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雙版納都有什麼美食?

無可奈何花落去9033


大家好,我是食言素語,是一個喜歡吃吃吃並且喜歡研究怎麼吃的人。關於西雙版納有什麼美食這個問題,我來分享一下自己的看法。

西雙版納的口味

西雙版納地處熱帶,為了開胃、去溼氣,一般以口味酸辣為主。西雙版納植物資源豐富,有很多豐富的植物和香料,也被充分的利用到了美食的製作中。西雙版納還有很多獨特的食材和烹調方法,都能夠給予我們不同的美食享受。接下來就為大家介紹幾種西雙版納非常獨特的美食。

孔雀宴

孔雀宴手抓飯是近年來新興起的一種餐飲形式。它的前身就是傣族的手抓飯。經過重新搭配、設計形狀,將整個宴席的席面擺放設計成一隻孔雀開屏的樣子。美觀獨特又充滿民族風情,因而得名“孔雀宴”。

孔雀宴以傣族餐飲文化為主打,因而在雲南較為常見,多數傣族餐廳都能做。在德宏、西雙版納、芒市等傣族聚居地區的很常見而且口味更正宗。

孔雀宴的菜

孔雀宴的食材一般主要有四類:肉食、素菜、主食、特色菜。如果按照宴席的菜來算,至少應該有18道。

1、肉食:其中必須包含烤魚、烤雞、烤五花肉、香茅草烤排骨幾樣主要的傣族葷菜,也算整個宴席的主菜。

2、素菜:一般看季節,都是以時令菜為主,我自己吃過的就有芭蕉花、刺五加、苦筍和甜筍、青苔餅等。

3、特色菜:特色菜很多。常見的是包燒和舂乾巴。就是用芭蕉葉子包起來烤熟的食材,可以烤魚烤肉,我自己覺得非常有特色的是烤豬腦。還有油炸豬皮,油炸蜂蛹、螞蚱、竹蟲,運氣好的時候還能遇到竹鼠。如果是有菌子的季節還會有野生菌子。此外還有甜點,常見的就是泡魯達、炸香蕉。

4、蘸料:這些食材需要搭配蘸料,也就是傣族人稱呼為“喃咪”的東西,一般要用到番茄、辣椒、鹽巴、芫荽等各種香料,用石臼搗碎成泥後,用來蘸菜吃。味道鮮爽,非常獨特。

5、主食:主食一般是糯米飯,還會採用植物的汁液加以染色,煮熟後襬出來更加好看。也有搭配米線的,傣族人有一道主食叫做過手米線,也是非常有特色。有些還會搭配菠蘿飯,麵餅。

6、酒水:建議搭配傣族人自釀的米酒,女性可以選擇果汁。其實米酒度數一點也不高,還帶有甜味,建議大家都可以品嚐。

就是這些豐富的食材,層層疊疊擺成孔雀美麗的尾巴,再加上水果和鮮花點綴在其中。一桌孔雀宴,形色兼備,十分豐盛。

包燒

包燒準確的說是一種菜餚的製作方法。它使用芭蕉的葉子把食材調料包起來,然後放到火塘裡慢慢的煨熟,這樣不僅能讓食材緩慢的入味,也能更好的保留食材的水分,比直接到火上烤制的食物更柔軟更好吃。比較常見的有包燒魚,包燒雞肉,包燒金針菇等等。

燒烤

傣味的燒烤非常的香,一般有烤雞烤魚烤肉等等。都是用很多的香料和調料對食材進行處理,醃製以後才加以燒烤,吃起來非常香。經典的就是傣味烤魚和小烤雞。



涼拌菜

因為版納比較熱,涼拌菜很常見。傣味涼菜一是食材新鮮獨特,多是野菜。隨時令而生。比如涼拌刺五加涼拌小木耳等等。二來涼拌菜會用到傣族獨特的調味品“喃咪”,用野番茄等食材製成,酸辣爽口用來搭配涼菜實在是再好吃不過了。

竹筒糯米飯

傣族多用糯米飯作為主食,傳統的做法是用竹筒作為容器,在竹筒上敲開一個小口,灌入糯米後加入清甜的山泉水放到火上烤制而成,這樣的糯米飯格外的清香。吃的時候破開竹筒捏成小團。搭配其他的菜一起吃,不像我們經常吃甜的糯米飯,傣族的糯米飯都是用來搭配菜餚,是鹹口的,可以配肉配菜配蘸料等等。吃得時候捏成一小團,放上配菜,用手拿著吃,遇上了大家一定要體驗一下。傣族糯米飯顆粒分明,吃起來非常香非常柔韌,非常耐嚼。

這些都是西雙版納比較常見的美食,也是具有傣族風味的特色美食。西雙版納的美食還有很多,比如烤魚、牛乾巴、喃咪,燒豬皮,泡魯達等等。如果要具體知道到某一道菜的味道,那麼就需要是你自己去品嚐一下了。以上就是關於西雙版納有什麼好吃的美食的回答,如果你有更多的意見,歡迎來留言分享。我是食言素語。頭條優質美食領域創作者和悟空答主。有很多好吃的要和你分享。


