非常痛心疾首的,因為老農民都是比較勤快,見不得糟蹋、浪費一點點的耕種土地。但是,現在在承包地裡種植樹木的情況越來越多,這就是一個比較值得深思的問題了。老張所在的村子裡面,現在地裡面種樹的人越來越多,下邊那張就簡單談一下我的一點個人看法。



種植糧食收益低。之所以會選擇在承包地裡面,原本應該種植莊稼的,現在卻種上了果樹,主要原因是這幾年糧食價格一直不太景氣,水稻價格從1.3元下降到1.2元,玉米價格永遠在1元以內徘徊,這些都讓現在的種植莊稼的農民非常的受傷。原本依靠種地的農民,已經無法依靠農田維持日常的生活開銷,所以越來越多的選擇撂荒或者棄種,但是有些事情往往是做的人越多,就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參與進來,因此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了撂荒,其實歸根到底是糧食價格太低的原因造成的。

果樹賠償價格更高。現在是新農村建設期間,我們對農村的發展有著明確的規劃。因此也帶動了很多農村人依靠拆遷暴(請無視)富。在拆遷的時候,種植莊稼只補償青苗損失費,一般一畝地的青苗損失費不超過1200元,如果種植果樹的話,那我一畝地的補償費用,有的甚至高達上萬元,相比之下粽子果樹收益更高,所以,這兩年農村很多要拆遷的地方,居民都會提前種上果樹苗。

種植果樹更省事。現在農村人基本上都依靠外出打工來維持經濟收入,種地的基本都是農村50歲以上的人。這些人要麼只種少量一些夠自己吃,要麼就乾脆種上果樹。因為果樹不需要像農作物糧食那樣細心照顧,所以果叔這幾年,在農村非常受歡迎。


其實,老張覺得這幾年來,農村的發展速度非常的快,且也支持在外務工人員返鄉創業。農村土地就是我們最大的財富,因此我們如果能夠合理高效的利用好我們手中的土地,那我也是一筆不菲的財富。好了,以上就是老張關於這個問題的一點個人看法,如果有不足之處還請大家留言,多多指教,一起探討學習。


老張談三農


我認為農民把自己承包的土地栽上樹苗原因大致分為兩個。

  • 第一種由於種田耕種收入少或者無法賺錢,繼續耕種只會讓農民虧的更多所以選擇可以盈利的樹苗在承包土地裡栽培,希望果樹能扭轉種田虧損這個局面。

  • 第二種自己想著年齡大了,身體狀況不太適合繼續種田了,也沒有年輕人繼續願意耕種,同時又不想農田荒廢,所以選擇一些容易種植不用太多功夫打理的樹苗栽在田裡。

其實不管原因如何,農民都是心繫田地的,它是農民的根它是農民的命,農民都是想把農田弄好好的,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和價值!


快樂農民頭


現在越來越多的農民在自己承包的土地上種樹苗,有一些也獲得了比之前種植農作物更高的收益,但是大家在土地改種樹苗的之前,一定要先諮詢有關管理部門,弄清楚自己承包的土地是否屬於基本農田,因為基本農田是不不允許種植果林的。

  • 現在好多城市都在做各種綠化的工程,不少農村也是如此,之前長大成才的樹木因為規劃被砍伐,為了能夠可持續的發展就得及時的進行補種才行,正因為這是一個商機很多農戶看到了,或者一些有發展眼光的商人看到了,就會在農村承包一片土地進行種植樹苗,經過幾年的培育,樹苗長到一定程度後就可以,按顆出售給那些搞綠化工程的工地,很多搞綠化的都願意用這種基本成型的樹苗,

基本農田只能種糧食。不允許用來種樹,挖坑,取土,建房等等。如果基本農田不種糧了,那就會對糧食安全造成威脅,帶來隱患,後果是很嚴重的。現在雖然有關部門沒有對種樹的情況予以追究,但是不等於不違法,所以應該引起注意。


