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薑該怎樣播種?有哪些技巧?

淨土TC


生薑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調味品,生薑不僅僅能給菜餚增添美味,還是具有很多功效的中藥材,生薑能夠發散風寒,解毒,溫肺止咳等等,另外生薑還有生髮和調和氣血的作用。

近些年來,種植生薑的農民朋友們也越來越多,掌握生薑的播種技巧是提高生薑質量和產量的關鍵。

生薑到底該怎樣播種?有那些技巧呢?

一、生薑的播種條件

生薑喜歡生長在溫暖的環境和天氣裡,最初生薑的發源地是熱帶雨林,後來才新進到我國,生薑懼怕寒冷,也怕霜凍,所以種植生薑的整個過程中要儘量保持在暖和的季節。

想要提高生薑的產量,就要想辦法提高生薑的生長期,生薑的生長時間越長,它長的也就越大,產量也就越高。

根據我國生薑種植的經驗來看,最後一次霜凍之後,地面以下5釐米的地溫能保持在15度以上,才能適合播種生薑,到第一次下霜之前,氣溫降低到13度左右的時候收貨,從生薑出苗到生薑收貨,生薑的生長時間段,不能低於四個半月。

生薑種植想要獲得高產,必須合理安排播種時間,過早或者過晚都不行,在地溫較低的時候,過早播種,種姜不出苗,還容易爛種或者死苗,如果播種晚,出苗也就晚,生長時間被壓縮了,產量就下降了。

所以在我國滿足種植生薑條件的地區,要注意把握播種時間:長江流域播種生薑的時間在清明前後,廣東和廣西地區氣候溫暖,很適合生薑種植,播種時間從一月到三月都可以,華北地區則是在穀雨前後播種。


二、生薑的播種技巧

1、掰開種姜

種植生薑之前要把大塊的種姜掰開,掰姜種可以在家裡進行,種植的時候掰也可以,種植的時候可以先把姜地備好壟,一邊掰一邊把姜种放進地裡,掰姜種的時候要注意避免掰壞姜芽。

掰姜種的時候,要儘量把姜種掰的大小相近,在同一塊地裡,姜種的大小會導致出苗時間的不同,種塊大,出苗就快,苗生長的也更旺盛,種塊小,出苗就慢,苗也比較弱。所以在種植之前,要把掰完的種塊分類,大的和大的種一起,小的和小的種一起。姜種中富含的幹物質程度決定姜苗的發育程度以及未來的產量,千萬別以為小姜種塊多種就能多長,其實並不是,而是姜塊越大,幹物質越多,提供給姜苗的養分也就越高,長的也越好,產量也越高。

每個姜種上儘量保留一個粗壯的姜芽,遇到較小的姜種,留兩個芽也可以,不要留太多的芽,以免互相爭奪養分,留一個芽的好處就是確保養分充分的供應主芽。


注意:如果在掰姜種的時候發現有乾巴的姜種,或者掰開之後切面變成黑褐色,就不能要了。

2、浸泡姜種促進發芽

經過實踐證明,在播種生薑之前,把姜種用半斤到一斤的乙烯利浸種,對姜種發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3、底水管理

種植生薑和其他蔬菜不同,生薑發芽慢,出苗時間也慢,在種植生薑之後,如果水分和養分不夠,就會影響姜芽的生長。

所以種植生薑之前,要首先把土壤翻耕,土壤中施入足夠的底肥,然後背壟,在種植之前先澆水,把土壤底部澆透,大家注意看這裡,澆水務必在播種之前,讓土壤保持溼潤,但是卻不能讓種植地點有太多積水。如果土壤鬆軟程度很好,也可以種植之後再澆水。

4、擺放姜種

絕大部分種植生薑都是用橫擺法,就是把姜種橫著擺到種植的壟溝中,擺放的時候統一把姜芽朝上,注意擺放的時候東西向壟溝,將姜芽朝南,南北向壟溝,姜芽則向西。擺放好姜種之後輕輕向下按,將姜種按進泥土裡,同時把姜芽漏出,使姜芽和土層表面平衡,然後在用手在壟的左右兩邊摟一點土把姜芽輕輕覆蓋,避免烈日曬傷姜芽。

