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住气,不要跳入另一个火坑”

什么人需要职业重启

其实在这个形势下,需要职业重启的人大致分为两种:

第一种,本来干的好好的,也没打算跳槽或者找工作。结果因为疫情的原因,自己所在的公司要么倒闭,要么裁员,要么降薪…… 对于这些人来讲,这就跟电脑宕机了一样, 必须“被动重启”

第二种,是本来就打算在新的一年通过换工作转型、转行来重启自己的职业生涯。结果因为疫情,自己的计划被打乱了。

就像我有一个HR朋友,她年前辞职打算做自由职业者,独立培训师,甚至还有了目标客户。结果,疫情来了,自由职业者没做,做了俩月的家庭妇女了。这部分人不是宕机,而是本来打算升级操作系统,结果发现这新系统一下子乱了。

但他们算是有一定计划,有备份的,所以应该算是“主动重启”

其实被动的也好,主动的也罢。在面对危机的时候,我们需要解决的都是同一个问题——如何提高自我的反脆弱性。你看地震的时候,有的楼轻轻一震就踏了,有的楼只是裂一道口子,而有的楼可以完全不受影响,关键就在于你的“防震系统”做的怎么样。


沉住气,不要跳入另一个火坑

裁员就像是“职场地震”,和疫情一样都是突发的,毫无征兆,且很难预料的,很多人都是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就被通知了。

我在过往20多年职业生涯中,亲眼目睹,也不得已亲手裁过很多人,甚至有的老板的发言稿都是我写的。我发现有一种人特别不能承受裁员这种突发事件,不是平时偷懒不干活的,而是平时勤勤恳恳,却不会抬头看天只会闷头干活的人。干着干着,饭碗突然没了,一下子就慌了。

而什么样的人容易重启呢?家底比较殷实,有一个特别立得住的技能组合而不是单一的技能。

比如:编程,满大街的人都会,但如果你有编程+项目管理、编程+产品经理,这样的组合拳就比较有力。还有本来就有副业的人。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心态好!这个时候,尤其是被动重启的人,最容易一下子慌了神,病急乱投医,能找着什么工作就是什么工作,从一个火坑跳进另一个火坑。

当然,不是我告诉你们“要沉住气”,你们就真能沉得住气的。我们之所以恐慌,是因为我们对疫情造成的人才市场的动向、对行业的走势,对自己的将来一无所知。

所以,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我们需要做的事情是——认清事实,在混乱纷杂的信息中去:

1. 向外探索,收集自己所处行业和目标行业的信息。

2. 向内探索,盘点一下自己有的家底, 实力, 自己的价值观。

3. 基于事实和分析来做决策和行动。


向外探索,弯得下腰

向外探索我们都需要探索什么呢?——看变化!

首先,我们需要看人才市场的需求变化。

只要你开始收集信息,你就会发现其实整体人才市场也没有你想的那么糟糕。有在灾难中受到冲击的行业,必定就有在灾难中迅速崛起的行业,只要不是特别偏门的工种,其实工作机会并不比平时少。

当然,人才市场除了看需求,其实还应该看行业走向,通过招聘的信息去看看自己的职业、技能在整体的大趋势里处在什么位置,然后通过这样的定位,规划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

其次,尽可能收集行业信息。了解在自己可触及的领域范围内,什么行业/公司是在上升的,什么是在慢慢衰亡的。

最后,用批判性思维去思考。看看这些变化是结构性变化,还是因为疫情导致的暂时繁荣,比如线上教育正火,但是疫情过后是不是还是刚需?

就像梁宁老师在《产品思维30讲》里提到的“点线面体”:当你把自己作为一个产品投放到市场中的时候,你需要知道你的赛道是什么,你的竞争力如何,你的赛道附着在一个什么面上,它是上升还是下降?而这个面又依靠在什么经济体下,它在上行还是下沉。以上的点线面,在疫情影响下都有哪些变化?有哪些因为疫情反而逆袭的行业和经济体?

正如梁宁老师所说,最悲催的人生,就是在一个看上去常态的面上,做一个勤奋的点,其实这个面附着的经济体正在下沉。多方面收集信息,就是为了让自己不成为那个悲催的人。

知道要探索什么后,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怎么探索?收集信息的手段,我就想讲三点:

1. 上网看:除了招聘网站,目标公司的微信公众号,还可以找一些咨询公司的行业报告,或者看一看行业里的KOL的公众号、微博等等。

2. 跟人聊:这时候不要光坐在家里收集和分析了,你需要弯得下腰,到处去找一些当前行业和目标行业的朋友尤其HR朋友、猎头,去聊一聊。只有深入在行业内部的人,才能清晰地告诉你行业内到底是什么样子。

3. 职业访谈:寻找你目标岗位/公司的有洞察力的人,深入了解你目标职业的内部信息。

你可能会想,我上哪儿去找这些对行业比较有洞察的人?千万不要忽视弱链接的作用!很多重要的信息都是弱链接来的。

比如这次疫情期间,在「得到」老师的群里,我知道了武汉前线的医务人员需要安心裤和速干衣,我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发了一条朋友圈。结果一个平日里一直潜水在我朋友圈的朋友,帮忙找到品牌方筹到了价值近百万的物资,送到了医务人员手中。

