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心理學

01 思考

我是誰?我們對自己和周圍人的認識是不是準確?

我們和周圍的人之間是怎麼樣互相影響的?

我們和周圍的人之間都有哪些不同類型的關係?

社會心理學

02 書中金句

自我效能感可以鼓勵我們在逆境中也不要輕言放棄,即使一開始失敗了也要堅持下去,全力奮鬥不要因為懷疑自己而過於分心。

從群體正在擴大或放任自流的傾向出發,群體可以是非常非常好的,也可以是非常非常壞的。所以我們最好能明智而有目的地選擇群體影響。

人與人之間終生的互相依賴使得人際關係成為我們生存核心。開天闢地以來,就存在著吸引——男性和女性間的吸引,我們應該為自己得以來到人世間而對它心存感激。

那些承諾要創造一段平等、親密、互相支持的婚姻關係的人可能會從持久的相伴之愛中獲得安全和快樂。

那些有助於真正美好生活的東西——親密牢固的友誼、充滿希望的信仰、積極的思維習慣、全身心投入的活動——是永久常在的。

03 精華筆記

《社會心理學》自從1994年首次出版以來,目前已修訂再版11次,被翻譯成多種語言,成為全球700多所大學所使用的心理學教材,有著廣泛的影響力。作者邁爾斯是美國密歇根霍普學院的心理學教授,不僅是一名出色的科學家,更是一直在努力把心理科學介紹給普通大眾。由於邁爾斯在研究與寫作領域的突出貢獻,他曾獲得美國心理學會的“高爾頓·奧爾波特獎”、美國腦和行為聯合會的“傑出科學家獎”多個心理學大獎。

《社會心理學》系統介紹了社會心理學成為一門專門學科以來各種相關研究領域、問題和主要觀點和結論,全書分為互相關聯、依次遞進的四個部分,分別是:第一部分“社會思維”,第二部分“社會影響”,第三部分“社會關係”,第四部分“應用社會心理學”。

第一部分是社會思維,解決的是我們怎麼認識自己,怎麼認識他人的問題,邁爾斯告訴我們,準確地認識我們自己和他人,就應該認識到我們的認識可能存在的偏差,書中重點介紹了廣泛使用的“自我效能”理論和“自我服務偏差”理論等理論觀點,教會我們既要準確認識這些偏差,也應該合理利用這些偏差,適度調整我們的態度與行為,正確地認識自己與他人,擁有適度的自尊與自信,避免盲目的樂觀或是悲觀,擁有更好的生活狀態。

第二部分是社會影響,在第一部分討論個體的問題的基礎上,進而討論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怎麼互相影響的問題。雖然先天基因可在一定程度上決定我們,但是後天的文化習得更是對我們有深刻的影響。每個人從生下來就受到社會環境的影響,被塑造成不同的角色,從而有著不同的行為。人與人互相影響有很多形式,從眾、說服是比較典型的影響的形式。我們通常和別人聯合起來,組成一定規模的群體來完成某項工作,群體的效率如何,是社會助長還是社會懈怠,群體在一起能否做出正確的決策,是否會淹沒少數但正確的聲音,也是這一部分所討論的重要問題。

第三部分是社會關係,探討我們和他人之間各種複雜的特定關係。我們通常把人和人之間的關係分為負性關係和正性關係兩種。負性的關係主要是不喜歡某些人,歧視與偏見,甚至是產生各種形式的攻擊,甚至是大規模的衝突;而正性的關係則是喜歡我們周圍的朋友,愛我們的戀人,甚至是對身邊的陌生人提供無私的幫助。書中重點探討了“親密關係”,針對現代社會離婚率不斷攀升,親密關係不斷受到衝擊的現實,邁爾斯特別提出了“經營愛情”的理念:他認為愛情是可以經營的,它需要相愛的人共同去培育,成熟的愛情需要信念的支撐,“用心照顧”我們的親密關係才能使我們獲得長久的滿足。

第四部分是應用社會心理學。在這裡主要是介紹了社會心理學在臨床、司法領域的應用,利用社會心理學可以幫助醫生和病人正確地治療和對抗疾病,並且幫助警察和陪審團減少司法判決中可能出現的誤判和漏判。與此同時,邁爾斯還展望了社會心理學與人類可持續發展的關係,同時關注了人們持續的心理健康與幸福,他指出我們需要擁有和維持親密的支持性關係,擁有集體的信仰,同時還要勇於承擔社會責任,為社會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分力量。

邁爾斯的《社會心理學》不僅讓我們對社會心理學的知識輪廓有一個完整的瞭解,更旨在關注我們如何才能擁有更睿智,更有價值,更激情洋溢的生活,關注我們如何才能擁有穩固的親密關係,在社會生活中真正達到心靈的快樂,擁有真正的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