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囧媽》:喜劇的背後,是對中國式親子關係和婚姻關係的探討

今日頭條所屬的字節跳動公司花6.3億買下《囧媽》版權,於大年初一(1月25日)零點上線今日頭條、抖音、西瓜視頻、抖音火山版和歡喜首映APP,字節跳動請全國觀眾免費看《囧媽》。這也是歷史上,春節檔電影首次免費嘗試線上首播。徐崢作為導演,被冠以“喜劇大師”的稱號,他的電影也大多走的是喜劇路線,比如《泰囧》《港囧》《人在囧途》,以及在大年初一上線的這部《囧媽》。然而作為喜劇片且是商業片的《囧媽》來講,徐崢的也野心並不僅僅如此。

《囧媽》:喜劇的背後,是對中國式親子關係和婚姻關係的探討

《囧媽》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一個和妻子面臨離婚,並陷入商業糾紛的小老闆徐伊萬,意外和自己的母親乘坐去往俄羅斯的火車,在這一路上母親二人從矛盾不斷,到最終相互理解、解開心結和矛盾的故事。《囧媽》的確是一部喜劇片,但徐崢在這部輕鬆搞笑的電影中,卻加入了對中國式家庭關係,特別是中國式親子關係和婚姻關係的探討。

中國式親子關係:父母把子女當成私有財產,並讓孩子在“高壓型控制”下成長

電影《囧媽》本身的主線是兒子徐伊萬和盧小花在去往俄羅斯的路上,從一開始的矛盾叢生,到最終和解。從徐伊萬和盧小花的相處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似曾相識的畫面:盧小花喜歡用養生的方法來規劃自己一天的吃喝,所以當徐伊萬吃最後一塊紅燒肉的時候,她阻止了徐伊萬,並說吃多了長脂肪肝;一路上,盧小花按著時間點一會兒給徐伊萬喝薏仁水,一會兒又給徐伊萬喝綠豆湯,還告訴徐伊萬什麼時間點喝水排水利膀胱;徐伊萬在用手機處理公務,盧小花不停地喂徐伊萬吃蘋果、小番茄,方法把徐伊萬當小孩來寵。

《囧媽》:喜劇的背後,是對中國式親子關係和婚姻關係的探討

除了這些之外,從電影中隱約透露的情節可以發現,盧小花作為母親很操心兒子的婚姻生活,她在徐伊萬和張璐夫妻相處之間肯定有過插手,甚至在兒子和兒媳婦要不要孩子,什麼時候要孩子的事上,她也覺得自己管這種事理所當然。而這些,讓夾在妻子和母親之間的兒子徐伊萬常常很為難。

心理學上有一個名詞叫“高壓型控制”,它指的是:父母常常打著愛的名義,來試圖操控和支配自己的孩子。而在中國傳統的倫理道德觀念中,孩子通常被認為是父母的私有財產。

電影中,盧小花對徐伊萬說:“我現在要控制你!”“我是你媽,我不管你誰管你?”這話的潛臺詞就是:“我是你媽,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你好,所以我要管你,控制你。”實際上這是一種情感勒索,母親希望兒子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但卻忽視了的兒子情感需求。

《囧媽》:喜劇的背後,是對中國式親子關係和婚姻關係的探討

從心理學層面來講,在父母“高壓型控制”下成長的子女,長大後往往會對其伴侶同樣實施控制。徐伊萬和張璐的婚姻走向破碎,其實跟母親從小對他的“高壓型控制”有很大的關係。

徐伊萬受不了母親的控制,終於對他咆哮道:“在你心裡面住著一個幻想出來的兒子,他應該吃幾塊紅燒肉,臉上的肉應該是橫著長還是豎著長,什麼時候要孩子,膀胱幾點鐘排水,全都設定好了,你為什麼要鍥而不捨的改造我呢?這麼多年過去了,難道你沒有發現我並不是你想象中的兒子。”

而被母親“控制”長大的徐伊萬,也在重複著對妻子張璐的“控制”。當徐伊萬拿給修好的檯燈給張璐時,張璐的話跟徐伊萬之前對母親的話如出一轍:“你心裡長了一個幻想的老婆,她應該喜歡什麼、討厭什麼、該怎麼說話,你全都設定好了。你為什麼要鍥而不捨的改造我呢?都這麼多年了,難道你沒有意識到,我不是你想的那個人嗎?”

《囧媽》:喜劇的背後,是對中國式親子關係和婚姻關係的探討

可見在“高壓型控制”下長大的徐伊萬,母親盧小花對他的影響有多深遠。

英國心理學家唐納德·溫尼科特曾提出一個理論:母嬰間隙,在他看來,孩子與母親之間,孩子與家庭之間,個人與社會之間,都應該存在適當的間隙,因為每個人首先是獨立的個體。

黎巴嫩著名詩人曾在始終寫道:“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他們通過你來到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他們在你身邊,卻並不屬於你。”父母是弓,子女是箭。父母能做的知識用力拉開弓讓箭射得越來越遠,而不是把箭握在手中,甚至因為用力而彎曲了箭。

