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蒙恬、項羽、韓信各帥30萬大軍對陣,誰會取得最終勝利?

雲橫秦嶺家何在


蒙恬、項羽和韓信,三個人確實都是秦末的名將。而且也是中國歷史上,最為耀眼的將星。

但是,單從他們的戰績來看,毫無疑問蒙恬是最弱的一個,因為蒙恬相對來說打的著名的戰役,比韓信和項羽要少。

說到項羽,大家想到的是破釜沉舟,項羽在鉅鹿帶領幾萬人馬,把王離的二十萬秦軍精銳部隊,消滅於無形之中,還有彭城之戰,項羽帶領三萬人馬,擊敗了劉邦的六十萬聯軍。

這些都是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

我們再看看韓信,韓信打的以少勝多的戰役,比項羽還要多。

比如韓信當上大將軍之後,指揮的第一場戰役,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之戰,正是這一戰韓信把秦軍項羽布好的第一道防線,給衝了一個七零八落。

劉邦才得以逐鹿中原,和項羽爭霸天下的。

韓信的成名之戰,也就是背水之戰。在這一戰,他僅用三萬士兵,就打敗了趙國二十萬精銳部隊。

正是因為韓信打了這一戰,讓他名揚於天下,讓他成了和項羽可以相匹敵的名將的。

項羽能打的仗,他韓信照樣也可以打。

項羽能用幾萬大軍,可以打敗二十萬秦國的精銳部隊,他也能用三萬軍隊擊敗趙國二十萬精銳。

讓韓信名聲大噪的戰役,是他在齊地的時候,用濰水河裡的水,把項羽給龍且的二十萬大軍和齊國的三十萬大軍,全部擊敗了。

這時候韓信的勢頭,可以說已經蓋過了項羽了。

但是,令人遺憾的是,韓信和項羽之間,根本就沒有公平的對決過。他們的唯一一次交手,就是垓下之戰。

垓下之戰是不對等的戰役,當時的項羽只有十萬大軍,但是,韓信是六十萬。

當然了項羽敢用十萬大軍,打韓信的六十萬大軍,這說明項羽是有必勝的把握的。畢竟他的一生打的以少勝多的戰役,真的是太多了。

有的時候,打仗並不是說士兵越多越好。

想想當年的時候,項羽用三萬騎兵,打敗劉邦的六十萬大軍。現在是十萬大家,還是打六十萬。似乎這一次項羽更有優勢。

但是,不要忘記,彭城之戰的時候,項羽之所以能勝利,是因為主帥劉邦不行。他壓根就指揮不了這麼多的軍隊。

可是韓信不一樣,用他的話來說,就是韓信帶兵多多益善。

最終韓信,還是把項羽給擊敗了。

項羽兵敗垓下,自刎烏江。不管怎麼說,項羽是敗在韓信的手下的。

所以項羽就是韓信的手下敗將,而且中國歷史上只有一個“兵仙”,這個兵仙就是韓信。項羽再厲害,也僅僅是一個西楚霸王而已。

所以,若是蒙恬,項羽和韓信各帶三十萬人馬。韓信最有可能勝出,項羽次之,最後才是蒙恬。

蒙恬對於秦始皇來說最大的歷史功績,就是北逐匈奴。


漢史趣聞


說來也是有趣,蒙恬、項羽、韓信三人都算是同時代的人,都是秦末的名將。其中韓信和項羽交過手,蒙恬由於死得比較早,並沒有機會和項羽、韓信交過手,所以比較起來可能有點困難。我儘量客觀一點!



