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完年終獎就離職”HR:“我更怕連年終獎都不要就離職的員工”


“拿完年終獎就離職”HR:“我更怕連年終獎都不要就離職的員工”

“拿完年終獎就離職”HR:“我更怕連年終獎都不要就離職的員工”

年底,深不見底。


一年忙到頭,每個人都會在這個時候清算自己的收穫,每個人的公司也會在這個時候盤點收益,然後決定年會在哪開。

所以大家都是一副焦頭爛額的樣子,業務部門忙著衝業績,技術部門忙著修bug。HR呢?當然忙著年會,哦,還有即將到來的離職潮。


畢竟每年年底,都會有相當一部分人猛然發現:我擦,沒日沒夜起早貪黑,結果鳥收穫都沒有,還不如辭個職,早點回家過年。

反正,每年初,無數人投奔北上廣深,每年底,無數人逃離北上廣深。

只剩下HR們瑟瑟發抖:這麼搞下去,年會表演節目的人都湊不夠了啊,魂淡。


1

年底離職理由圖鑑

關於辭職,我們見了太多令人啼笑皆非的段子或故事,比如最近很火的:


“拿完年終獎就離職”HR:“我更怕連年終獎都不要就離職的員工”


“拿完年終獎就離職”HR:“我更怕連年終獎都不要就離職的員工”


或者更硬核的:


“拿完年終獎就離職”HR:“我更怕連年終獎都不要就離職的員工”

辭職理由:現在的工作配不上我的夢想。


“拿完年終獎就離職”HR:“我更怕連年終獎都不要就離職的員工”

辭職理由:為了公司的利益,決定到對面公司做臥底。


“拿完年終獎就離職”HR:“我更怕連年終獎都不要就離職的員工”




辭職理由:家裡有地,等我回去打理,最主要的是父母年事已高,需要照料。


“拿完年終獎就離職”HR:“我更怕連年終獎都不要就離職的員工”


辭職理由:朋友們都結婚了,我也想結婚。


“拿完年終獎就離職”HR:“我更怕連年終獎都不要就離職的員工”


辭職理由:來公司長肥24斤,決定回家減肥。


“拿完年終獎就離職”HR:“我更怕連年終獎都不要就離職的員工”


辭職理由:

擠不上地鐵。


“拿完年終獎就離職”HR:“我更怕連年終獎都不要就離職的員工”


辭職理由:不能忍受兩個獅子座女人同時當我的boss,決定辭職。

很多人看著可能也就圖一樂,

只有HR知道這些段子背後意味著什麼。



2

員工的離職成本有多高

馬雲曾說過一句話:“HR的第一職責不是招人,而是留人。

面對人才流失,許多企業主觀上認為目前的人才市場供大於求,走了一個,HR就立馬能招來一個。

其實,他們都小看了人才流失給企業帶來的損失,一個無用的人離職,可能是無聲的,但一個有用的人離職,可能是無補的。


《財富》雜誌曾經做過一組數據:


員工離職後,光是替換成本就高達離職員工薪水的1.5倍,如果離開的是管理人員則代價更高,其損失是離職人員工資的93%-200%。

替換一名普通員工的成本約佔員工全年工資收入的1/3,對技能緊缺的崗位,其替換成本相當於其全年工資收入的1.5倍。


核心人才的流失,至少有2個月的新員工招聘期,3個月的適應期,6個月的融入期,此外,還有相當於4個月工資的招聘費用,超過40%的失敗率。

這些還只是直接成本。


更為恐怖的是,有研究表明1名員工離職會引起大約3名員工產生離職的想法。照此計算,如果員工離職率為10%,則有30%的員工可能正在找工作。


如果這時公司再擺出一副“要走隨便走,我們不挽留”的架勢,從而引起塌方式的離職潮,足以讓規模不大的公司面臨挑戰。

天下熙攘皆為利,既然離職無法避免,那麼只能提前預防了。


“拿完年終獎就離職”HR:“我更怕連年終獎都不要就離職的員工”

3

員工為什麼會離職

首先我們要搞清楚,員工為什麼會離職?

根據一些心理研究者觀察,與員工離職時間息息相關的理由如下:


員工進公司2周內離職,與HR的入職溝通有關。

3個月內離職,與不能適應工作和工作內容有關。

6個月內離職,與直接上級有關。

2年左右離職,與企業文化有關。

3-5年離職,與晉升空間受限有關。

5年以上離職,與厭倦和進步速度不平衡有關。



當然,簡單點概括的話無非兩個原因:第一,錢沒給到位。第二,心受委屈了。

那麼,員工離職前有哪些行為表現?


