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鵰俠侶》中郭靖兩個徒弟大小武兩兄弟為何武功平平呢?

寂滅輪迴-情殤


俗話說名師出高徒,但是這也要看師父會不會教,徒弟會不會學。有的老師自身水平很高,但就是不會教導別人,而學生都是資質普通的普通人,這樣就算老師自身水平再高,也不會有厲害的傳人。

在金庸武俠中,金庸似乎信奉一句話叫作“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很少讓高手世襲。除了洪七公、郭靖這對算是名師出高徒,就鮮有這種設置了。相反,“老子英雄兒混蛋”的設定很多,一旦誕生一個絕頂高手,他的弟子是很難超越他的。


實際上就連郭靖成就絕世武功也不能說完全說是洪七公的功勞,他之所以可以修煉降龍十八掌,馬鈺傳他的全真教內功功不可沒,後來吸食樑子翁大藥蛇的寶血,內力大增,這才有了修煉降龍十八掌的基礎。倘若郭靖只是跟江南六怪學習一些粗淺功夫,那就算遇到洪七公也完全沒有辦法修煉降龍十八掌,因為修煉降龍十八掌必要條件就是內功深厚,否則修煉也會走火入魔。而降龍十八掌只是讓郭靖躋身一流高手,後來相遇周伯通學會了左右互搏和九陰真經,郭靖這才有了成為絕頂高手的根基。

郭靖由於有著主角光環,所以擁有逆天運氣,這樣才能不間斷的相遇高人,有所成就。如果單憑郭靖的資質而沒有運氣的話,就算他再努力也無法成為絕頂高手。

再金庸武俠體系裡,基本都是一代不如一代的套路,就拿跟郭靖同時代的高手來說。全真七子師父是天下第一的王重陽,也只有丘處機、馬鈺、王處一三人勉強成為一流高手,跟絕頂高手相差十萬八千里。漁樵耕讀四人日夜陪伴在段皇爺身邊,最後武功也不過跟丘處機相當。黃蓉聰明無比,是黃藥師的獨生女兒,結果武功只是個半吊子。歐陽克是歐陽鋒的侄子,實際上是他私生子,歐陽鋒把所有心血都放他身上,結果他三十多歲了武功也就勉強一流。這些五絕師父個個都是聰明絕頂,才華過人,個個都比郭靖厲害,但是他們的徒弟一個出類拔萃的都沒有,只能說在他們這些大宗師的教導下,徒弟要好於大部分普通江湖人士。

大小武呢,他們兩個也出身武林世家,資質根基雖然不算天才,但已經強於普通人了。後來他們跟隨郭靖學武,顯然郭靖算不上一個好老師。


郭靖從小愚笨,跟隨江南六怪學武,而江南六怪沒有任何教人的經驗,他們自己的武功五花八門,不成體系,但是由於教郭靖學武是一場賭賽,他們不想輸,所以就竭盡所能的把自己所有武功都傳授給郭靖。

這樣填鴨式的灌輸,不要說郭靖本身就比較愚笨了,就算是一個普通人也吃不消,除非有黃蓉楊過那等天賦才能應付過來。但是郭靖愚笨歸愚笨,卻有著常人難以企及韌性和毅力,在江南六怪的教導下,郭靖儘管武功進步十分有限,卻沒有一天放棄努力,就連華箏那樣漂亮的小姑娘找他玩,都會被他罵跑。

郭靖的這種努力有用嗎,實際上作用不大,起碼付出回報不成正比。可以想象一下,如果郭靖沒有走出大漠,一直跟隨江南六怪學武,那麼他也只能成為一名不入流的武林人士,跟柯鎮惡、朱聰都沒法比擬,恐怕也就是韓小瑩的水平。最後可能加入成吉思汗的軍隊,戰鬥力比一般的蒙古將士強一點。

但是偏偏郭靖是主角,他遇到了馬鈺,遇到了黃蓉,遇到了藥蛇,遇到了洪七公......所以最後他成功了,在他成為絕世高手的道路上,運氣和人品佔了絕大部分功勞,而努力其實微不足道。但是郭靖自己未必會這麼認為,他很有可能把自己的成功絕大多數都歸功於自己的努力。所以在教徒弟的過程中,他會認為努力是最重要的,他能夠灌輸給大小武兄弟的,就只有勤學苦練四個字了。

