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走讀好還是寄宿好?對成績有影響嗎?

夢痕無忌


高中階段是走讀好還是寄宿好,並沒有絕對之分,選擇哪一種方式,要從學生自己的自我管理能力、與父母的關係、師生關係等方面綜合考慮,至於對成績是否有影響,當然會有,如果不能合理安排,會影響很大呢,下面我做以分析供有需要的家長參考。

第一,如果高中生和父母關係緊張,在家裡不願意接受管教,最好還是去學校寄宿。

雖然進入高中後,一個學生已經進入青春期的末期,但是每個學生認知和分辨力不同,所受到的家庭教育程度不同,會在進入高中後很快就出現分化現象。如有的同學進入高一後,很快就變的懂事,初中階段的青春期逆反現象明顯消失,隨之而來的是和父母關係逐漸變的融洽,易於接受父母的管教。但有些孩子則沒什麼明顯變化,仍然不願意接受父母管教,像這樣的孩子最好去學校寄宿,因為離開家庭環境反而容易被管教。

第二,玩心重,但自控能力非常差,易受電子產品的影響,最好還是去寄宿。

我們不能否認環境對一個高中生的影響,在很多家庭裡,家長長期溺愛孩子,缺少家庭規則約束孩子的意識,很容易讓孩子養成特別自我的意識和行為。就如現在的孩子普遍擁有手機,隨時隨地都可以上網或玩遊戲。對於一個高中生來說,如果不控制其使用手機的時間和頻率,很容易成為影響其學業成績的元兇。因此,對於在家裡玩心重,自控力差的高中生,最好去學校住宿。因為現在寄宿式的高中,都對手機管理非常嚴格。

第三,人際關係交往能力差的高中生,不適合在學校寄宿,很容易成為矛盾製造者。

我在從事家庭教育工作的多年裡,接觸過很多人際關係(社交能力)能力差的高中生,這類學生在家裡由於被父母溺愛和縱容慣了,倒是不容易引發特別明顯的矛盾與衝突。但是到了高中寄宿後,反而會每天和老師,和同學矛盾衝突不斷。不願意接受老師的管理與教育,和同學之前整天因為雞毛蒜皮小事發生磨蹭,結果搞的老師只好經常向家長投訴。如果有類似的現象,建議家長即使讓孩子寄宿了,也最好馬上辦理走讀,否則,因為社交能力差,很可能讓孩子沒有心思在學校學習。

第四,家長在給孩子選擇公立還是民辦高中時要慎重,能選擇嚴格管理的最好。

不管是寄宿還是走讀,一所學校的校風教風和學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孩子的學業成績。這也恰是很多家長看到孩子進不了公立重點高中後,都願意把孩子送去民辦高中的原因所在。一般來說,二流的公立高中管理普遍一般,因為在選擇面前,能進重點公立或民辦高中的都輕鬆走了,剩下的就是在二流的公立和民辦高中間選擇。而二流民辦高中至少在學校管理方面有優勢,自然會被家長們成為次選擇對象。在這裡不管是讓孩子走讀還是寄宿,只需要參考上面幾點,家長就難做出選擇了。

結束語:孩子進入高中後,按常理講,會越來越懂事,對自己的學業的認知會有明顯的提升。只要孩子有上進心,家長稍加激勵引導和管束,就可以讓孩子建立起正常的生活與學習節奏。但是請家長要注意,千萬別再拿對付幾歲兒童的管教觀念和方法,否則,你會讓孩子無法快速走向成人,甚至有可能阻礙孩子和同齡人同步成長的步伐。因此,需要家長多學習點家庭教育知識,瞭解你孩子的綜合能力,有針對性加以教育和引導,才能確保建立良好的親子互信關係,對孩子在學業上的穩定發展起到積極促進作用。


寒石冷月


對於高中的孩子來說,寄宿是一個非常好的培養孩子獨立,學會自我管理,自我成長的方式。 那麼寄宿生活有什麼好處呢?