《哈佛商業評論》中的一篇文章《預示員工離職的13個跡象》(作者是蒂莫西·加德納與彼得·霍姆),通過對100名管理者及100名員工的精密調研,以及一年的實際觀察,發現以下與員工離職傾向有高關聯的行為:

1.工作效率比平時更低

2.成員團隊意識降低

3.更頻繁地承擔最少的工作

4.更少地取悅領導

5.不願意參與長期的大項目

6.展現消極的情緒變化

7.努力程度和工作動力減少

8.減少對與工作相關事情的關注

9.更頻繁地表達對現有工作的不滿

10.更頻繁地向主管表達不滿

11.更頻繁地早下班

12.對組織的任務失去熱情

13.與顧客/客戶打交道的興趣降低

當員工出現上述行為特徵時,毫無疑問,他已經準備辭職了。

隨著80後已走上管理崗位或成為核心骨幹,90後也漸漸在職場上嶄露頭腳,職場主流已是獨生子女的一代。

他們更關注自己與企業價值觀是否契合,他們還具有網狀思維模式,使得跨界和轉行不再是不可逾越的障礙,同時高素質人才供求的不匹配,都使得HR留人難度越來越大。


“拿完年終獎就離職”HR:“我更怕連年終獎都不要就離職的員工”

4

如何提高員工留存率

HR想要更好地留住人才,必須從多個方面入手:

1)堅持有效增員、培訓執行體系


轉變理念,增員工作經常化、常態化,固定頻次舉辦新人培訓班,形成規律。

杜絕情緒化的突擊增員和暴風驟雨式的增員,建立以人為本的公司文化,同時要在福利待遇上讓公司人員有歸宿感。


不斷完善業務團隊培訓體系,建立專職講師、兼職講師、主管培訓師隊伍,持續開發完善培訓課程體系,建立講師待遇與合格率、留存率、脫落率、有效增員率等掛鉤的考核制度。

2)把握員工留失關鍵點

對於員工的留存和離去,企業既是主動的,也是被動的。

通常來說,員工流動具有實效性,多發生在新年交替,這時就需要企業發揮內部能力,更加註重員工的物質獎勵和思想開導。

給予員工適當調薪的機會,即使目前做不到調薪,也要適當地調整好員工工時,同時也要思考如何在有效時間內加強員工的工作效率。

3)員工職業規劃


員工從入職到工作,都存在這樣的疑問:我在公司裡能獲得怎樣的發展?

疑問中包含了員工對企業的整體感知,包括期望度、公平性、壓力等。


這就需要企業要根據員工的未來期許,給予員工貼切的遠景規劃,對員工的個人職業成長負責,尤其是站在他們的角度來考慮他們的職業發展問題,讓團隊內部儘可能少地出現猜忌,讓員工對企業充滿“安全感”。

4)營造優秀的企業文化

制度是硬性的,文化是軟性的,制度是外在的,文化是內在的。


曾有獵頭表示,阿里的員工非常難挖,主要是因為阿里人非常認同自己公司的文化。


其實不論企業的大小,一家企業的精神價值觀都會深深吸引和影響員工,優秀的企業文化會讓員工感覺到公司像一個家,增強自己的歸屬感。


5)注重短期與長期激勵相結合


在企業管理中存在著2/8原理,即20%的人創造80%的財富。所以要留住和激發這部分核心員工的潛能是HR最需要關注的。


除了增加工資、補貼、獎金等短期激勵方法外,我們還需要著眼長期激勵。

適當採用股票、期權等長期激勵措施,人才與公司的利益就會捆綁在一起,這樣工作不僅是為老闆幹,更是為自己幹。

“拿完年終獎就離職”HR:“我更怕連年終獎都不要就離職的員工”


5

名企都會做好離職管理

我們必須要認識到,如果員工去意已決,就不要再強留了,畢竟強扭的瓜不甜。


這時更重要的,反而是給對方一個好的離職體驗。此時的失去,是為了更好的得到。


硅谷最有名的天使投資者之一、LinkedIn聯合創始人裡德·霍夫曼,在其作品《聯盟:互聯網時代的人才變革》中描述了一種使僱主與員工從商業交易關係轉變為互惠關係的框架,鼓勵公司和員工形成一種相互投資的工作模式。

國內外有不少企業在踐行這種用人方式:

麥肯錫諮詢公司有一本著名的“麥肯錫校友錄”,將離職員工視為畢業離校的校友。微軟前員工將得到最高為90%的微軟公司商店折扣,以及測試版軟件的提前試用權。領英會將一些前員工加入產品測試版的白名單,讓他們可以提早使用產品。

在阿里的公司文化中,同事間互稱同學,員工離職稱畢業,所以阿里的離職員工大會又叫"阿里校友會"。

騰訊對離職員工的管理分為兩個維度:

一是給予離職員工持續的關注和支持,


第二,騰訊不僅歡迎滿足條件的離職員工迴流,也時常邀請離職員工回到公司與在職員工交流。


所以,員工離職並非是一件完全的壞事,

在對方去意已決的前提下做到好聚好散是最重要的。


-總結-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距離2019年結束還有14天,也許離職潮並不會在每一家企業發生,但作為HR都必須未雨綢繆,充分做好準備工作,才不會在員工離職時焦頭爛額,才可以大喝一句:對不起,做為HR,離職潮什麼的我其實一點沒在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