大小武的資質也就比普通人強點,但是毅力和韌性遠沒有郭靖那麼厲害,何況身邊還有一個如花似玉的小妹子郭芙。郭芙那就不用提了,脾氣又大腦子又蠢性格暴躁,根本就無法安心習武。大小武身邊有這麼一個鬧騰的小妹妹,就別想安安心心的學武了,所以武功進展有限。

雖然郭靖一直重視努力的重要性,但是郭靖對武功並不執著,甚至在他武功剛剛有所大成的時候,郭靖對武功都產生過懷疑,因為自從他會武功以來,死在他手上的人越來越多,雖說都是惡人,但是心地善良的郭靖心中始終不落忍。後來是洪七公點醒了他,他才重新振作起來,終於成為武功蓋世的大俠。有了這段經歷,郭靖對武功始終沒有其他絕頂高手那樣的熱情,所以大小武武功進展有限,他也並不在意。


這種情況下,師父不上心,徒弟不努力,天賦也一般,大小武武功自然很難登一流之境了。不過即便如此,大小武在江湖同齡人中,也絕對是名列前茅的存在了。只不過很多讀者在看書的時候,都會不自覺的拿他們跟主角楊過相比,或者是跟耶律齊相比,這樣顯然是不可以的。楊過是有主角光環的人,天賦驚人,又屢屢奇遇,根本就不是隻趴在郭靖身邊的大小武所能比擬的。

但有一點要說明,在很多讀者眼裡武功平平的大小武,其實在很多江湖人士眼中都是高不可攀的存在。因為郭靖是公認的幾乎天下無敵的存在,他倆作為郭靖徒弟就已經站在了最高的平臺上面。後來選舉丐幫幫主,進行大比武的時候,大小武均有出手,雖然最後都被人打敗,但是下面還是有很多人讚歎他倆的武功,還說郭靖果然厲害,教出來的徒弟都身手不凡。


舉個現實一點的例子,如果有人跟在世界首富身邊學習,並且有著首富的支持,那麼即使他資質平平,也能取得普通人需要仰望的成就。當然了,他的這個成就可能在跟他同級的天才人物眼中不值一提,但由於有首富那個平臺,那就足以讓億萬普通人豔羨了。而大小武就好像首富身邊那個資質平平的弟子。

大多數人既沒有楊過的天資和運氣,也沒有大小武的平臺,所以就只能做個老老實實的普通人了。


一覽眾河小


無非是三點:資質、師父、時運。

首先,武氏兄弟資質差

學武和學習一樣,講究資質和天分。比如根骨夠不夠好,經脈夠不夠寬,領悟力夠不夠好,等等等等,都決定了一個人學武能夠達到的上限。大小武兄弟顯然就是資質不夠好,學起武來像郭靖一樣笨,卻沒有郭靖那種堅韌不拔的毅力,武功能好到哪裡去?

其次,師父郭靖不會教

郭靖身兼九陰真經、降龍十八掌、左右互搏等多項絕技,武功之高,幾乎可以說是神鵰江湖中的第一人,但是武功高不代表會教徒弟,在他的教導下,不但大小武兄弟武功平平,連自己的女兒郭芙的武功都是馬馬虎虎,到江湖上都很難讓人相信郭芙是郭靖和黃蓉的女兒。

最後,武氏兄弟運道不好

武氏兄弟作為書中的配角,是為了突出主角楊過的過人之處,因此金庸並沒有費力氣給他們安排奇遇之類的東西。不像郭靖,早早的打下全真教正宗的內功基礎,一入江湖就學了降龍十八掌,又獲得九陰真經,像黃蓉這種賢內助更是可遇不可求。而郭芙不像她媽,只喜歡看大小武為她爭風吃醋。兄弟兩個武功好了才奇怪。

綜上,大小武兄弟資質既差,又拜了一個不會教人的師父,又缺了主角的運道,武功平平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磊落故人


