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戰疫先鋒」他總是說“有需要?我可以!”

當人們正在以各種方式喜迎新春佳節時,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節日的寧靜,一場事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的疫情防控阻擊戰正在打響。在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上,一位在職黨員,主動走進金月灣社區,充當起“疫”線的逆行者,主動擔當、無所畏懼,持續奮戰在疫情防控鬥爭的第一線。

「遼寧戰疫先鋒」他總是說“有需要?我可以!”

張志鵬,一名省委選調生,在收到市委組織部所下達在職黨員進社區的通知後,第一時間聯繫上居住地的歸屬社區。根據社區的統一劃分,他擔任起金月灣社區防疫工作臨時第五黨小組的聯絡員。每天協調社區、聯繫組員,成為第五黨小組與社區信息互換的樞紐,使有限的力量更好地投入到社區防疫防控工作中。當接到工作部署時,他總是說“有需要?我可以!”。

是的,他一直在,一直在疫情防控的一線。

疫情就是命令。當在工作群裡收到通知時,他的第一反應就是尋找社區的聯繫方式,他自己講述:“如果我是一名醫護人員,這個時候應該已經在武漢了。”一名黨員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鼓舞著他衝向一線。按照組長的部署,利用三天,他帶領組員初步完成了小區內18棟樓(19號-36號)的返鄉居民信息登記。他曾在自己的朋友圈中發過這樣一條信息:在社區工作了一天,找到了當初在村上工作的感覺,拍照不是為了作秀給誰看,而是留作紀念。等我的孩子長大後,我會告訴他,他的父親是一名中國共產黨員,在全國人民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的實收,也曾履職盡責,聽黨指揮,衝到一線,獻上自己的一分薄力!

「遼寧戰疫先鋒」他總是說“有需要?我可以!”

防控就是責任。“好孩子,爸爸這段時間不能去姥姥家接你了,你一定要聽話啊!”防控不僅僅是對別人,更是對他自己。未滿三歲的孩子在鞍山的姥姥家中,天天詢問爸爸何時能接他回家。“沒辦法啊,特殊時期特殊對待吧,我不能要求了別人,卻放縱了自己啊。等孩子大了,會理解我的。”他在一線工作的同時,經常這樣的安慰自己。在組長的工作部署下,他帶領組員初步完成了小區內18棟樓的外地返鄉居民信息登記,做到所屬樓區的居民都能聯繫上至少一名在職黨員。同時組織大家在小區內進行防疫防控宣傳,併到小區門崗協助物業工作人員對進入小區的車輛、行人進行體溫測量和信息登記。

「遼寧戰疫先鋒」他總是說“有需要?我可以!”

問張志鵬感覺一線工作怎麼樣,他笑了,“說實話,我本就是基層工作者出身,但是疫情期間,需要處理的事確實太多了,而且都是刻不容緩的工作。”這就是一名黨員幹部的份內工作,累也必須堅持,他說自己每天在人群較密集的地方工作一點都不怕,但更多擔心的是怕把疫情帶給家人和同事。

在疫情面前,作為一名省委選調生,他絲毫不怠慢慢,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協同社區工作人員和在職黨員同志固守“自家”的疫情防控的大門,他對黨和百姓最好的詮釋就是“有需要,我可以!”,這就是社區“疫”線的最美"逆行者"!

「遼寧戰疫先鋒」他總是說“有需要?我可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