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下的生活:一个普通人的感受

2020年的这个春节,中国过得很坎坷,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悄然无息的打响了。新型冠状病毒已经笼罩这片大地将近三个月了,在这将近三个月的时间里,我真切地感受到什么是全民皆兵了。在大家齐心协力的努力下,现在的疫情已经是完全控制下来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不用再害怕这个病毒,能自由地做自己喜欢的事了。

肺炎下的生活:一个普通人的感受


在病毒刚来的时候,其实我也不是太过重视。在朋友圈里,各种资讯文章里,了解到武汉发生了一个病毒感染的新闻。当时的我想,我们这里离武汉这么远,又只有这么几个人感染了病毒。远离武汉身在云南的我们,完全不用去害怕这个病毒,甚至我的观念和大多数中年人老年人一样,觉得戴口罩完全就是多此一举。一直到大年三十的时候,我也还是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第二天依然去走亲访友,象征性地买了一个口罩。我相信那时候我们这里绝大多数人的观点和我一样,所以暂时还没有出现哄抢口罩,导致口罩脱销,所以还能买到。

事实证明,幸亏我当时买了一个,后面一个月全靠这个口罩度过,后面完全买不到。然后到大年初二,离我家不远的县城,出现了当时我们这片地区第一个确诊病例,全民皆兵的浪潮一夜之间掀起。第二天封路,乡道,村口,哪怕是可能进村的小巷子口,也有人在把守,保障大家的生命安全。然后就开始了长达一个月足不出户了。我刚好也有一个朋友家就住在确诊病例的那个村子里,从他发给我们的消息中,我深刻感受到病毒的恐怖,然后也不用我们、或者是村里的领导劝,大家仿佛一瞬间就都成为了士兵,像我父亲就亲自参与了封路的志愿工作当中。说实话当时我们是比较担心的,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即便大家自觉性都很高,但是依然怕有那么少部分的觉悟有点低的人,不服从管教,让病毒传播开来,那么像我父亲他们这些志愿者,感染的几率就很高了。

肺炎下的生活:一个普通人的感受


但是说实话疫情传播带给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与家人的相处时间变长了。我家上学的上学、工作的工作,除了过年这几天,基本上一年到头都不会有团聚的时候,而且过年也只是团聚不超过十天的时间。这次因为病毒的原因,包括我和我母亲,就在家里呆了很长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仿佛把前几年缺的时间都给补上了。虽然说平时每个星期都有在通电话,但是有些话,有些感情,在电话里根本就表达不出来。时间是抹杀一切的凶手,再我刚刚回家的那一天,心里的期待在看到家门的一刻,夹杂了一丝丝的陌生感。我知道这一丝丝的陌生感就是时间带来的。在往年里,我还没有完全消除这个陌生感,家里的人就又各奔东西了。今年的春节是我母亲待在家里最长的一次,排除疫情影响不去说的话,也可能是我近几年过得最开心的一个春节了。在这个春节,我学到最好的一项技能可能就是打麻将了,基本上每天都在打(当然,我家是守规矩的,也就自己家的人打一下,并没有叫亲朋好友),然后偶尔就去爬一下山,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在空旷的山林里,不用担心新冠病毒,不用戴口罩,也不用与别人保持距离,总共也就我们两三个人。真的,在自然的熏陶下,是最能培养人的感情的,往年离别的遗憾,在那一瞬间,都已经随着微风,飘向远方了。

但是疫情依然是严峻的,每个人都在贡献属于自己的一力量。每天我都能从手机上看到各种各样的消息,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一个短视频,两位护士拍的。在工作的空余,他们摘下口罩,脸上是口罩和防护镜勒出的深深的印痕。她们在微笑,那是我这个假期见过最美丽、最动人的微笑。我被两位白衣天使打动了,差点就没忍住流泪。

肺炎下的生活:一个普通人的感受


身在前线的她们,绝大多数的人,都是和我一样,正值青春,而她们却是处在最危险地方,每天和一位位肺炎患者们打着交道,照顾着他们。是什么让他们——那些白衣天使们不惧病毒、不惧死亡,毅然决然地投入到疫情防控,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前线当中。鲁迅在《且介亭杂文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当然,也不止他们,无论各行各业,总有人在为这场战争,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相信这些人就是中国的脊梁,是民族之光,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我们中国才能一直稳健地走下去。

平时总说我们90后是垮掉的一代,但是在这场疫情的影响下,我并不觉得我们很垮,相反,在这场特殊的战争里,我认为,90后完全就是属于冲锋陷阵,在前开路的战士。那些长辈,就像是战争里的将军、长官,冷静的指挥着大局,用他们丰富的经验,毫无偏差的调兵遣将。在这场疫情下,我看到的,感受到的,更多的是人性的温暖、民族的凝聚力。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自古以来,中国就不是一个能被打败的国家,无论是什么,在强大的中国面前,都一定会被打败。加油!!

肺炎下的生活:一个普通人的感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