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为何要去汉字化?

唐代时,中华文明傲立于世界之巅,长安是世界上第一大繁华都市,绚烂的唐文明影响了周边的每一个国家和地区。

彼时的日韩地区是大唐的附属国,他们以学生的姿态虚心汲取先进的中华文明,汉字便是其中之一。

不管是日文还是韩文,两个语种中代表名词的文字,都可以写成汉字,字形相同,意思也一样。甚至有些文字的发音都相同,因为这些文字本身就是从中国传过去的。


日本为何要去汉字化?

日本与大唐贸易往来


日本为何要去汉字化?

日本复制遣唐使出使大唐


汉字有它独特的优势,举个例子,资本主义这个概念,诞生于欧美文明,如果用日文翻译,就会出现一连串的日文词汇,繁琐冗长且表意不清。

但汉字凭借强大的音译功能和造词能力,只用仅仅四个字便能解决问题。

因此,近代日本学者在翻译欧美新概念时,都会不约而同的选择了汉化处理。

日文韩文本身都有自己的固有词,即汉字未引入之前便已存在的词汇。

比如日文中的やま(山)、ちち(父)、はは(母)等等,这些概念用汉字来表述会比日文更加简洁。

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一般民众也的确更多地选择了汉字。


日本为何要去汉字化?

日文中的汉字


日文中有大量的训读词存在,所谓训读词就是表述使用的是汉字,但字的读音却是本民族的读音。

当搞明白汉字是以什么形式应用到日文当中后,那就可以给‘去汉字化’下定义了。

所谓去汉字化,大体上就分为两种,第一种就是把理所应当用汉字书写的部分去掉,改为本土文字。

第二种就是那些可用两种文字表述的概念,彻底放弃汉字,完全使用本土文字。

二战后,日本进行了文字改革,大量汉字被废止,将汉字的使用数量限制在2000字左右。

日本在去汉字化之后,原本用汉字表述的词汇现在直接用外来词汇或者片假名来代替,以至于日文中片假名泛滥成灾。

最直观的影响就是词比以前更长,比如‘记者’写成‘ジャーナリスト’(journalist)。

除此之外,还会引起歧义。

比如,一家写着‘ソフト’的商店,看店牌以为是卖软件(software),但当你走进后,却发现人家是卖冰淇淋的(soft cream)。

类似的例子数不胜数。

日文去掉了汉字的同时,也失去了简洁和精准。


日本为何要去汉字化?


汉字最大的一个优势,就是会意译大部分外来概念。站在理性的角度上讲,像汉字这样能意译就意译,意译不了就音译的做法,其实是最好的。

日文实行了去汉字化,汉字所带来的便利也随之消失,本土文字的弊端渐渐显露出来。

既然会出现如此多的弊端,日本为何还要去汉化?

其实说到底还是文化问题,日本文化的根其实是中华文化,是古时‘唐文明’这棵大树移植到另一片土地开枝散叶的结果。

虽然因为气候或水土问题导致这棵树长“歪”了,但它的根是不变的,且已经深深地扎进了地里。


日本为何要去汉字化?

大唐服饰


日本为何要去汉字化?

东瀛和服

日本为何要去汉字化?

日文

日本为何要去汉字化?

汉字

日本之所以要执意去汉字化,其实就是要斩断这“文化之根”。

根断,枝叶安能长久?

相比日本去汉化,韩国去汉化则做得更加彻底,这里面蕴含着更加浓烈的“大韩民族”情结。这个观点下一篇再表。

汉字的发明,充分证明了我们的老祖宗是具有大智慧的。

汉字是一种形,义,音三体合一的符号系统,这在世界所有文字当中是独一无二的设计。

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第一符号流传千年而不间断,已经充分说明汉字不管是在实用功能方面还是文化传承方面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日本为何要去汉字化?


作为新时代的中国人,我们理当展现出高昂的文化自信,肩负起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引领正确的价值观导向,团结一心,共同描绘优秀传统文化重塑的宏伟蓝图。

在国家大力倡导‘手写汉字,规范书写’的大背景下,教育领域知名品牌‘致美练字’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提出了‘让每一个国人都能写一手好字’的宏伟愿景,依托自己独创的方法,已为数千万的孩子解决了‘如何快速练就一手好字’的固有难题。得到了家长们的广泛好评。为重塑传统文化伟大工程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日本为何要去汉字化?

致美练字学员作品


日本为何要去汉字化?

致美练字学员作品


搜索‘致美练字’,了解你所不知道的写好汉字的独门“方法”——原来,字可以这样写!


日本为何要去汉字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