第一個項羽

縱觀項羽一生,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鉅鹿之戰,項羽以十五、六萬楚軍擊章邯秦軍甬道,章邯二十餘萬秦軍退卻,諸侯聯軍殲滅王離軍,殺涉間擒王離。 彭城之戰,項羽以三萬孤軍大敗劉邦56萬諸侯聯軍,劉邦落荒而逃。



但是,項羽贏了戰爭,輸了天下,在鴻溝協議後,項羽本以為能就此罷兵,便率10萬楚軍向東南退卻。但劉邦從張良計:“項羽此去,放虎歸山,急擊勿失”,單方面撕毀和約,再起戰事。後來再韓信彭越等人幫助下,劉邦集齊六十萬大軍將項羽圍在垓下。項羽陷入絕境,四面楚歌。最終兵敗自刎於烏江,留下了“至今思項羽,不坑過江東”的千年之嘆。

第二位韓信

此人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妖孽的軍事天才之一,貧苦出身,碌碌無為,參軍後再項羽帳下岌岌無名。可是轉投劉邦後卻突然搖身一變成了大將軍,自此他便一發不可收拾。先是獻計劉邦“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助其還定三秦。後又分兵北上滅魏、徇趙、脅燕、定齊,幫助劉邦打下了半個天下,最終垓下之戰,他攜三十萬大軍與劉邦會師,徹底斷絕了項羽翻盤的可能性,最終項羽兵敗身亡,四年的楚漢之爭就此結束,韓信憑藉軍功成為了“漢初三傑”之一。






此人在歷史上軍事成就極高,一生戰功赫赫,被後人奉為“兵仙”,堪與孫子,吳起比肩。只可惜戰場上再厲害卻也敵不過蛇蠍毒婦的陰險,一代軍神,最終落得個斬於鍾室,夷其三族可悲


個人覺得,項羽戰不如韓信!因為項羽善於精兵奇襲,不善於大兵團作戰,如不管是彭城之戰還是鉅鹿之戰,憑得就是一個奇字,而韓信則恰恰相反,他是多多益善,這樣得戰法打劉邦這樣的二吊子還可以,可是面對韓信,他沒有太多神算。

最後是蒙恬

蒙恬何許人也?他應該算是秦始皇最為器重的心腹了。



雖然出身將門,但他拿得出手的戰績並不多,因為他生得比較晚。成才時六國已經被滅得差不多了。真正使他聲名鵲起得還是秦並天下後,蒙恬奉秦始皇之命,率秦軍30萬出擊匈奴,打得匈奴北遷7百里,十餘年不敢南下。後來,蒙恬率軍駐守長城,鎮守北疆。而他的結局也是比較悲慘,因為其手握重兵扶蘇且與趙高有間隙,胡亥登基之後再賜死扶蘇得同時也拿掉了蒙恬得兵權,並將其軟禁,而後被趙高殺害。

相對於項羽韓信二人,蒙恬雖然戰績不算輝煌,但是他的能力毋庸置疑,乃是秦朝統一天下後第一將星,什麼章邯,王離都得排在他們後面,北擊匈奴一戰更是打出了王者氣概。



個人認為此人能力不在韓信之下,而且從30萬級別的統兵經驗來講,蒙恬出身將門,要比韓信和項羽要高出許多。由此我認為,蒙恬會取得最終勝利!


白話歷史君


這三個人裡面,蒙恬的年齡最大,項羽和韓信的年齡差不多。

蒙恬因為被趙高陷害,自殺而死,失去了在秦末與韓信、項羽過招的機會。

先看三人所率領的軍隊:

蒙恬曾經率30萬秦軍北伐,卻匈奴700餘里。蒙恬所率領的秦軍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軍隊,這支軍隊知道為何而戰(升官發財),得到了良好的武器供應(標準化裝備),得到了良好的訓練(常年與山東各國戰鬥,擁有豐富的實戰經驗)。

項羽極盛之時擁兵40萬,真正的嫡系是以8000江東子弟為核心的楚軍,其餘大多是烏合之眾。項羽的楚軍人數雖少,在秦末也是無敵的存在,數量相同的情況下無人可敵!尤其是8000子弟兵對項羽有無限的忠誠,是核心中的核心。

韓信帶兵多多益善,他最多指揮40萬軍隊在垓下合圍項羽10萬楚軍。這40萬人很多也是諸侯聯軍,真正韓信的漢軍應該不會超過30萬。韓信的部隊大多數是在戰爭中逐漸募集的,用戰鬥經驗,但是來源非常雜。口音、習俗等差別也非常大。

再看指揮方式:

蒙恬,曾隨王賁滅齊,最大的戰績是打敗匈奴。能把匈奴人打得後退700多里,說明蒙恬比較善於使用騎兵,否則追不上匈奴。另外,秦軍主力是步兵。只有用伏擊的戰術才能讓步兵對匈奴造成大規模傷亡,進而才敢讓騎兵追擊。所以,蒙恬的水平應該不在李牧之下!