第一,可以節約上下學的時間。我高中階段體驗過走讀也過寄宿,住在學校會在上下學的路程上花費更多的時間,如果你家住的近,那另當別論。



第二,培養獨立自主的能力,學會更好地自我管理與約束。現在的孩子甚至有些已經參加工作的年輕人自我約束能力特別差,這是因為在讀書的時候沒有養成良好的習慣。人都是有惰性的,脫離舒適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那麼在校生活,沒有父母的監督,如何養成良好的習慣,這個是可以通過寄宿生活建立起來的。

第三,建立良好的同學關係,共同進步。高中的同學關係比大學更加純粹,大學相當於一個小型社會而高中生活更多的是學習,學習中互相幫助,生活中與室友和睦相處,為了同一個目標,共同進步。


當然每一件事情都存在兩面性,不是所有的學生都適合住宿,高中三年對一個學生來說是人生中的轉折階段,如果太容易受到他人影響,性格孤僻或者缺乏自控能力的孩子,寄宿生活對他的學習是會有很大的影響的。不過,無論是走讀還是寄宿,大家需要多方面權衡,找到最適合孩子的方式,這樣才是對孩子最好的。


深魚說



個人認為高中還是走讀好,(伙食方面就不說了,大家都懂!)主要從兩個方面考慮這個問題:一是生活的方便程度,二是對孩子學習的影響


首先從生活的方便程度上來說,走讀使孩子的生活更方便舒適。


曾經有位家長和我描述了她家孩子上高中的時候由寄宿改為走讀的原因:晚自習高一高二9:40放學,10:00熄燈,高三時間向後延遲20分鐘。



從放學開始就像急行軍,先要從教室回到宿舍,然後提壺排隊打熱水(由於學生太多有時候打不到熱水,而白天沒有打熱水的時間),再次返回宿舍的時候基本到了熄燈時間。特別是高一新生,教室樓層高,宿舍樓層也高,在這僅有的20分鐘時間內,完成這些事情根本不可能,而到熄燈時間必須熄燈,很多學生都是摸黑洗漱的。



如果走讀呢,這些困難都不存在了,雖然回家需要時間,但是基本走出校門藉助交通工具到回家,時間比回宿舍排隊打水時間還要短,關鍵是不需要排隊,洗漱完成大約也是這些時間,並且永遠不可能沒有熱水,所以可以更舒適,更有利於睡眠。


充分的洗漱能提高休息的質量,原本經過一天的繁重的學習,休息好顯得尤其重要,便於第二天有更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學習當中,所以就從生活舒適方便的角度看,還是走讀更佔優勢!


再從對學習影響的角度來說,走讀更有利於學生學習


高中學習內容難度高、精、深!容量大,這是有目共睹的,而同一個學校的學生都是在20分左右的分數段內招收的,大家的智商方面都差不多,學習時間相同,但是後來的成績差距慢慢拉大的主要原因還是在於思想壓力!



走讀的最大優勢就是每天回家後可以和家人聊聊一天在學校裡發生的事情,訴說自己內心的糾結和苦悶,排解精神上的壓力:我和閨女每天放學後,就會一邊洗漱,一邊聊著學校裡的見聞八卦,有的沒的。根據閨女的講述,我可以從中提煉出閨女的想法,以及她個人對某件事情的看法,從而得出閨女的思想動向,有偏差的想法要及時引導。還能從閨女講述的別的學生已經發生的不好的事情上,得到啟發,正好可以作為教育孩子的範本,旁敲側擊的引導孩子。

聊天的過程也是排解壓力的過程,將大腦中亂七八糟的事情清空,在與家人的互動中,獲得家人肯定和鼓勵,了無心事的休息好,第二天精力充足,大大提高學習效率!


