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博士生寧願進入高校當老師,而不願意進大公司工作?

時光瀲灩滴墨盛放1


目前中國的高校教育,在碩士和博士教育上面其實比較尷尬。

經常有一流的本科生,二流的碩士,三流的博士的現象。

本科畢業如果學校非常有名,並且專業很好找工作的,只要熱愛自己的專業,並且學的比較好的,大部分都不會去讀研究生,而是直接去工作了。

在本科階段選的專業並不是非常熱門的,就業形勢不太好的,或者是考的學校並不是非常出名的。這些同學就會大部分選擇去讀研究生,通過讀研究生把自己的畢業院校提升檔次,自己的專業轉換成熱門專業。

而到了博士的階段,很多時候決定性因素也不是學習成績或者是智商的問題了,而是願不願意讀下去,或者願不願意擇業的問題。不得不承認一部分的博士生在處理複雜的人際問題上面是比較欠缺的。寧願呆在學校裡面,面對相對簡單的人際關係。

同時作為博士畢業,如果去外面的公司,即使是像華為這樣的大公司,他們的起薪與從本科開始工作與他同齡的那些老員工相比,還是差得比較多的。

如果要在裡面工作多年,達到和同齡人的相匹配的工資,很多博士是接受不了的。只有少部分能力確實非常強的願意接受這樣的挑戰。

很多博士在這樣的大公司裡面,要麼因為工資跟同齡人的差距造成心理不平衡,要麼因為實際的工作業績並沒有和他的學歷相匹配。就會選擇離開。曾經就有報道說,像華為這樣的大公司裡面博士學歷人群的流失率會比較高。

但是想在大學中當老師這樣的工作,一般來說,學校最低要求就是博士學歷。這與他們的學歷相匹配。並且進入學校崗位以後,以博士的學歷拿到的職稱和同齡人的崗位職稱不會有很大的不同。不會有心裡不平衡的現象。

並且工作幾年之後,一般來說,按照工作時間論資排輩一定是可以被評為副教授或者是教授的。當達到教授級別,其實年收入也不會差太多,並且來說還相對輕鬆。

此外成為副教授和教授以後,還可以給外面的教材出版社當掛名編輯。只需要用自己的頭銜出一個名字,拿到的收入並不比外面實際辛辛苦苦寫書的作者要少。

部分專業還可以給外面的公司做科研項目,項目經費其實一點都不低。

所以同去外面的企業工作相比,作為博士在大學裡面有時候可以過得更輕鬆,並且收入也相對合理。大學的教學任務也不是非常繁重,並且還有寒暑假。這是外面的企業比擬不了的。


外語那點事


大家好,我是有溫度有靈感的高校人才真經。

我在高校裡生活工作20年,高校裡的一些事對我來說是司空見慣了,對於這個問題,我個人覺得理由其實很簡單,並沒有什麼深挖的必要。用一句話來說就是:博士生願意進高校當老師,是因為他們想從事自己的專業。

答案就是這麼簡單。想從事與自己所學專業相關的工作,是多數人從本科畢業就會有的樸素願望。用心理學和經濟學的原理來講,這叫“沉沒成本”。一個本科生花了4年時間來學自己的專業,這4年學習是他區別於其他專業學生的核心競爭力,他當然希望這4年不要白費,除非他非常不喜歡自己的專業。當然,本科教育很大一部分是通識教育,也就是說大部分教育是為了讓你可以做好任何職業,所以本科4年的沉沒成本並不高,這也是很多本科生(包括碩士研究生)畢業後沒有從事自己專業的原因。

但博士不一樣,他們花了十年時間來學自己的專業,首先,他們不討厭自己的專業,否則堅持不下來,其次,他們接受的是專業教育而不是通識教育,最後,他們年齡更大,再調整的空間比本科生要小很多。因此,博士的“沉沒成本”更高,即是說,如果轉型,其付出的代價更大。這就是博士更願意繼續從事本專業的原因。

當然,去企業也可以做本專業,但是,企業有自己的利益訴求,它不會站在個人發展的角度來考慮問題,只能是個人來適應它。博士到企業後,是否能從事本專業研究取決於企業的需求。進去的時候能做,將來是不是還能做,取決於企業發展情況。有的博士可能會被迫轉專業轉方向,有的博士可能會直接遭遇項目終止、裁員。那個時候再去轉型,成本更高,幾乎難以承受。

