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当好一个领导,了解这12条内容必不可少


想要当好一个领导,了解这12条内容必不可少

1. 从当领导的那刻起,大家就会用这个领导岗位应当具备的素质和能力来要求你。比如说,昨天你还只是负责项目设计,今天被提拔为项目主管,从任命那刻起,你就是项目负责人,要对整个项目有了解、负全责。项目其他同事向你汇报各种工作,需要你做决定,负责任,这时如果你只是了解设计工作,无法进行全局性思考和判断,大家会认为你不胜任主管工作,很少会认为你需要时间慢慢适应新岗位。

在你新任领导的一到三个月内,大部分人会观察你,判断你的行事风格和习惯,这段时间,最重要的就是要稳、要细,先摸清情况,多观察、多思考,谋定而后动。如果还有上级,可以多请示汇报。你新任职期间,肯定有人看热闹,也不排除有人挖坑,自己要稳住,要相信所有的事情和问题都有解决办法,慢一点会比做错要好得多。多说一句,想迅速进入领导角色,最好在未当领导的时候就多观察、体会和揣摩,多了解情况,熟悉技能,学习做事说话的艺术。

2. 要明白权力来自何处。权力说白了是调配资源的能力。刚干领导时,权威是体系或制度赋予你的,大家听你的是源于组织惯性,不是因为你能干,也未必心服口服。时间长了,你会发现,下属真心服从你和出于制度惯性不得不服从你是有差别的,真心听你的,你才拥有全面调配和借助他力量的能力,这才是真正的领导力。刚刚当上领导时,制度是秩序之源,干久了会发现人心比制度重要,在实际工作中,没有人会喜欢动不动就拿制度说话的领导,要通过各种方式,做好说明解释工作,把冷冰冰的制度变成温情的的关怀。举例说,刚当领导容易碰到下属越级汇报的情况,光拿制度要求效果肯定不好,但如果从越级汇报人的角度说,越级汇报容易导致沟通问题,多个人知道就多个人解决问题,多个人承担风险和责任,相对更容易得到理解和信任。

3. 清晰认识自己的定位和职责。一般来说,很多人都是从部门副手开始做起,就算做到部门一把手,还是会有更高层的领导,很多领导岗位兼具决策与执行之职,因此,对自己领域的工作要应知尽知,不知道的工作也要有令人信服的应答。

比如《史记·陈平列传》里,汉文帝问右丞相周勃国家年度刑事案件数量与钱米收支状况,周勃答不出来,很惭愧。然后文帝问左丞相陈平,陈平很爽快的回答说,“皇帝要问案子,有公安部门领导回答,问钱米收支,有财政部门主管官员回答,我作为丞相,职责是辅佐皇帝外御强敌,内安百姓,使文武百官各率其职,不该管这些琐事”。这个回答很贴合陈平的身份定位,所以文帝很快就接受了。从文帝办公室出来的时候,周勃责怪陈平为什么这么好的回答不和自己共享,陈平说,你做了这么久的宰相,都不知道自己的工作职责是什么吗?周勃非常惭愧,回去就辞官了。可见了解工作定位的重要意义。

另一方面,要能迅速领会上级意图,制定可执行的方案,同时也能迅速反馈执行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调整决策,确保上下贯通,决策和执行无缝对接,高效达成工作目标。

4. 随时准备好解决问题,要能扛事。根据墨菲定律,会出现的问题总会出现。不要怕问题,领导是为解决问题存在的,你解决问题的能力越强,上级和下属就会越信服你,当信任成为一种惯性,做事就会方便简单得多。相反,如果干一件事不成一件事,大家会对你的能力产生怀疑,上级会倾向选择更有能力的人来主事,下属做事会三心二意,最后所有事情都得自己干,不但累,效率也会很低。对问题解决的方式和结果也要有客观清晰的判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能推动工作完成,制度进一步完善是最好,条件不具备时,能和稀泥,让各方满意也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想要当好一个领导,了解这12条内容必不可少

5. 要注意维护人际关系。职场人际关系复杂,尤其在机关与国有企事业单位,担任领导的人受到的关注会更多,错误有人盯着,缺点会被放大,要时时谨慎谦虚。

职场人际关系处理一般遵循几条大原则:一是价值交换原则,你自身越有能力,岗位越重要,升职空间越大,交换价值就越大,话语权就越大,下属越依赖你,上级越看重你,办事越顺利方便;二是真正对你未来有决定作用的人不多,不要在一些低效人际关系上花费太多心思,尤其是酒桌上。能决定你前途的人通常身处高位,对人有自己的判断准则,要小心应对和攀附。现实中有那种很会来事儿,迅速和重要领导走的很近的,这也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如果你不是这种人,最好也能花点心思,多跟领导汇报工作,生日发个祝福,关注领导工作,逢年过节有点小心意,一般来说,脸熟的比脸生的招人喜欢,这样关键时刻至少有人替你说句话;三是不要得罪人,尤其是小人,有句俗话说“不怕栽树造林的,就怕放火烧山的”。任何一个人在某个岗位上一定都有他的原因,有的人看着不干活,情商也低,但你不知道他的人脉背景,最好不要得罪。有的人纯粹是因为心思恶毒,火力太强,大家都躲着,如果你没有必胜且把他弄走的把握,最好避其锋芒,得罪了这种人,被他盯上,通常你会付出不必要的代价,不值得。

