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彩紛呈:宋代高溫單色釉瓷器

宋代是高溫單色釉瓷器裝飾工藝發展的繁盛時期,燒造窯場眾多,品種異彩紛呈,形成了獨特的時代審美意蘊。下面即以北京藝術博物館藏品為基礎,簡析這一時期不同窯場燒造的高溫單色釉瓷器的藝術特色。


▌青釉


青釉是最早出現的高溫單色釉品種,技術源於夏商周時期的原始青瓷。歷經兩千多年的發展,至宋代取得新的成就,湧現出許多名窯名瓷,同時賦予了豐富的文化內涵。


1.越窯青釉


越窯青釉瓷器是基於當地發達的原始瓷燒造工藝與技術發展而來,真正成熟於東漢中晚期,後歷經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長期發展,至宋代雖已呈衰落之勢,但品質上仍保持著較高水平。館藏品中以這件青釉雙系執壺為代表,口和柄皆殘。六瓣瓜稜腹,圈足,彎流。通體施青釉,釉面溫潤柔和。


異彩紛呈:宋代高溫單色釉瓷器

▌【宋】越窯青釉雙系執壺 現藏於北京藝術博物館


2.龍泉窯青釉


龍泉窯是繼越窯之後發展起來的又一江南青瓷名窯,創燒於唐代,宋代以厚釉青瓷為典型代表,開啟了古代瓷器釉色美的新境界。如館藏品中的這件青釉貼塑龜紋碗,造型新穎,為翻卷荷葉式,花口,弧腹,小圈足。通體施青釉,釉色典雅。內壁刻劃葉脈紋,內底貼塑龜紋。裝飾獨特,頗具匠心。


異彩紛呈:宋代高溫單色釉瓷器

▌【宋】龍泉窯青釉貼塑龜紋碗 現藏於北京藝術博物館


3.耀州窯青釉


耀州窯創燒於唐代,發展於五代,鼎盛於北宋。以橄欖青釉為典型代表,釉色青中閃黃,因似橄欖色而得名。流行刻花和印花裝飾。其中刻花工藝巧如範金、精比琢玉,被譽為北方青瓷刻花的楷模。受原料、工藝及窯內氣氛等多種因素的影響,該窯青釉瓷器的器底或圈足周邊往往帶有薑黃色斑塊,由此而形成了鑑定該窯產品的重要特徵。


異彩紛呈:宋代高溫單色釉瓷器

▌【宋】耀州窯青釉碗 現藏於北京藝術博物館


4.鈞窯青釉


鈞窯始燒於宋代,一直延續至金元時期仍盛燒不衰,並對後世官窯產生深遠影響。宋代以天青釉為代表,釉層厚潤,釉色奇幻。如館藏品中的這件天青釉花盆,口殘鑲鎏金銅口。鼓腹,圈足外撇,底部有五個圓孔。圈足露胎,外底刷一層醬色護胎釉,並刻一個“三”字。推測為敞口花盆的下半截。通體內外施天青釉,釉面勻潤細膩,釉色瑰麗華美。


異彩紛呈:宋代高溫單色釉瓷器

▌【宋】鈞窯天青釉花盆 現藏於北京藝術博物館


▌白釉


白釉燒造成熟於北朝時期。歷經隋、唐、五代以後,至宋代迎來新的發展高峰。以北方定窯白釉和南方景德鎮窯青白釉為代表,皆工藝精湛,品質高超。


1.定窯白釉


定窯創燒於唐代,至宋代達到鼎盛。胎色潔白,胎質堅細,釉面潤澤。裝飾技法豐富,有刻花、劃花、印花、模印、剔花等。其中模印花工藝精湛,圖案精美。館藏品中以這件白釉印花牡丹花紋斗笠碗為代表,大敞口,斜直腹,小圈足。因採用芒口覆燒工藝,故口沿無釉並鑲以金屬扣。通體施白釉,釉色白中泛黃,釉面光潤。內底模印朵花紋,內壁模印纏枝牡丹花紋,花朵碩大,葉片翻卷,極富藝術感染力。


異彩紛呈:宋代高溫單色釉瓷器

▌【宋】定窯白釉模印牡丹花紋碗,現藏於北京藝術博物館


另外刻花裝飾工藝嫻熟高超,且常與劃花、印花、剔花等一起進行組合運用。館藏品中以這件白釉刻劃花蓮瓣紋執壺為代表,流修補。管狀直口,斜肩,下腹內收,圈足。通體施白釉,釉色白中泛黃,光潤柔和。肩上置龍首彎流,另一側安扁寬曲柄,柄上模印纏枝花卉紋。肩部刻劃纏枝牡丹花紋,腹部剔刻仰蓮瓣紋,線條剛勁有力,清晰流暢。


