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之路寫滿愛

在抗擊疫情的非常時期,霍城縣開展各類關心關愛幫扶工作,幫助各族群眾解決生活中的困難。

該縣三宮鄉下三宮村村民努爾夏提·阿里木養殖了280頭牛,儲備的飼料即將用完。當天21時,村委會在鄉黨委召開的工作會議上,反映了他家的情況。鄉黨委多方協調,第二天凌晨3時就將20噸飼料送到了努爾夏提·阿里木家門口。

下三宮村是一個規模養殖村。全村約有5萬餘隻羊、800餘頭牛,飼料的需求量大。鄉政府專門安排兩輛車24小時在鄉內轉運飼料,滿足了村裡養殖戶的飼料需求。

“你們來得太及時了,我家突然停電,我腿腳不方便,給你們打了個電話,沒想到這麼快就過來了,真是太感謝了!”三宮鄉農民馬友明說。

馬友明兒女都在外地工作,早年因車禍致殘,現孤身一人在家。3月2日22時許,家中突然停電,馬友明撥通了霍城縣三宮鄉供電所的電話。接到電話後,搶修人員立即趕到現場檢查,及時處理並更換老化線路,恢復了供電。處理完馬友明家中的故障後,工作人員特意將自己的電話號碼留存到了馬友明的手機裡。

2月26日,伊寧市市民範娜娜的母親打電話給她說,平時吃的治療哮喘病的3種藥都吃完了,急需購買。放下電話後,範娜娜四處聯繫,但一時找不上藥。這時,她試著通過118114查到了伊犁州市場監督管理局的電話,接聽電話的是該局食品藥品稽查支隊支隊長王文傑。

“我把母親的情況告訴王文傑後,他說‘你加我的微信,把藥名和圖片拍照發給我,我現在就聯繫’。”範娜娜說。不到5分鐘,範娜娜就接到了康之源藥店的電話:“藥已經配好了,把具體地址和電話發給我,我們馬上送去。”

一個小時後,範娜娜接到母親的電話:“藥品已經送到了,就是我要的藥。”範娜娜懸著的心終於放下了。

“這一個小時,讓我充分感受到了幹部時刻把百姓需求放在第一位的為民服務情懷。”範娜娜激動地說。

去年年底,伊寧市薩依布依街道辦事處薩依布依社區居民劉保蘭被診斷為糖尿病,出院時醫生告訴她,需要每半個月測一次血糖。按照醫生叮囑,73歲的劉保蘭每半個月會去社區醫院測一次血糖。疫情發生後,劉保蘭就給社區打電話反映了自己的情況,第二天,社區就派了一輛車,把她送到了社區醫院。

薩依布依社區居民伊敏江·黑塔渾患有慢性腎功能不全、腎性貧血、腎性高血壓等多種疾病,每週需要去醫院透析4次。“以前都是坐出租車或者是開家裡的電動三輪摩托車去醫院。疫情發生後,我把情況告訴了社區,去醫院透析社區都會派車接送。謝謝他們!”伊敏江·黑塔渾說。

抗“疫”之路寫滿愛

3月4日一大早,伊寧市喀爾墩鄉東梁村村民玉山江·熱依木就開始忙著打起了饢。儘管打了十幾年饢,可今天對他來說,有著特殊的意義,因為今天打的是“愛心饢”。

“疫情發生後,許多以打零工為主要收入來源的東梁村村民生活遇到了困難,黨員幹部、致富帶頭人主動為困難群眾捐款捐物,幫助群眾渡過難關。部分群眾缺少取暖煤炭,村委會利用捐款購買了80噸煤發放給160戶村民,為困難群眾發了蔬菜大禮包。從今天開始,我們又組織了玉山江·熱依木、阿布都艾尼·薩伍提等4家開饢店的村民,為他們免費提供麵粉,他們免費加工成‘愛心饢’,發放給有需要的群眾。我們計劃每天打300個饢,發放給150戶村民。讓我們感動的是,在發放‘愛心饢’和愛心物資時,有許多村民拒收。他們說,我們還能堅持,把它們送給更需要的人。”東梁村村委會主任阿依圖爾幹·亞森告訴記者。(伊犁日報 記者 盧鍾 通訊員 馬梅花 馬曉燕)

抗“疫”之路寫滿愛



校對丨顧新勇

審核丨吳志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