項羽,這是秦末最猛的將領。率3萬騎兵長途奔襲漢軍,出其不意將60萬漢軍擊潰,對騎兵的運用也是非常熟練。而且項羽的楚軍戰鬥力極強,鉅鹿之戰完全靠步兵近身肉搏取勝。可見項羽既能打運動戰,又能打陣地戰!

韓信,人稱兵仙。韓信用兵多多益善,這說明他對大兵團的指揮調度能力極強。任何烏合之眾都能讓他化腐朽為神奇,成為打敗敵人的精兵!

最後說結果

如果他們各率本部人馬,我認為蒙恬第一,項羽第二,韓信第三。三人都是名將,水平差不多,所以軍隊的戰鬥力至關重要。這方面,30萬秦軍優勢太明顯了。

如果軍隊實力一樣,比拼的是三人指揮能力,我認為韓信第一、蒙恬第二、項羽第三!

理由:垓下之圍,面對韓信的40萬雜牌軍,項羽竟然沒有對戰的勇氣,空留10萬楚軍於垓下,自己率800騎兵連夜逃走,可見項羽對韓信的忌憚!

蒙恬一直指揮秦軍作戰,缺少以弱勝強,以強勝強的經驗。由於經驗不足他會敗在韓信手下。

韓信從領兵起,幾乎都在和比自己強的軍隊作戰,反而憑藉自己出色的指揮能力,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可見韓信的水平之高!


歷史風暴


蒙恬是防禦性武將30萬大軍給他只能是人體長城,項羽是個突擊型武將30萬對他來說人太多了拖他後退,韓信是用兵人才30萬正合他口味。

這類問題荒野歷史之前答過很多,雖然是不可能的但作為一種假設,人們樂此不疲。既然是假設那麼每個人心中的答案自然不會一樣,所以要是你的觀點與荒野觀點不一樣的話可以下方留言討論。

蒙恬是中國史上開拓寧夏第一人,作為秦軍的一員大將他收復河套修建長城以北拒匈奴,讓不可一世的匈奴人不敢南下而牧馬。那麼要是給他30萬大軍對陣項羽韓信他會怎麼做呢?蒙恬肯定會用這30萬人修築防禦工事,等待敵軍的來襲。對外蒙恬會與項羽、韓信交涉尋找自己的戰略伙伴。既然蒙恬這樣做了我們看看另外兩位大將怎麼做呢?



項羽,西楚霸王勇猛善戰聞名於世,然而剛愎自用缺少雄韜偉略。如果給了項羽30萬大軍他會這樣做。首先他不懂得如何搞好國家關係從來都是單打獨鬥不可一世,我想他會直接帶著這30萬大軍全軍突擊蒙恬、韓信敵陣。蒙恬防禦工事堅固項羽久攻不下損失一部分兵力,眼看無果將矛頭又對準了防禦相對薄弱的韓信。


韓信善於用兵,他會將這30萬大軍列陣以待。在得知項羽大軍來襲時,韓信命一組偷襲部隊沿小路迂迴直插項羽大軍腹部。項羽帶領先頭部隊直衝韓信軍陣,由於項羽太過勇猛韓信軍陣被衝散項羽大殺四方。此時韓信的偷襲部隊也趕到大敗項羽後方部隊雙方均傷亡慘重!眼看雙方陷入焦灼,隔岸觀火的蒙恬坐不住了,派出一半軍力想要收拾殘局。然而讓他想不到的是項羽韓信即便是兵力大損的情況下,其大軍戰鬥力依舊如此強悍!蒙恬派出的部隊反而被灰溜溜滴打了回去。