高中了,孩子已經走到人生的關鍵期,更需要家長的理解、陪伴、鼓勵和支持!假如孩子寄宿,家人就形同虛設,所有問題孩子自己一個人扛,在繁重的學習壓力之下,孩子如何能學得好?所以為了孩子能全身心投入到學習當中,就讓孩子走讀吧!


平衡一樣


讀高中,走讀好還是寄宿好?

一、如果是租房住,而且沒有父母陪讀,建議寄宿。

走讀的條件是你有離學校比較近的住處,而且父母能陪讀。家就在學校附近當然沒問題了,有的父母會在學校附近租房住,陪孩子三年,這也沒問題。

但是如果父母不陪讀,只是給孩子租個房子就不管了,我建議還是寄宿的好。

為什麼呢?因為這樣太危險。

一是孩子的學習無法保證。

所有在外租房的孩子,初衷都是想要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但是,事情往往不是那麼理想。學了一天的習,下了晚自習,回到宿舍,是不是要吃點喝點,是不是會打開手機看看QQ,等等空間,刷刷微信?要不就打一局遊戲放鬆放鬆。起初可能想打10分鐘的,可是控制不住啊,長此以往,放學之後再學會兒習是不可能的了,不沉溺於手機就不錯了。

絕對不要考驗孩子的自制力!

二是安全無法保證。

學生租房,圖便宜,居住環境往往不好。有破敗小區,有城中村,有郊區平房等等,安全問題比較大。孩子如果一個人來往,安全值得擔憂。

我曾經有個學生,高三那年冬天,下了晚自習覺得餓,去吃了一碗鴨血粉絲湯,這一耽誤就到了晚上10點多了,街上一個人影都沒有,路燈慘淡的亮著。他獨自一人回租的房子,需要穿過一片小樹林,結果在小路上碰到三個蹲在地上抽菸的光頭青年,他剛走過三人,就被人從後面用磚頭拍昏過去了,一直到凌晨2點才緩醒過來,兜裡的32塊錢也不見了。第二天,他就找我,強烈要求住學校宿舍。

除此之外,交通安全、財產安全等也是需要重視的問題。“孩子從學校回出租屋是否需要經過大車來往頻繁的路段”這些問題都得考慮清楚。

三是孩子有可能變壞。

絕不是危言聳聽。如果孩子一人在外租房,很有可能他的房子就成為同學活動的窩點。你想,我週末返校來的有點早,去哪兒呢,去某某租的房子那裡吧,反正就他一個人,到他那裡玩會遊戲,抽支菸,真不錯;

我和女朋友約個會,也不能老在外面轉悠啊,去哪裡親熱一下呢?某某自己租房住,跟他要把鑰匙,週日去他那裡纏綿一下午,真是個不錯的主義;

這週日給張三過生日,我們幾個好哥們給他慶祝一下,中午飯店喝個小酒,下午去哪裡歇息一下?對,某某自己租房住呢,真是絕好的去處,兄弟們,下午就去某某那裡了……

一來二去,出租屋成了活動窩點,連拒絕都沒法拒絕,不勝其煩倒在其次,關鍵是整天和不學無術的人在一起,不變壞,很難。

曾經有個女生,父母陪讀租房住,有段時間,父母忙生意出差多,她自己一個人住了一週。就是這一週,恰巧她過生日,那天晚上,四個男生在她那裡呆了一夜,還是好心房東發現了給老師打電話父母才知道的。她說就是喝酒、吃蛋糕、抽菸、打牌了,別的什麼都沒幹。可是父母非常擔心,當即申請了來學校住。

在外面租房住,如果沒有父母陪,被侵擾的幾率非常大,所以還是寄宿的好。


堅決不能住在親戚朋友家。

曾經有很多天真的家長來學校和我申請辦走讀,住哪裡呢?爺爺奶奶家,姑姑家,舅舅家,姨家,大爺家,甚至是朋友家。

這些我統統拒絕給予辦理。原因很簡單,只要不是住在自己家,早晚會出事。

先說給人家制造麻煩。如果人家想舉家聚餐,你說帶你孩子不帶?如果人家今天有事,但是還記掛著給你孩子做飯,你說煩不煩?