5、培土

擺好姜種之後就是培土,姜種種在壟溝裡,左右高壟的土,用耙子輕輕的往姜種上摟土,用耙子的好處是蓋上姜種的土比較鬆軟透氣,便於姜苗發芽和生長。蓋土厚度在一掌寬即可,別太厚,也別太薄。

6、科學合理密植

密植程度要根據姜種的品種,大姜塊的品種,種植間隙就要大一些,小姜塊的品種密度就密一些。一般來講土壤肥沃的地區,大姜塊品種,畝種植6000株左右,如果是小姜塊品種,則每畝種植6500-7000株左右。


注意:常年種植生薑的農民朋友們都知道,生薑高產的地區用種姜的數量很多,姜種的塊也很大,但是這種投資是值得的,產量也是高。新種植姜的農民不要擔心前期投資,如果種姜投資少,則種量少,種塊小,收成也不會太高,反之種姜用量多,但姜種不會腐爛,還能用,所以風險並不大。

我是高老慢,更多農業種植知識,誠邀您關注我,歡迎評論區給我留言,感謝您的點贊,收藏和轉發,謝謝閱讀。

高老慢


掰姜種種姜播入地裡前-般都要進行掰姜種,將大塊的種姜掰開。掰姜種時-般在每塊姜上只保留l~2個短壯芽,其餘幼芽全部去除。掰姜種時若發現芽基部發黑或斷面褐變,則必須剔除。-般掰開的姜塊重量應在7O~8O克左右。且應將掰開的姜塊進行分級分區播種。

浸種乙烯利作為乙烯的釋放劑,可有效地調節姜的生長代謝,播種前用25O~5OO毫克/升的乙烯利浸種l5分鐘,可促進種姜發芽,發芽速度快,出苗率高。

澆底水生薑發芽慢,出苗時間較長,應在種姜播種前在姜田中澆-遍底水,底水必須澆透。澆底水-般在栽培溝施足肥後,於播種前l~2小時進行,要保證水分正好滲完,不能留有積水。

擺姜底水滲下後,按-定株距將掰好的並用乙烯利溶液浸過的姜種排放溝中。排放姜種的方法-是平擺法,即將姜塊水平放在溝內,使姜芽方向保持-致。種姜擺放好後,用手輕輕按入泥中,使姜芽與土面相平。再將姜芽上面姜上-層溼土。方法ニ是豎擺法,即將姜塊豎直按入泥中,姜芽-律朝上。

覆土種姜擺放好後,在姜塊上覆蓋上-層溼土,然後用鐵耙子摟平摟細土面即可





魚丸號


我們家前些年就在菜園裡種了生薑,沒想到長的還不錯。與很多農作物一樣,生薑的種植時間一般在清明前後進行,也就是三四月份這段時間。



生薑的播種一般用的是條播和穴播,以條播為主。播種的時候儘量的將生薑有芽的一面朝上放置,株距保持在三十釐米左右,而行距保持在40釐米左右。之後蓋上土壤,最好在上面覆蓋一層稻草,保持溫度,生薑不喜歡寒冷的環境。



播種生薑要澆好底水,施好底肥。生薑的根系不是很發達,所以水肥到位了,生薑才能長的好。選擇土層深厚、有機質含量高的微酸性質的土壤種植。每畝底肥5000公斤左右,種植前澆透底水。



為了保證生薑種子的生長,可以將生薑種子放在0.2%的高錳酸鉀溶液泡幾分鐘消毒,然後晾乾。


蘇北申哥


很高興回答網友的問題。生薑種植的時間一般是在每年的四月底到五月初這段時間。生薑在播種前要進行催芽,常用的催芽方法有:溫室催芽、地窖催芽、日曬催芽等。通過催芽,能提高出芽率,使姜苗出苗整齊,生長正常,有利於田間管理,還有利於提高產量。 具體播種方法:選擇健康完整的、沒有腐爛的姜塊,姜塊上應該有1到2個健壯的芽點,將姜種的芽點朝上,栽種到土裡,然後覆蓋上大約5到10釐米的土壤,用水澆透,大約一個月後會長出小苗。 此外,生薑種植的時間一般是在每年的四月底到五月初這段時間。生薑原產於熱帶地區,喜歡溫暖溼潤的生長環境,耐寒能力比較差,最適合的生長溫度是25度左右,喜歡疏鬆肥沃的沙質土壤。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你。