食言素語


神奇美麗的西雙版納,飲食文化源遠流長。這裡少數民族眾多,物產豐富,因此飲食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由於氣候和飲食習慣等原因,各地飲食普遍以酸辣為主,菜式以燒烤為多。

Part1——綜合美食篇 

 一、主菜類 1.冬瓜豬\n \n

\n

 這是一種很好吃的豬的品種,因為個頭小而得此名。其肉質鮮美,肥而不膩,通常的做法是大蔥爆炒。

 2.竹筍、酸筍

\n

 據調查資料顯示,西雙版納共有100多種可食用的竹筍。竹筍的做法很多,有炒、煮、烤、生吃等。傣族還用一種特殊的方法制成酸筍,這樣可以四季食用。用這種酸筍煮雞、魚或排骨,味道獨特,鮮美無比。

3.瀾滄江魚

\n

瀾滄江中有很多品種的魚,統稱江魚。大部份江魚體形較大,肉多刺少,味道鮮美,通常的做法是煮湯或紅燒。湯多為白色,甜而鮮。  推薦:清湯巴豪、紅燒巴掌浪、酸辣叉尾魚、酸筍煮大頭魚。

4.愛伲稀飯

\n

 這是愛伲人最常做的一道菜。用雞湯熬的稀飯,鮮香入味,稀飯粘度適中,口感極佳。 

5.野生菌類

\n

在夏秋季節,野生菌類品種最為豐富,有野木耳、掃把菌、雞樅、牛肝菌、乾巴菌、雞油菌、螞蟻骨朵菌、青頭菌、喇叭菌等。做法多為小炒或煮湯,味道鮮美自是不用說,還有防治癌症的功效。 

6.野菜

\n

 據調查,西雙版納共有300多種可以食用的野菜。這些野菜有的能清熱解毒,有的利肝明目,富含多種營養成分,不僅做法多樣,而且常吃常有。  推薦:水蕨菜、苦涼菜、水香菜、野茄子、海船、四稜豆、甜菜、野芹菜、芭蕉花、滴水芋、樹皮菜、野蕃茄、刺五加。 

7.葛根全席

\n

葛根是一種藥用植物,其味略苦,苦中帶甘,其性涼,可直接食用,藥用可解酒,清熱解毒,女人服食可美容養顏。  機場老路上有一家阿卡寨,推出葛根全席,菜餚全是用葛根作料。不僅口味獨特,而且鮮甜誘人。  推薦:葛根煮雞,葛根燉排骨,葛根煮粉,炸葛根片,愛伲涼拌,黃燜雞,清蒸魚,愛伲稀飯,葛根茶。

 二、燒烤類

\n

1.首推景洪市區嘎灑鎮傣族民居製做的燒烤全席,內容有:什錦烤肉串,烤雞肉串、雞雜串,香茅草烤魚、烤肉、烤排骨,芭蕉葉包燒小魚、黃筍、江魚,烤豬臉,火燒乾巴,撒撇湯(用豬肝為原料熬的湯,具有清熱去毒之功效),雜菜湯,蕃茄煮涼粉,煮米幹,各種時鮮蔬菜、野菜蘸喃咪,其中喃咪又有蕃茄喃咪、花生喃咪、嘎裡羅喃咪、螃蟹喃咪、茄子喃咪之分(注:喃咪為傣語,意為蘸料),豬血剁生,傣族酸菜,炸牛皮,手抓糯米飯,菠蘿飯,傣族年糕,自釀米酒,鮮榨檸檬汁。

2.燒烤點菜

\n

瀾滄江邊曼蚌囡寨子的傣家燒烤很好吃,其特色菜是:蒸雞,烤茄子,芭蕉葉包燒江魚、雞腳筋、豬腦、豬心管,油炸青苔,野茄子蘸喃咪。  

瀾滄江邊最熱鬧的燒烤大排檔――金沙灘,最具特色的小吃有:烤竹筒飯,炸蜂蛹,竹蟲,臭豆腐,烤乾巴,包燒芭蕉花,烤肝,烤雞,烤豬牙床,炸豬皮,炸紫米粑粑。

3.鐵板燒烤

\n

勐海縣久富盛名的鐵板燒烤在獨具特色的形似豬圈的房子裡支攤設點,吃起來別有一番滋味。  

聽說過這樣的名詞嗎:烤胸膘、兒窩、奶渣,還有常見的豬臉、乾巴、茄子、粉腸、牙床、心管、韭菜,只是用的燒烤方法不同,做出來更嫩,更有嚼頭,更香。

4.勐海烤雞

\n

勐海有兩種做法的烤雞,一種是塗上很多作料醃製後再用火烤而成,一種是原味火烤後蘸作料吃。前者還沒吃就香味撲鼻,入口更覺香辣美味;後者專門選用小子雞作原料,肉質鮮嫩,清甜,外脆裡嫩,口感極好,再輔以雞肉熬的稀飯,清水煮的青菜,香而不膩,吃時直接用手撕著吃,別有一番情趣。