“沉住气,不要跳入另一个火坑”| 疫情期间给职场人的实用建议

收到速干衣的辽宁医疗队

所以,要想在非常时刻拥有重启职业的能力,就得弯得下腰,穷尽身边的资源去收集必须的行业和公司信息,洞悉当下的外部环境。


向内探索,抬得起头

向外看说完了,咱们接着说说向内看,不要忘了问问你自己:我真正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如果只向外看,你就只是基于目前能做什么去选择,而不知道自己真正想做什么。想要重启,就需要抬得起头。

那么怎么看呢?给你一个职业金字塔模型:

“沉住气,不要跳入另一个火坑”| 疫情期间给职场人的实用建议

第一层,看行业。就是前面“向外探索”时所讲的外部环境,这些都是在第一层次的,非常表层的。

第二层,全面梳理自己的实力。

职业生涯中存在三种基本形式的“职场燃料”,每一种对获得长远的成功都非常重要。

1. 可迁移技能:一个技能,在A公司可以用,到B公司也可以用;在A岗位可以用,拿到B岗位也可以用。比如,我之前是干IT的,后来转去做了政府关系,我在跟老板提出这个伟大理想的时候,他问我:“你家里是做什么的?有什么关系吗?” 我回答他说:“我做CIO做的事情是利用资源,解决问题。政府关系,不也是利用资源解决问题吗?”这个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可迁移技能。

2. 有意义的经验:有人问“我有15年的工作经验,现在想要转型,怎么办?”把他的简历拿来一看,发现他15年都在做一样的工作!其实他只有一年有意义的经验,把它重复了14次。有意义的经验,一定是有新的内容,而且和你的目标的行业、职位是相关的。

3. 持久的人脉关系:危机时,你需要一些人脉关系帮到你。而这样的人脉一定是你之前经营好了的,你有花时间精力去投资在这个人脉里头。

这些梳理完了,你的简历其实也就整理出来了。在看的时候,我们需要从生存和发展两个角度去看:

从生存角度:就是我可能必须得在接下来三个月内找到工作,否则我就没法养活自己了。那么梳理的时候,你的关注点在于怎么更好的包装自己的技能和经验,找到合适的关系去应聘职位,临时抱佛脚。

从发展角度:你需要了解,你还需要什么样的关系、经验、技能,能够帮助你在本单位、本行业上一个台阶,或是从现有的行业、职业转型。而这其中都藏有一个特别关键的点——你需要实现“圈层突破”,从现有的圈子里出来,接触新的目标圈层的人,学习他们的游戏规则。

想要迅速进入一个圈层的最好的办法其实就是去学习。不是一个人在家自学,而是走出去从一个社群中学习。

社群学习有两个好处。首先,你能从同伴中知道还能学什么。比如我做学习教练,想要成为教练的人都是特别好学,喜欢探索的人,所以混迹在这个圈子里,他们会告诉你除了教练还能学什么。这样你就不会瞎花钱学一堆没用的。

其次,你能在社群里建立关系。学教练里面两拨人,想要成为全职教练的,和原本就有一个本职工作,想要学习教练作为Plan B的。这部分人很多都是HR或者企业高管,所以我们学着学着有些人就成了我的甲方。

金字塔的第三层,价值观,或者说是自己追求的职业价值和使命感。

越是在这种危机时刻,往往越是检视自己价值观的好时候。当你自驱动的驾驶模式被打破的时候,你会被迫慢下来,去思考一下从长远来看,对自己最重要的到底是什么?明确什么是自己不想要的和不能承担的风险是什么?自己通过职业,到底想给这个世界带来什么样的价值?

往由这第三层驱动完成的职业规划,才是一个人的心之向往,才是真正的主动选择。而一个理性的主动选择,是建立你的“防震系统”的最坚实的地基。

“沉住气,不要跳入另一个火坑”| 疫情期间给职场人的实用建议


建立反脆弱模型

畅销书《黑天鹅》的作者纳西姆·塔勒布在他另外一本书《反脆弱》中写道,应对小众突发的“黑天鹅事件”,需要建立一个“杠铃模型”:

把自己的投资大部分放在低风险但是收益稳定的地方,然后把小部分放在高风险、高投资回报率的地方,忽略中间值。

对于个人而言,其实我们应对未来的风险,需要建立的也是这么一个杠铃:

抓住一门可以安生立命的专业技能/职位,这就是低风险、收益确定的Plan A;同时分散一小部分精力去发展自己的职业第二曲线,有一个能够让你产生更高收益也许也更高风险的Plan B。

著名企业家稻盛和夫曾经做过一个演讲,讲的是企业如何渡过危机,他认为一个企业想要提高“抵抗力”和“持久力”的唯一办法就是高收益。而这应该是在萧条到来之前,就应该尽全力打造的企业体质,这才是经营。平时没能实现高收益,遭遇萧条必须坚忍不拔,千方百计去克服。

那么,作为这个叫做“你”的这家公司的CEO,不断提升自己创造高收益的能力,这才是在经营自己,而不是只想着靠埋头苦干,拼力气。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你的反脆弱性。

最后,稻盛和夫讲到:竹子平时疯狂生长的时候是没有长节的,那其实很脆弱,经不起风吹雨打。而只有长了节的竹子才是坚强不可摧的。

一个企业只有历经危机才能长出节儿来。

于个人也是如此,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请告诉自己“我现在是在长节儿呢”。

祝你在2020年,事业生活节节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