我們常常說,親戚朋友對你的孩子主得了疼主不得打,意思就是說人家給你家孩子管吃管住可以,但是如果孩子晚上玩手機到很晚,不學習,你說管不管?如果孩子結交不三不四的朋友,你說管不管?怎麼管?說一說不管用,管的緊了必然孩子不願意,關係就開始變得緊張起來。

曾經有個學生,高一住在城裡大娘家。開始還是和諧幸福,其樂融融。兩個月後,這孩子開始晚上爬牆出去上網,一上一晚上。有一次,被大娘發現了,狠狠的熊了一頓。這孩子放假休息的時候回家和自己母親說大娘對他不好,疼他吃,疼他喝,疼他晚上學習浪費電。幸虧兩家關係好,妯娌兩個交流的很順暢,避免了一場矛盾事件。但是,這孩子越來越猖狂,大娘也不好太過嚴厲。有一次,出去上網和人家在網吧打架,用刀子把人家捅傷了,給弄進了派出所。孩子母親私底下埋怨大娘不管孩子,兩家從此交惡。

所以,為人父母者,不要貪圖便宜,給別人添麻煩,天長日久,麻煩不是吃飯睡覺這麼簡單;親戚朋友也不要大包大攬,承擔替別人管孩子的責任,你真的承擔不起。

如果學校住宿條件太差,或者管理不嚴格,可以考慮走讀。

學校和學校的條件差距很大,有的學校住宿條件好,四、五個人一間宿舍,獨立衛生間,空調電扇暖氣一應俱全,甚至有公共洗衣機等設施;

有的學校,十幾個人甚至幾十個人住一間大屋子,雙層床擺的滿滿的,連個電扇也沒有,衛生間是公共的,夏天熱的像蒸籠,冬天潮溼陰冷凍死人,被子一抹一把水的感覺。晚上睡覺磨牙、放屁、吧嗒嘴的,打呼嚕說夢話的,擾的你無法入睡,更有甚者,個別同學夜來歡,打牌下棋甚至喝酒吹牛,天天弄到很晚,攪得你根本無法正常休息。

所以,如果住宿條件不太好,還是選擇走讀吧。否則,可能宿舍不是休息放鬆地,反而成了噩夢生成處了。


如果個人適應能力差,或者同屋同學素質太差,或者不適應集體住宿生活,可以考慮走讀。

有的同學,從小沒有集體住宿經歷,不習慣和別人一塊兒住;也有的對人際關係非常敏感,常常受舍友之間各種干擾;還有的超級愛乾淨,同學坐一下她的床都能讓她糾結好長時間……這些同學,最好儘快調整心態,儘快適應集體生活,因為早晚上大學也得住宿舍。

但是高中的時間非常寶貴,學習緊張,如果實在適應不了,就出去住吧。

宿舍好,還得舍友好,才能住的舒服。有時候舍友太奇葩也會讓人撓頭。

有一個女生宿舍,六個人有五個正常,但有一個女生有點問題,主要表現就是神經質,有潔癖,非常敏感。幾乎和五個人都發生過矛盾,人家說個悄悄話她都覺得是在說她的壞話,還有輕微的幻聽,總覺得有人在耳邊和自己說話,一驚一乍的,弄得五個人嚇得要命。學校也不好意思攆她走,最後五個女生被迫都出去租房子了,父母陪讀又沒條件,不陪又不放心,那叫一個難!

