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孩子未來又遇到這樣的難關

【每月4、14、24日更新】


如果孩子未來又遇到這樣的難關

這次"新冠肺炎"疫情自2019年12月在武漢出現開始,已經持續了兩個月。與2003年的"非典"相比,它的傳染性更強,甚至讓人感覺防不勝防。雖然政府、社會和普通百姓都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和自制力,疫情的緩解仍然很緩慢。

雖然每一個決定、每一步落實都困難重重,雖然剛排除了一個隱患又發現了更多的麻煩,但為了早日走出困局、衝過這道關,再難也要一往無前地向前走。

從1840年開始,我們的國家經歷了無數關口,每一個都比這次疫情更險惡,關乎民族存亡。但是憑藉著幾千年涵養而成的堅韌、自信、智慧和樂觀,我們一步步從谷底重回山巔。所以在我們的心裡,沒有過不去的坎,也沒有闖不過的關。

同樣的,在我們每個人的人生經歷中,也都會遇到各種各樣難關。

對於我,學生時代的每次考試都是過關。好不容易咬牙跺腳結束了高考那個噩夢,工作了又要過走入社會這道關。結婚是美好的,生孩子卻是女人不得不過的關。開始父母幫忙照顧,然後硬著頭皮過獨立生活這道關。接著,孩子生病、換工作、裝修房子、搬家以及工作中的溝溝坎坎,直到現在的改行、寫書,以及未來的種種意料之外和情理之中,哪一次過關能夠無波無瀾、一帆風順?每一次過關都沒有退路,不得不向前。

但這就是我們的人生,也是孩子的人生!沒人為你鋪就坦途、沒人捧你送上雲端。只有越挫越勇地"打怪"才能進級,只有不屈不撓地"闖關"才能攀上更高的山。

所謂"難關",就是充滿挑戰又必須通過的關口。就像這次"新冠肺炎"疫情,想要戰勝它,前面的困難重重;可是除了戰勝它,我們別無選擇。那麼我們就以此為例,分析一下哪些經驗可以用於幫助孩子從容跨越他未來人生中的關口吧。

如果孩子未來又遇到這樣的難關

一、減少意外事件

有人說這次突如其來的疫情是個意外事件,但如果"新冠病毒"來源於野生動物,那就不是偶然了。特別有了17年前"非典"這個先例,如果之後能夠吸取教訓,市場禁止售賣野生動物,民眾也不吃野生動物,這次"意外"本來是可以避免,或者至少是可控的。

同樣的,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可以避免的"意外"事件。

我的一個朋友一次從人行橫道過馬路,照例看到左邊沒車就向前邁步,沒想到差點被一輛從右邊駛來的逆行的快遞電動車撞到。在她還沒反應過來時,那個快遞小哥卻搶先說話了:"你過馬路怎麼不看車?!"

這位快遞小哥的行為很有代表性,就是隻圖自己便捷,卻不把法律法規放在眼裡。如果當時真發生了碰撞,我的朋友肯定首當其衝受到傷害,但於這位小哥,是不是也遭遇了一個天大的難關呢?而這個所謂的"意外"本來完全可以避免。

在這次疫情中,還有些人明知多人聚集會增加感染幾率卻仍然以身犯險,他們不僅讓自己身處危險之中,還會連累家人。但如果他們能夠剋制自己的慾望,不做高風險的事情,也會減少"意外"事件的發生。

從某種程度說,"意外"事件越少,遇到的難關越少。所以,從小對孩子進行規則意識、法律意識和風險意識的教育,比成千上萬次的祝福更有實在的意義。

二、日常"有備",急時"無患"

儘管這次疫情來勢洶洶,很多人都認為武漢沒辦法在最短時間內收治如此多的病人很正常。但是,"封城"一週後仍有部分患者只能在家中隔離的現象說明:當地政府在此之前並沒有對類似突發事件制定應急方案、進行應急演練。

在《如何防止我的孩子受霸凌?》一文中我曾寫道:

"父母可以與孩子進行被侵害的現場模擬,並進行針對性訓練,這可以讓孩子在危機時刻處變不驚、鎮定應對,有備無患。比如立刻用眼睛怒視對方、用語言制止對方、尋找機會盡快脫身,比如在被要錢、打罵、身體欺凌時如何應對,比如如何在緊急的情況下向同學、老師甚至陌生人求助。"

其實,只要提前進行有針對性的應急演練,就能幫孩子順利度過一些難關。

父母可以幫助孩子設計應急預案、進行應急演練的項目還有很多。小到燙傷時如何處理?扭傷時如何處置?大到遇到火災如何應對?遇到地震如何躲避?戶外活動如何注意安全?等等

告訴孩子一個知識,陪他玩一個遊戲,都是幫他做準備。說不定哪一天他就能因此而躲避災難、闖過難關。

三、自己的成功才是"定心丸"

雖然"新冠肺炎病毒"比SARS傳染性更強,雖然由於病人無法全部收治增加了控制疫情的難度,但是我們仍然自信地等待著春天的到來。

這份自信從哪裡來呢?它來自於1998年"抗洪"勝利、2003年前戰勝"非典",也來自於2008年"512汶川地震"的搶險和重建。這些成功的經歷讓我們能夠冷靜地應對眼前的難關,對國家、對政府、對我們自己有必勝的信心。

但是設想一下:假如以前每次遇到困難都依靠其他國家的物資援助和專家幫助,我們只是旁觀者而非參與者。但這次沒有國家願意幫忙了,有的在旁邊看我們的笑話,有的甚至汙衊、詆譭我們的努力,我們很多人肯定心裡發虛,懷疑政府措施的有效性,社會也會因此動盪起來,疫情的發展更加難以預料。

這樣的事實說明一個道理:只有通過自己努力獲得的成功才能成為遇到難關時的"定心丸",讓我們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新的困難,獲得新的成功。

那麼父母怎樣幫孩子獲得自己的成功經驗呢?方法其實很簡單,只有一句話:"讓孩子獨立處理自己的事。"

幼兒園的兩個小朋友鬧矛盾最常用的辦法是哭。慢慢發現這招不管用就開始升級,到了小學孩子經常向老師、家長告狀或者乾脆打一架。再大些這兩招也都被認為"幼稚",於是開始出現分化,有的搞"小團體"、有的努力學習、有的發展特長,每個人都以不同的方式提高自己的能力和他人的認可度,使自己儘量處於上峰。

但是如果父母看到孩子哭就去幫忙,聽到孩子告狀或求助就出面解決,他就會始終覺得這些招術百試百靈而一直用下去。然而這些勝利都是建立在他人幫忙的基礎上,一旦孩子沒有了這些依仗,他自己的能力又沒有建立起來,遇到難關時怎麼可能不亂了陣腳、手足無措呢?當然更談不上充滿自信、臨危不亂了。

因此,無論事情大小,只要孩子可以做到,就讓他全權處理自己的事。不要因為怕他吃虧而幫忙——小的時候,再大的虧也是小虧;不要因為怕他做得不好而幫忙——小的時候多練習,慢慢自然都做得好;不要怕他選擇錯了而幫忙——小時候,再大錯也是小失誤。

父母只要做到了這一點,當孩子長大後面對大選擇、大困難的時候,就會根據自己親身的經驗和教訓,冷靜而自信地做出自己的選擇,度過所有難關。


如果孩子未來又遇到這樣的難關

人在遇到困難時,很多時候並非沒有辦法,而無法冷靜下來從容應對。而之所以亂了方寸是因為事情過於突然或重大,而自己缺乏相關的經驗和心理準備。就像打遊戲,沒有經過"小怪"的折磨,在"大怪"面前過不了三招就會丟盔棄甲。

所以父母應該做的不是竭盡所能為孩子遮風擋雨,而是在日常生活中利用一切機會對他灌輸規則意識、法律意識和風險意識,為他提供訓練機會,幫他積累經驗。長此以往,孩子就會更加胸有成竹、更加自信,克服難關的能力就會更強。


如果孩子未來又遇到這樣的難關

作者新書上市,購簽名書請私信,或點擊“瞭解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