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馬屁”有什麼歷史典故?現代社會的我們該不該“拍馬屁”?

現代人常用“拍馬屁”來諷刺不顧客觀實際,專門諂媚奉承、討好別人的行為。

那麼“拍馬屁”這個詞是怎麼來的呢?有什麼歷史故事嗎?

“拍馬屁”有什麼歷史典故?現代社會的我們該不該“拍馬屁”?

故事還得從元朝說起,元朝由蒙古族建立,是中國歷史上首次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

蒙古人善騎射,對馬有特殊感情,素有“馬背上的民族”之譽稱。馬在蒙古族的生活中,在民族的成長髮展中的確是太重要了。在蒙古族的生產勞動、行軍作戰、社會生活、祭祀習俗和文學藝術中,幾乎都伴隨著馬的蹤影,聽得到馬蹄的聲音。由此,就自然而然地在民族生活中形成了多姿多彩的馬文化。

“拍馬屁”有什麼歷史典故?現代社會的我們該不該“拍馬屁”?

源於蒙古族的馬文化,蒙古的一般百姓生活也與馬分不開。當一對朋友牽馬相遇時,常要拍拍對方馬的屁股,摸摸馬膘,如果是膘肥體壯便稱讚:”好馬好馬“,以博得馬主人的歡心。所以”拍馬屁“剛開始的時候是絕對的褒義詞,用於誇獎、稱讚對方。

“拍馬屁”有什麼歷史典故?現代社會的我們該不該“拍馬屁”?

元朝的官員大多是武將出身,一匹好馬往往是一個將領權力、身份、地位的象徵,下級對上司最好的讚美,就是拍拍他的馬、誇他的馬好。相傳的時間長了,有的人不管別人的馬胖瘦,強弱,都一味的誇對方的馬好,一味的奉承別人,把劣馬也說成好馬。逐漸人們就把對上司的奉承稱為"拍馬"。這是因為誇讚的話是不一樣的,而拍馬的動作是一樣的。這就是"拍馬屁"的由來。

那麼現代社會的我們該不該”拍馬屁“呢?

“拍馬屁”有什麼歷史典故?現代社會的我們該不該“拍馬屁”?

現實生活中,我們遇到的出現最多的“拍馬屁”就是下級對上司,晚輩對長輩。上司也是人,是人都樂意聽到別人的讚揚。我們在領導高興的時候,稱讚幾句本無可厚非,領導也高興了,何樂不為呢?但是“拍馬屁”這個事你得有個度,你總“拍馬屁”早晚得有拍到馬蹄子上的時候,這就是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的道理。

所以在我們生活當中,如果你只關注你馬屁拍的好不好、”拍馬屁“的技術高不高,而忽略了自己的工作能力的高低,那麼你在職場上一定不會有長久的發展。

你覺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