高一高二建議儘量住宿,高三可以考慮走讀。

為什麼到了高三可以選擇出去走讀?因為高三的孩子大多已經成年,懂事了,已經不屑於那些小孩子玩的東西;高考的壓力放在面前,時間寶貴的緊,學習佔有壓倒性優勢,所以很多孩子即使自己住也能正常作息,充分利用晚自習後的時間再學一會兒,這個比住宿舍就方便多了。

高一高二沒有高考壓力,其他事情就會趁虛而入,自制力不太可信,所以最好寄宿。一個宿舍五六個人,學習上可以有個商量和相互督促;況且,集體生活也是一種鍛鍊,人畢竟不能總逃避與人打交道。還有一個寶貴之處,就是一個宿舍同吃同住的友誼要比普通同學之間深得多。



最後說說對成績的影響。

高中生活,每個階段都有它的任務,如果適應不好,會最終影響高考的。無論走讀還是住宿,要看孩子個人與宿舍及舍友之間能否達到和諧。即使再好的硬件條件,如果孩子不能一心向學而玩物喪志的話,也不會取得好成績。所以,關鍵還得不忘初心,專心為學,那樣,外部條件才會為我所用,祝我成功!

我是曉行致良知,專注基礎教育,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到您,也歡迎關注並留言,讓我們一起把教育變得更美好!

曉行致良知


我的孩子讀高中,我個人認為高中住校好。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1、高中通常離家會比較遠,如果住校可以節省大量上下學路上的時間。

其他不多說,一天路上單趟15分鐘,每天早上送,晚上接,就算不堵車,沒任何意外,一天也要多用半個小時。一個星期按五天算,就是兩個半小時。一學年四十週,三學年一百二十週,三學年可以節省時間300小時。你看看,這三百個小時就是孩子多出來的學習時間。此外,父母接送,這個時間是雙倍的,少了接送,對父母來說也減輕了很多負擔。

2、高中生住校,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更有好處。

先說身體,學校裡有嚴格的作息時間表,到時吃飯,到時睡覺,此外,絕大多數學校都會有早鍛鍊的時間,把孩子送去寄宿,他們就會按照作息規律來,易於養成良好的生活作息時間。如果在家裡,因為各種不可控的因素,孩子的作息很難養成規律。像我的孩子,在家裡叫起床也是個大問題,更不要說鍛鍊。我都慶幸把他送學校去了,這樣好歹每天鍛鍊鍛鍊,身體素質好不少。在家裡,這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再說心理。在家裡,與父母相處,孩子天生嬌氣,你不嬌他,他也要自嬌自己,天生優越感。在學校裡,大家都是一樣的孩子,這種驕嬌二氣就會好很多。他就是想撒嬌,也沒人理他。這樣的環境,反而有利於培養孩子的健康心態。

3、高中生住校,能早日培養社會交往能力。

住校,需要與同齡人深度交往,他們就要考慮怎麼友好相處。這也是學校教育的一大優勢。只有在學校才能集中那麼多的同齡人。他們在一起交往,一起相處,自行處理在交往中出現的各種問題,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既是能力增長的過程,也是人社會化的過程。你會發現住校的孩子,他處理人際交往的能力明確要更強些。而且住校生,因為天天交往,他們結下的友誼也要更深厚牢固些。這也是非常寶貴的友情,是對抗荒漠化人情的法寶。

總之,我願意讓孩子去住校,你交給學校一個健康的孩子,學校還你一個健康的成人!

我是讀寫升級彭老師,提升讀寫能力,改善精神世界。

讀寫升級


前不久的電視劇《少年派》裡,林妙妙一開始是住校的,到了高三反而爸媽在學校租了房子,讓孩子走讀。

個人覺得這種安排是比較合適的。

高中階段的孩子,看起來跟成年人差不多,但其實心智還是很小,容易受到同齡人的影響。學校管理再嚴格,孩子們還是能想出應對的辦法。住在家裡,父母可以及時發現孩子的變化。

而且從情感上來說,孩子到了高中階段,也就意味著他們在家跟父母朝夕相處的時間越來越少了,等到了大學可能就此跟父母的人生也只剩下每年假期的交集,所以在青春期的時候,父母如果能有機會站在孩子的背後支持他,孩子會永遠記得這種關愛。

青春期的孩子已經能夠體諒父母,看到父母為自己的付出,他們會心有所動,不管成績好壞,至少也不想辜負父母的期待。

另外尹建莉老師在書中也提到過,不建議孩子過早地住校。

孩子將來有的是時間跟父母分開住,高中三年是人生最為重要的階段之一,沒有理由將孩子拒之門外啊。


陳妍媽媽


究竟是“走讀”好,還是“寄宿”好?