你好,我是春風化雨,很榮幸能回答這個問題。

關於郭靖徒弟大小武的武功平平的問題,我想大致有幾個方面的原因,希望能有所幫助。

首先是自身的原因。

金庸書中人物所取的名字很多都是有寓意的。大武叫武敦儒,小武叫武修文,敦儒修文,一看就是重文輕武的意思。

名字如此,其自身資質也是這樣。他們的父親武三通武功就很一般,顯然他們的天賦也沒好到那裡去。

先天不足,後天可補,如若像他們的師傅郭靖一樣刻苦,相信能有所建樹的。奈何他們的毅力和堅持都用到追求郭芙身上去了。

二人在本該用功修習的年華,卻爭相討好郭芙,嚴重的時候甚至動起手來。以這樣的品行,真的很難有所成就。

其次就是師傅的原因。

教而不明其法,學而不明其道。除了大小武本身資質差之外,郭靖作為老師也有一定的原因。

說起來,郭靖本就是一個愚鈍的人。如果不是因緣際會,他是很難修成上乘武功的。因此,讓他去做一個因材施教的好老師,多少有點難為郭靖。

尤其是後期,當郭靖走出桃花島,開始駐守襄陽的時候,每天大小事務纏身,根本就沒有時間悉心教授徒弟。

少了師傅的嚴厲管教,彼時的大小武的武功已經再難有提升了。

第三就是外在的原因。

在桃花島的時候,島上根本就沒多少人。大小武修習了武功之後,稍有所成,就會感覺到進步了。

當他們一步步走向江湖的時候,忽然發現相對於廣闊天地間的人和事,自己的一點點努力顯得那麼的微不足道。

他們並不笨,相信也早已意識到這一點了,一沒有過人的天資,二沒有驚險的奇遇,想有楊過那樣的武功自是難上加難,即便比起耶律齊這樣的人物也是難以比肩。

這幾點原因,大小武兩兄弟給人一種武功平平的感覺。

其實說起來,還要分跟誰比,比起楊過這種神一般的存在,自是不如。

但是千千萬萬的江湖兒女,又有幾人能成為五絕呢?


春風化雨沐東方


大小武兩人就是遇到馬鈺之前的郭靖,師傅教授不得其法,徒弟不懂其意,武功自然不可能練得好!

郭靖後期位列五絕之一,一直以來被許多人吹捧為天下第一。但是他的資質卻只是普通人,他的武功能達到這種地步,是經過多番奇遇,歷經諸多名師指點才得以成就的!

馬鈺曾經對江南七怪的傳授說過這樣的批語:“教而不明其法,學而不明其道”。這句話也適用於郭靖對大小武的傳授。郭靖自己學高深武功時,很多要領都是隻可意會不可言傳。教導大小武時,郭靖親自示範絕學,但是往往詞不達意,大小武資質又一般,不能領悟到其中的精要。



原來郭靖正在林中空地上教武氏兄弟拳腳,教的是一招擒拿手“託梁換柱”。郭靖口中指點,手腳比劃,命武氏兄弟跟著照學。 楊過只看了一遍,早就領會到這一招的精義所在,但武氏兄弟學來學去始終不得要領。郭靖本性魯鈍,深知其中甘苦,毫不厭煩,只是反覆教導。《神鵰俠侶 第二章》

郭靖教導大小武時還存在一個誤區,那就是“尊師重道”。郭靖對於江南七怪的感情十分深厚,為人不可忘本固然不錯,但教導徒弟應該因材施教。可是郭靖縱然成了絕頂高手,也非要徒弟們去學江南七怪的粗淺功夫。郭靖學了那麼多年沒什麼進展,又指望大小武能夠練到何種程度?像楊過這樣一點就通的人,自然不算什麼,但像大小武這種,資質平庸的人,卻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在“粗淺功夫”上,又哪兒有那麼多時間,去領悟更加高深的降龍十八掌和九陰真經?

我是隨波逐流卻又獨具風格的浮萍,為您解讀金庸小說背後的故事!不對請直言,期待你的關注!


浮萍談文史


黃老邪解讀金庸武俠,點擊關注閱讀系列內容!

