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既要“授人以魚”,更要“授人以漁”


智慧:既要“授人以魚”,更要“授人以漁”

布迪茲是西班牙的一位富翁,1986年被摩洛哥王室授予“哈珊國王勳章”,因為他曾連續10年捐款給故鄉居民——摩洛哥北部的索裡曼人,以解決他們的生計問題。

對這麼一項來自家鄉的至高無上的榮譽,據說布迪茲沒有接受。其原因一直眾說紛紜。有人說,他對王室不滿;有人說,他認為自己不配接受那枚勳章。直到摩洛哥《先知報》的一位記者去採訪布迪茲,人們才從他口中得知真正的原因。

智慧:既要“授人以魚”,更要“授人以漁”

布迪茲是這麼說的,“有一次,我回索裡曼,下榻在地中海金蘭灣的一棟別墅裡。晚上,我到海濱散步,一不小心,踏進了沙灘上的水窪裡,伴隨著濺起的水花,一群小海蟹紛紛躥動起來。它們或爬入石縫中,或鑽進沙子裡,我隨手抓了一隻。回到住地,當地人告訴我,這種蟹叫寄居蟹,大多生活在岸邊的淺水裡,但是,如果它們能爬進大海,也會長得如盤子那麼大。我非常不解,問:‘它們為什麼不爬進大海里?’當地人搖搖頭。

“後來,我才知道,這種蟹有一種安貧樂土的習性,它們之所以寄居在遠離大海的淺水窪裡,是因為每次漲潮都能給它們帶來點可憐的食物,只要有定期的潮水,它們都會賴著不返回大海。由於淺水窪的食物時斷時續,它們的生活總是處於飢一頓飽一頓的狀態,因此,這種蟹很難長大。但是,一遇到枯水期,或一連幾個星期潮水漲不到它們的水窪,它們也會不辭勞苦地爬向大海,最終長成一隻盤子大小的螃蟹。這對我觸動很大,於是我決定不再去救濟我故鄉的索裡曼人。就在我作出決定的時候,恰好接到要授予我勳章的王室來函。大家都知道,最後我沒有接受。”

智慧:既要“授人以魚”,更要“授人以漁”

1997年10月17日,是國際消除貧困日,摩洛哥《先知報》全文刊登了對布迪茲的採訪,一場誤會消除了,但一個引人思索的話題卻產生了。

單純的救濟,並不能真正幫助窮人。對窮人施以經常性的物質救濟,只能助長其惰性,造成他們永久的貧窮。有效的解決之道是:既要授之以“魚”,更要授之以“漁”。即既要在物質上救濟他們,更要創造條件,讓他們有能力自力更生。

國人在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既要“授人以魚”,更要“授人以漁”。可以說,結對幫扶、走訪關懷、送錢送物,讓貧困戶享受安居、健康、教育、就業等民生政策,正是“授人以魚”的過程,但那只是脫貧邁出的“關鍵一步”,而“授人以漁”才是脫貧致富的關鍵一招。

智慧:既要“授人以魚”,更要“授人以漁”

眾所周知,“授人以魚”只能解決暫時的困難,脫貧沒有保障,即使暫時脫貧也會返貧。

俗話說得好,家有良田萬頃,不如薄技在身。而“授人以漁”則是從根本上解決貧困,通過掌握一技之長,和產業的長久扶持,讓貧困戶找到致富的門路,真正擺脫“窮”根,靠自己的雙手創造財富,走上全面小康的光明前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