三、涼菜類

1.舂雞腳、黃瓜、乾巴

\n

這幾樣多在路邊的小店或者一些茶室裡供應小吃的地方看見。特別推薦東貝茶樓的檸檬舂雞腳和舂乾巴,辣的夠味,吃完主料,輔料還能再拌米幹吃,吃完還想吃。

2.檸檬涼粉

\n

推薦各大冰屋的此道小吃。酸酸辣辣,還有檸檬的香味。此小吃通常會用泰國出產的透明盤子盛裝,再放上冰塊,晶瑩潤滑的涼粉被襯得讓人直流口水。不過要小心暗藏的剁碎的小米辣,它們會讓你吃得流淚。

3.涼拌水果

\n

這是用各種時鮮水果切成塊或絲,加入辣椒麵,鹽,白糖拌勻後即食。好吃的有:拌木瓜、生芒果、油棕果、酸侈依、羊奶果、菠蘿。

四、其他

1.泡魯達

\n

這是從泰國引進的一種冷飲甜食,風靡除冬天以外的整個季節。  

特點:甜、脆、香、冰、滑、爽。

2.木瓜水

\n

這是很難找的一條小巷子裡的小吃,除此之外,還有炒螺螄和涼拌米幹也很好吃。  推薦地點:州工商銀行旁。  

3.木瓜牛奶  

炎熱的夏天來上一杯,香甜可口,潤滑入肺。  

推薦地點:各大冰屋。  

錦都酒店旁的小飯館一條街,回族飯店、通關雞,往右轉,宣威火腿,勐海王府飯店;還有老機場路上的酸角林、上帝小吃,莎瓦麗、老傣族人家等等等等,都是各有特色,讓人留戀忘返的地方。 

Part2——傣味美食篇   

傣味菜在雲南菜系中獨享盛譽,西雙版納的居民以傣族為主,傣味菜以糯米、酸味及烘烤肉類、水產食品為主,多用野生栽培植物做香料,具有獨特的民族風味。

南 泌

\n

是傣語對各種醬的統稱,其種類有“南泌布”(螃蟹醬)、“南泌帕”(菜子醬)、“南泌南諾”(酸筍醬)等近10種。平時最常見是“南泌帕”(菜子醬),其做法是:把一塊地上開花結籽的青菜的棵砍下來,舂細後裝入罐內醃四五天,發酸時去渣把酸汁倒進鍋裡煮,煮到水份基本完時,取出曬乾即成。食用時,加鹽、蔥、蒜、芫荽、味精、辣椒,舂拌均勻盛入碗內,就可蘸其他鮮菜吃,也可以用糯米飯直接蘸吃。味道酸辣,開胃下飯。油炸蜂蛹

\n

凡土蜂、黃腰蜂、白腳蜂、黑蜂、葫蘆蜂的蛹,都可採來食用。一般都是用油煎食,顏色金黃、鮮香可口,是佐酒佳餚。卵石鮮魚湯

\n

是布朗族的特色菜,魚湯鮮美味甜,而且具有燒石的幹香味。製作時,將河中卵石取來放到火塘中燒紅,又將燒紅的卵石一個接一個地放入盛有清水和鮮魚的鍋內,直至使水沸騰,然後又將燒紅的鹽塊放入,鮮魚湯便燒成了。

葉包蒸豬肉

\n

原料有豬肉、蔥、蒜、姜、青辣椒、花椒粉、香茅草、鹽等。製作時,將豬肉剔掉皮,洗淨,剁碎,放在盆裡;將蔥、蒜、青辣椒切好,把香茅草結成一個小疙瘩,放入盆內,撒上鹽和花椒粉,與剁好的肉調勻,然後用芭蕉葉包成一個一個小包,放在甑子裡蒸熟就可食用了。葉包蒸肉軟酥香,有花椒香味,十分可口。

香茅草烤魚

\n

把魚的鱗片去掉,用刀劃開魚背,去掉腸肚雜物,洗淨;將蔥、姜、蒜、青辣椒、芫荽切細,與鹽拌攏;把佐料放進魚肚子裡,把魚肚子合攏,用二三根香茅草葉捆好,用竹片夾緊,放在火炭上烘烤。待八成熟時,抹上豬油,繼續烘烤5分鐘左右,即可食用。這種烤魚具有香、酥、脆的特點,極能增進食慾。  