戰事進行致白熱化階段,急性子的項羽終於按耐不住決定冒險進行最後一搏。項羽大軍繼續猛攻韓信損兵折將終於將韓信攻破,韓信敗下陣來。然而項羽也早已經元氣大傷死傷過半,蒙恬再趁機出兵收割項羽疲於奔命,最終被蒙恬斬殺!通過以上的分析蒙恬成為了最後的贏家,項羽由於剛愎自用三十萬大軍被他揮霍一空,而韓信好戰貪功積極迎戰項羽導致被項羽滅亡,蒙恬隔岸觀火最後全力一擊斬獲項羽人頭。


歡迎討論


荒野歷史


首先這三位都是歷史上的名將,蒙恬當年率領三十萬秦軍,卻匈奴七百餘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僅僅是從這一點來看,蒙恬的指揮能力還是非常突出的,尤其是大兵團作戰。而項羽則是戰術天才,最擅長的就是以少勝多,鉅鹿之戰以三萬擊潰了二十萬秦軍主力,彭城之戰更是以三萬擊潰了聯軍五十六萬。韓信則被譽為兵仙,一句多多益善就可以突出韓信過人的指揮能力和戰術能力。

而在這三人之中,項羽和韓信是交過手的,並且兩人都共同討伐過一個地方,這個地方就是齊國。結果就是韓信征服了齊國,項羽則是失敗而歸,雖然這是韓信使用了不正當的手段,但是也突出了韓信過人的能力。因為當時韓信剛剛打下趙地,而這個過程中,韓信沒有失敗過一次。

所以三人若是勢均力敵對陣,那麼可以斷定韓信要更勝項羽一籌,當然這也是軍隊戰鬥力相同的情況下。韓信對於大兵團作戰的指揮能力是遠遠強於項羽的,韓信可以將一群烏合之眾化腐朽為神奇,就足以證明韓信強於項羽。項羽率領軍隊最多的一戰是垓下之戰,率領十萬大軍,但是卻出現了有五萬大軍進度沒有跟上,導致自己被包圍的局面。

而如果硬是排個名次的話,蒙恬應該也能排到第二,在軍隊戰鬥力相同的情況之下。考驗的就是將領能否將兵力發揮到極致,項羽顯然缺乏這種這方面的經驗。在楚漢相爭的時候,項羽前期可以橫掃無敵,其實根本原因就是他的那三萬江東子弟,這些都是作戰經驗豐富的騎兵。而漢軍則以步兵為主,自然佔不到便宜。


小司馬遷論史


廢話,不用比較就知道是韓信了!

韓信是戰必勝攻必取的不世名將,項羽的主力30萬基本都是韓信消滅的!當然韓信也不是一次性就消滅了項羽的30萬大軍,而是分為兩個步驟。

當初,韓信攻取下齊國之後,項羽極有可能面臨兩面夾擊的險境,於是分兵20萬去攻擊進攻韓信,結果20萬大軍是有去無回,連帶主將龍且一起被消滅在濰水河裡邊;項羽最後的10萬兵力也是被韓信所滅的,相信這一點大家就比較熟悉了,垓下決戰、十面埋伏都是說的韓信、項羽決戰的故事。

雖然項羽英勇善戰、戰比當先,但是在韓信面前都顯得太稚嫩了,劉邦防不住項羽或者說不敢上前阻擋項羽,這並不代表漢軍陣營中沒有人是項羽的對手!韓信就是項羽的最大威脅!

可能會有人說為什麼韓信那麼厲害,那麼正面戰場上為什麼韓信不對陣韓信呢?因為韓信堅信自己打造的成皋防線在自己不在的情況下仍然可以死死的防守住項羽的進攻,而韓信本身需要在戰略上改變實力對比,果真結果如韓信料想,當韓信連接攻取下趙、代、燕、齊的時候,項羽就已經大勢已去了,此時天下三分,漢佔其二!

