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管理之痛第三篇-组装装配

本文章为系列性文章,将重点讲解生产管理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点,以及针对每一种问题的预防及解决方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生产管理者一般都会面临如下几个主要问题:

  • 漏工序生产
  • 生产过程难以记录
  • 生产数据混乱,难以统计
  • 生产状态无法透明化
  • 卡通标贴容易重复,造成A箱B货
  • 没有详细的报表中心,数据难以查询
  • 产品抽样完全靠人工决定是否合格,不严谨
  • 不良品流向难以管控

本文章重点介绍在生产管理中如何科学组装及装配,最终达到高效、严谨、准确、防错的目的。

传统的组装装配就是操作员将多个装配件组合在一起,以手机行业举例来说,将外壳与PCBA板用螺丝固定在一起就完成了组装,但是这种方式存在一些弊端:

  • 没有记录PCBA的编号以及外壳的编号
  • 无法详细追溯到每一个成品所包含的各个装配件
  • 如果出现批量性的品质问题,无法定位不良品范围

因此,我们需要在系统中设定“动态装配”功能,针对不同的产品型号设定装配规则,包含每一种装配件的条码前缀、后缀以及长度,如下图所示:


生产管理之痛第三篇-组装装配

针对不同的产品型号配置不同的规则

管理员设定的装配规则,普通操作员无法更改,当操作员在扫描过程中如果扫描的装配件条码与配置的规则不一致,系统会及时给出提醒,防止扫描错误的数据,如下图所示:


生产管理之痛第三篇-组装装配

系统检测到操作员扫描的条码前缀不一致


生产管理之痛第三篇-组装装配

系统检测到操作员扫描的条码长度不一致

当用户扫描的装配件完全正确的时候,系统才允许提交数据,如下图所示:


生产管理之痛第三篇-组装装配

检测通过,提交数据

按照这种方式,可以有效的防止操作员使用错误的条码,最重要的是我们可以根据任何一个条码都能追溯到所有组装在一起的装配件编号,实现全面追溯的目的。


生产管理之痛第三篇-组装装配

查询详细的装配报告

以上,就是通过可配置的方式,帮助我们对装配工序进行管控与追溯,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