菠蘿紫米飯

\n

是具有傣族特色的糯制食品。製作時,首先要把紫糯米用水浸泡七到八小時,然後淘洗乾淨,與剁細的豬肉攪拌均勻,把準備好的菠蘿用刀在其頂端切出一個蓋,然後掏去菠蘿心,放入紫糯米,再把切去的蓋蓋上,放到甑鍋裡蒸熟,當散發出誘人的香味時,即可食用。其味香甜可口,並有補血潤肺之功效。  

油炸青苔

\n

青苔傣語稱為“改”和“搗”,它是從江河裡撈出來洗淨後,加工成青苔乾片的食用品。油炸青苔傣語稱為“改英”,它的做法是:先將青苔壓成薄餅,撒上細薑片、鹽、水調成薑湯,曬乾後而成幹青苔片。待食用時,用剪刀把幹青苔片剪成巴掌大的小塊,丟進油鍋裡煎黃就可以撈出,當作餐桌上的一道菜食用。油炸青苔既香脆,又有海味,是別具一格的傣族風味菜。  

包燒鮮魚

\n

布朗族的傳統名菜,鮮香俱全,味美可口。其製作方法:把魚剖開洗淨,將辣椒、鹽等各種佐料切細拌勻後填入魚腹內,再用芭蕉葉包好,捂在火塘的炭火下面,燒熟即可食用。  

醃牛腳筋

\n

 醃牛腳筋是傣族傳統性的一道名菜。其原料是黃牛頭、腳,佐料有姜、蒜、紅辣椒、野花椒葉、鹽等。製作時,將牛的頭、腳、刮洗乾淨、砍成小塊,放進鍋裡煮爛。將煮爛的頭、腳去骨,切成短小的條狀,用淘米水浸泡3小時後再用冷水洗乾淨,濾幹。用切細的紅辣椒、舂細的姜、蒜、加鹽、野花椒葉一起拌攏,裝入瓦罐封好。半月後即可以食用。滋味酸香,質地軟嫩,清涼爽口。  

酸筍煮雞

\n

是傣族一道較為獨特的菜餚。其作法:將酸筍用水洗淨,然後放入鍋裡煮透,再把準備好的雞肉放入鍋裡同煮,待雞肉煮熟後起鍋。隨後將辣椒、姜、蔥等佐料放入油鍋裡炒熱,再把酸筍雞汁倒入鍋裡回一下鍋,即可食用。其味酸辣爽口,味道獨特,開胃。 

酸螞蟻蛋

\n 每年三、四月是掏酸螞蟻蛋的好季節。將掏出的酸螞蟻蛋清除成形螞蟻和其他雜質後洗淨。先用豬油把辣椒、大蒜、鹽巴等配料炒黃後加水,待水燒開,倒入酸螞蟻,煮上20分鐘,盛入碗中,即可就餐。其味道鮮辣可口,並有特殊的酸甜味,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是基諾人喜愛的佳餚。  

竹筒燒肉

\n

是哈尼族的一道名菜。其作法是:將肉洗淨剁細,把姜、辣椒、野花椒、鹽等佐料切細與肉拌勻,然後放進預先準備的一節竹筒裡,用芭蕉葉塞住筒口,放到火炭裡燒熟即可食用,味道鮮美,清香適宜。  

香竹飯

\n

香竹飯具有濃郁的傣族風味,每年11月至次年2月間做出的飯最好。此時竹子內有一層香氣撲鼻的香膜,所以叫香竹。  

傣族人先將香竹的竹節作底砍下,然後將泡過的糯米放進竹筒內,用芭蕉葉塞住竹筒口,用水浸泡15分鐘,放進火灰裡焐著或在炭火上烤,待竹筒口冒出蒸汽達10多分鐘後,再取出來,吃的時候用木錘敲打,使飯變得又軟又香,吃起來芳香柔糯,別有風味。  

tips:在版納的飯店裡吃糯米的時候,要先洗手,因為糯米要用手捏,捏的時間越長,口感就越好。當地人說,吃糯米的時候,要邊摸頭邊捏,那樣才會越吃越香,說是這樣說,可沒人這樣去做,其實只需在捏的時候加上一點油,就會更香。


怪獸恐龍2020


看我的口型,傣味!傣味!傣味!

西雙版納是我國傣族的主要聚居地之一,傣味是雲南美食的重要組成部分。傣味以酸、辣、苦、怪味為主,“酸”能解暑;“辣”則能袪溼。一些奇葩傣味對許多遊客來說是純粹是味蕾的挑戰,如昆蟲美食、怪味美食等。那麼,最受遊客喜愛的西雙版納傣味美食有那些呢?

