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一生無兒無女,被親切地稱之為“萬嬰之母”,親手接生袁隆平

“為中華崛起而讀書”,這句話是偉人在國家發展時曾經說過的,在他看來一個國家的強大,離不開少年人的支持,只有少年強大了,國家才能強大,中華才能崛起。

而他也為之進行了不懈的奮鬥,將自己的一生都奉獻在了為祖國為人民的事業中。在生命的盡頭他還在工作,就連他的骨灰,也決定撒去,他想與祖國的山山水水在一起。

同樣也有這樣一位奇女子,她雖然並不如偉人那般,做了那麼偉大的無產階級事業。

但是她為我國婦產科學所做出的貢獻,也值得被人銘記。

她就是“生命天使”林巧稚,她一生曾帶了5萬餘名嬰兒來到這個世上,所以她還被人們親切的稱為“萬嬰之母”。

那麼這樣一位偉大的女性她是如何出生的呢!

她一生無兒無女,被親切地稱之為“萬嬰之母”,親手接生袁隆平

因緣際會 勵志學醫

光緒二十七年,在福建省思明縣鼓浪嶼一個普通的教員家庭,林巧稚出生了。

任誰也不會想到幾十年後,她竟然會成為一名醫生,併為奮鬥了一生。

其實這一切,都是源於她童年時的一段記憶。我們常說母愛是這世界上最偉大的感情,可是林巧稚的母親,卻在她僅有5歲那年因病離世了。

這無疑是給林巧稚幼小心靈的一次重錘。

從此之後,林巧稚小小的身軀中就醞釀著一個偉大的理想。

她要學醫,她想要千千萬萬的家庭,不再承受這樣的痛苦。

可是在那個風雨飄搖的年代,安穩生活尚且不易,更何況她還要學醫。

其中的艱辛更是難以想像。

她一生無兒無女,被親切地稱之為“萬嬰之母”,親手接生袁隆平

可命運卻向她拋出了橄欖枝。

那是在1921年,協和醫科大學的招生信息傳來,她毅然決然的辭去了自己原本安定的工作,投入到醫學事業的建設中來。

自此,她長達60餘年的醫生生涯開始了。

在學習中,她一絲不苟,甚至比一些男人還要堅強。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8年的不懈努力,她獲得了博士學位,並且成為了該校第一位留院中國女醫生。

獲得這樣的榮譽,她並沒有為此沾沾自喜。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她更加的努力,她想著自己多付出一些就能救更多的人。

後來她還曾經到英國、美國、奧地利等國家的醫學院交流總結經驗。在學習期間,她廢寢忘食地汲取著知識,像一塊海綿一樣。

她一生無兒無女,被親切地稱之為“萬嬰之母”,親手接生袁隆平

戰爭爆發 研究中斷

在英國皇家學院,她提出的小兒宮內呼吸課題的研究,受到了導師們的一致好評。

這項研究,如果真正投入到醫學中不知道是可以拯救多少人。

可是天有不測風雲,太平洋戰爭的爆發。

協和醫院被迫解散,她的研究也因此中斷。

困難並不能打倒林巧稚,沒了醫院,她就自己開辦診所。

總之,什麼都不能阻止她的醫生生涯。

她一生無兒無女,被親切地稱之為“萬嬰之母”,親手接生袁隆平

醫生患病 落葉歸根

1948年,歷時7年,林巧稚終於又來到了這個她所熱愛的崗位中。

直到離世,她也再未離開過一步。

老天爺,就是要和我們開玩笑。

這樣一位救人無數的醫生,卻被確診為腦血栓、心臟病、動脈硬化等多種疾病。

親友曾多次勸阻她,讓她安心養病。

可是,她仍舊固執己見,她放心不下她所熱愛的事業,在患病期間,還寫下了《婦科腫瘤學》這樣一部著作,為我國婦科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天不隨人願。這樣一位“生命天使”,她本來長命百歲,卻為了醫學事業獻出了一切。

1983年,林巧稚離世了。

她一生無兒無女,被親切地稱之為“萬嬰之母”,親手接生袁隆平

在彌留之際,她做出一件令人出乎意料的事情。她想把自己的骨灰撒在家鄉的大海里。

她一生無兒無女,卻為千萬個家庭帶來了溫暖幸福。

為了自己的醫學事業,她很少回家鄉,這樣做也只是想要回到她出生的地方,落葉歸根罷了!

在她所接生的5萬多名嬰兒裡,有一名最特別的,他就是我國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他們兩個一個是學醫救人,一個是學農救人。雖然所學的不同,但是他們同樣的對於自己事業的熱情卻不可忽視,她們同樣拯救了無數條人命。

可以想象,林巧稚女士,如果在天有靈,知道她曾經把這樣一位人物帶來世上,一定會很欣慰的。

她一生沒有兒女,但是她所接生的每一個孩子,就是她的兒子、女兒。她自己雖然是孤身一人,但她留給後世的卻是萬千子女。

讀完林巧稚的故事,不禁感嘆萬千。究竟是什麼樣的力量,什麼樣的信念,能讓一個人付出一生去追尋。

我想,是作為一名醫生的操守。

醫生和其它職業不同的是,他們迎接的是生命。對待生命她們有著最虔誠的信仰。

她一生無兒無女,被親切地稱之為“萬嬰之母”,親手接生袁隆平

而在現在的社會上,醫患關係的問題卻頻頻發生。這不禁令我們對社會失望。人們總說醫生無情,面對病患還如此的冷靜。

難道就沒有人想過嗎?如果醫生也和你一樣,面對病患哭天搶地,手足無措,那樣才正常嗎?

可結果是什麼,是病患得救了嗎?並不是這樣的後果只會是延遲拯救病患的時間。

只有醫生能夠冷靜分析,做出最為準確的判斷才能救治更多的人。

所以請我們對待醫生溫柔一點吧!

他們不是無情,只是將自己的感情深藏心中,為的是更多的家庭能得到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