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的很多戲曲演員都聽不進批評了?

以前我曾經寫過一件往事,就是某位演員請我看戲讓我提意見,我認真提出意見時候卻被嫌棄。從那篇文章下面的留言評論來看,這件事恐怕引發了很多戲迷的共鳴。

過去的老藝人是很願意聽意見的,因為他們的生活來源於票房收入,觀眾是否捨得花錢買票看戲,決定了老藝人的生活能否有所改善。很多知名演員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故事,大體就是某觀眾提了意見、演員“肅然起敬”,稱之為“一字師”。這些故事不知是真是假,但至少反映出演員和觀眾之間親密的互動關係。

為什麼現在的很多戲曲演員都聽不進批評了?

現在很多演員是真的想聽意見,以改進自己的表演。有位演員坦誠,自己學歷不高、文化不深,很願意有人幫助自己提高表演水平,也很願意向知名老藝術家求教。

說這話的演員獲得梅花獎都已快二十年了,每有新戲,都要組織幾個熟悉的觀眾來看,事後請大家吃飯,只許說意見、不許談表揚。久而久之作品一部接著一部,其表演水平還在不斷精進。

但的確存在不喜歡聽意見的演員。每有觀眾提出意見,表面上可能“好好好”“對對對”“行行行”,背後卻常說“你倒懂個啥”“你行你上啊”,總之是堅決不會吸取意見提高技藝。

為什麼現在的很多戲曲演員都聽不進批評了?

實際上有些觀眾確實既不是領導也不是專家,既沒有高學歷又不是老藝術家,但他們提出來的意見,往往還頗有建樹。我曾遇到一位老觀眾,他對某演員的武戲表演就提出“膀子沒打開”,對另一演員形容是“姿勢蠢得很”。當時我就想起演員在臺上的某幾處表演,果然存在他說的問題。

這樣毫無文采的言論要比文縐縐的理論更好理解,而且因為直戳要點,一下就能讓演員解決很大問題。然而當我建議他把這意見告訴演員,或者由我來轉達的時候,老觀眾嘆氣說:“說這幹啥,還得罪人,人家也不聽”。

不聽意見的演員,對自己的表演有著絕對自信,這種自信並不是歷經風雨、閱盡世事之後的真正自信,而是源於坐井觀天,呈現狀態是夜郎自大。沒見過真佛、沒念過真經,自然就會覺得只有自己是內行。

為什麼現在的很多戲曲演員都聽不進批評了?

表面看來,這些演員倒不是誰也不服。“你倒懂個啥”,意味著“只要你懂的比我多,我還是聽你的意見”;“你行你上啊”,意味著“只要你比我技術好,我還是願意跟你學的”。總之,比自己水平高或者知識廣的專家和觀眾提的意見,還是能灌進耳朵裡的。

然而這也意味著,如果提意見的人“水平沒自己高”、“名氣沒自己大”、“知識沒自己全面”,或者並非坐在能管住自己的位置上,那麼其意見就不值得一聽,其建議就不值得一試。

現在很多院團都是國有,除演出費用外,演員收入基本上是能得到保障的。他們不指望觀眾的門票錢來養活,在他們心目中,衣食父母是“能管住我的人”,當然要聽這些人的意見。至於觀眾的意見,又不頂吃又不頂喝。

但這個觀點是錯誤的。從比較小的視角看,觀眾越關注,說明越有潛力、更可能出名、提高得越快,出名以後演出價格都能水漲船高;從大的角度上講,真的不提高導致沒人看,這個劇團就該解散了,大家都沒飯吃;從更高的角度上看,藝術家讓人崇敬,首先是因為藝術水平高,不聽意見的演員,除非是個天才,否則怎麼提高藝術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