山君子小哥


生薑播前準備及方法

1. 播前的準備:

(1)掰姜種:種姜催芽時,姜塊較大,雖有的姜區催芽前已將大塊掰開,但出芽後仍需挑選,因此,在姜種下地前多進行掰姜。掰姜的過程實質上是進行塊選和芽選的過程。

掰姜時一般要求每塊姜上只保留1個短壯芽,少數姜塊可根據幼芽情況保留2個壯芽,其餘幼芽全部去除,以便使養分能集中供應主芽,保證苗全苗旺。掰姜時若發現幼芽基部發黑或掰開姜塊斷面褐變,應嚴格剔除。

掰姜除應選留壯芽外,還應考慮姜塊的大小。經筆者多年試驗證明,種塊以75克左右為宜。

掰姜時還應注意,為了以後便於管理,可按種塊大小及幼芽強弱進行分級,即瘦小的姜塊和瘦弱芽姜塊放在一起,肥胖姜塊和具壯芽的姜塊放在一起。種植時分區,分別視生長情況進行管理。

(2)澆底水:因生薑發芽慢,出苗時間長,若土壤水分不足,會影響幼芽的出土與生長。為保證幼芽順利出土,必須在播前澆透底水。澆底水一般在溝內施肥後,於播種前1~2小時進行,澆水量不宜太大,否則姜壟溼透,不便下地操作。

2.播種方法: 底水滲下後,即可按一定株距將事先準備好的姜種擺放溝內。擺放姜的方法,各姜區也不一致。一是平播法,即將姜塊水平放在溝內,使幼苗方向保持一致。若東西向溝,姜芽一律向南;南北向溝,則幼芽一律向西。入好姜塊後,用手輕輕按入泥中,使姜芽與土面相平即可。而後隨手扒下部分溼土,蓋住幼芽,以防強光灼傷幼芽。這種播種方法,種姜與新株薑母垂直相連,便於以後扒老薑。二是豎播法,即將姜塊豎直插入泥中,姜芽一律向上。這種播種方法,種姜與新株上的薑母上下相連,扒老薑時易傷根,操作也不方便。

南方有的姜區為便於扒老薑,將姜種倒放,該法雖便於收穫老薑,但影響幼芽出土,生產上不宜採用。







蘇李智


種植姜的過程中,姜對水分是非常敏感的,一般的情況下姜的抗旱能力和抗澇能力都是極差的,所以我們在選擇種植地的時候最好是選擇通透性強的沙質土壤,同時還要靠近水源,這樣方便澆水和排水。姜的選種是非常重要的,我們要選擇健康的,塊莖比較粗壯而且色澤好的,而且還要觀察姜芽是否有生機,選擇沒有出現枯萎的狀態就可以

我們要在播種的時候將姜塊放進藥劑裡浸泡十分鐘左右,然後要用沙子拌一下,再放進一個比較小的空間裡,最後用塑料密封起來,一般一個星期之後就可以進行播種了。在播種的時候我們要注意每株之間的距離,每株之間的距離最好在30cm左右,每行之間的距離要在40cm左右,然後播種的時候最好要將發芽的一面朝上,如果在上面蓋上一層土壤就可以了。

在栽種的之後一定施足基肥,一般一畝平均需要有機腐肥三千千克,另外還需加三十千克的鉀肥進行輔助。第一次施肥是在姜苗有二十五釐米高的時候,在農村可以使用糞便兌水進行澆灌,或者是用二十千克的尿素兌水進行噴灑。等到快進入秋天的時候,也就是九月初進行第二次施肥,這次主要是為了讓塊莖壯大,所以主要施複合肥還有鉀肥,肥料用量分別是四十五千克和三十千克。最後一次施肥是在塊莖稍微長到三個大拇指大的時候,也就是第二次施肥後一個月,此次施肥的種類與第二次一樣,只不過用量減半。





農家流妹


生薑該怎樣播種?有那些技巧?

“冬吃蘿蔔夏吃薑,不用醫生開藥方”,這句農村諺語充分證明了生薑對人類所具有的重要作用,正因為如此,生薑才深受人們的喜愛,生薑市場才經久不衰!