大小武兄弟,武敦儒、武修文武功平平,那要看跟誰比。要是跟他們的師父郭靖來比的話,的確很普通,跟楊過、耶律齊比的話,也是很普通。但要是跟程英、郭芙、陸無雙、完顏萍、耶律燕這些人,或者跟普通的丐幫、全真教弟子比的話,武氏兄弟也不算差了。

武敦儒、武修文是武三通的兒子,南帝一燈大師的徒孫,他們母親去世後,父親發瘋了,兄弟倆便被郭靖黃蓉夫婦收養了,被帶到了桃花島,並且被郭靖收為徒弟。

之所以說他們武功平平,想來是因為他們有著非常好的條件,但武功卻始終普普通通。他們的師父郭靖、師公一燈大師都是當時江湖上的絕頂高手,武氏兄弟身兼東邪、南帝、北丐三派的頂級武學,加全真教內功和江南七怪武功,甚至可能還有《九陰真經》,但他們的武功卻讓人不敢恭維。

擁有如此好的資源,武氏兄弟武功卻普普通通,也是有原因的。

武氏兄弟資質平平

武氏兄弟資質平平,不是沒有道理,他們的父親武三通天賦就很一般,而他們的天賦顯然也好不到那裡去。

洪七公道:“是啊,我瞧出了這一節,說什麼也不肯學他的。他終於吐露真情,說他的四個弟子雖然忠誠勤勉,可是分心於國事政務,未能專精學武,又資質悟心不佳,難成大器。……”(新修版《射鵰英雄傳》)

在一燈大師的四大弟子中,朱子柳天賦最好,武三通的天賦算是差的了,而武氏兄弟的天賦自然也好不到那裡去。

《神鵰俠侶》中有一段,便可看出武氏兄弟天賦不好。在桃花島時,郭靖教他們一招擒拿手“託梁換柱”,教了半天二人始終沒有學會,而楊過只是偷偷地看了一遍,便已經學會了。

郭靖口中指點,手腳比劃,命武氏兄弟跟著照學。楊過只看了一遍,早就領會到這一招的精義所在,但武氏兄弟學來學去始終不得要領。……(新修版《神鵰俠侶》)

從這一段可以看出,武氏兄弟的天賦,和楊過相比,簡直差了十萬八千里。

武氏兄弟內功應該是以全真教內功起步的,招式則是以江南七怪功夫起步,後來學過“降龍十八掌”,《九陰真經》應該學過一點點,以郭靖的人品,肯定也不會對他們藏著掖著,只是他們的功力有限,太過高深的武功還無法學。

武敦儒左掌橫空,擺著降龍十八掌的招式;武修文卻右手下垂,食指微屈,只要敵人攻來,就使一陽指對付。……(新修版《神鵰俠侶》)

從武氏兄弟的武功來看,他們雖有厲害的“功法”,但“功力”有限,也就只學了一點皮毛而已。

在《神鵰俠侶》年輕一輩中,楊過、耶律齊的天賦遠勝武氏兄弟,甚至程英與陸無雙的天賦也要勝過他們,由此可見,他們的資質不過稀鬆平常而已。

武氏兄弟人品不佳,缺乏毅力,沒有高手的修養!

《神鵰俠侶》中,年輕一輩的代表,肯定是楊過,除此之外就是耶律齊和程英(按照小說設定小龍女比他們高一輩),他們不管是人品,還是毅力、修養,無疑都要比武氏兄弟好很多。金庸先生小說中,就算是壞蛋,都會有了不起的一面,而武氏兄弟,是真的差勁。

武氏兄弟從小和郭芙一起長大,兩人都喜歡郭芙,就像舔狗一樣。因為郭靖要把郭芙許配給楊過,他們便排擠楊過,想辦法讓他出醜。同時他們非常嘚瑟,自認為出身好,平時總覺得自己高高在上,不可一世。

剛學了“一陽指”,就拿來對付楊過,爭著討好郭芙。楊過不計前嫌救了他們,而他們卻當著黃蓉的面侮辱楊過與小龍女,甚至連黃蓉都看不下去了。為了爭郭芙,兄弟二人大打出手,要拼個你是我活,還是楊過不計前嫌,救下了他們。

十六年後,已經三十多歲的武修文,在英雄大會上,為了嘚瑟一下,施展輕功上擂臺,在擂臺邊上搖搖晃晃的,童大海好心去伸手扶他,結果被他用擒拿手給摔下了擂臺。這一幕,讓臺下的郭靖非常不高興。