菠蘿紫米飯(特色美味,受歡迎指數:★★★★★)

菠蘿飯是傣味中最有代表性的一道特色美食,是西雙版納必嘗的美食。去過西雙版納旅遊的遊客,幾乎都品嚐過這道美食。菠蘿飯其實就是以菠蘿做為容器來加工米飯,其中以菠蘿紫米飯味道最佳,大眾化的口味老少皆宜。

香竹飯(大眾美味,受歡迎指數:★★★★★)

竹子是傣家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植物,是生活中的一部分,除了做成各種各樣的生活用品外,竹子做的香竹飯更是聞名遐邇。每年11月至次年2月期間的香竹飯味道最掛,通常選用1-2年生的青竹來製作香竹飯。

香茅草烤魚(大眾美味,受歡迎指數:★★★★★)

香茅草烤魚是最地道傳統的一道傣族風味美食,由於做法獨到、香料獨特、鮮香可口,在傣味菜餚中知名度非常高,是傣家人款待貴賓不可少的一道菜。香茅草是生長在熱帶地區的一種香料,是傣味常用的調料之一。

南咪(特色美味,受歡迎指數:★★★★★)

南咪是傣語對各種醬的統稱,其種類有“南咪布”(螃蟹醬)、“南咪帕”(菜子醬)、“南咪南諾”(酸筍醬)等近10種。平時最常見是“南咪帕”(菜子醬)等,對於一些不習慣傣味的遊客來說,南咪就是下飯首選。

傣味包燒/蒸 (特色美味,受歡迎指數:★★★★★)

傣味包燒/蒸,是傣族人家特殊的烹飪方法,它不用鍋具,用天然的芭蕉葉為烹飪工具,把要加工的食材包在其中並用香茅草紮緊,之後放在炭火塘中烤熟或蒸熟食用。用這種方法做出的菜餚不會走味、營養不會散失,獨具民族特色。

火燒乾巴 (大眾美味,受歡迎指數:★★★★★)

火燒乾巴,這是一種通常出自傣家姑娘精心細緻烹製的美食。火燒乾巴精選整塊上等牛肉,配以版納獨有的植物香料,採用火炭燒烤的方法烤制而成,當牛肉烤至褐紅油潤時,用木錘把牛肉輕輕敲打成絲狀後拌上佐料即可食用。

油炸青苔 (特色美味,受歡迎指數:★★★★)

青苔,沒錯就是青苔,在西雙版納油炸青苔可是很受歡迎的一道美食哦。傣家人把青苔從河邊撈回,沖洗乾淨後曬乾,加入佐料做成餅狀,食用時多用於油炸,味道清香潤口,有清涼解毒作用。

竹筒燒肉(大眾美味,受歡迎指數:★★★★)

竹筒燒肉是西雙版納哈尼族的一道傳統名菜,哈尼族招待貴客的名菜,所選青竹是當地特產的香竹,一般長0.4-0.6米,一頭留有竹節,用這種青竹燒製的肉,香味含有天然的竹香,風味獨特。

醃牛腳筋(特色美味,受歡迎指數:★★★★)

醃牛腳筋傣族的傳統名菜,把牛頭、腳煮熟後去骨,切成短小的條狀,用淘米水浸泡3小時後再用冷水洗乾淨,濾幹。將切細的紅辣椒、舂細的姜、蒜、加鹽、野花椒葉佐料拌均,裝入瓦罐封好,半月後即可以取出食用。

卵石鮮魚湯(大眾美味,受歡迎指數:★★★★)

卵石鮮魚湯是西雙版納布朗族名菜,是將河中撿來的卵石燒紅後,一個接一個的放到裝有清水和鮮魚的容器內(最早當地人用的是芭蕉葉),直到把鮮魚煮熟。卵石鮮魚湯味道鮮美,而且有燒石的幹香,吃起來別有風味。

油炸蜂蛹(奇葩美味,受歡迎指數:★★★★)

油炸蜂蛹一般是選用山裡的馬蜂、黃土蜂、葫蘆蜂等野蜂鮮活的幼蟲進行炸制,成菜色澤金黃,脆香可口,食用時在佐以花椒鹽,是佐酒的上品美食。蜂蛹的營養價值極高,含有大量高蛋白質和熱量。

求關注·顏值越高越需關注...


閱讀遇上旅行


西雙版納的燒烤最出名,西雙版納得菠蘿蜜很好吃,個頭跟榴蓮差不多,但是它比榴蓮香多了,西雙版納也有夜市,那就很好了。西雙版納很多小零食,也是很好吃的,西雙版納的茶葉也比較有名氣的,西雙版納的服裝也是很好看的,許多人都非常喜歡那裡。

