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窮的人,有多可怕?

心窮的人,有多可怕?


曾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說有位馴象人從不把大象拴在樹上,只是用一根細繩把它拴在小竹竿上。


其他人就很疑惑,大象力氣那麼大,一棵樹都不一定拴得住,你還用小竹竿,是不是傻?


原來,在大象小時候,它就被拴在竹竿上,那時它還是隻小象,力氣小即使拼命掙脫,始終沒法脫離,久而久之它便放棄了努力,並形成一種思維定勢:這竹竿,我是無法掙脫的。


後來小象長大變成大象,也理所應當的認為我掙脫不了這根竹竿。


其實,拴住大象的根本不是那根竹竿,而是它思想上對自己的限制。


大象的自我設限,讓它習慣忍耐,自我催眠,把痛苦合理化,一輩子也就失去了自由。


殊不知,這是一種思維上的侷限、眼界上的狹窄,


因為當你心窮時,志氣和改變的勇氣都跟著消失了。


心窮的人,有多可怕?


看過句很扎心的話:窮人缺什麼?


表面缺資金,本質缺野心,骨子缺勇氣,改變缺行動力。


活著,不怕一時窮,就怕心窮窮一生。


電影《少林足球》裡,星爺飾演了一個窮困潦倒的小人物,靠撿垃圾賺錢,為了買幾個饅頭,把自己的一雙破球鞋壓在了包子店,抵押自己多吃的一個饅頭錢 。


生活很苦,但他從不認為自己不行,他堅信自己會成功的把少林功夫發揚光大,當他信心滿滿去找以前的師兄弟。


用少林功夫踢球時,他的師兄弟卻認為是痴心妄想,混成這樣,還談什麼理想成功?


果然,

貧窮會限制一個人的想象力,

這種想象力更多是精神上的自我設限,

你在自己心裡設立了一個“高度”,

這個高度常常暗示你:

遇到的所有事情都很難,我不可能做到。


於是,在事情還沒開展前,你就先否定了自己。


可如果你自己都不相信自己,又怎麼能實現目標?




心窮的人,有多可怕?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只有心不窮,人才能去改變去挑戰,用雙手賺取自己想要的生活。


我認識的一位學長,班裡的人都愛稱他為“大神”,他出生在邊遠山村,父母都是農民,靠賣菜賣米為生,家裡還有一個小2歲的妹妹,條件並不是很好。


很多人說像學長這樣的出身能考上個普通二本就不錯了,他也知道,但他不會給自己設限,而是往更高的目標看,所以高中三年他都很用功,大學順利去了華科大。


在全國排名第八的高等學府裡,比他優秀的一抓一大把,他靜下心來一頭扎進實驗室跟著導師搞科研,四年間在專業期刊上發表多篇論文,後來被保送到香港大學碩博連讀。


除了學長的努力、才智,他的不設限,助他實現了人生的價值。


心不窮,知道進取,靠自己,人生才會多姿多彩。


王勃在《滕王閣序》裡說: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我深以為然。


人生無需設限,唯有戰勝內心的怯懦,超越自己,才能活出自我的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