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辛:中醫眼中的人體01|《經典中醫啟蒙》轉載之一

李辛:中醫眼中的人體01|《經典中醫啟蒙》轉載之一

無形的生命力

無論我們學習什麼,或者以何種方式在什麼地方生活,最重要的是中醫和傳統文化常提到的幾個字:精、氣、神。這個事關我們真正的滿足,或者說幸福。

“精、氣、神”是三樣無形的東西。我們現代的科學和文化,偏重於研究和學習有形的東西。最近幾百年,我們把自己的感受、思想和生活狀態,牢牢地跟某些有形的東西捆綁在一起。但這些有形的東西的背後,其實有一個活潑潑的東西,可以稱之為“精、氣、神”,也可以稱之為生命力。

被稱為什麼不重要,因為某個東西一旦用語言表述,就容易被思想界定成一個有限的東西,而它完全可以通過我們的內心來感受。

希望能從中醫的角度給大家講一下這個部分,也希望大家從學習體驗無形的“精、氣、神”開始,慢慢去體會整個傳統文化和身邊的一切。

中醫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幾千年來,中醫是一種實踐,既重視傳統文化和感受,又不脫離現實生活。

早些年,我有機緣接觸到魯道夫·斯坦納的作品。他講到最重要的一點:人有心靈。這是教育乃至人類文化最重要的一點。任何一種文化、一個社會機構或者一種社會環境,如果能夠重視人的心靈,能夠讓人的心靈慢慢地澄清、發展,它就是一個能夠持續下去的文化、機構和社會。

雖然很多人對現在的中國文化有很多疑問,但是,這樣一個民族,擁有幾千年的歷史,延續至今,絕對不是偶然的。中國之所以能夠延續,並且正在重新發展起來,越來越生機盎然,正是因為那些內在的東西,

始終在我們的文化和生活中潛移默化地引導著我們,而近十年,傳統文化中那些關於精神和心靈的內容重新受到重視。

李辛:中医眼中的人体01|《经典中医启蒙》转载之一

只有變成豹子,才能瞭解豹子

為什麼叫經典中醫呢?最近十幾年,大家開始對中醫進行反思。雖然,中醫的源頭在中國,但是最近100年,尤其是最近30年,從中國周邊,比如越南、泰國、日本、韓國,再到歐洲、美洲......幾乎全世界都在學習中醫。

全世界學習中醫,跟國內一樣,形成了兩種不同的方向。一種是用現代的觀點、現代的科學語言和研究方法來論證、學習和運用中醫,比如做理化研究、藥物實驗、老鼠實驗。這個方法有它的用處,能加深現代人對中醫的理解,在某些方面也能加深臨床醫生對中醫的認識。

但是,這個看起來是“由外而內”“由點到面”的方法,相當於通過外面的一根根管子來看一整隻豹子,而這隻豹子的全貌是什麼,僅僅通過幾根管子是看不全的。

那麼,怎麼才能知道豹子的全貌呢?這個問題,我在學中醫的時候想了很久,那個時候流行什麼系統論、整體論。科學的觀點是多層次、多角度地用各種方法來看這隻豹子。

按照中國古人的觀點,只有你變成了豹子,才能瞭解豹子。

中醫也好,傳統文化也好,要了解它,你必須變成其中的一部分。中醫學習、研究和實踐的第二個方向,被稱為“經典中醫”。

運用傳統的訓練方法,通過靜定提高醫者的精神穩定度、敏感度和專注力,這樣醫生就可能直接體會和感知到病人乃至環境、草木的能量與信息狀態。然後,以傳統的中醫思維和語言來表述與傳授。這是經典中醫的學習方法。

經典中醫和傳統文化經常講兩個字:本、末。

“本”是指主幹的部分或者說根的部分。中醫的發展有幾千年的歷史,任何一個文化的發展,都是從主幹慢慢延伸出來的。

比如現在流行的很多中醫流派,單從針灸來說,就有日本針灸、韓國針灸、越南針灸,它其實是從主幹上發展出來的各種各樣的學派。

對學習中醫的人來說,面臨的困惑和大學生一樣:信息量太大。如果你沒有掌握主幹,這些信息看起來都是片段,互相矛盾、不好理解,都是不好用的碎片。這是學習中醫和傳統文化的一個共同的難點。所以有必要把傳統中醫學習中和主幹有關的基本概念講一下。