讓我們來分析一下

  • 農村家庭的孩子

農村家庭父母,部分希望自己的孩子受更好的教育,希望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城市高中去讀書,這時候,因為家裡父母仍然需要工作來為家庭提供經濟支撐的原因,無法進城陪讀,缺乏監管的孩子很容易走上錯誤的道路,而讓孩子獨自租房子去選擇走讀,又實在不讓人放心。所以,寄宿是農村家庭的孩子最好的選擇,或者,也是一種別無選擇的選擇,現實角度來看,農村家庭的孩子寄宿比走讀要好。

  • 城市家庭的孩子

不建議城市家庭的孩子寄宿。長期的寄宿,容易造成孩子與父母之間的疏離。孩子在校遇到什麼事情不願與父母交流,長期積壓在心很容易對孩子心理造成負面影響。作為家長,應該盡到家庭教育的義務。即使再累再忙,晚上下班也會回到家,在學校,孩子已學習知識為主。而回到家,家庭教育是幫助孩子形成正確價值觀,規範做事方式的重要一環,切結,孩子完善的發展離不開校園、家庭共同的教育。

綜上,實際情況實際分析,農村家庭孩子寄宿要比走讀好,城市的孩子走讀要比寄宿好。

而在進行實際選擇,做出最合適的選擇以後,對成績也一定會有一個正面的影響。


金尚國典教育



高中走讀還是寄宿好,這是很多高中家長非常關心的問題。寄宿和走讀各有利弊,關鍵是看孩子和家長怎麼調節。

1.根據孩子的獨立性和孩子的性格來選擇。

有的孩子獨立性比較強,能夠自己適應外面的生活,他們往往性格開朗活潑,能夠和同學和睦相處。這樣的孩子就可以寄宿。

而有的孩子卻不能適應和同學住在一起。他們生活自理能力比較差,性格上也比較孤僻。 這樣的孩子就可以走讀。 我有一同事的孩子進高中時在寢室裡常常以自我為中心,處理問題時顯得比較自私,最後孩子們都不喜歡她,實在沒有辦法,家長只能去租房帶孩子讀書。

2.根據孩子身體素質來選擇。

孩子身體的好壞關係到孩子學習時精力夠不夠用,所以有個強健的身體,才會有優異的成績。

有的孩子用嘴比較挑,寄宿的話往往就吃不好,這個時候就迫切的需要家長為孩子做飯。

如果孩子不挑食,吃飯也比較自覺,那麼孩子可以考慮寄宿。



3.根據孩子對家長的依賴程度選擇。

孩子需不需要寄宿還是走讀對家長的依賴性也很有關,有的孩子從小沒有離開過父母,一離開父母就覺得無所適從。這樣的孩子就要進行寄宿,等到孩子慢慢適應學校生活再慢慢放手。

我有一朋友孩子曾在綿陽某中學讀書,孩子剛去的時候特別不適應,每天晚上都睡不好覺,還經常一個人躲在被窩裡哭。最後夫妻倆就替換著去帶孩子,但是高一一過,孩子慢慢就適應了學校的生活,回到學校裡寄宿去了。家長也就能夠回來正常上班了。