異彩紛呈:宋代高溫單色釉瓷器

▌【宋】定窯白釉刻劃花蓮瓣紋執壺,現藏於北京藝術博物館


2.湖田窯青白釉


景德鎮湖田窯創燒於五代,鼎盛於宋元時期。宋代以青白釉為典型代表,因釉色白中泛青、青中閃白,介於青、白二色之間而得名。流行刻花、劃花和印花裝飾。如館藏品中的這件青白釉刻劃花水波紋碗,敞口,斜直壁,小圈足,造型挺拔秀麗。胎體輕薄,胎質堅緻。通體施青白釉,釉色晶瑩碧透,溫潤如玉。碗內刻劃水波紋,釉色在深刀處為青中泛綠,淺刀處透明泛白,極富層次感。


異彩紛呈:宋代高溫單色釉瓷器

▌【宋】景德鎮湖田窯青白釉刻劃花水波紋碗,現藏於北京藝術博物館


▌黑釉


黑釉創燒於東漢中晚期,後歷經兩晉、南北朝、隋唐時期的發展,至宋代達到鼎盛。受當時社會鬥茶風尚的影響,燒造產地迅猛增加,併發明瞭一系列名貴品種。


1.定窯黑釉


古籍中的定窯黑釉產品被稱作“黑定”。如明代曹昭《格古要論》中有“墨定色黑如漆”的記載。館藏品中以這件黑釉梅瓶為代表,梯形小口,短束頸,溜肩,長圓腹,隱圈足,造型秀美。通體施黑釉,釉面漆黑光潤,古樸靜雅。


異彩紛呈:宋代高溫單色釉瓷器

▌【宋】定窯黑釉梅瓶,現藏於北京藝術博物館


2.建窯黑釉


建窯是宋代著名的黑釉盞的燒造窯場。其窯變兔毫釉、油滴釉、鷓鴣斑釉、曜變釉等皆是十分名貴的品種。如趙佶《大觀茶論》中即有“盞色貴青黑,玉毫條達者為上”的評價。館藏品中以這件黑釉兔毫盞為代表,尖唇,束口,斜曲腹,淺圈足。通體施黑釉,外壁下部露胎,有垂釉現象。碗內黑色釉面上密佈著黃色的兔毫狀結晶紋理,故稱兔毫盞。


異彩紛呈:宋代高溫單色釉瓷器

▌【宋】建窯黑釉兔毫盞,現藏於北京藝術博物館


3.吉州窯黑釉


吉州窯創燒於晚唐時期,發展於北宋,鼎盛於南宋。南宋時期的黑釉窯變產品如玳瑁斑、虎皮斑、鷓鴣斑等皆為名品。館藏中以這件黑釉窯變玳瑁斑碗為代表,敞口,弧腹,淺圈足。通體施黑釉,並在釉上施灑黃、褐色釉斑。入窯經高溫燒造過程中,因釉料互相滲透流淌,故產生了猶如海龜甲殼上的窯變紋理,變化自然,新穎奇特,可與天然玳瑁相媲美。


異彩紛呈:宋代高溫單色釉瓷器

▌【宋】吉州窯黑釉窯變玳瑁斑紋碗,現藏於北京藝術博物館


▌醬釉


醬釉創燒於東漢中晚期,盛燒於宋代。除了定窯、當陽峪窯外,磁州窯、耀州窯等也均有燒造。


1.磁州窯醬釉


磁州窯創燒於北朝時期,歷經隋唐、五代的發展,至宋代取得非凡成就。其醬釉色調不是很穩定,少數為純正的芝麻醬色,多數則偏褐,胎質也較粗糙。館藏品中以這件醬釉雙系罐為代表,唇口,短粗頸,鼓腹,圈足。造型穩重敦實。通體施醬釉,雖然釉色不是十分均勻,局部泛出黑褐色,但整體釉面光潤,依然呈現出了古雅沉靜的視覺效果。


異彩紛呈:宋代高溫單色釉瓷器

▌【宋】磁州窯醬釉雙系罐,現藏於北京藝術博物館


2.耀州窯醬釉


醬釉是宋代耀州窯高溫單色釉瓷器中的重要品種之一。分粗、細兩類產品。精細高端製品可與定窯、當陽峪窯的白胎醬釉瓷器相媲美;粗胎製品的面貌特徵則更接近磁州窯產品。如館藏品中的這件醬釉八角枕便與磁州窯醬釉相似。八角形,上大下小,枕面出簷,中心下凹,平底,枕後牆中部留有圓形出氣孔。底部露胎無釉,胎色發黃。通體施醬釉,釉面潤澤,但釉色深淺不一,局部泛黃褐或黑褐等色。


異彩紛呈:宋代高溫單色釉瓷器

▌【宋】耀州窯醬釉八角枕,現藏於北京藝術博物館


上述館藏宋代高溫單色釉瓷器,雖燒造窯場不同,但均匠心獨具,工藝精湛,渾然天成。釉色內涵豐富,或古樸典雅,或新穎奇幻,均光潤堅細,散發著溫厚篤實、含蓄內斂的時代風尚。


本文根據古瓷品鑑專欄《異彩紛呈:宋代高溫單色釉瓷器》一文編輯整理,原文刊載於《收藏》2019年09月刊


《收藏》創刊於1993年 一冊在手,把握收藏

《收藏》微博ID @收藏雜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