那麼如何才能種好生薑?有沒有較好的種植技巧?下面我就來向各位分享一下這方面的一些技術,如有疏漏之處,還請各位在下方補充!



一、生薑的生物特徵和生長習性

種植生薑如果不瞭解生薑的相關特性,那是不能種好生薑的,所以在解答生薑的種植技術前,有必要先介紹一下生薑的生物特性和生長習性,瞭解清楚它的相關需求後,才能根據其需求,有針對性的進行科學、高效的種植,獲取相對較高的經濟效益。

生薑是一種多年生的宿根植物,但種植農戶為了追求生薑的高產效應,通常都是把生薑作為一年生植物進行培植,它分為地上莖和地下莖兩部分,其中地上莖部分實際上屬於生薑的假莖,一般有50~60釐米左右,莖上長出的葉子具有談談的香味;

地下莖部分在生長髮育過程中,會不斷的分叉、膨大,併成長為肥碩的塊莖,我們通常把它叫做“母姜”,母姜會發芽生出新的姜苗,一般一個母姜會生出2根姜苗,這2根姜苗又會繼續生長,其基部又會發育膨大,形成新塊莖,我們把它叫做“子姜”,子姜又會發芽出苗,苗基部又會再次發育膨大形成第二次子姜。

如此週而復始、循環往復,母姜生子姜,子姜再生子姜,一般可以循環生長5次左右,一直延續到生薑的地上部分被霜雪凍死為止。由此可見,生薑要想高產,就要確保生薑的地上莖部分長得更多,產量才會更高。

生薑不耐寒,也不耐凍,寒冷和霜凍都是生薑的大敵,所以種植生薑必須要選擇在溫和溼潤的氣候段進行。一般生薑的地上莖部分的最佳氣溫在15~28℃左右、地下塊莖的最佳溫度在20~25℃左右;生薑也不耐熱、抗旱能力較差,在強陽光直接照射下,生薑生長髮育就會受到極大的影響,地下塊莖也無法發育膨大。

根據生薑上述的生長特性可以看出,如果我們想獲取高產生薑,就應該要讓生薑在適宜的氣候條件下生長,並應儘可能延長生薑的生長髮育時間,時間越長,姜苗分叉得越多,產量就能越高。

照此看來,我們可以在每年最後一次霜凍之後下種,在未來第一次霜凍來臨之前收穫,至少也能確保生薑具有5個月左右的生長期;同時把握好具體的下種時間,儘可能杜絕爛種或死苗的現象發生。

二、生薑的種植技巧

生薑種植也很簡單,並沒有什麼過於嚴格的技術要求,只要按照以下步驟進行栽植,就一定能得到高產、質好的種植效果。

1、生薑下種時間。從以上介紹可以看出,生薑也是一種比較嬌貴的作物,對外部環境的要求較為苛刻,但在實際種植中,我們往往不可能把各方面的條件都調整到生薑生長的最佳狀態,所以只能是綜合各方面因素,全方位綜合評估,儘量做到均衡、適宜。

所以在一般情況下,我們都是選擇在春播秋收,也就是大約在4~5月份左右進行下種,因為只有在這樣的時間段,才基本符合生薑的成長要求,且這個時間段生薑的生命力也最為旺盛,能夠保證其順利發芽成長。

2、種姜的選擇。要想取得生薑種植高產的效果,種姜的選擇也是重要的一環,並不是任何一個生薑都可以用來做種的,如果種子選擇得不好,那將極大的影響到你的栽種效果的。

我們在選擇種姜時,那些高產優質、抗逆性強的品種必然就是我們的優選,比如銅陵白姜、西林火姜、來鳳姜等品種,這些品種的產量較高、品質很好、市場的需求量也很大;同時在選擇姜種時,個頭較大、姜塊肥厚、色質受看、沒有創傷的生薑,是必選姜種。

3、種姜下種前的制種催芽。種姜選擇好後,並不能直接下種,我們還應該對姜種先進行必要的制種和催芽處理,能夠儘可能消除生薑的病蟲害隱患,有利於生薑的生長髮育。

首先將大塊的種姜辦小,辦的時候注意不要將姜芽損壞,並儘量讓相對較大的姜塊只保留1個健壯的姜芽,細小的姜塊可以保留2個;對於那些已經乾巴的種姜和辦開呈現黑褐色的種姜都要棄之不用。