什麼地方能讓博士可以長期(甚至一輩子)從事自己所學專業,而且還可以選擇用什麼方式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從事教學可以、從事研究也可以、從事社會服務或成果轉化也可以),這樣的單位只有高校和科研院所。任何一個風險厭惡型博士,都會選擇去高校或者科研院所。

高校裡的有些事,看透了就是這麼簡單。感謝大家的閱讀,如果您對我的回答感興趣,請點擊關注我哦。


高校人才真經


百靈鳥認為,博士生屬於國家的精英人才,高端智庫。博士生選擇進入高校當老師,更多的是考慮實現人生理想,展示平生所學。用自己的知識教育更多的人,推動社會進步。


我的表妹小芳,去年博士生畢業,進入了浙江省一家省屬高校任教。她學的是生命科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都是同一個專業,同一個方向。在讀博士期間,曾經到美國進修過一年半。


專業知識很豐富,個人專業能力很強,同時還具有美國留學背景,各種條件集中在她身上,初入職場的她,頗受用人單位歡迎。


博士畢業時,小芳可以選擇很多工作崗位,有高薪的外企,有條件優越的國企,但是最終她選擇了大學老師,當一名普通的教書匠,繼續從事自己喜歡的專業研究。


跟她網上聊天,談及她選擇當高校老師的原因時,她感慨頗深,總結了三個原因:


一是她能繼續從事所學專業。小芳從碩士研究生開始,就是選擇了生物工程專業方向,對自己的專業領域非常熟悉,也很喜歡自己的專業。在大學裡當老師,她每天從事的還是她最熟悉的工作,專業對口,她工作起來得心應手。在大企業,雖然也可能從事與專業相關的工作,但是,那應該是具體工作多一些,深入研究較少,也可能從事一些與本專業無關的工作。


二是她能有一份優越的工作。小芳認為,高校教師,在社會中擁有非常高的社會地位,尤其是隨著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的實施,國家對高校老師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尤其是一些教授、專家等知名學者,社會地位非常高,很受人們尊敬。同時,高校教師待遇也很好,有安家費,工資、福利待遇很好。在大學當老師,可以安心的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沒有後顧之憂。


三是她能實現自己的專業夢想。大學教師,在承擔教學任務的同時,還要承擔具體的科研項目。小芳所學的專業,目前是一門新型的專業,國內研究起步不久,而且也越來越受到歡迎。小芳希望通過自己的研究,能夠創造出更多有價值的理論成果,更好的造福人類。這也是她堅持讀博的原因。在這裡,可實現他的人生理想,實現他的人生價值。


博士生,知識淵博,學歷高,他們更多的追求理論成果創新,追求自身價值的不斷實現。他們是國家的支柱,他們更加看重實現自己的人生抱負和理想。對於大企業的高工資、高福利,他們並不是很感興趣。

以上是我的個人見解,如有不當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我是職場百靈鳥,專注職場領域,喜歡聊聊職場的經驗,喜歡談談公務員那些事。歡迎關注我,歡迎討論溝通!我的評論區,始終有你一席之地!


職場百靈鳥


讀到博士,至少已經在學校待了二十年左右,已經習慣了學校的流程和生活,能進入高校當老師是幸運的,寒暑假都有較長的假期,工作的時長和壓力都沒有進企業那麼大。

有的人可能說進大公司薪資會比較高,其實不然,算上投入的加班、各項時間成本,其實也高不到哪裡去,而且高校能拿到科研項目的話,收入不一定會比大公司低。

也有的人說大公司機遇會更大,但有高校穩定嗎?大公司隨時可能會走下坡路,但高校是教育之本,怎麼也不會垮的吧。

關鍵是現在國內很多大學的博士生想去高校當老師,但進不去。


木魚木


小編提這問題並沒有經過調查。也許,前幾年這種情況存在。博士畢業了,總想找個穩定的工作,俗話說的編制。

時代在變化,高校、科研所類的,女生博士畢業還考慮一下,男生基本上很少有人首選。

第一,一些上檔次的高校聘請教師要求須有海外求學經歷,沒有這種經歷即使進入高校晉級也會受影響。二類高校所在地大都是二線城市,受各種條件限制,很難出成果。第二,工資待遇遠遠低於企業。第三,高校上升空間小。我有親戚博士畢業進入一家半導體企業,第一年月薪1w5,第二年月薪稅後就2w多,他同學進入科研所的工資不足一w,不否認,進高校與企業聯合也會收入不菲,但這畢竟是少數。所以有許多年輕的高校教師跳槽到企業。



布衣教師


我既是一名執業律師,也是一名在讀的博士生,我可以說說我的感受:

第一,讀到博士的人,大部分年齡都較大了,30歲左右很常見,相比於本科和碩士研究生的年輕氣盛,奮鬥的衝勁兒已經減弱,而這個衝勁兒對於去企業工作很重要,因為再大的企業(一些國企除外),必然以效益為指標,業績的壓力、裁員的壓力、換工作的壓力,都不可避免。

第二,除了一些高科技研發崗位所需專業之外,企業的很多崗位對專業性知識的要求並不高,而讀到博士的人,在一個細分的知識領域基本達到很高的水平,這樣的知識水平,在有的企業裡有些崗位,有些“浪費”。

第三,高校向學生傳授專業知識,而且有基於專業知識的職業晉升體系(職稱),對讀到最高學歷、具備某一細分領域專業知識的博士來說,更“對口”。

第四,高校工資水平雖然不高,但是穩定,且業績壓力、換工作的壓力比企業小的多,近三個月長的寒暑假更是其它工作沒有的。如果是教職,時間就更自由了,一些應用型的專業,可以去社會上兼職。


趙大威


高校博士畢業以後,是進入高校當老師,還是進大公司工作?這個是由專業決定的。不同的專業,他們在選擇當老師還是進大公司的時候還是有很大的區別。一般來講,文科類專業的博士和理科類專業的博士,留在大學當老師的概率會比較高,因為他一般很難再在其他的公司裡面找到一個合適的工作。而工科的博士,進入大企業工作的概率相對來講比較高,因為現在一些大型企業,同樣會有一些研發部門,也需要這樣一些高水平的工作。還有一類就是管理類金融類的博士,由於他畢業之後待遇會比較高,所以這類博士一般畢業之後,到大企業去的人數也相對會比較多。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區別?我想的話主要有如下幾個原因。

第一,很多博士將來就業的範圍其實很窄的。

相對有些專業來講,博士就業範圍是比較窄,他不可能去一些比較低級的工作,而是要找一些與博士水平相當的這樣一些崗位,這些崗位的相對來講選擇性就比較少。對於很多博士來講,能夠進入高校進行工作,本身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而且目前很多高校,到教師的待遇也還是不錯的。

第二,很多企業如果不是研發部門,也不需要博士。

作為企業來講,能招到的人最主要是能夠解決現實的問題,企業大部分需要的還是一線工人,或者是最基礎的勞動力。對於研發人員的需求,它是有一定的數量的限制的,不可能像一般工人那樣需要那麼多人,所以對於國企業講,能夠接受的博士數量也是有限的。

第三,對於博士來講,高校還是比較熟悉的環境。

這不能不說是一個比較重要的因素,很多博士畢業之後,因為對於社會的瞭解不是很充分。所以他們更熟悉的是在學校裡面,一直在學校那邊找個工作,對他們來講這種適應度更快一些。

第四,現在高校的待遇也還不錯。

目前高校的老師還是一個不錯的職業,待遇也還好。事業發展也有比較明確的路徑。每年還有每年有寒暑假。

雖然對於很多大企業來講,工資待遇會比學校更高,但是從工作勞動強度來講,在企業裡面的勞動強度肯定會比高校的勞動強度更大一些,所以說可能,更多的人會選擇當老師,而不是去企業工作。


義哥說教育


博士畢業之後,去高校還是企業,這是一個問題。如果不是當事人的話,很難體會到箇中抉擇的難處。




確實,絕大多數博士生對於畢業後的就業意向,第一反應都是去高校當老師,再不濟就是去研究所工作。

之所以想去高校,待遇還是其次,可能主要是慣性使然。從大學算起,博士在高校已經待了十多年,對高校的環境非常熟悉。熟悉的環境能夠帶給人安全感。如果不是進入高校的門檻太高,可能絕大部分博士畢業後都會選擇去高校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高校工作並沒有大家想象的那麼輕鬆,對於青年老師來說,所謂的工作時間相對自由,指的的該上班的時間固然得上班,下班的時間仍舊得繼續工作,除了吃飯睡覺的時間,剩下的時間都可以是工作時間。這絕不是危言聳聽,畢竟青年老師要上課,要做科研,要申請基金項目,還得處理學院的各種雜事,真可謂疲於奔命。儘管如此,仍然會有很多博士選擇高校,除了有特定學術志趣以外,很大程度上是對熟悉的高校環境產生了心理依賴感。




