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自有黃金屋-傳奇人物之傳奇故事#錢幣收藏#

原標題:拍場偶得有感——收信人和寄信人的傳奇

華宇拍賣持續一週的趙士駿舊藏專場收官,總成交額逾百萬,在這個寒冬,算是在線拍賣中的一抹亮色了。成交額是咱廣興微拍2020年首場拍賣的整整十倍!

經過一番競爭,筆者日前在華宇在線拍賣競得上海市集郵協會成立實寄封兩枚,以成交價而言,即使在行情高漲的時刻,也是高價了!

收藏自有黃金屋-傳奇人物之傳奇故事#錢幣收藏#


收藏自有黃金屋-傳奇人物之傳奇故事#錢幣收藏#

這兩枚實寄封,收信人和寄件人均為集郵家。收信人為趙士駿,寄件人分別是劉廣實和王紀澤。

這已不是這三位集郵家的舊藏第一次出現在公眾面前了。

收槌於11月22日的中國嘉德2011秋季郵品 “趙士駿收藏”專場,以85%成交率和760萬元成交額收官。其中,北京一版帆船印樣加蓋“中華帝國”樣票19枚以195.5萬元易主。其為宣紙材質,面值從半分到10元,是目前僅見的完整套票。另一組北京一版欠資印樣加蓋“中華帝國”樣票8枚獲價86.25萬元,面值分別為半分、1分、2分、4分、5分、10分、20分、30分,也為宣紙材質,同樣是目前僅見的一套。

收信人趙士駿(1928-1985),自幼喜集郵,20世紀40年代參加了當年盛極一時的新光郵票會。和今天的郵商不同,許多後來名聲鵲起的集郵家,當年都是郵商。1946年4月,趙士駿掛出“博士集郵社”的招牌,租用上海1968號郵箱,進行通信買賣。他的觀點是,品相差的、假的郵票絕不出售,舊票上如果有偽戳,一律剔除。趙士駿早期以收藏與買賣華郵為主,中後期則中外郵票兼營,尤其重視英屬地及西歐各國早中期郵票。五十年代,趙士駿以經營郵票和郵品出口為主,他是上經國家有關部門批准經營出口業務的兩位郵商之一,另一位是鍾笑爐。

五、六十年代,上海郵商納稅以營業額為準,營業額越高,納稅比例也越大,一般每月超過500元則納稅之外利潤便很少了,為此絕大多數郵商每月營業額都控制在500元以下,多了不做。趙士駿作生意則筆筆有帳可查,十分認真,詳列清單,照章納稅,成為典型的守法戶。據聞趙士駿有一子一女,工作都與郵票有關。

寄信人劉廣實,福建福州人。是我國郵壇當今重量級人物,曾任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副會長、第五屆學術委員會主任。是我國第二位國際郵展評審員。

中國嘉德2013年郵品春拍“劉廣實收藏”專場,最終的總成交價為2,763.75萬元(已含佣金,下同),成交率達到了80.5%。其中“全面勝利”郵票四方連,成交價為667萬元,成為全場拍賣的最高價。“全國山河一片紅”郵票直雙連,帶左邊紙及黃色、黑色色標,顏色鮮豔,齒孔完整,成交價為230萬元。《大清郵驛》郵集1部,成交價達到了94.3萬元。為拍場郵集之歷史最高價。

寄信人王紀澤(1900-1982,早年就讀於北京燕京大學經濟系,參加過“五四”愛國運動。在上海為了生計,曾一度下海成為郵商。1942年9月9日,王紀澤與嚴西嶠合作經營的“萬壽郵票公司”,後獨自經營。1943年初,王紀澤除主營中國郵票外,又增加外國郵票業務,萬壽郵票公司也遷到上海拉都路錦村5號,1943年中萬壽郵票公司停業。

王紀澤因紅印花專集成為傳奇人物。1920年前後,其父從原天津海關稅務司德璀琳(G.DETRING 德國人)遺集中,得到紅印花加蓋“小肆分”和“當伍圓”兩種郵票各1枚,送給了王紀澤。王紀澤特別珍惜他父親給他的這兩枚郵票。別的郵票都丟了,只有這兩枚郵票一直保存在身邊。之後,他以此2枚郵票為基礎,專集“紅印花”郵票。

傳奇人物,必有傳奇故事,更何況,還是我國最名貴的“紅印花”郵票,下一篇我們就來談談這些個傳奇的前世今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