郭靖坐在臺左第一排椅上,見他這招大擒拿手雖巧妙灑脫,但行徑輕狂,大違忠厚之道,心下不悅,臉色便沉了下來。……(新修版《神鵰俠侶》)

武氏兄弟一看就不是有毅力之輩,練武肯定也不勤奮,整天想著怎麼討好郭芙,自我感覺良好,沒有一點謙遜的態度。

實際上,武氏兄弟能力一般,天賦一般,還不會做人,心胸狹隘。他們不具備成為高手的條件,像他們這個樣子,就算把全天下最好的武功都給他們,也無法成就他們,他們本身條件不行,什麼都是白搭。

不說楊過,就說耶律齊,同輩人物,為什麼人家的武功那麼好,而武氏兄弟卻普普通通。耶律齊雖然得周伯通傳授武功,但在資源方面還不如武氏兄弟,但他的武功卻比武氏兄弟高很多,甚至早期的楊過都不如他。主要人家謙遜,有毅力刻苦,人品好,天賦好,這所有的一切都不是武氏兄弟可以比的。

郭靖不是好老師

郭靖自己武功厲害,但他並不會教徒弟,特別是資質平平的徒弟。

郭靖武功雖高,卻不大會調教徒兒,自己領會了上乘武學精義,傳授時卻總辭不達意,說不明白。……(新修版《神鵰俠侶》)

郭靖這人反應比較遲鈍,心思不夠靈活,老實忠厚的,表達能力不強。對於教徒弟,他可能還不如“江南七怪”,他只知道一遍遍的教,又不太會解釋,若是碰到楊過這樣聰明的徒弟那還好,偏偏徒弟的資質也普普通通。

對於武氏兄弟的教育,郭靖的確沒有做好,在桃花島時,與世隔絕,也不知道倆弟子人品咋樣,反正還挺尊師重道的。後來要助守襄陽,日理萬機,也沒閒工夫搭理他們,所以在這方面,郭靖的確不是一個好老師。

結語

武氏兄弟擁有著非常好的資源,但卻沒有成才,比起普通人來說,他們算是厲害了,但與同輩的天才相比,他們又差遠了。

武氏兄弟資質平平,練武沒毅力不刻苦,同時缺少經歷和際遇,他們見識不多,眼界太窄,人品不佳,個人修養太差勁。像這樣的人,一般都是敗家子,沒出息是很正常的。

名師劣徒,在金庸先生筆下是比較常見的,但像武氏兄弟那樣差勁的卻非常少見,而決定這一切的,不僅僅是天賦。其實武氏兄弟武功平平是很正常的,不是每個人都能像郭靖一樣幸運,大部分人都是與武氏兄弟一樣的!

桃花影落飛神劍,碧海潮生按玉簫;綺羅堆裡埋神劍,簫鼓聲中老客星。堅持原創,我是卓爾不群黃老邪,歡迎關注,一起交流!

卓爾不群黃老邪


《神鵰俠侶》中,郭靖收武氏兄弟為徒,是看在南帝面子上收的徒弟。練習武功並不是說遇見明師就能成為武林高手,最主要的是個人的姿質造化還有寫書人給的待遇。

如同射鵰中天下第一的武術高手王重陽,所授七個弟子武功總是在二流之間遊蕩。周伯通同樣是王重陽代師教的徒弟,按說周伯通和全真七子同樣來自王重陽的傳授。周伯通在兩部書中都是一等一的高手,這就是寫書人的安排。

郭靖收武敦儒和武修文為徒,若達到高手境界,有什麼事情二人就能辦到,還要楊過幹嗎?武氏兄弟的本事越無能,才能顯示楊過偉大。若不是這樣,人人都成為武林高手,書也就不是書了。情節地就不吸引人,沒有看頭。有高有低,有好有壞,情節才得展開,姑事才可以發展。







畫詩人生


郭大俠授徒武功,自然是傾盡已所能,毫無保留了。除了基本功(扎馬步什麼的)外,首先教授柯大師傅的伏魔杖法、聽風辨形、毒鐵菱,怎麼也得三年吧?然後再教朱二師傅的空空拳、鐵扇打穴、分筋錯骨手,又得三年吧?接下來教授韓三師傅的相馬術、訓馬術、金龍鞭法,還要三年吧?就這樣,郭大俠勤奮教育十幾年,武氏兄弟還沒有學完江南七怪的武功!自然是武功平平了。