1.菠蘿紫米飯

菠蘿🍍紫米飯是將浸泡過的紫糯米放入取出菠蘿肉的菠蘿殼裡,蓋上菠蘿皮做的蓋煮熟即可。烹製好的菠蘿紫米飯顆顆晶瑩透亮,吃起來帶有菠蘿的酸甜味,清香爽口,軟糯有加。

2. 香茅草烤魚

香茅草烤魚是將羅非魚裹上香茅草,配以蔥、姜、蒜等佐料一起放在炭火上烤,然後刷上一層油豬來提亮。烹製好的香茅草烤魚,香料與肉香交織融合在一起,入口鮮香有加。

3.檸檬涼粉

檸檬涼粉是西雙版納當地的一道特色美食,也是一道老少皆宜的美味佳餚。當地出產的的青檸檬個頭小,汁多味酸,和涼粉搭配在一起非常爽口,涼粉入口軟滑Q彈。

4.喃咪

喃咪是傣語,就是用西紅柿與蔥、蒜等佐料一起醃製拌合而成的醬。喃咪一般會和煎、炸的食物一起食用,根據個人口味,配上當地的小酸果更是美味。






樰璟姑娘


深厚的佛教文化、濃郁的民族風情和神奇的熱帶雨林風光使西雙版納成為國內的熱門旅遊地之一。來到這塊民族風情濃郁的土地上,品嚐地道的民族美食也是旅行的一大亮點。下面,就來看看西雙版納有哪些特色美食吧。

剁生

“剁生”是傣家人的下酒名菜,在吃法上保留著原始風味。最初的原料是麂肉,將新鮮的麂肉切成片,後剁細,與切細的蔥、蒜、辣椒麵、鹽等多種調料輔料攪勻,再放入少量的檸檬水,調勻。吃的時候,用烤熟的豬皮薄片拌合,香甜清脆,酸辣可口。發展到如今,各種肉食都可以用於製作剁生,細膩如泥的生肉入口即化,充滿原始風味而不帶絲毫腥氣,嚥下後,彷彿與自然融為一體。

螞蚱酸菜

螞蚱酸菜是哈尼族的特色美食。螞蚱是田地中的害蟲,每到稻穀豐收的季節,也是它們們最為肥壯的時候。在田間捕獲螞蚱後,倒入沸水中,煮沸三至五分鐘,撈在筲箕裡晾乾。用手揉去螞蚱的雙翅和腳。撒入適量的鹽、辣子面、花椒粉、炒黃豆粉、數滴酒,輕輕揉均勻,醃入罐中,兩三週後就成了清香潤口的哈尼螞蚱酸菜。雖然初食,會讓外鄉人有心理障礙,但品嚐過一次後,就會愛上這種味道噢。

瑤族粑粑

瑤族粑粑,樣子有點像我們常吃的粽子,也是用糯米制作的,不過瑤族粑粑會用到多種顏色,如紫色的糯米,顏色上更為豐富好看。用紫糯米與白糯米,混合醃製的五花肉,在用寬大的芭蕉葉包裹起來,用竹篾包好,放在鍋裡大約煮10個小時,才會裡外熟透。瑤族粑粑吃起來的滿口流油,十分有飽足感,再配上當地的普洱茶,絕對一種飲食享受。

卵石鮮魚湯

卵石鮮魚湯是布朗族的美食。布朗族的飲食十分有趣,能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卵石鮮魚湯就是經典的例子。在沙灘上刨一個坑,在坑內鋪上幾層芭蕉葉代替鐵鍋,再將捕獲的新鮮河魚與清水放入其中,將河中的卵石放在火塘上烤熱,之後將滾燙的卵石投入坑中。如此一來,一坑鮮美的魚湯就做好了。這種魚湯味道鮮,而且有燒石的幹香,吃起來別有風味。

一年一度的西雙版納潑水節即將來臨,喜歡民族節日遊的朋友不要錯過了。推薦路線:景洪—基諾山—孔明山—勐養曼掌生態文化村—景洪。

瞭解更多雲南民族旅遊詳細資訊,歡迎關注民族使者美美(shizhemeimei56)

56民族行旅遊網,帶你遊遍56個民族


56民族行旅遊網


就如名字般神秘又浪漫的西雙版納,是個充滿傣族風情的旅遊地。

最有名的美味當屬香茅草烤魚,這是東南亞國家常見的做法。

西雙版納當地做得更為精緻,先是取青竹夾住魚經明火烤炙,故有竹之清香;再就是取西雙版納熱帶雨林盛產的香茅草和芫荽等調料調味,故具鮮香滋嫩、微辣回甜之美味。

其中的精妙就在於,把佐料放進魚肚子裡,把魚肚子合攏,用二三根香茅草葉捆好,用竹片夾緊,放在火炭上烘烤。待八成熟時,抹上豬油,繼續烘烤5分鐘左右,即可食用。這種烤魚味香而酥脆,它更具魅力的還是魚肚之內還有傣家的特殊醬料。醬料是用小番茄和具有“辣不怕”之稱的小米辣用火炭燒烤之後加入野芫妥、香子(一種西雙版納特有堅果香料)、蒜頭、青椒等調料剁碎拌均之後做成的。

