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靠魚皮為衣,吃魚肉,不足5000人的神祕赫哲族

hello!我是柒柒,今天帶大家探秘赫哲族,中國東北地區有一個歷史悠久的少數民族——赫哲族。赫哲族作為我國的一個少數民族,有著自己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現在跟著我一起走進赫哲族的生活。

他們靠魚皮為衣,吃魚肉,不足5000人的神秘赫哲族


赫哲族民族概況

赫哲族是中國東北地區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主要分佈在黑龍江省同江縣、饒河縣、撫遠縣。


少數人散居在樺川、依蘭、富饒三縣的一些村鎮和佳木斯市。因分佈地區不同,從而有不同的自稱。

他們靠魚皮為衣,吃魚肉,不足5000人的神秘赫哲族


居富錦縣大屯沿松花江上游的稱“那貝”,居嗄爾當屯至津口村的稱“那乃”,居勒得利村沿黑龍江下游至烏蘇里江的稱“那尼傲”。根據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赫哲族人口數為4640。是中國北方唯一以捕魚為生的民族。


使用赫哲語,屬阿爾泰語系滿一通古斯語族滿語支。無文字。早年削木、裂革、結革記事。因長期與漢族交錯雜居,通用漢語文。 沛代有人叫他們其中一部落為費雅喀

魚皮製衣酒敬神,狗拉雪橇赫哲人

大部分居住在黑龍江省的同江、饒河、撫遠等市縣境內。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鄉是全國四處赫哲族聚居地之一。

他們靠魚皮為衣,吃魚肉,不足5000人的神秘赫哲族


赫哲民族文化村大門——典型的赫哲族建築木克楞

一唱起赫哲族民歌《烏蘇裡船歌》那優美舒展的“赫尼哪”調,總會讓人想起生活在我國東北三江(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流域以漁獵為生的赫哲族人民。


赫哲族衣食住行


  捕魚和狩獵是赫哲人衣食的主要來源。赫哲族人喜愛吃魚,尤其喜愛吃生魚。這一習俗沿襲至今,顯示了這個民族與其他民族不同的特點。赫哲族人一向以殺生魚為敬。


 


 不僅以魚肉、獸肉為食,赫哲族人穿的衣服也多半是用魚皮、狍皮和鹿皮製成。男子大多穿大襟式狍皮大衣,衣襟上綴兩排用鯰魚骨做的紐扣,女子多穿魚皮或鹿皮長衣,式樣很像旗袍。男女都穿魚皮套褲以及狍皮、鹿皮和魚皮製的鞋子。用魚皮做衣服也是赫哲族婦女的一大特長。

他們靠魚皮為衣,吃魚肉,不足5000人的神秘赫哲族

故歷史上赫哲人又被稱為“魚皮部”。在文化村的展館裡,

我們看到了展出的兩套用熟好的大馬哈魚皮縫製的男女魚皮套裝,做工考究,款式古樸大方。


赫哲族風景特色建築


  赫哲族風情園


  烏蘇里江流域唯一一處體現赫哲族民間傳統文化的赫哲族民間風情園,於2001年7月4日在饒河縣四排鄉正式對外開放。四排鄉赫哲族風情園佔地一萬多平方米,預計總投資500萬元,分三期開發。一期工程已投資50萬元,總體開發上,是按赫哲人傳統生活方式進行設計的,建造木楞房、“

他們靠魚皮為衣,吃魚肉,不足5000人的神秘赫哲族



撮羅子”等傳統居舍,佈局合理,建築奇特。增設餐飲服務設施、挖掘傳統娛樂項目,進行民族舞蹈和民族體育項目及民族工藝製作表演。使民族風情園成為發掘和保護赫哲優秀傳統文化的理想場所。它是集旅遊、民風民俗、歷史文化、


生產生活為一體的赫哲民族的風情建築。園內主要建設有赫哲族發展史館、民族工藝作坊、傳統民居建築等。

他們靠魚皮為衣,吃魚肉,不足5000人的神秘赫哲族


  建築外觀全部採用赫哲族民間傳統的木刻楞式建築風格,具有濃郁的赫哲民間風情。並且有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布赫親筆題寫的“四排赫哲族風景區”和中國創新集團總經理畢大川題寫的“四排赫哲族風情園”。


這個地方很值得愛旅遊的朋友去的,赫哲族這個民族延續了這麼多年,一直捕魚為生,也是唯一的一個靠捕魚為生的民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