韓信、項羽誰比較厲害也就很明顯了。韓信無論是戰略上還是戰術上都比項羽高出不止一截,至於不如的,估計就是個人武力值了。

至於蒙恬,唯一出色的戰績就是擊敗匈奴,使其不敢南下而牧馬,到底強到什麼程度沒有太多依據,最多也就章邯、李廣之流,比起項羽、韓信應該還是有差距的。


七夜解說遊戲


秦末漢初最頂級的三大高手對決!

首先,需要假設一些基礎條件,比如兵種和士氣,其次是打陣地戰還是無限制的雙方對決,最後是後勤等是否有限制?是否都處在自己的巔峰期?

第一種假設,全部使用相同兵力,忽略士氣及後勤差異,三人都在巔峰時期。雙方陣地戰,被擊潰則算負,兩兩相較。

個人認為,霸王第一,蒙恬第二,韓信第三。



第二種假設,兵力、士氣、後勤全部相同,三人都在巔峰時期,雙方各據一地,地形等優缺點相同,以佔領對方領地為勝,兩兩相較。

個人認為,韓信第一,蒙恬第二,項羽第三。



第三種假設,三人都在巔峰時期,兵力相同,但兵種都為自己在歷史上帶過的真實軍隊,陣地戰,以擊潰對手為勝。

個人認為,蒙恬第一,霸王第二,韓信第三。



若非陣地戰,雙方各據一地,以佔領對方領地為勝。

個人認為仍為韓信第一,蒙恬第二,霸王第三。

霸王之才,長於戰術,長於勇戰,其戰機捕捉能力當之無愧的第一。

兵仙之能,在於謀略,謀定而後動,只要有足夠的時間空間,漢之後,非藥師,何人可敵?

蒙恬,號中華第一勇士,最早的大規模對抗草原騎兵的名將,雖然其個人能力見諸史書不多,但能得秦皇重信,統大秦最精銳的北方軍團,信任度還在王賁、李信、屠雎、任囂、王離等名將之上,並一戰打得匈奴十年不敢南下,應該不是浪得虛名之人。但因缺少史實資料,所以姑且認為其勇力弱於霸王,戰略弱於淮陰,但大秦的數百年沒停歇過的戰爭,早已讓他們把戰爭打成了一門學問或者藝術,怎樣攻城略地,怎樣佔領並同化,都有一套成熟的經驗。並且大秦銳士的本事,當得上舉世無雙!



守正名禮


蒙恬、項羽和韓信是怎麼湊在一起的?

第一種假設秦始皇還沒有死,蒙恬率秦軍與項羽、韓信對戰。在這種情況下,我會毫不猶豫地用蒙恬發明的毛筆寫下“蒙恬必勝”!

第二種假設就是蒙恬沒有被胡亥逼死,蒙恬率秦軍與項羽、韓信對戰。在這種情況下,王離、章邯等人就是蒙恬的結局。要麼慘敗,要麼投降。

第三種假設就是蒙恬從墳墓中爬了出來,率領亡靈軍團與項羽、韓信對戰。這種情況嘛,大家找網絡小說看吧,俺不太會編這個。

決定勝負的因素很多,咱們把問題簡化一下,拋卻其它的因素。蒙恬、項羽、韓信三人,就像玩《星際爭霸》一樣,只是單純地打仗。

沒有了其它因素的干擾,他們三人就是一個穩固的三國狀態了!這個時候勝負就完全取決於將領了!

三方經過短暫的發展之後,最先出手的會是誰?

最先出手的是蒙恬!

蒙恬搶先出手是為了搶佔戰略要衝。在搶佔了戰略要衝之後,蒙恬就停止了進一步的進攻態勢,從而轉入了戰略防禦狀態。

對於蒙恬所做出的舉動,韓信好象沒有任何的反應,就跟蒙恬從來沒有佔領他的地盤似的。

最終沉不住氣的是項羽。

項羽是什麼人?那可是別人打架他都要去摻乎一腿的人!更何況蒙恬搶先出手佔了他的地盤。

項羽決定要狠狠地教訓蒙恬一下。於是項羽就大張旗鼓地向韓信出兵了!

