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利用案例」尋祖輩檔案 寄家國情懷

一個秋風習習的上午,一對老年男女走進了中山市檔案館檔案服務查閱大廳。儘管他們滿頭銀絲,但說出的一連串美式英語給查閱大廳平添了幾分新鮮氣息。


女士拿出一份資料,用不太流利的國語向工作人員說道:“我們是美國的華僑,想查看這個人的相關檔案,他是我的外公”,她指了指一個被塗色的人名。工作人員接過資料,看到中山日報網站發佈的一則關於香山名人林君復的人物通訊,文段中被塗色的人名為“林了濃”——一位與林君復並肩起義的革命人士。

華僑夫婦按規定辦理相關查閱手續後,工作人員根據華僑夫婦提供的一系列信息,在查檔系統輸入“林了濃”等關鍵字詞,卻沒有查到任何檔案,隨後翻閱《孫中山與香山相關人物集》,也沒有找到林了濃的相關記載。這時,工作人員腦海中冒出一個想法:何不讓華僑夫婦參觀本館的專題展覽“天下為公——孫中山檔案圖片展”?一來可以讓他們找到相關檔案,二來可以打發他們等待查檔的時間。於是工作人員把宣傳冊遞給華僑夫婦,說道:“二樓有一個關於孫中山的檔案展覽,裡面應該有您們想要的檔案。我帶您們到樓上去,您們自行參觀,同時我們這邊繼續查找林了濃的相關檔案。”華僑夫婦興奮地連聲說“好”,還用粵語跟工作人員聊起他們祖籍是大涌鎮安堂村,如今特地從美國回中山尋根問祖。

「檔案利用案例」尋祖輩檔案 寄家國情懷

天下為公——孫中山檔案圖片展(秦勇正 / 攝)

華僑夫婦參觀展覽期間,工作人員在百度搜索“林了濃”,而看到的都是“林了儂”的相關資料。查找到一個關於《中山市志》記載林了儂事蹟的網頁,隨後工作人員翻閱《中山市志》,裡面涉及林了儂的記載是香山起義,大致內容如下:

1910年,邑人林君復、鄭彼岸、林警魂、林了儂等香山同盟會員在澳門成立同盟會南方支部革命統籌總支部,籌劃香山起義。1911年10月武昌起義成功的消息傳來,香山同盟會員於同年11月在小欖、前山、石岐三地發動起義,一舉光復香山縣城,並建立了革命政權,旋即奉命組成“香軍”向省城進軍,為廣東全境的光復做出了表率。

「檔案利用案例」尋祖輩檔案 寄家國情懷

連環畫《香山起義》節選(中山市檔案館藏)

基於林君復、林警魂、林了儂等都是大涌鎮安堂村人,工作人員找來《中山市大涌鎮志》,裡面的人物傳分別記載了林君復和林警魂的事蹟,其中在林警魂的事蹟中亦提及林了儂參與的香山起義。

待華僑夫婦返回查閱大廳,工作人員把《中山市志》和《中山市大涌鎮志》翻至相關內容,出示給夫婦倆。華僑夫婦接過書籍,看見林了儂的名字後,女士情不自禁地捂著嘴巴,說了句“Oh!my god”。夫婦倆一邊看書一邊交談,查閱大廳洋溢著英語和翻書聲。一會兒後,女士的丈夫用粵語問工作人員說:“可不可以告訴我們,書上寫的大概內容是什麼?”於是工作人員就用粵語為華僑夫婦介紹兩本書上相關記載的大致內容。華僑夫婦說,展覽和書籍都讓他們獲得了很多有用的資料,感嘆不虛此行。工作人員問能否告知宗親情況,女士娓娓道來:

“1906年,我外公在東京留學,後來他加入同盟會,追隨孫中山參加革命。1935年,我母親移民到美國,做的是裁衣的工作,後來與一個同村的人結了婚。在我小時候,母親經常帶我們幾個孩子去看粵劇,她還常說外公也是創作粵劇的,我也看過外公創作的粵劇。我來找外公的檔案,是為我正在籌拍的紀錄片準備素材,我們希望通過這部紀錄片,不僅讓更多美國人瞭解中國歷史,而且讓他們感受華僑移民時期的艱辛。”

談及往事,女士哽咽了,淚水奪眶而出,工作人員安撫其情緒。女士的丈夫說,他們下午就要坐飛機回美國,此時希望獲得檔案館的聯繫郵箱,以便與檔案館保持聯絡。同時他們把本地親屬的聯繫方式告知工作人員,還說下次回國會再來。晌午將至,華僑夫婦再次對工作人員表示感謝,然後動身離開。臨走前,女士留下自己的名片,說道:“紀錄片拍好後,會發給你們看。”

尋根問祖、追憶親故是海外僑胞的家國情懷,有過瓜分豆剖、國破家亡的悲慘遭遇,才更理解家國一體、命運與共的深刻道理。回首近代以來中華民族走過的風雨歷程,感悟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感受中國人民從任人欺辱、艱難探索到自強自立的命運轉折,我們懂得: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國家繁榮發展與家庭幸福美滿相輔相成。

檔案是歷史的真實記錄,鐫刻著時代的歷史印痕。前來尋根問祖的群眾,檔案館工作人員都盡最大努力給予幫助,不僅如此,對每一宗查檔需求,工作人員都堅守給查檔者滿意答案的初心,並以之作為最大的工作動力。


文丨梁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