其次將種姜按照大小、肥瘦程度分開管理,並在露天壩攤開,用中等陽光曬上2天左右;再將曬制後的種姜用乙烯利或波爾多溶液浸泡10分鐘左右,對於種姜的催芽具有很好的作用。

最後再用溼潤的細沙將種姜一層一層的覆蓋好,並用一些稻草將碼好的種姜覆蓋,起到保溫的效果,注意稻草的厚度以能使姜堆溫度保持在20~30℃為宜。待種姜出芽到1釐米左右時就可以用來下種了。

4、地塊的選擇和整理。接下來就是要對種植生薑的地塊進行整治了,首先對選擇好的土地進行翻耕,在翻耕的同時,要按照每畝5000斤有機肥、60斤鉀肥的標準,均勻混合於土壤之中;然後再按1米寬的標準挖出高畦,並在畦上按適量的距離進行開溝,一般開2~3條溝就可以了。

5、生薑的擺種。這裡所說的擺種實際上就是下種,就是把之前按照大小分類處理好的種姜一一擺放到地裡。擺種前先要對已經整理好的生薑地塊進行澆水,注意澆水量以讓土壤充分溼潤但又不出現積水為最佳。

擺種時要把種姜橫擺到壟溝中,並注意姜芽一定要朝上,然後輕按種姜使其進入泥土之中,在抓一點泥土將姜芽覆蓋住就可以了,也可用工具摟土對種姜進行覆蓋,注意厚度要適宜,一般一個手掌的厚度就好!



三、生薑的病蟲害防治

任何植物在生長過程中都會發生病蟲害,生薑也不例外,所以農民朋友們在生薑管理過程中要注意觀察,及時發現隱患並採取措施進行防治。一般生薑的病蟲害主要有以下幾種:

1、斑點病

生薑葉片上有較小的斑點,初期發病時葉片斑點不多,但嚴重時斑點就會密佈,影響葉片發揮應有的作用,導致生薑生長髮育態勢遲緩甚至停止生長。

防治措施:儘可能不對生薑地塊連作,並適當增加土壤中有機肥和鉀肥的使用量;初期發病不要拖延,可立即用60%甲基託布津可溼性粉劑和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等量混合600倍液,按每畝50公斤用量標準對發病部位進行噴灑,一週噴灑一次,連噴3次,即可基本消除本病。

2、生薑炭疽病

此病會讓生薑葉尖和葉緣生出小斑,斑點會逐漸擴展變大,最後連城一片,導致姜葉枯死,嚴重影響生薑的成長。

防治措施:可噴灑植物生長調節劑進行壯苗,並及時去除病葉;同時用50%施保功可溼性粉劑40~80克兌水進行噴灑,可半個月噴灑1次,連噴3次,可基本消除本病。

3、姜瘟病

姜瘟病主要是在生薑發育膨大期產生,並可快速傳播,導致生薑植株大片死亡。本病較為難治,主要以預防為主。

防治措施: 一定要做好種姜下種前的消毒浸泡工作,並可在下種前對土壤種植穴用600倍的80%敵磺鈉水溶液進行噴灑;下種覆蓋完畢後可再用1000倍的80%代森鋅水溶液噴灑土壤。所覆蓋的土壤。

4、斜紋夜蛾

這是生薑的一種蟲害,其幼蟲主要吃生薑的葉片、花蕾以及果實,如果大面積爆發這種蟲害,可讓生薑只留下莖幹,極大的影響生薑的產量,造成減產或絕收。

防治措施:應抓住發病初期就進行及時的清殺,每畝可用90%敵百蟲按500~1000倍液進行噴灑,多噴幾次即可清除該蟲害。

四、種植生薑的其它注意事項

種植生薑的農民朋友們都知道,其實生薑種植的成本投入也不小,所以有些種植戶為了降低成本,就可能會放低種植要求,這樣其實不可取。生薑種植除了要按照上述技巧進行操作外,另外還要特別注意以下2點:

1、種姜儘量使用塊頭大的生薑。當然塊頭大的,其種子價格也會高一些,但是由於其塊頭大,所含養分豐富,生薑生長髮育有保障,後期產量也會高很多,所以這種投入完全是值得的,不要因小失大。

2、注意生薑的合理密植。生薑種植的密度不能想當然,一定要根據種姜的品種、個頭的大小、土質的肥瘦來合理確定。通常情況下,每畝平均控制在6000~7000株左右是最為適宜的,切不可過於密植。


生薑是深受人們喜愛的作物,基本上每個家庭都會購買生薑,所以生薑的市場需求是很旺盛的。廣大農民朋友在進行生薑種植時,一定要按照文中介紹的技巧,科學合理的栽種,並做好各種病蟲害的防治,就一定能取得較好的種植效果,得到較為理想的收入!