話說這道菜當真是人見人愛,外面燋黃,裡面鮮嫩,鹽辣味適中,一看就能讓人食指大動,而且吃了之後會在口中回味許久。

除此外,還有以新鮮菠蘿和紫米為原料製成的菠蘿紫米飯;鮮香清雅,滋軟滑嫩,帶有蠻野的風味的竹筒雞;主要用野生佐料,如香蓼草、荊芥等一起做成的竹筒燒肉;酥脆鹹麻,鮮香味實的五香芭蕉花;色白如玉,鬆脆可口的炸牛皮……

當然還有寫聽名字莫名其妙的美食。

比如不用鍋具,以天然綠葉——芭蕉葉來包裹食物,並以火塘的炭火為熱源將食品燒熟的傣味包燒;還有生長在樹上的大黃螞蟻所產的螞蟻蛋,豌豆大小,狀如豬腰子,外觀白嫩,表面有一層薄膜,味道鮮美。


武漢壹周


西雙版納是雲南省下轄自治州,居民以傣族為主,而傣味菜在雲南菜中獨享聲譽,所以這邊的特色美食多以傣味菜為主!

必吃美食之一:喃咪

喃咪是傣語,翻譯成漢語就是醬的意思,他的種類分成了很多種,番茄喃咪,花生喃咪,螃蟹喃咪等等,最常見的吃法是油炸食物和喃咪一起吃,配上當地的小酸果(酸果的名字忘了),味道很棒!

必吃美食之一:卵石鮮湯魚

魚湯鮮美,並且有淡淡的甜味,將河中的卵石取來洗乾淨,放在火塘裡面燒紅,然後再一個個的扔進放入盛有清水和鮮魚的鍋內,一直扔到水沸騰,再將鹽放入其中,就做成了鮮魚湯!湯鮮肉嫩,非常美味!

必吃美食之一:香竹飯

香竹飯大家是非常熟悉的,因為在其他城市也能看到!竹子的香味伴隨著糯米的香味,別有一番風味!只有每年的11月到2月間的香竹飯才是最好吃的!因為這個季節的竹子內層有一層香氣撲鼻的薄膜,用這種竹子做出來的飯才是正宗的竹香飯!

必吃美食之一:香茅草烤魚

這是在西雙版納常見的一種菜品,用當地生長的青竹片將魚夾住,放在火上烤,這樣考出來的魚肉不止有肉香,還有青竹特有的香氣!非常好吃!

大家還知道當地有哪些美食呢?歡迎留言討論!




微感世界


西雙版納是“理想而神奇的樂土”

西雙版納位於雲南的最南端,與老撾、緬甸山水相連,和泰國、越南近鄰,古代是傣族聯盟國家“哀牢國”的屬地,以神奇的熱帶雨林自然景觀和少數民族風情而聞名於世,是中國的熱點旅遊城市之一。每年4月13-15日舉行的潑水節,被譽為“東方狂歡節”。

西雙版納的美食以傣味為主,在雲南菜系中獨享盛譽

傣味是雲南美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口味以酸、甜、苦、辣、生為主,不僅美味,還營養健康。傣家人認為,吃酸的心爽眼亮,有助消化,多吃酸的可以消署解熱;吃甜的,能增加熱量,解除疲勞;吃辣的可以增進食慾,預防傷風感冒;而吃生的,則可保證營養。傣家人還認為,傣味的酸,則要酸得爽口。

去了一雙版納,不得不吃的有傣味手抓飯、傣味鬼雞、香茅草烤魚、牛撒撇、傣味包燒、舂雞腳、菠蘿紫米飯、竹筒飯、檸檬乾巴、剁生、火燒乳豬、野菜、昆蟲等等,嘗之不盡的美食會使人流連忘返。

美食盛宴傣味手抓飯

先上圖看一下,那種豐盛,只有吃過的人才會知道什麼叫美食,平板的肚子進去,出來像懷孕5個月。

整個桌子上,全是你在其他地方吃不到的,都是地方特色的傣味,有鳳抓、生香菜、牛乾巴、泡皮、回鍋肉、生紫包菜、手撕烤肉、生黃瓜、沾水等,當然菜品也是可以點選的。手抓飯不用筷子和碗的,就用手抓了吃。

傣味鬼雞

傣味鬼雞來源於傣族人民殺雞祭鬼的習俗,菜名聽起來詭異,味道卻是好極了!火紅的辣椒,味道濃重的大蒜、檸檬、香草,加上富有柔韌感的稚嫩雞絲,使這道菜的色彩猶如夜晚霓虹燈般繽紛,而其濃郁香辣的地方風味更是讓夏日昏睡的味蕾馬上醒神。

香茅草烤魚

用當地生長的青竹片夾住魚,用明火烤,既有肉香,又有竹的清香,加上西雙版納熱帶雨林盛產的香茅草和大香菜,隔著屏幕都能聞到奇特的香味。它最具特色的是魚肚之內還有傣家的特殊醬料“番茄喃咪”。