關於中醫的一些爭論,比如中西醫哪個好、中醫是否科學這類問題是我們現代人從“科學”這個角度去考慮的。“科學”這兩個字,倒過來是什麼?學科。當我們這麼來看科學的時候就比較好理解。比如化學是一個角度,物理、數學也是一個角度,中醫也是一個角度。

在古代,宗教、藝術、科學其實是一個東西,只不過是從不同角度去描述這個東西。

我們現在所說的科學,只是這個時代流行的觀察萬物的一根管子而已,未來關於科學的標準還會變。

李辛:中医眼中的人体01|《经典中医启蒙》转载之一

中醫調整無形的層面

現在西醫學研究和實踐的領域,主要是在物質的、有形的層面,而中醫主要是在無形的層面。無形層面中,再分兩個部分,一個是精神— 信息層面,一個是能量層面。

西方的自然醫學也是如此,包括和療(順勢療法)、草藥療法、花精療法,還有西方的能量按摩法,等等,都屬於在能量、信息層面工作的醫學。

最近幾年我常去歐洲,有機會接觸這方面的醫生和老師,他們和我們傳統中醫師一樣,也是基於能量和感受,他們有自己的傳承,也打坐或者練功。

精神—信息和能量,這兩個部分怎麼去體會?用我們的心和身直接感受。

有形層面,是用我們的眼、耳、鼻、舌、身去感受,而現代人更多加入了意識、邏輯、思想去分析。前面是單純的感受,後面加了主觀的東西。這是兩個不同的狀態。

中醫和西醫入手層面不同,因此適合的病症也不同。比如要是骨折了,或者創傷大出血,得病部位很清楚,原因也很清楚,很明顯的物質層面,當然找西醫最快、最合適。

但是,更多的疾病,即使它有很多症狀在肉體部分,但是它的原因不一定在肉體部分,而在能量層面,或者精神—信息層面,比如人的心理、情緒、性格、家庭關係等,它被現代醫學稱為“心身疾病”。

這在現代心理學裡能夠了解到一部分,在這個無形部分,傳統的醫學要深刻、全面得多。

還有很多病,有明顯的症狀,但西醫用儀器還檢測不出來,這種“無形層面”的病,還沒有發展到有形的肉體層面,是中醫擅長的。

春秋戰國時期,巫與醫正式分家,溝通天地自然的“巫”和治病救人的“醫”成了兩個不同的職業。但當時著名的扁鵲和之後的華佗、張仲景等名醫都沒有忽略“無形層面”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我們學習某種學問,要了解它是在哪個層次、哪個角度理解這個世界。中醫,它研究的不僅僅是疾病,更是人的生命。

作為生命,有病的時候要治,沒病的時候要養生,最好長壽,能無疾而終。但大眾一般關注的都只是肉體層面,而調整生命的能量和精神層面,才是我們通往康復和健康長壽的途徑。

就像克里希那穆提說的,我們習慣於用已知去學習未知。大部分人只能用自己受限的意識和思考模式去學習新東西。

李辛:中医眼中的人体01|《经典中医启蒙》转载之一

關於作者

李辛,中醫師,心身醫學碩士。師承國家級名老中醫宋祚民先生。現任上海自道精舍、浙江天景生公益基金會顧問,法國藍之樹學會顧問。

著有《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ack to the sources for a Modern Approach》(《回到本源》2013年瑞士,英文版)。《兒童健康講記:一箇中醫眼中的兒童健康、心理與教育》2015年立品圖書出版。

李辛:中医眼中的人体01|《经典中医启蒙》转载之一

本書《經典中醫啟蒙:一箇中醫眼中的生命、健康與生活》於2108年5月出版。噹噹、京東、亞馬遜等網店有售,點擊文末“閱讀原文”可直接在自道精舍微店購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