灑脫農人


生薑,是一種擁有2000多年的香辛料,能夠與魚肉搭配,也可與蔬菜為伍,備受大眾喜歡。那麼,這種餐桌上的常見的調味食物如何播種種植出來的呢?



◆生薑播種的方法,選種、催芽、整地、下種,4步到位

生長是春季播種,大概4~5月份,到了秋季就能夠收穫了。那麼,具體如何去播種呢?這個得需要細說,如下:

㈠優選姜種。要選擇肥壯、芽頭飽滿、顏色鮮豔、無病害、無蟲害、無損壞、最好還是個頭大小均勻的姜種,當然了姜種太大不行,建議重量在50~100克。在選擇姜種的過程之中,難免要使用刀切,出現傷口,故而要使用草木灰消毒處理。

㈡種前催芽。先是把姜種攤開,曬上1~2天時間,接著使用波爾多液浸泡10分鐘左右,然後把姜種撈出來,並使用潮溼的砂子將其層層碼好,使用稻草覆蓋進行保溫,覆蓋厚度在30~40CM,溫度保持在20~30℃,等到姜種出芽1CM的時候就可以安排播種了。

㈢種前整地。在進行姜種催芽之前,咱們還需要翻耕土地。翻耕土壤的同時,施入6000斤腐熟的農家肥,搭配施入50斤鉀肥。務必要使土壤與肥料充分混合在一起。

㈣作畦播種。完成整地之後,還需要作高畦,畦寬100CM,按照行距33CM左右開3條溝,溝的深度為10CM上下。然後,按照18CM的株距進行播種。播種時,芽要朝上。播種完畢之後,覆蓋6CM左右的細土。最後,覆蓋一層稻草進行保溫保溼。

到此,生薑播種的方法介紹完畢。接下來,我們探討一下在播種過程之中的一些技巧。



◆生薑播種的技巧,這3點能夠幫助你把生薑種得更好

生薑播種,按照以上分享的方法完成即可。但是,為了取得高產優質的生薑,我們還需要多學習一些技巧,並應用於實際栽培管理過程之中。

㈠把握好下種的時間。我們在上面提及生薑播種的時間大概是4~5月份,但是沒有說具體哪一日。當然了,這個也不好說,畢竟每個地方的氣候環境不一樣,我們只能夠根據氣溫來判斷。這就涉及到一個技巧了,即使用溫度計實時測量地溫,當溫度保持在16℃以上的時候就可以安排下種了。因為姜種萌芽的最佳溫度是16℃以上,15℃以下就停止生長。

㈡把握好姜種用量。一畝地,不同的種植戶使用的姜種量存在差異。有的畝用姜種量600~1000斤,有的畝用種量高達1600~2000斤。那麼,到底是用多好,還是節約點好呢?按理來說,單個姜種越大,出苗越早,苗也越壯,產量更高。但是姜種太大了,畝總的用量會很大,成本增加。所以,咱們可以折中而取,單個姜種平時要求50~100克,咱們可以取70~80克的單個姜種,既有利於將來高產,又可以節約姜種,降低成本。

㈢把握好土壤翻耕深度。很多人會認為土壤翻耕越深越好,這個觀點很片面。翻耕的深度應該根據土層的厚度來決定。土層深厚,表土和底部的土質是一致的,可以深耕。而土層較薄則不宜深耕,還有多風、高溫和乾旱的地方或者季節,深耕會加劇水分丟失。故而,是否深耕應該根據實際情況而定。如果實在把握不了,建議翻耕的深度保持在18~20CM為宜。