用戶8208560968674


這個不用解釋太多吧!哪怕沒看原著看電視劇也能看出。大小武兄弟二人喜歡刁蠻任性的郭芙,無心習武,甚至為了郭芙二人兄弟反目比武,由此可見把精力都放在了郭芙身上,俗話說把精力放在哪裡哪裡出成績。只是後來成熟一些功夫才略有進步。


風吹不散我那笑容


著名教育家孔夫子的教育理念中“有教無類”與“因材施教”,郭靖大俠就是有教無類的典型代表,而其徒武修文與武敦儒,則是“因材施教”的結果。

題主所問:武氏兄弟為何武功平平呢?



一般來說,一個人的水平有多種因素促成,缺一不可。而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有兩個:好的老師與聰慧的學生。郭靖本人屬於慢熱型,但悟性好,耐力足,自己武學進步邁過平臺期之後,一日千里。但作為老師的郭靖,其教學水平可能遠遠遜色於黃蓉,郭大俠心底坦蕩,大公無私,對待徒弟自然傾囊而出,但他是以他的水平和經驗,推進教學,武家兄弟自己能否承受的了,則未可知。


武家兄弟,有著小門小戶孩子的機靈與心機,知道討好誰來維持自己更好的生活方式。在桃花島他們早已洞悉師妹郭芙、師母黃蓉在生活中的重要地位,而師傅郭靖則是不拘小節的人物,無論他們做了什麼事情,只要大節不虧郭靖都不會嚴厲對待他們。武學上資質一般,在學武過程中,未必不偷懶耍滑,基本功匱乏,或者高深武功上不盡心盡力,以致進步緩慢。


即使如此,大小武也成長為年輕一代中的佼佼者,自然比不過楊過,也比不過耶律齊,一來他們沒有什麼奇遇,二來他們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已經做到最好了。


作為資質一般、幾乎成為孤兒的兄弟倆,後來可以指揮軍隊抵抗蒙元的能力,誰說不是郭靖言傳身教的最好示範呢!

所以說,武氏兄弟武功平平,要看和誰比,後期的修文敦儒,大有可能超過全真七子的水平的。


北望大坡灘


《神鵰俠侶》中郭靖、黃蓉夫婦武功過人,都是天下頂尖的高手,但他們的門下弟子武敦儒和武修文兄弟倆卻武功平平。這名師劣徒的現象不是個例,而是社會中的普遍現象,古今中外都有不少這樣的例子。古語云“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

這裡靈沖霄就帶大家瞭解一下大小武兄弟坐擁龐大的資源,最終卻平平無奇原因:

武氏兄弟資質平平且缺乏毅力

郭靖在教武氏兄弟武功前期,教到江南七怪中鬧市俠隱全金髮的一招簡單功夫時,楊過路過旁聽了一下,只一會兒的功夫就將這一招吃透並學會,但武氏兄弟卻仍然學不會這一招。僅此一點,就可看出他們兄弟倆確實資質平平。當然,將他們跟楊過這樣聰明絕頂的人相比,確有不公之處。現實生活中也不乏有很多人學東西確實是比別人要快。

資質差點兒沒什麼,單論天資的話,武氏兄弟再差也差不過他們的師父郭靖。江南七怪在大漠教郭靖武功時,郭靖常常是翻來覆去的怎麼學都學不會,甚至還把七師父韓小瑩給氣哭過。但在毅力上武氏兄弟和師父郭靖相比卻是天差地別了,同樣是學不會的招數,郭靖堅持不懈地練,即便是師父不在,也毫不放鬆!大有學不會就不罷休的狠勁。但武氏兄弟呢?郭靖教完之後,他們並沒有好好練習功夫,而是和郭芙一起去玩鬧,還被楊過用偷學的這一招給教訓了。

平凡甚至愚笨都不要緊,勤能補拙;但如果本身就不出色的話,還在偷懶,這就難免平庸化了。

武氏兄弟毫無強者之心

  • 三歲看老,從小就是熊孩子

同樣是被人收養,楊過自有傲氣(小時候的楊過其實也是熊孩子一枚),大小武卻甘之如飴。小時候的大小武就開始當郭芙的跟屁蟲,常常欺負楊過。更可悲的是,即便是小孩子之間的打鬧,大小武還要以多為勝,吃虧之後馬上告家長。是不是很眼熟?跟現實中的那些熊孩子一個德性,惹事的是他們,鬧事的是他們,最後吃虧後喊得最響的還是他們。