4.根據孩子的自控力來進行選擇。

如果孩子自控力很差,經常沉迷於手機遊戲,我建議家長最好讓孩子寄宿,而且要選擇封閉式學校,選擇管理比較嚴的學校。這樣的孩子家長一管就會跟家長賭氣,家長根本不敢管。

我以前教過一個學生,也曾經在綿陽某中學讀書,但是那所學校是主要是針對走讀生,所以他爸爸媽媽在學校附近租了房子。孩子走讀,但是每天晚上回到家,就要求玩手機,家長沒辦法,只好依從他,最後孩子高考的時候考的很不理想。 他媽媽遇到我十分後悔,當時就說早知道應該把他送到封閉式學校去。

因為有的學校對學生管理十分嚴格,根本不允許帶手機到學校,或者手機帶到學校裡也要求孩子星期天的晚上上交,到了週末的時候再發給孩子們給家裡打電話。孩子們根本平常就沒有機會去摸手機,這樣的話孩子至少不會每天都被遊戲牽制,不會因為遊戲太過影響成績。

不管孩子是寄宿啊還是走讀,家長都要把握一個原則,不要給孩子太大的壓力,對孩子學習要關心,但是不能太過,要讓孩子輕輕鬆鬆地學習,輕輕鬆鬆參加高考。

我是語文教育楊柳依依,關注語文教育,關注孩子的健康成長。


語文教育楊柳依依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想先說一下孩子從初中進入高中的一個特點。

孩子從初中進入高中以後。在學習上的感覺是有很大不同的。通常都會感到巨大的挑戰,因為高中的學習和初中的學習是有很大差別的。首先高中的知識點更加密集,深度也大。知識容量也大。而且高中高一的時候,一下子有九門科目都擺在孩子的面前,對他來說個個都是一個挑戰。相當一部分孩子初中學習好的不能適應的時候,到了高中就成績平平了。

雖然題主問到走讀好還是寄宿好對成績有影響嗎?那我就說一點,孩子在出入高中的時候會有倆個方面需要適應,一個是學習方面是硬,一個是生活的方面需要適應。這二者是相輔相成的,如果他生活上不太適應,感覺到生活的不習慣或者是受不了那個會影響他的情緒,進而會影響學習。如果他學習上挺順利的,那可能對生活上有些困難他也可以接受。其實。走讀就是為了避免孩子生活上的不適應。給孩子製造一個更為舒心的學習環境,讓他的思想免受生活上雜事的拖累。

什麼樣的孩子適合走讀呢?什麼樣的孩子適合寄宿呢?我覺得這個得分開來說。

首先,如果是獨立性比較強,性格比較開朗。適應性比較強的孩子。嗯,還有一個重要特點,就是自律性強的孩子適合寄宿。人生在這個世界上就要過集體生活,不管孩子現在住校不住校,將來他走向社會,走上工作崗位,他遲早是要融入的社會這個大集體中。在上學的時候就讓他適應集體生活。對他將來的與人交往。那獨立生活都是很有幫助的。

什麼樣的孩子需要走讀呢?自理能力差。或者是。不太合群兒的孩子。需要走讀。因為他在與同學相處的過程當中可能會產生這樣那樣的小摩擦小問題,那走讀就會避免了這些意外的情況,讓孩子更專心地投入到學習當中去。我親戚家的一個孩子在剛上高一的時候,同宿舍的另一個男孩兒。他再去宿舍報道的時候,家長就拿著錘子就過去了,幹嘛呢?他是想在他的床上訂個簾子,結果因為學校不讓在宿舍擅自開工,家長只好作罷。這個男孩兒的成績很好,但是特孤僻,他不和和同宿舍的孩子說話,常常自己在床上熬夜學習,又因為有潔癖他嫌宿舍樓裡的公共廁所味兒比較大,他每次洗澡他都會在宿舍裡洗。地上弄的滿地水,同宿舍的那幾個男孩兒都很有意見。搞得後來他每次端著大盆的熱水進宿舍準備洗澡的時候,同宿舍的男孩兒都會出去並且把門打開,這樣來回搞了幾次。孩子們向班主任反應了。班主任就委婉的勸他的家長。讓孩子走讀了。