策馬揚鞭心飛揚


農民在自己承包的土地上種樹(包括綠化樹、果樹),原因有很多。首先,現在的農民溫飽問題已經解決,不單純只依靠種植水稻等糧食作物解決溫飽問題。其次,種水稻1畝地一年純收入不到1千元,收入太低。如果1畝地用來育樹苗,做得好的話,一年收入也許有幾萬,想來想去覺得可以去搏一搏。再次,種樹苗田間管理沒有水稻那麼辛苦,水稻插田、施肥、殺蟲田間管理方面時間比較緊湊。比如該殺蟲的時候不去殺蟲,禾苗可能就被害蟲吃壞了,影響收成。還有種水稻到七八月農忙季節很辛苦,部分農民覺得太累。再再次就是現在有很多農民進城務工或者做生意,在田裡種點樹苗他也管得來。綜上幾個原因造成農民在田裡種樹苗。

雖然國家反對在田裡種樹,尤其是種大的樹,如桂花樹、桉樹、果樹等。但是應該出臺一些更優惠的土地政策,調動農民的積極性,促進農民增收,發揮土地應有的價值。


榮榮觀世界


很多農民沒有時間種地,忙著打工,所以栽樹,也引發了很多社會矛盾,鄰居怎麼辦,不是都不種地,農村真正栽樹的很少,情理上說不過去,要照顧鄰居,大多數都是有自己人幫忙耕種,以前栽樹的現在基本都刨了,這是必須的。

至於栽樹,大多數是家裡沒有人耕種,乾脆栽樹,一開始大家並沒有在意,後來樹慢慢長大,對鄰居影響很大,莊稼嚴重減產,開始產生矛盾,後來很多人想想也是,不能因為自己損害別人的利益,所以大家都把樹拋了。

前幾年栽樹的很多,你栽我也栽,弄得滿地都是樹,開始幾年下面還能種莊稼,慢慢什麼也不能種了,農民開始算賬,一畝樹一年有多少利潤,種糧食多少利潤,怎麼算都不如種糧食,所以很多人一商量全部刨了。

地裡面栽樹長得很慢 ,慢慢都死了,你看你栽路邊一棵樹長的很快,地裡面根本不行,開始還好一點,慢慢自己就死了,開始是死樹梢,最後慢慢枯死,地裡根本不適合栽樹。

我們村有很多鹽鹼地,都栽樹了,慢慢全部死完了,後來都種莊稼了,而且產量很高,現在鹽鹼地也很好,玉米一畝地1000多斤,栽樹確實可惜了。

很多地裡面栽樹的都十多年了,還是那麼大,根本就不長,所以後來大家都同意刨樹,現在地理面栽樹的越來越少了,基本沒有了,還是種莊稼合算。


大海傳媒


很簡單,因為農民工資漲了,直接拉高農村勞動力價格。農業用工成本不斷上漲。

比如說新疆當地的棉花。剛開始時,內地農民工會專門去新疆摘棉花,當時的人工費,大約在一公斤給五毛錢,然後一年一個價,一元,二元,甚至三元。就這種“高工資”能否請到人還另說,問題是如此高的人工成本,最高能達到棉花銷售價格的四成。

企業農場為了降低成本,大量引進機械化大規模作業。降低成本的同時,也讓我國東部棉花生產急劇萎縮。

到2019年,新疆棉花產量已經佔到了全國總產量的85%。

畜禽養殖方面,也同樣如此。養殖企業不斷擴大規模,不斷改進設施技術,提升機械化和自動化水平。

對於農村小規模種植而言,種主糧的收益明顯比不過企業大規模機械作業。另在勞動力成本高企,難以機械化的情況下,農民種植糧食等大田作物,基本等於賠錢。血虧。

最後的結果,只能是三種情況:撂荒;極端粗放管理;改種高增加值作物(如林果茶菜等)。

山地和丘陵地區,糧食麵積減少,農民改種林果茶菜等高價值的作物。

別外一個是關於土地的。

以前,農民的主要收入是靠種地。

自改革開放以來,外出務工的收入已大大超過種地的收入。

本來在農村留下土地就是為進城務工失業後留的一種退路。可在機械化種植之後,小規模農戶模式的種田已根本不可能;如果承包種大田,每畝不過幾百元。全國平均在每個農戶上不過10畝,為這10畝,不過幾千元的錢,僅僅只是一個農民工一到三月的工錢。

尤其是對於絕大部分新生代農民工來說,他們已經不想種地,不會種地,也不能種地。

還是種樹回報率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