6. 做决策不要搞一言堂。弗拉基米尔·列宁同志提出的民主集中制原则是很有效的组织和决策方法。讨论和沟通的过程往往也是达成共识的过程,发扬民主比较浪费时间,牺牲效率,但从长远看,有助于维护你的权威,增加团队信任,也能大限度避免掉坑,在充分民主听取大家意见的基础上拿出方案,形成你自己的意见,果断执行,公平分工,可以避免执行中扯皮,把民主牺牲的效率补回来。

7.要适当授权,不要事必躬亲。凡事不要时刻亲力亲为,人的精力有限,在执行层面花费精力时间太多,不利于关注更重要的事。适当授权会让下属做事更有动力,有利于构建团队信任,对培养新人也有好处。大家都是小兵岗位干起的,都有切身体会,愿意授权的领导会让人感觉到被信赖,做工作自主性更强。授权有三个前提:一是了解全面情况,二是对工作进展有整体把握,三是对下属优缺点都有了解,否则可能起反作用。

8. 掌控工作的整体状况。这个和第7项有关联,做领导不必事事亲力亲为,但绝不是说要放手不管,而是说要节约精力,放精力在把握整体情况和解决主要问题上,所以一定要对整体情况有全面把握。我有两个建议:

一是不能局限于把所有精力放在工作上,要更多的关注和工作密切相关因素,包括近期行业大势,其他部门的情况,下属的优缺点,他们的工作、心理状态,上级关注重点之类;二是要掌握具体项目进展情况,最好相关工作例会都参加,这样对进展、难点重点都了解,参加不了也必须听取事后汇报,掌握足够信息是保证正确决策的前提。

想要当好一个领导,了解这12条内容必不可少

9. 培养良好沟通协调能力。领导是领导人的,不是领导事的,对人能力比对事能力更重要。沟通协调包括对上级、对下级、对同级,技巧各有不同,但主要做法是一样的,简单说,最重要的有几条:一是能共情,能换位思考,理解他人难处;二是全面掌握信息,知己知彼,对方主要关注什么,顾虑是什么,自己的底线、主要目的是什么,有什么有利条件和不利形式;三是解决方案可以很灵活多样。沟通是各有攻防,各有所让,既有坚持也有放弃,有时候沟通很容易陷入僵局,这是因为说着说着就容易带情绪,更容易被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带跑,这个时候一定要清楚沟通的目的是什么?沟通是为了解决问题,要随时能让大家回到要解决的这个问题上来。

10. 管理上级领导的能力。管理上级是种很重要的能力,主要是指让上级按照你的思路和方案决策,可以避免很多无用功。简单说有两点:一是考虑要周全,各种情况都要想到,并有应对方案;二是要能站在领导的角度思考问题。一定要摆正心态,各种上级都是存在的,有人精也有奇葩,这个没办法选择,只能适应。有时候领导提出来的奇葩想法,可能跟他那个层面接受到的信息和感受的压力有关,不了解不要急着说不行,另外,领导也是人,不一定都是正确的,做决策也可能是错的,做事不易,相互理解吧。

11. 关于派系。这个挺复杂的,两三句也说不清,最难受的地方在于,没有站队,就没人挺你提拔你,你到不了想要的位置;站了队,就很难脱队,得为队里做事干活,队长倒霉,一般是要跟着倒霉的。最简单的处理方式就是保持距离,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你不找麻烦,麻烦可能会来找你。总之谨慎,小心,不见兔子不撒鹰就好了,但实在需要很高的认识和处理水平。

12. 保持心态平和。从职位上来说,天花板是永远存在的,看什么时候碰到。有的人年轻时就登高位,但往往会要熬很长时间才有下一个机会,如果把提职作为工作目标,那真是熬心。但提职机会很多时候要靠自己创造和争取,不会从天上掉下来,所以不想也不行。要根据自身情况看怎么把握这个平衡,积极行动,摆正心态,不要攀比。说的容易,做到会比较难。多看书、多运动、多充实自己,适当蛰伏,择机而行,哪怕山穷水尽,也总有柳暗花明的一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