什麼樣的孩子需要走讀?學習壓力大的孩子。

高中的學習。就是很刻苦很累的,尤其是到了高三。大家都在拼命地學習,往往到高三的時候,很多孩子會遇到學習的瓶頸,就是拼盡全力,分數卻絲毫不見往前趕,這時候孩子會極度的痛苦。如果孩子沉浸在這種壓抑的痛苦當中,對他的後面的學習是?沒有幫助的。高三的時候往往會有很多家長陪讀日在學校附近租房還是走讀,這樣孩子出了校門兒也好像換了一個環境,也可以釋放一點壓力。更加純粹的投入到學習當中去。

什麼樣的孩子適合走讀呢?家長開明的孩子適合走讀。不要以為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家長角色也很重要。如果嘮叨型的或者是暴躁型的家長,看到孩子學習下降了就焦慮的不得了,在孩子耳邊嘮嘮叨叨的催孩子快點用力吧,要不然都被誰誰誰誰誰誰甩在後面了。或者是暴躁型的家長。但凡孩子有點兒缺陷就會大吼大叫。看到孩子在玩兒手機。斥責和罵。我覺得這樣家庭不適合讓孩子走讀。因為這樣的家庭往往更多的時候傳遞的不是正能量。還不如讓孩子在學校中。開明的家長善於化解孩子的煩惱,當孩子走出校門兒,家長陪著說說話兒,在家裡家長邊給孩子準備飯菜的時候邊和孩子聊天兒,化解一下孩子一天的疲憊。當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溝通是暢通的。和諧的,是一種正能量的流動。

另外家長還需考慮的一些客觀的條件。這些也是決定孩子走讀還是寄宿的重要原因,那就是學校的管理怎麼樣?學校的管理是否嚴格呢?同宿舍的孩子是否有習慣不好的,如果孩子在宿舍大吵大鬧影響其他人休息,或者是某同學在宿舍偷玩手機。這些都要考慮進去,家長如果對這個學校的管理狀態不瞭解,可以先向上幾屆的學生或者是家長諮詢瞭解。摸清楚孩子將要進的這所學校的具體情況。還有一點就是孩子在學校的伙食情況怎麼樣?高中學習壓力比較大,如果學校的小飯館兒裡面的質量和營養難以保證,那麼家長考慮走讀的理由就又多了1個原因。

不管是走讀也好寄宿也罷,家長要搞清楚自己的角色,我們都是孩子背後默默的。支持著,不管她學的怎麼樣,我們應該永遠都是她最信賴最親近的人。在我們這裡孩子感受不到壓力,在這他能得到放鬆,感受到愛,我想這才是給孩子需要的最好的支持,才能有利於他發揮出最好的成績。

歡迎關注我。專注於解答教育問題。助力您解開教育困惑。





吉老師


對於高中了,走讀好還是寄宿好這個問題,我想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去考慮:

一,按照家離學校的距離

如果自己家離學校比較近,那走讀就比較方便。來去都可以自己解決,不用麻煩家長,也不用浪費路上的時間。

二,根據家庭情況

雖然自己家離學校比較遠,但有人接送,有這個條件的,回家也可以。 主要是看父母有沒有空,自己願不願意!

三,家中與學校學習的利弊

家中學習比較安靜,不會有太多人打擾,有人照顧,飲食上可以調理的更好。但也容易分心,因為家裡有手機,有電腦,有電視。

對於自制力差的人來說,並不好。

學校學習人太多,容易被打擾,飲食也比較簡單,許多事也要自己去做了。但學校學習時間比較多,有什麼問題也可以及時請教老師。

其實說到底,走讀還是寄宿還是要看個人而言,怎麼方便怎麼來,選擇對自己最有利,最有幫助的那種方式!

當然,學習最主要的還是看你自己想不想學,環境問題都只是外在的一些因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