韓信沒有招惹與他呀!為什麼要向韓信出兵呢?

原因是項羽派人去約韓信共同出兵攻打蒙恬,但是韓信卻拒絕了項羽。

項羽親自率領大軍去攻打韓信,按照項羽他們所喊大約有二十萬人馬。面對項羽派出的大軍,韓信不得不積極備戰。雙方的戰事逐漸升級,項羽被困在與韓信的戰場上不得脫身。

就在大家都認為項羽處在與韓信作戰的戰場時,項羽卻是集結了全部的精銳騎兵,迅速地奔著蒙恬而去。

項羽的這個花招沒有逃過蒙恬的法眼,蒙恬等的就是項羽親自來攻打。最終項羽的閃電戰沒能突破蒙恬的防禦,項羽的精銳騎兵全部消耗在了蒙恬手下。

隨著項羽在蒙恬戰場的失敗,韓信也展開了反攻。蒙恬和韓信最終瓜分了項羽的領地。

項羽最先滅亡了,剩下的就是蒙恬和韓信的較量了。

蒙恬由於最先佔得了先機,所以在戰略上具有了明顯的優勢。蒙恬穩紮穩打、步步為營,逐步蠶食掉了韓信。

最後蒙恬勝出!



【我喜歡以連續的眼光看待歷史上的節點。】


寄暇學宮


兵者,詭道也!蒙恬、項羽、韓信三人中最符合這一條的毫無疑問是韓信!各領三十萬大軍,已經算得上是大規模的兵團作戰了,而這恰好是韓信的長處,因此三人之中笑到最後的極有可能是韓信!

三人之中,第一個出局的應該是蒙恬!

蒙恬當然是名將,率30萬秦軍北擊匈奴,卻匈奴七百餘里,收復河套地區,威震匈奴,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



不過根據個人猜測,蒙恬應該屬於剛猛型的將領,打匈奴這種當時還沒有太多戰術的遊牧民族部落確實是一把好手(蒙恬被譽為中華第一勇士正是因為其擊敗匈奴),但是在中原內戰中的表現確實還差那麼一點。

蒙恬在中原內戰中唯一拿得出手的戰績滅齊之戰,但是第一功臣卻是王賁。更不用說蒙恬作為李信的副將,在伐楚的過程被楚將項燕擊敗。


在蒙恬出局之後,接下來就是項羽和韓兩人的爭奪了!

項羽其實並不像人們認為的那樣有勇無謀,至少在軍事上,項羽相當出色。項羽的失敗,不在於軍事,而在於政治。

項羽生平的兩場得意之作,一是鉅鹿之戰,二是彭城之戰。鉅鹿之戰中,世人只知道項羽破壺沉舟,以一往無前的氣勢憑藉5萬人擊潰了30萬秦軍,卻很少關注項羽派英布率精兵襲擊了秦軍的糧草。彭城之戰中,劉邦趁項羽北上平齊之際,聯合了56萬大軍進攻項羽的老巢,卻沒有想到項羽率3萬大軍進行奇襲,半天之內擊潰了劉邦56萬軍隊。

通過鉅鹿之戰和彭城之戰,我們粗略分一下項羽的用兵特點:剛猛、少而精、速戰、奇襲。換句話說,項羽擅長率領一支精銳部隊進行奇襲,一鼓作氣在短時間內擊潰對方!