中國式婚姻關係:女人為了孩子放棄自我,夫妻之間寧願隱忍而非坦誠

《囧媽》的主線雖然是母子之間的相處與和解,但這部電影其實也暗含了對中國式婚姻的探討,這可以從上一輩的夫妻盧小花和徐伊萬的父親,以及新時代夫妻徐伊萬和張璐看出來。

盧小花婚姻失敗後失去自我,以孩子為中心

從電影中可以推斷出,盧小花與徐伊萬的父親相識於上世紀六十年代,他們因為愛情而結合,但他們的婚姻卻並不幸福。從盧小花的敘述中我們可以獲知,她與丈夫經常吵架,丈夫醉酒後會發酒瘋、家暴。

而這段痛苦的婚姻並沒有讓盧小花與丈夫離婚,她沒有選擇離婚,一方面或許是因為那個年代對女性離婚有諸多的非議,但她更是為了兒子徐伊萬。

《囧媽》:喜劇的背後,是對中國式親子關係和婚姻關係的探討

盧小花對徐伊萬說:“我這一輩子,就是為你而活著。”為了兒子,她甘願一輩子把自己鎖在不幸的婚姻中,為了兒子,她甘願忍受一個不堪的丈夫對自己的粗暴,這是典型的中國式婚姻中一種普遍的現象,特別是在上世紀對女性的包容度還未像如今這樣。

《囧媽》:喜劇的背後,是對中國式親子關係和婚姻關係的探討

然而母親這樣的犧牲,也帶給孩子無形的傷害。婚姻不幸的女性,往往選擇把生命全部放在孩子身上。這種情況下,孩子從衣食住行,到人生的各種選擇,她都想參與其中。然而這樣的結果卻是造成孩子的自我為中心。就像徐伊萬自以為是覺得張璐喜歡那個檯燈,但實際上張璐第一眼就討厭那個燈。從這個細節我們就可以看出,在徐伊萬和張璐的婚姻中,他很多時候都是按著自己的想法來,但卻忽略了張璐的感受,這是他們夫妻最終分道揚鑣的一個重要原因。

如果追根究底的話,徐伊萬張璐夫妻最終的結局,是徐伊萬的母親盧小花對徐伊萬的過分關愛而導致的。

張璐徐伊萬這對夫妻,因為沒有相互坦誠而漸行漸遠

電影一開始我們就可以獲知,在徐伊萬和張璐這段即將斷裂的婚姻關係裡,其實他們的感情並沒有全部消散,至少徐伊萬是仍舊愛著張璐的,不然他不會還放著他們兩人的合照。

但整部電影直到最後,徐伊萬才對張璐說名字自己心裡的想法:他還愛她,他不想離婚。但這個時候卻為時已晚。

西方人表達感情的方式通常是外放、熱烈,而東方人表達感情的方式卻是內斂、隱忍。這兩種方式並不能說哪一種更勝一籌,但不得不說,有時太過含蓄和隱忍,會斷送一段感情。徐伊萬和張璐,都是如此。

《囧媽》:喜劇的背後,是對中國式親子關係和婚姻關係的探討

徐伊萬一直沒有表達他對張璐的愛,而張璐卻一直沒有清清楚楚地跟徐伊萬說過自己心裡的真實想法,她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就比如她不喜歡那盞檯燈,其實她可以告訴徐伊萬,但她卻選擇了沉默,以至於當徐伊萬一而再再而三地做出她不喜歡、無法忍受的事時,量變變成質量,她心裡的隱忍會徹底爆發,直接選擇了離婚。

《囧媽》:喜劇的背後,是對中國式親子關係和婚姻關係的探討

其實從徐伊萬和張璐失敗的婚姻中,我們可以獲得一些現實思考,那就是夫妻之間要坦誠相待,而非閉口不言或是隱忍。只有清楚明白的表達方式,才能讓夫妻雙方互通心意,才能讓一地雞毛的婚姻持久而穩定。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先給自己定位,才能完善社會關係

電影的結尾,張璐還是沒有和徐伊萬重新走在一起,張璐瀟灑地走出了這段婚姻,開始了新的生活。

徐崢在接受採訪時曾說: “我非常喜歡現在這個結尾,我選擇袁泉演這個人物就是我想讓她有一種非常獨立的女性的感覺,她應該往前走、往前看,不應該回頭。

徐伊萬的母親選擇了為孩子委曲求全,把自己綁在婚姻中,而如今隨著時代的發展,女性的觀念在改變,社會對女性也不像那樣嚴苛。女性逐漸意識到,只有先給自己一個明確的定位,才能完善家庭關係、社會關係。恰如徐伊萬所說:“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每個個體都應該是完整的。”

《囧媽》:喜劇的背後,是對中國式親子關係和婚姻關係的探討

令人欣慰的是,不只是作為新時代女性的張璐在向著新的路途出發,徐伊萬的母親也最終找到了自己。以前那個總是圍著兒子轉的盧小花,如今因為自己的世界巡演而忙到來不及和兒子好好打個電話。盧小花的身份不再是那個為兒子活著的母親,而是那個正在實現自己唱歌事業的盧小花。

《囧媽》作為一部搞笑的喜劇電影,並非只是想逗觀眾開懷一笑,這部電影其實包含著導演徐崢對中國式家庭關係的探討。從電影最後的結局來看,其實徐崢想要傳達給觀眾的是:

任何獨立的個體,只有先定位自己,找到自己的價值,確立自己的身份,才能處理好複雜的社會關係,包括家庭關係中的親子關係和婚姻關係。擁有獨立的人格,這才是一個人立足社會的根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