除了以上關於生薑種植在播種方面的介紹之外,個人覺得還應該對生薑適宜生長的環境有所掌握,這對於日後生薑田間管理會有很大的幫助。



◆生薑適宜的生長環境,從溫度、光照和水分這三大基本要素開始學習

㈠溫度。生薑在不同的生長階段有不同的溫度要求。16℃開始發芽,溫度越高出芽速度越快,最適合的發芽溫度保持在22~25℃之間。莖葉生長方面,25~28℃最佳。進入莖塊膨大期,白天要求溫度在22~25℃,而夜晚的溫度則要求不高,16~18℃最佳,低溫則更有利於養分積累,但是不可低於15℃,否則停止生長。

㈡光照。生薑具有不耐強光的特點,發芽期要求黑暗,幼苗期要人工遮蔭,即便是進入了旺盛生長期也只需要稍微強一些的光照即可。

㈢水分。生薑對水分要求特別嚴格,不耐旱,因為是淺根系植物,吸水能力弱,而葉面蒸騰能力強。除了不耐旱,也不耐澇,遇到雨季不及時排水,姜瘟發生的概率就很高。故而,建議對生薑適量澆水即可,以保持溼潤為度。



好了,以上是我個人看法,歡迎評論指正。另外,大家有關於三農方面的問題,可以一起探討。


有點意思的事兒


1.生薑通常在雨季種植,每年3月到4月。

2.選擇姜

選擇飽滿,無皺紋的姜塊根,在根莖的末端有明顯的隆起,用於種植。

3.生薑生長

姜在肥沃、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中生長良好。在種植之前,它需要與堆肥混合。如果是成行種植,間隔20cm。如果你把它種在花盆裡,你可以在每個花盆裡種一片。

4. 保持土壤溼潤

種植後,輕輕地澆水,每天檢查土壤,在完全乾燥之前澆水。但是潮溼的土壤很快就會使你的植物腐爛,所以如果排水不好,減少澆水或改善排水。

5. 受精

如果生薑生長在肥沃的土壤中,特別是當你在土壤中混合堆肥時,不需要施肥。先對土壤進行測試,然後相應地施肥。如果土壤貧瘠,或者你想增加產量,每個月施用少量液體肥料。



農人霞姐生活錄


生薑栽培技術

一、土地選擇

培植嫩姜宜選用土層深厚,帶有粘性的壤土,種出來的姜嫩脆且辣味淡,培植老薑及種姜,宜選用沙壤土,其產品辣味重且耐貯藏。姜易發生腐敗病,不宜連作,最好輪作,與春作物或蔬菜套種。

二、種姜處理和催芽

姜的地上部與地下部生長量成正相關,作種用的姜塊不爛還可回收,要求選用較大的姜塊作種,以重10克左右,且具有1~2個壯芽為宜。種前晾曬2~3天,用1:1:120的波爾多液浸種10分鐘或草木灰液浸10~20分鐘。種姜一般經催芽後再播種,因催芽可提早出苗,苗齊,以後葉數較多,植株健壯,產量高。帶病種姜經催芽後病症也易表現出來。催芽一般將浸溼的生薑種置於土層30㎝厚的芽床上,蓋渣肥,再蓋薄膜,床溫保持21~30℃,約10天出芽,或在室外用幹牛糞堆積催芽亦可。出芽後,將種姜分成小塊,每塊留1~2個健芽,剔除病姜種,按芽分級種植。

三、整地、施肥及栽植

姜的根系不發達,分佈淺,要求地塊深翻耙碎、整平。姜的生長期長,需肥量大,產量高,宜多施堆肥或其他有機肥,一般畝施有機肥5000㎏以上作基肥和種肥。姜的根莖有向上長的習性,若露出地面則品質差,因此要深栽。對產出品的要求,栽植方式不同,可分為3種。

1、埂子姜;姜種置入深溝內,高培土。將地深挖,開溝築埂,溝寬13.2㎝,埂高33~36㎝,埂面寬17~20㎝,埂底寬33㎝,以17㎝株距放種或雙行三角定植,或在寬廂上開橫溝種植。

2、於畦姜;培土較埂子姜淺,根莖生長差,但肉質緊密,辣味重。

3、窩子姜;按33㎝的行株距挖窩栽姜,軟化栽培,收嫩姜的窩子宜深,以後分次培土,作乾薑栽培的窩子宜淺,以後少量培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