韓信被稱為兵仙,是“兵權謀家”的代表人物,擅長指揮大規模兵團作戰,以奇用兵。

關於韓信以奇用兵的戰役很多,除了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為人所津津樂道之外,韓信在滅趙、滅魏、滅齊三場戰役中,採取了三種不同的策略。

滅趙之戰,韓信故意示弱,引誘趙軍追擊,最終背水一戰擊潰趙軍;滅魏之戰,韓信假裝與魏軍隔江對峙,主力卻從上游渡河,出其不意大敗魏軍;滅齊之戰,韓信利用龍且輕敵的思想,假裝敗退,當龍且率大軍渡河追擊時,韓信放出上游被截住的河水,淹死了不少楚軍,龍且本人也在慌亂中被殺。

至於說韓信指揮大兵團作戰,經典的就是垓下之戰,韓信指揮60萬大軍一舉打敗了楚霸王項羽。

項羽用兵雖然厲害,但是在指揮30萬大軍這種規模的大兵團作戰,比起韓信來說差距不是一般的大。更不說韓信用兵不拘一格,奇謀妙計層出不窮,項羽這樣的貴族根本比不了。


小鎮月明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這三位將領全部都是秦末最為優秀的將領。如果,在同等軍隊的情況下,個人覺得項羽能夠勝得過韓信,韓信又能勝得過蒙恬。不過,由於這三人交手次數少的可憐,我也只能從這三人軍事事蹟來分析。

“生不逢時”蒙恬

我們先來說一下蒙恬,將蒙恬排在第三名,並不是對於蒙恬能力的不認可,主要原因是蒙恬的戰績不多。蒙恬是將門出身,從小可謂是熟讀兵書,但是可惜生的遲了一點,蒙恬出身的時候,大秦已經沒什麼敵人可言了,所以蒙恬也沒有什麼能留下戰功的機會。

蒙恬唯一的戰績就是北擊匈奴,當年蒙恬領受秦始皇的命令,率領30萬秦軍北擊匈奴。而蒙恬果然也是一位了不得的帥才,將匈奴打退7百里之遠,十餘年不敢進犯邊疆。儘管,這個戰績也算是相當彪悍,但是我們要考慮到,當時蒙恬率領的士卒是最為精銳的秦軍,還有大秦帝國源源不斷的物資作為資源,才奠基下了這樣的戰果。

“地理大師”韓信

接下來,是赫赫有名的兵仙韓信。韓信確實是一員不出世的將才,作戰策略猶如天馬行空,往往讓人無跡可尋,我們從韓信的幾場戰爭當中便可窺見端倪。韓信,出山的第一戰,是率領漢軍暗度陳倉,一戰攻克下來了漢中之地。其後,領著漢軍北上去掃滅各國。

韓信的作戰方案,經常是藉助地形的優勢而一戰克敵。諸如暗度陳倉,就是藉助地形之隱蔽出奇制勝;和龍且一戰的時候,韓信也是藉助著河水之勢,一舉擊破龍且二十萬大軍:而的之後,韓信率領漢軍進攻項羽的時候,更是將地形用到極致,當時韓信藉助地形與兵力編排,佈下了十面埋伏的大陣。由此,我們可知韓信最為擅長的就是,藉助地形之優勢來克敵制勝,但是不幸的是項羽最擅長就是破此戰法。

“閃電戰鼻祖”項羽

好,我們接下來就要說到項羽了。可能很多人會疑惑,項羽既然最擅長破此戰法,為什麼最後還是敗給了韓信了呢?這主要因為,當時兵力差距太過懸殊了,韓信手握50萬大軍,項羽只有20萬士卒而已。

在軍事作戰上,項羽的作戰方法和韓信是完全不同的。項羽非常擅長打的就是突襲戰,或者說是閃電戰,項羽天生就對戰局有著很好的把控能力,能夠迅速的發現敵人的弱點。諸如背水一戰,秦軍據水而守可謂固若金湯,誰也想不到項羽會頂著秦軍優勢,突然渡河作戰。彭城之戰更是如此,項羽也是出人意料,用三萬騎兵前後夾攻擊潰數十萬大軍。

所以,在擁有同樣軍力的情況下,項羽這種閃電戰的打法是能在一定程度上剋制韓信的,不過同樣要說的是,如果是六、七十萬人的傾國之戰,那麼項羽也一定不是韓信的對手。韓信和項羽,都是不世出的將才,其才能高低基本上也是相近的,只是所擅長的剛好不同而已,而題主問的剛好是項羽擅長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