去企業工作,對博士來說,無異於進入全新的世界。對於理工科應用類的博士來說,情況還稍微好一點,運氣好的話還能夠學有所用,很快就能上手並且做出成就。但對於基礎研究、人文社科類的博士,本身研究的內容和企業就沒什麼關係,不得已去企業,除了應對全新的職場環境,還得面對研究工作上的挫敗感,壓力也就不可避免。

不過,企業的待遇(工資)比高校高得太多,這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博士畢業不能去高校的心理落差。

此外,國內博士就業不首選企業,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於目前國內企業搞的研發確實不咋地,或者並不是真正重視研發,都想搞一些短平快的實驗,儘可能快的出效益,沒有長時期積累原始數據的決心和智慧。不過,隨著國家對高新技術企業政策鼓勵力度加大,企業的研發水平和研發品味自然會逐步提升,漸漸也就會吸引更多的博士,投身到企業的研發中來。

我只知道,就目前來說,國內僅有華為明確提出了要重視基礎研究…注意,華為要重視的不僅僅是研究,還是“基礎”研究…也唯有華為這樣的公司,才能吸引到世界各國的優秀博士。


上庠


本人的鄰家有位博士生,畢業都三十幾歲了!

原來讀的是重點石油大學,按那年頭大學畢業直接進入國企,應該也混得不錯了!

在北京讀博後,也是留在某高校當教師!雖然沒聽到本人怎麼說,估計也有自己的難言之隱!

首先,博士生也有就業難的問題,面臨“高門不娶,低門不嫁”的囧境,能高薪容納的企業有限,還面臨離開大城市的可能。在大城市博士不是什麼“稀罕物”,找份體面的對口工作也是難上加難,權衡利弊,不得不選收入相對穩定但不是太高能安身大城市的高校教師工作。

其次,讀博的人大多已成家甚至有了孩子,為長遠著想,依戀大城市是根本,寧肯固守在大城市拿取低一點的工資,也不願捨棄去冒險追高收入。


用戶9584507632


近年來,我國的博士生培養速度正在加快,截至2018年,我國的博士生數量已經成為全球第一名,而且博士生的數量已經超過了80萬,碩士研究生數量已經超過了百萬,可以說目前國內高層次人才的數量比較大,博士生的含金量相對於數年前來講,肯定有所降低。如果在十年前,國內博士生的數量很少,而且各單位對博士生的需求比較大,能為博士生提供的各方面待遇也是最優厚的。

從目前博士生的就業現狀來看,很多博士寧願進入高校當老師,而不願意進大公司工作,這到底是為什麼?對於這個問題,筆者談談自己的認識。

博士不願到進大公司,其實也是出於現實原因。當前大公司的待遇確實不錯,但是大公司的工作壓力比較大,工作環境相對於高校來講,並沒有這麼單純,工作任務非常重,而且博士生如今在大型公司中的數量比較多,可以說大型公司對於博士學位的人並不是很缺,他們可以在博士生群體中進行挑選,可以說物以稀為貴,博士生多了,肯定競爭力就會更大,博士生在公司的稀缺度同樣不高,也就不存在大型公司會對博士生非常珍惜甚至爭搶的局面。

博士生會選擇到高校,筆者認為主要還是因為博士生對於科研、學術等比較感興趣,而高校正是為他們提供了這樣的環境,也就能吸引更多的博士生願意到高校從事教師工作。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高校教師的工作比較單純,並不像大型企業那樣還是處理比較複雜的人際關係,而博士生多數都專注學術研究,而在情商方面的能力相對不足,他們也就都將高校作為就業的主要方向。同時,高校本身就是做學問的地方,而博士生對於學術、科研等的興趣愛好,成為他們將教師作為自己求職方向的最關鍵因素。

在高校從事教師工作,所能獲得的各方面待遇並不一定就比大型公司要少。在國內高校中,可以說只要自身有一定科研能力,就能獲得很多的科研項目,要知道科研項目所能獲得項目資金還是很多的,一般科研項目資金從幾十萬到上千萬不等,一般情況下,高校教師所能獲得的項目資金都在幾百萬元左右,如果理工類專業的項目,可能項目資金能達到三五百萬,而且部分有實力的老教授,他們能獲得的科研項目有的能達到上千萬。綜合這部分項目資金,項目主導者肯定有自主安排項目資金的能力。

除此之外,也有很多原因影響著博士選擇高校教師,而放棄大型企業的做法。比如:當前博士生的數量比較多,在企業中已經無法備受寵愛;博士生中有不少都是人文社科類,不符合大型公司的人才需求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