  • 兩隻舔狗,舔得歡

武氏兄弟小時候就是郭芙的跟班,對郭芙毫無原則的迎合巴結。長大之後楊過再次相遇他們二人之時,他們仍然跟在郭芙身邊,鞍前馬後的獻殷勤,活脫脫兩隻舔狗啊!別說是性格狂傲的楊過,就是普通如你我這樣的普通人也看不起他們啊。

  • 心思陰暗,見不得別人半點兒好

只因為郭芙對楊過多說了幾句話,這哥倆兒就毫無由來的嫉妒,甚至還對錶面上武功平平的楊過動手,存心想讓楊過當眾出醜。

  • 不孝不悌,枉為人子,枉為兄弟

這哥倆兒瞧不起楊過和小龍女的師生戀,說人家有違綱常倫理。其實他們弟兄倆也是一樣的,甚至還猶有過之。為了爭一個不愛自己的女人,兄弟之間反目成仇,大打出手,這兩貨枉為兄弟!不顧老父的苦苦哀求,依舊手足相殘,傷透了老父親的心,這兩貨枉為人子!如此不孝不悌之人,還有臉嘲笑楊龍師徒之戀!真是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

  • 為人輕薄,缺乏基本的教養

十六年後的丐幫大會通過打擂臺選幫主,武修文上場時裝作搖搖晃晃站不穩的樣子,場上的武者好心去扶,反被他借力摔下了擂臺。從他當著擂臺賽這麼多人的面就順手而為的做出這樣的事,可見他為人輕薄,平時也沒少做類似的事。

咱們可以設身處地的想一想,假如咱們看到別人有困難,伸手去幫一把之際,反被對方利用,最後丟了面子不說,本身也吃了不小的虧。這時會怎麼樣想?當然靈沖霄個人是由衷的希望這只是小說虛構的情節,不過遺憾的是這樣的現象還時有發生。

武修文利用別人的善意來坑人,這已經不是強者不強者的問題了,而是一個作為普通人最基本的交往底線都有所缺失的教養問題了。所以郭靖才會在一見之下,臉立馬就陰了。

  • 缺乏對武功的敬畏之心

武俠中真的強者是對武功充滿敬畏之心的,這一點不論是郭靖、楊過等正派主角還是鳩摩智、歐陽鋒等反派都是如此。而對大小武兄弟倆來說,武功就是討女人歡心和爭風吃醋的工具。

朱子柳可憐他們倆自幼喪母失父,將一陽指神功傳給他們。但他們習得之後,不但不專心精研,反而轉臉就毫無底線的爭先恐後的要將一陽指傳給郭芙(黃蓉、楊過一聽聞南帝門下到來,立馬就反應過來郭芙要多一項神功絕技了),後來用一陽指去對付楊過,以及哥倆兒爭風吃醋的時候,決一死戰之際也沒少用一陽指去下殺手。

林林總總的缺點數下來後,大小武兄弟非但沒有強者之心,反倒連普通人該當堅守的一些底線都有欠缺。所以最終成不了強者,也是無可厚非之事了。

郭靖黃蓉武功雖強,但並非良師

郭靖、黃蓉的武功雖然很強,但他們夫婦卻不是良師。一來他倆不如馬鈺、洪七公以及老頑童等人那樣能循循善誘的因材施教。比如郭靖就是茶壺裡煮餃子,肚裡有貨卻倒不出來,教徒弟時只會賣死力氣,你學不會,那我就再來一遍。二來從上述分析來看,大小武的為人處世以及品性有欠缺處,他們的武德方面就不合格。江南七怪雖然沒教會郭靖多少上乘武功,但卻教了他終生受益不盡的武德。相比之下,更可見郭靖夫婦教育上的失敗之處。

武敦儒、武修文兄弟倆能有後來的成就,也是仗著是郭靖的親傳弟子的身份和學的都是上乘武功而已。不然的話,以他倆的根底,最終肯定連武功平平都算不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