宴請賓客的世傳名菜——牛撒撇

牛撒撇是西雙版納重口味的美食,一次食之,終生難忘,所以你一定要吃。

牛撒撇有兩種,檸檬撒和苦撒。檸檬撒的味道要更能接受一些,大多數人對苦撒只敢遠觀不敢接近,而苦撒又是撒撇的精髓所在,所以你去了,一定要吃苦撒。以前只有逢年過節才有的美味,現在卻也常常能吃到。

其製作方法繁瑣且費時光。在殺牛前一個多小時,給牛喂一些傣鄉特有的草藥:刺五加和香辣蓼草。刺五加是一種清涼、味苦的中草藥;香辣蓼草味道又辣又苦,具有殺菌的功效。牛開膛後,把牛肚洗淨,放在開水裡燙兩分鐘,撈出來後快速刮洗乾淨,切成條,然後放佐料;從牛胃裡取出初步消化的草汁,跟牛肚拌在一起,再加上其他佐料:小米辣、花椒麵、花生末、八角、草果面、味精、鹽;再放一些新鮮的切細了的五加葉和香辣蓼草,拌上從山裡採來的野香蔥——牛撒撇就製成了。

傣味包燒

包燒,是西雙版納傣族特殊的一種烹飪食品的方法。用這種方法加工食品不用鍋具,以天然綠葉——芭蕉葉或木冬葉(竹芋科植物)為烹飪工具,將欲烹飪的食物用鮮葉包裹,以火塘的炭火為熱源,將食品燒熟。包燒這種方法,可加工小菜、水鮮、肉食。

舂雞腳

把雞腳放到石臼裡搗碎,配上新鮮辣椒、西紅柿、檸檬、鹽、糖、味精、魚露等佐料,用石臼舂成糊狀。舂雞腳口味酸辣,配上小瓶啤酒,吃起來有滋有味。


傣味的美食還有菠蘿紫米飯、竹筒飯、檸檬乾巴、剁生、火燒乳豬、野菜、昆蟲等等眾多美食,如果你吃完了,記得告訴我一聲吃過的感受,尤其是——苦撒。


廠長說事


吃過雲南手抓飯、菠蘿紫米飯、喃咪嗎?

西雙版納坐落於我國雲南省最南邊,是傣族自治州,以風景秀麗、適宜居住旅遊等特點文於華夏,當地美食很有特色,一般在其他地方吃不到,下面就給大家介紹幾種:

一.手抓飯

此手抓飯非彼手抓飯,於通常意義上的新疆手抓飯不同,其菜式豐盛、擺桌大氣、味道獨特,給你們一張圖感受下


二.菠蘿紫米飯

將紫糯米加以輔料放入菠蘿中烹飪而成,該菜品特別適合女孩食用,味道酸甜適中,並且營養豐富,具有補血補氣、滋陰健脾的功效


三.香茅草烤魚

該烤魚乃是傣家風味的主要特色,採用羅非魚為食材,搭配蔥薑蒜烤制而成,其味美,外焦裡嫩,具有特殊的香草風味,是西雙版納不可不嘗的美食之一。

大家好,我是嘴大吃四海,喜歡我文章的小夥伴點一下關注鼓勵下我哈


嘴大吃四海


神奇美麗的西雙版納,飲食文化源遠流長。這裡少數民族眾多,物產豐富,因此飲食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由於氣候和飲食習慣等原因,各地飲食普遍以酸辣為主,菜式以燒烤為多。

據調查,西雙版納共有300多種可以食用的野菜。這些野菜有的能清熱解毒,有的利肝明目,富含多種營養成分,不僅做法多樣,而且常吃常有。

比如:水蕨菜、苦涼菜、水香菜、野茄子、海船、四稜豆、甜菜、野芹菜、芭蕉花、滴水芋、樹皮菜、野蕃茄、刺五加。

傣味菜在雲南菜系中獨享盛譽,西雙版納的居民以傣族為主,傣味菜以糯米、酸味及烘烤肉類、水產食品為主,多用野生栽培植物做香料,具有獨特的民族風味。

版納的美食雖然很多,但是如果你是一個團隊遊的客人,則基本與此無緣,除非你是一個自駕或者自助遊的朋友,而且還能找到當地可靠的導遊,比如有類似才子哥的傣族朋友或者當地的戶外達人版納山羊這樣的朋友,這樣的達人才會帶你去品嚐到當地的特色美食。

各種的野菜

版納傣族朋友的接風宴

傣族朋友家的家宴

是的,這個就是傳說中的香香脆脆的炸竹蟲

我們自己直接去菜場買的

市場上各種的攤位

各種的傣家美食

應有盡有

怎麼樣?這個就是香茅草烤魚,才子哥認為它是最能代表傣家美食的代表之一

對,還有烤雞,很多朋友應該知道勐海烤雞的

還有房前屋後遍地的木瓜樹,樹上熟的木瓜才是真正好吃的木瓜呢

怎麼樣?來過版納的朋友,這些傣族美食你嘗過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